化学类课程融入思想政治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2023-02-23 01:56胡祖权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期
关键词:化学思政政治

欧 沙,代 杰,卢 涛,胡祖权

(贵州医科大学 生物与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因此,除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外,其他课程也要包含思想政治内容,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高校教学的每一门课程中,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团队协作和主动探索等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课程思政已成为全国各高校的普遍共识,全国高校教师都在结合课程特点及学校课程教学的实际工作,逐步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如何将思政元素巧妙自然地融入教学中,使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内容有效融合,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对课程教师提出了挑战。本论文从化学类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出发,针对高校化学类课程章节内容,挖掘、提炼学科相关典型课程思政内容,设计以多种思政元素整合融入教学全过程的学习方法,创新或实践多种不同思想政治教学方式,使课程思政活动与课后互动交流相互助力,提升教学温度和效果。希望该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和实践能为其他化学类课程开展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一定借鉴。

一、化学类课程教学引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学科。“现代化学基础”课程主要包含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物质结构基础、溶液与离子平衡、氧化还原与电化学基础、化学与生命、化学与国防、化学与环境及化学与生活等,对社会生活中的化学进行介绍,共设置36个理论学时,18个实验学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速率、物质结构和电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平衡的原理、溶液中的各种化学平衡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建立准确的“量”的概念并掌握各种常用化学分析方法,逐渐成长为善于观察与思考,具备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应用化学”课程内容涉及大气和水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及其资源化、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化学与材料、化学与军事、化学与健康等多方面知识,且涵盖多个学科领域,是基础性与先进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效结合,在化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教育、非化学专业学生的通识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知,化学类课程(“现代化学基础”与“应用化学”)以基本的化学概念、理论为基础,结合能源、环境、材料、生命、生活、军事、国防等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教学。

与高校人文社科课程相比,化学类理工课程突出强调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要求,更加注重对专业技术的掌握,而对理工学生人文精神、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价值理念和职业素养的塑造往往不够重视。但是现代化学是公众的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学生对化学应用性、社会性、行为性和素养性知识有所了解。因此,为了培养化学或非化学专业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及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意识,增强其法治意识、实践意识、家国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创新意识及全局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亟须在该类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思政教育[2]。

二、化学类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

(一)课程思政思想的建立

教师是课程的授课主体,其一言一行都是育人的过程,因此,要胜任岗位,就应当做到“教育者应先受教育”,从教师的自我学习、教师的培训开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如更新速度快、内容丰富的学习强国,包含众多课程资源的中国慕课与法宣在线等App,利用碎片化时间,了解国内外时事,提升教师自身的职业政治素养,以及对课程思政的认识高度与认同感,从而能自发主动地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使课程思政得到认知、认同和内化。要开展化学类课程思政教育,就要求教师在深刻理解掌握课程内容和知识要点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我修养高度,理论联系实际,授课前积极主动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提炼、整合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内容,构建课程思政体系。

(二)化学类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课程设计

我国著名化学前辈杨石先先生曾说:“农、轻、重,吃、穿、用,样样都离不开化学。”“应用化学”课程涵盖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化学与材料、化学与健康、化学与军事等方面,蕴含丰富的科学素养、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等思政元素。以“应用化学”课程为例,从化学专业知识传授、专业能力培养、价值观塑造三方面出发,设计如表1所示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表1 “应用化学”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设计

(三)化学类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课程实践

基于以上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思想政治内容全方位地融入化学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例如,在讲述《化学与环境》章节中的大气污染物及污染现象时,首先以温室效应、酸雨、光化学烟雾和臭氧层空洞等民众普遍关注的大气污染现象为切入点,在分析大气污染物种类的同时,告知学生该类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会产生的大气污染现象,顺势将绿色化学理念、清洁能源的选用、源头控污理念、清洁生产和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中。通过对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烟雾事件形成原因与造成的后果分析,介绍全球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政策与措施。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了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该目标是我国为全世界治理全球大气污染所做的巨大努力与贡献,体现了我国在全球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大国担当。通过此,引导学生深刻了解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呼吁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随手关水龙头做起,节能减排,绿色出行,保护我们的家园。

在《化学与健康》章节的教学引入环节中,首先给学生播放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我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的获奖致辞,要求学生课后观看关于屠呦呦和其团队的专访,了解青蒿素发现的艰难历程及东晋医学家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为青蒿素提取提供灵感的故事。屠呦呦在获奖致辞中说道:“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学生可以从中感悟学习中国科学家们不畏困难、勇攀高峰、无私奉献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并对我国中药研究史及成果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信心。此外,说到药物,还要告知学生药物虽然可以为人类治病和保健,但是有些药物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因此必须谨慎使用。例如,在常用的抗生素中,四环素会造成牙齿色斑;青霉素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且有1%~10%的人对青霉素过敏,使用前必须做过敏试验;常服用抗生素会产生抗药性;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医生可能会使用一些特殊药物如可待因或是吗啡,这些药物如使用不当就会造成危险,且常见的止痛药多数有上瘾性,临床上对该类药物的使用均有严格的规定。因此,告诫学生生活中要科学用药,服药必须遵照医嘱;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结语

课程思政是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上适当进行调整,授课前,教师首先挖掘整理出一些课程思政素材,如:纪录片、新闻话题、热点电影和身边的故事等课程思政案例;授课时,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紧密结合,尤其是重点、难点知识与课程思政案例的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授课后,积极开展讨论答疑,丰富教学过程,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也使教师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化学类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通过视频、图片、讨论和谈感受等多种形式立体展现课程思政内容,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互动活动中,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安全问题和社会问题等,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科学知识,进而获得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3]。

猜你喜欢
化学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