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朝铸:外交战线上“不可或缺的冀先生”

2023-02-23 15:03
读报参考 2023年5期
关键词:外交部英文

“冀朝铸是外交部翻译圈的标杆和榜样。”曾担任外交部翻译室主任、出任过中国驻新西兰和比利时大使的张援远如此评价道。

“第一英文速记员”

  1952年,在位于朝鲜开城的志愿军司令部秘书处,外交部办公厅交际处科员杨冠群第一次见到了冀朝铸。

  冀朝铸,9岁就随全家赴美,在美国读完了小学和中学,考入哈佛大学化学系。受父亲和大哥的影响,他从小就认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上大学后加入了美国共产党,并决定不加入美国籍,保留中国籍。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不愿再留在“敌人的国度”里,决定回国,插班进入清华大学化学系三年级继续学业。1952年4月毕业前夕,他参加志愿军的申请被批准,随即赶赴朝鲜开城,进入志愿军代表团谈判组工作。

  他们住在当地贫苦农民的草房里,冀朝铸和杨冠群是室友。冀朝铸给这里取了个名字叫“跳蚤动物园”,把大蚊子叫做“B52轰炸机”。他被咬得浑身是包,就把长筒袜套在胳膊上睡觉,杨冠群笑称这是冀朝铸的“发明”。冀朝铸甚至把跳蚤带到了谈判桌上,大家给他起了外号就叫“跳蚤”。

  那时,年轻的冀朝铸和杨冠群形影不离,成了莫逆之交。两人经常在警报响时一起跑向防空洞。冀朝铸称杨冠群是自己的“牧师”,喜欢与他分享心事,交流对时局的看法。

  冀朝铸的中文不好,既不能笔译,也不能口译。刚到时,他的主要任务是把中方代表团的书面发言稿的英文翻译稿打出来。这些讲话稿要在谈判桌上宣读并交换,所以打字必须非常整洁。

  杨冠群告诉记者,谈判期间,双方代表少有和谐时刻, 从不打招呼,也不握手致意,入座即发言,激烈时甚至破口大骂。现场发言要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这样下次会议时就可以用同样的方式骂回去。美方有好几个专职速记员,中方却只有新华社记者段连城会英文速记,因此,代表团指派冀朝铸、杨冠群、过家鼎和邱应觉四个年轻人学美国速记法。他们托人从北京的旧书摊上买到一本解放前的教速记的英文书籍,无师自通,冀朝铸可以每分钟速记165个单词,足以跟上美方在谈判桌上骂人的速度,有同事把冀朝铸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英文速记员”。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正式签订,中、朝、英文一式三份。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保存的两份英文停战协定由冀朝铸负责打字。因为双方直到最后一分钟还在为文字措词争论,协定草案每改动一个字,他就要重打一遍,三天三夜几乎不眠不休。他因此又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英文打字员”的美称。

  朝鲜战争结束后,冀朝铸被授予三等功。回京后,时任山西省政协副主席的父亲冀贡泉和母亲张陶然特地从太原赶赴北京,担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秘书长的大哥冀朝鼎也在北京,一家人特地到照相馆拍了一张合影以作纪念。

  1954年春天,冀朝铸进入外交部办公厅秘书速记组。1954年4月,周恩来率180人组成的代表团去参加日内瓦会议。冀朝铸、杨冠群、邱应觉三人组成英文速记组,负责会议记录,被称为“三剑客”,需要记录十几个国家的代表连续不断的发言。

“周恩来译员”

  日内瓦会议结束后,冀朝铸被安排在外交部办公厅翻译处工作。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递交入党申请书。

  1955年,隨着他的中文水平不断提高,外交部礼宾司开始安排他做翻译。最初,他只为外国代表团的下级工作人员做翻译和导游。1956年,周恩来的英文翻译浦寿昌已年过40岁,冀朝铸被外交部选为接班人。同年,他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年9月,周恩来在北京饭店为尼泊尔首相阿查利亚举行国宴。冀朝铸本来坐第50桌,突然被安排到首桌为周恩来和阿查利亚做翻译,这是他首次以“周恩来译员”的身份露面。

  不过,这次他出了个大洋相。致欢迎词时,周恩来即兴脱稿增加了一大段内容,而他仍按原稿译出,被周恩来听出,把他退回了第50桌。他羞愧难当,好在以后仍然继续安排他为周恩来翻译。做翻译初期,周恩来在重要活动中会让他和浦寿昌轮流翻译,一人翻译,另一人旁听纠错。约一年后,浦寿昌完全退出。

  为了提高中文水平,冀朝铸经常向同事请教报纸上文章的发音,他用英文注音,晚上背熟。周恩来常说他是个“洋娃娃”,要他好好学习中文和中国历史,先读《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再通读《资治通鉴》,说这样在为毛泽东做翻译时可以译得更准确。

  1960年代中期,冀朝铸度过了作为翻译最忙碌的三年。其中最让他难忘的,是1963年12月至1964年3月跟随周恩来和陈毅出访亚非欧14国。冀朝铸发现,几乎所有他们访问的国家都处于贫困的深渊。周恩来很认可冀朝铸的工作,曾说:“这次访问如果没有齐宗华(法文翻译)和冀朝铸二人当翻译,就很困难。”

  周恩来对冀朝铸的生活也很关心。得知他结婚6年没有孩子,就安慰他说自己也没有孩子,所以应该互相敬酒,祝贺大家为减少中国人口增长作出贡献。周恩来还请自己的主治医生吴阶平为冀朝铸作治疗,不到一年他的夫人就怀孕了。周恩来在访问巴基斯坦时听到消息,建议用“巴基斯坦”为孩子取名,冀朝铸就给儿子取名为“冀小坦”。

  那时,周恩来一再强调翻译不该终身做翻译,40岁后就应转做外交工作,会经常让冀朝铸旁听会见外宾前后的讨论会,以逐渐熟悉中国的外交政策。

  1969年10月,可以说是冀朝铸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节点。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罗贵波把他叫到自己办公室,告诉他仍然担任周恩来的主要口译人员,但工作重点改为中美关系,因为中美可能要开始大使级会谈。

  1970年国庆节前,正在干校劳动的冀朝铸接到紧急回京的通知。他飞奔回屋整理了仪表,再三检查穿外衣有没有连衣架一起穿上,左右鞋子是不是属同一对。10月1日这天,他登上天安门城楼,站在毛泽东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中间,为他们担任翻译。这一幕,被视为中国向美方释放出改善关系的信息。

  这期间,外交部速记员、后担任外交部档案馆馆长的廉正保在办公室第一次见到刚从干校回来不久的冀朝铸。当时,他们临时接到通知,陪同周恩来会见外宾,匆忙借了西装。冀朝铸个子太高,裤子不合身,只好穿着老棉裤去了人民大会堂。他全程两腿并拢躲在周恩来身后,会见结束后,周恩来问他怎么了,他敞开西装露出老棉裤,全场爆笑。

  当时,礼宾司通常安排冀朝铸做翻译,廉正保做速记。每次外事活动前,冀朝铸都会充分准备。有时周恩来的问题司局长答不上,冀朝铸却可以答上来,周恩来对此很欣赏。那时,通宵达旦工作是家常便饭。廉正保记得,一次,周恩来会见一位来访的非洲国家总理,从晚上12点谈到第二天早上8点,冀朝铸也在旁翻译了8个小时,丝毫不见疲态,精神状态极佳。

  1970年11月,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正式访华,会谈结束后要求与周恩来举行私下会谈, 冀朝铸成为唯一在场的翻译。叶海亚·汗转达了美国总统尼克松准备向北京派一名高级秘使来讨论中美关系的口信。

  1971年6月,周恩来提议成立了一个研究组,组长是叶剑英,下设新闻组、政治组、执行组、简报组等,冀朝铸和廉正保都在简报组里。所有人马提前一个多月秘密集中到钓鱼台作准备。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冀朝铸在会谈中担任翻译。9月,冀朝铸出任外交部翻译室副主任。1972年,尼克松访华期间,冀朝铸全程负责翻译,廉正保作记录。廉正保告诉记者,公报中的中英文措词都经过反复讨论,英文措词方面,周恩来最重视的就是冀朝铸的意见。

  1973年2月,中美双方达成协议,在正式建交之前,各自在对方的首都建立联络处。周恩来决定派黄镇、韩叙、谢启美、钱大镛、冀朝铸去中国驻美联络处工作,冀朝铸被任命为参赞。当时,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科员查培新从纽约调到华盛顿驻美联络处工作,第一次见到了久闻大名的冀朝铸。

  后来曾担任中国驻加拿大大使、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英国大使的查培新告诉记者,那时大家在工作上尤其是英文方面遇到问题都会向冀朝铸请教。冀朝铸在美国长大,对美国文化非常了解,很会做工作,而且知名度很高,交友活跃,这是他的最大长处之一。

  1975年春,冀朝铸奉调回国,被通知此前在五七干校的劳动时间不够两年,又被派到外交部在北京郊区的五七干校劳动。1976年,毛泽东会见新西兰总理马尔登,这是冀朝铸和廉正保最后一次陪同毛泽东会见外宾。那时,毛泽东说话已不是很清楚,需要由他的机要秘书张玉凤转述。会见结束回家的路上,冀朝铸感慨,没想到主席现在说话都没那么清楚了,令人难过。

“不可或缺的冀先生”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同月,邓小平应邀访美,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人第一次访美。冀朝铸担任翻译,全程陪同。

  行前,冀朝铸告诉廉正保:“咱们都在小平同志身边,在某些情况下要起到保护他的作用。”廉正保说,那时美国亲台反华势力很厉害,中国代表团所到之处都有示威游行,冀朝铸几乎不离左右,一直站在邓小平身后。他个子高,为了让邓小平听得清,翻译时大都要放低身体。邓小平坐着时,他就得把整个腰都弯下去,极为疲劳。

  此行让美国各家媒体都关注到了冀朝铸。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题为《不可或缺的冀先生》的文章,称美国政府雇员中并没有这样的英译中的同传人才。

  回国后,冀朝铸从外交部国际司调到美大司任副司长,主管中美关系,常被派去为邓小平和华国锋做翻译。

  1980年,外交部副部长章文晋对美国进行工作访问,冀朝铸与时任美大司美国处处长张文朴陪同前往。张文朴担负着机要秘书任务,手提包里装着供章文晋临时参考的机密文件,包不离手。张文朴说,那时中美关系正处于关键时刻,美国对此次访问很重视。章文晉对冀朝铸突出的英文水平和非同一般的丰富外交经历很倚重,虽然他自己的外语也非常好,但出于慎重,谈话要点及公开讲话稿都由冀朝铸协助定稿。

  冀朝铸曾回忆,1981年里根上台后,中美关系出现倒退的危险。2月,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助理奥克森伯格和美国国务院副助理国务卿罗伊联名写信给中国外交部,建议中国政府派冀朝铸到美国去进行工作访问,向里根政府和国会解释中国的外交政策,尤其是中国对台湾的政策。

  1981年3月,冀朝铸飞往华盛顿,只身会晤副总统布什等美国领导人。在布什建议下,里根在白宫接见了时任中国驻美大使柴泽民和冀朝铸。张文朴告诉记者,冀朝铸能以副司长级别单独访美,是因为他在美国人脉很广,美国人也都知道他长期担任毛、周、邓等的翻译,接近高层,并参与过若干次中美会晤。他的这次访问客观上对中美关系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1982年,冀朝铸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兼使馆调研室主任。廉正保说,那时反华议员的工作很难做,既要很熟悉各方面情况,又要让人能接受自己,这项工作就是冀朝铸去做。他与布什、基辛格都很熟,重要情况经常由他去了解。

  1985年,冀朝铸改任中国驻斐济大使。这让他深感懊恼,“感觉要作为一个平均水平以下的外交官退休了”。章文晋给外交部长吴学谦写信,建议把冀朝铸调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其他一些人也提了类似的意见。

1987年,冀朝铸被任命为中国驻英国大使。英国《经济学人》杂志1988年发文,从对外影响、分析能力、工作作风、建筑和款待五个方面对各国驻伦敦使馆进行评比,结果,美国和中国大使馆被评为最佳。文章说:“冀朝铸先生友善而又很不像中国人那样拘谨。多数的中国大使都对无礼的英国新闻界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而冀先生则每当中国在西藏问题上遭到批评时,就一定要在电视上露面。”

  1989年春夏后,中英关系一度陷入低潮,外交部指示冀朝铸全面开展恢复中英关系的工作。他频繁接触英国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反复向对方强调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没有变,中国的改革开放方针也不会变。1989年,冀朝铸经过努力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请到大使官邸,大大推进了中英关系健康发展。在他担任驻英大使的三年里,有许多英国政要被邀请来作客。

  1991年,经中国政府提名,冀朝铸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他很注意与中国驻美大使李道豫和继任者李肇星沟通,寻求他们的支持。李道豫告诉记者,联合国副秘书长实际上属于中方代表团。冀朝铸做工作时既恪守国际公务员的职责,又很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考虑。因为他在诸多重大外交事务中的突出贡献,大家都很敬佩他。

  1996年3月15日,冀朝铸正式卸任回国,结束了44年的外交生涯。晚年,他在北京和海南的两处住所生活,家中陈旧的写字台上有两个小牌匾,一个写着“世界议坛,马首是瞻”,另一个写着“盱衡樽俎,国威远播”。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宋春丹)

猜你喜欢
外交部英文
获外交部发言人点赞:95后小伙火『出圈』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非典型”外交辞令及其翻译——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北洋外交部鲁乔奇(L.Giorgi)档案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