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五唯”对学术期刊的发展影响及其多维评价

2023-02-23 18:45任屹立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学术研究学术期刊学术

任屹立

(石河子大学 学报编辑部,新疆 石河子 832003)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评价的体系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评价总体方案》的发布,更是为教育评价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其中,“破五唯”成为了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扭转“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教育评价导向。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研究成果传播的重要载体,对于学术研究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当前教育评价存在的“五唯”问题不仅影响了学术期刊的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学术界的批判和创新精神。破除“唯论文”的要求,对于学术期刊的发展产生了更为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破五唯”对学术期刊发展的影响,以及建立多维化科学合理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建议,以期对学术期刊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破五唯”对学术期刊发展的影响

(一)“五唯”思想顽疾以及“破五唯”政策实施对学术期刊的影响

“‘五唯’是对我国学术评价体系存在弊端的概括性表述,也是当前改革中难以破解的顽疾。近年来,针对学术评价‚五唯”问题的讨论成为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1]。“唯论文”指的是过分追求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在当前学术评价机制中,发表论文已经成为了学者获得学术成就的主要途径,这导致学者过度关注论文发表而忽略了研究质量、创新、重要性等方面。学术期刊也备受其苦,编辑经常会在海量的文章中筛选优质论文,严重影响了学术期刊的工作效率。“唯帽子”指的是太过关注作者的身份和地位,例如,在某些学术期刊发表文章时,编辑们往往会对作者的身份、职称、人才称号等进行优先考虑。这样做不仅让一些高水平、中坚力量的青年研究学者受挫,而且也影响了学术期刊的学术品质。“唯职称”指的是过分关注作者职称的高低,一些学者由于职称不高,或者处于研究生教育阶段,难以在一些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发表文章,这也让不少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成果的研究者很难获得公正的发表机会,同时学术期刊也会错失一些具有研究潜力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唯学历”指的是把学历看作是评价学术水平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实际学术研究和实践成果。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高水平的、但不具有高学历的研究者的研究成果难以得到学术界和期刊的认可。“唯奖项”指的是过度关注学者所获得的奖项和荣誉,而忽略了他们日常学术研究的贡献和成果。这种做法不仅会导致对于研究者学术水平的评价失之偏颇,也会对学术期刊的论文质量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学术期刊自身的评价。

从2018 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到2020 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都明确要求切实破除“五唯”的顽瘴痼疾,并提出必须“完善成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完善发展评价”四个措施。

“破五唯”政策的推出与实施,必将会对学术期刊造成明显影响:一是影响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排名。高校教师不再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为唯一追求目标,高水平研究文章、高影响力作者的文章等将相对分散,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排名可能会下降。二是要求提高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由于高校教师不再只关注SCI、SSCI 等指标,学术期刊需要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才能吸引更多的高水平论文投稿。三是鼓励学术期刊多元化发展。由于高校教师不再只关注在“核心期刊”等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论文,会鼓励学术期刊的多元化发展,如开展特色化、专业化的研究方向探索、跨学科研究等,彰显学术期刊的学术性,学术期刊可以引导和鼓励学者在某一科学领域中对某一课题进行潜心研究,使其具有系统性、连续性、渐进深入性,以真正的学术研究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是为了完成论文的发表指标,投入到追“学术热点”的浪潮中。四是要求提高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感。“破五唯”旨在打破原有“量化至上”的评价导向,营造更加良好的、真正激励创新的学术生态环境,学术期刊应首当其冲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学术伦理和学术道德,增加知识传播的社会效益,为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思路和建议。

(二)“量化至上”的传统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局限性及其消解措施

“量化至上”的传统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主要以论文数量、被引用量、影响因子等指标为评价标准。这种评价体系的局限性在于忽视了学术研究的质量问题,过于强调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力,导致学者为了发表论文而不断追求数量,忽视了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引发了诸多批评和质疑[2]。其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量化至上”的学术期刊评价主要依据期刊的影响因子,而影响因子只是文章被引用的数量,不能反映文章的质量和学术价值。二是“量化至上”的学术期刊评价主要关注高水平期刊,而对于普通期刊或新兴领域的期刊,评价标准不够公正和合理。三是“量化至上”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不够开放和透明,评价标准和流程缺乏公众参与和监督。

消解“量化至上”的传统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局限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多维度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包括影响因子、引用率、审稿速度、编辑质量、学术声誉等多个方面。二是引入新的评价指标,如新媒体关注度、下载量、阅读量等,以更全面地反映期刊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三是鼓励学者和学术团体参与学术期刊评价,建立公开透明的评价机制,让更多人参与其中,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和可信度。四是支持普通期刊和新兴领域的期刊发展,建立差异化的评价标准和支持政策,促进学术交流和创新。

对于学术期刊而言,“破五唯”政策实施的核心是破除“唯论文”。这一要求旨在鼓励学者从事更为深入和广泛的学术研究,不再仅仅追求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力,这对于学术期刊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学术期刊需要更加注重学术研究的质量,而不是过分追求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力。其次,学术期刊需要更加注重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而不是仅仅关注某一领域的热点问题。再次,学术期刊需要更加注重学者的学术能力和学术贡献,而不是仅仅以论文数量和影响力来评价学者的学术水平,这需要建立更加客观、公正、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二、建立多维化科学合理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破五唯”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学术期刊评价的重要性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出版界都越来越高,学术期刊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肯定和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并且在同行评议和读者中具备统一的可比性和可信度,一定程度上促进学术期刊生态良性发展。如前所述,现有被普遍接受和运用的“量化至上”的学术期刊评价虽然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但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更好地建立一套多维化的科学合理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国内外已有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于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做了探讨[3-11],以下将从学术期刊评价的方法平衡、评价指标体系合理选择和动态调整、评价过程中多种信息技术的运用、学术期刊评价的开放共享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学术期刊评价的方法平衡

有学者对于学术期刊评价的方法平衡做了一些有益探讨[12],这里继续做一些深入论证。

1.形式与内容的评价平衡。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的平衡包括形式与内容的平衡。形式指的是期刊在运营和出版方面的规范程序和流程,包括投稿流程、审稿流程、编辑和出版流程等。内容指的是期刊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的质量和学术价值。为了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平衡,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对形式和内容进行有效的量化评估。例如,对于形式方面,可以考虑期刊出版周期、编辑方式、审稿速度、审稿费用等,将这些因素进行量化评估后得出一个综合分数。对于内容方面,可以考虑期刊的影响因子、引用次数、学术质量等因素,进行评估得出一个综合分数。二是准确把握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形式与内容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形式好的期刊能够更好地保证内容的质量,在内容好的期刊的带动下,期刊的形式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在进行评价时需要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确保对二者都进行适当的评估。三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形式和内容的质量。例如,通过使用期刊管理软件、网络审核、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文献的筛选和审核,提高期刊效率和速度,并有助于保证期刊内容的质量。总之,形式和内容的平衡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通过建立综合的量化评价体系和发挥科技手段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实现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平衡。

2.主观与客观的评价平衡。学术期刊评价的方法中,主观和客观需相互补充,才能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主观指的是人的主观评价、推荐和决策,这是学术期刊评价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但是,如果只依靠主观因素,可能会导致评价结果过于主观,缺乏客观性和准确度。客观指的是基于数据和指标进行评价,例如引用次数、影响因子、下载量、发表成功率等等。这些数据可以提供一些客观的评价标准,但是这些指标也有其局限性,有时可能与期刊的真实学术价值不完全相关。因此,为了做到学术期刊评价主观与客观的平衡,需要:一是将主观评价与客观指标相结合,不仅要考虑指标数据,还要考虑编辑、专家评审、同行评议等人的专业判断和经验。例如,在评价期刊时,可以采用一些客观指标作为参考,并由专家进行主观判断,从而得出综合评价;二是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包括基于指标的量化评价和基于学术专家的质化评价,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能够得到平衡;三是对于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期刊,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充分考虑其特殊性和差异性。总之,主观与客观的平衡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研究,通过有效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制度,构建更加公平和公正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3.定量与定性的评价平衡。要达到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的定性与定量的平衡,一种可行的方法是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可以通过专家评审、读者反馈和编辑团队的内部审查等方式进行。这些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期刊内部的质量和创新,同时还能够更细致地评估出期刊的品牌效应、读者口碑等因素。定量评价则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指数排名等方式进行。例如,期刊引用率、论文引用率、下载率等指标可以被用来衡量期刊的影响力、影响内容的质量。科研成果被引用的频率也是衡量一种期刊影响力的常用标准之一。为了使定量评价更精准,可以采用区分种类的评价方法,对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和类型的科研论文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来更好地适应各个领域和学科的特点,做到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4.专家与读者的评价平衡。为了实现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的专家与读者的平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建立专家与读者参与期刊评价的机制,让有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和读者能够积极参与对期刊的评价。专家可以通过论文审稿、编委工作、同行评议等方式参与期刊内部运作,而读者则可以通过定期举行的阅读群、网络互动等方式,参与到期刊的评价中来。第二,建立透明和公开的评价标准体系,让专家和读者都能够了解评价标准,并进行公正的评价。评价标准应该明确具体、易于理解,并且尽可能细致和客观,以充分满足专家和读者的评价需求。第三,加强与读者的互动沟通,定期收集读者的建议和意见。可以通过向读者发送调查问卷、定期开展读者座谈会等方式来获取读者意见和建议。这些读者意见和建议应及时纳入期刊的运营管理和改进措施之中。第四,加强对专家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专家行为规范。对于参与期刊内部工作的专家,需要进行认真的管理和监督,对于发现问题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并为专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保障其专业素养和行为规范。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实现评价方法中专家与读者的平衡,提高期刊内部运作的效率和质量,并更好地满足读者的评价需求和期刊的管理需求。

(二)评价指标体系合理选择和动态调整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选择一些合理的评价指标,以评估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学术价值。

学术期刊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建立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术期刊评价需要注重学术研究的质量和深度,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学术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论文的质量、学术研究的深度、学术研究的创新性等方面。其次,学术期刊评价需要注重学术研究的广度,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跨学科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科交叉、学科融合等方面。最后,学术期刊评价需要注重学者的学术能力和学术贡献。学术期刊评价的具体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术影响力指标,包括影响因子、引用频率、h 指数等;二是学术质量指标,包括审稿速度、拒稿率、撤稿率等;三是学术可信度指标,包括作者的学术声誉、编辑的学术背景、出版社的信誉;四是学术国际化指标,包括国际合作、国际编辑委员会、国际作者等;五是学术服务指标,包括学术交流、知识传播等。此外,构建合理的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科特点。不同学科的评价指标体系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制定相应的指标体系;二是数据来源。评价指标需要基于可靠的数据来源,如应用广泛的知网、维普、万方等各大学术数据库;三是客观性和公正性。评价指标需要客观、公正,避免人为干预和单一评价;四是综合性和全面性。评价指标应该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全面反映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质量;五是时效性和灵活性。评价指标应该具有时效性和灵活性,随着学术发展和变化不断更新和调整;六是多种多样的学术期刊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网络分析等。

(三)评价过程中多种信息技术的运用

可以在学术期刊评价的过程中采取多种信息技术的运用:第一,利用文献检索和检索工具。文献检索和检索工具可以更好地发现相关期刊和论文,提高评价的全面性与准确度。目前,各种文献检索和检索工具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例如,Web of Science,Scopus,Google Scholar 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专家和读者快速找到相关期刊和论文,提高评价的效率和准确度。第二,运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可以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还可以帮助专家和读者快速发现相关期刊和论文,优化评价标准和体系,提高评价的精准度和准确性。第三,利用虚拟社区服务。虚拟社区服务可以帮助专家和读者实现在线交流和互动,提高评价的实时性和互动性。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QQ、微博等来创建虚拟社区,促进专家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第四,采用数据可视化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可以将复杂的数据信息转化为图表形式,提高评价的图像化和易懂性。例如,可以利用图表或地图等方式呈现期刊的评价结果,让专家和读者更明确地了解和掌握评价结果。总之,在学术期刊的评价中,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以提高评价的全面性、精准性和时效性。

(四)学术期刊评价的开放共享

学术期刊评价的开放共享是指将学术期刊的评价信息和评价结果公开共享,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参与到学术期刊的评价过程中。这样的做法可以增加评价的可信度,同时也使得读者和学者更容易获得对学术期刊的评价信息,方便他们进行阅读和选择。

要做到学术期刊评价的开放共享,首先需要建立起透明和公正的评价标准,明确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和计算方法。同时,要建立起专门的学术期刊评价平台或者利用已有的学术社交网络平台,将评价结果公开发布,使更多人能够了解和参与到学术期刊的评价过程中。此外,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和读者对评价结果进行审查和意见反馈,从而不断完善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要利用开放共享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积极参与评价平台或学术社交网络平台,在评价结果公开之后,认真阅读并回应读者和专家的意见与反馈,以此增强与读者和学者的互动沟通。二是定期公开期刊的审稿人、编委、作者等信息,提高期刊的透明度,让读者和学者更了解期刊的运营情况和质量管控。三是尽可能多地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如数据挖掘、虚拟社区服务、数据可视化等,让期刊信息更方便、更易读,加强期刊与读者的联系。四是与其他学术期刊和学术机构建立广泛联系、合作的学术共同体,并进行多方面宣传和推广,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结语

“破五唯”对学术期刊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破除“唯论文”的要求,为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学术期刊评价具有多维性,基于此建立多维化科学合理的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帮助学术期刊更加科学地评价学术研究的质量和深度,以及学者的学术能力和学术贡献。同时,更加多样化的学术期刊评价方法和技术也可以帮助学术期刊更加客观地评价自身的影响力和声誉,提高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声誉。因此,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推进下,学术期刊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评价体系,为新时代的教育评价和立德树人机制提供更加科学和客观的评价标准,推进学术期刊学术共同体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学术期刊学术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