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牙的岁月

2023-02-23 14:45司萍
青年文学家 2023年36期
关键词:冰棒新华书店小时候

司萍

人一旦上了年纪,就变得爱追忆往事,好像成了通病般,喜欢时不时地感慨一下:“我们那个时候啊……”前两天,我看到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学生发朋友圈感叹,“年纪大了,熬夜真不行了,年轻那会儿……”我哑然失笑,什么时候年轻人也这么爱拿年纪说事了!

20世纪80年代初,对于孩子多或者缺乏精打细算的家庭,月底捉襟见肘是常有的事。盘算着生活开销是家庭主妇的本事,也是个不小的考验。小孩子管不了那么多,总是一群一伙儿,呼啦啦地疯跑到附近野地里玩儿,顺带着吃野果、摘野菜、抓野兔,用自制的小火炉烤土豆、红薯、玉米……叫嚷声中夹杂着欢笑声在风中飞扬。那时,除了学校发的课本,我们既没有习题集,也没有参考书,偶尔的试卷还是老师一笔一画地用蜡纸在蜡版上刻出来再油印的。刻蜡版费时费力,所以自然不会有多得做不完的卷子!小孩子的精力总是旺盛的,既然不在题海里战斗,那就只能与大自然较劲儿了。男孩子爬墙上树、玩儿弹弓、做游戏、滑冰车,女孩子跳皮筋儿、翻花绳儿、跳方格儿、打沙包儿……乐此不疲。

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我要比我的两个哥哥幸运多了,爸爸会偶尔给我一点儿零花钱,我会偷偷地攒着,馋嘴的时候买个冰棒或米花糖,或者拿一毛钱去买九颗话梅糖,感觉那时自己就像个大富翁!那时候没有零食一说,吃到一颗糖都要高兴好久,糖果的甜味混杂着兴奋劲儿就是满满的幸福感。及至成年后,冰棒的那种味道我依然可以想象得到,也会刻意地去寻觅米花糖的身影,运气好的话,是可以买到童年的那种的,仿佛欢乐时光又重新来过了。

连环画是深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产物,是那个时候孩子们的主要精神食粮,其图文并茂,将传说、典故、小说等传统文化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构建了大人和孩子们的文化世界。其在当时风光的程度是现在任何一类图书都不可比拟的,那是时代的缩影,在几代人的记忆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曾抱着景仰的心态,大着胆子进入神圣的新华书店,印象中书架上有限的书多为专业书籍,适合我这个年龄看的书不多,好像也并不浅显易懂,连环画也赫然摆在显眼的位置。那个年月,一分钱都会牵动着一家人的生计,几十块钱的工资要养活一家人,还要应付必要的生活开支,生活总是紧巴巴的。那种渴望多讀书但没有书读的感觉,始终让我记忆犹新。若干年过去了,每到一个地方,我还是最爱到当地的新华书店转转。随着市场化经济的深入,有些地方的新华书店已消失不见,很多书店则增添了更多功能,华丽的布景、分类明确且包装精美的书籍,好像客观环境的布置已然超越了阅读本身的意义,这让我感到索然无味。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那种随着岁月成长所积淀下来的东西是刻在身体上的烙印,难以忘怀。物资的匮乏并不可怕,精神的贫瘠才难以治愈啊!我总能听到“小时候的味道再也找不到了”的感慨,这不禁让我陷入沉思,人们渴望的并不是回到小时候,如果可以穿梭时空的话,让现在的你重回到小时候也未必见得有当时的快乐。人们难以忘怀的不过是那个不附带任何条件的、简单的、快乐的自己,而长大了,必然要背负更多除快乐以外的其他东西,譬如面子,譬如责任,譬如应对挫折的勇气。

作为一名“70后”,我亲眼见证了国家在改革开放后所迎来的一系列变化,今昔对比,难免感慨万千。回到故乡,闲暇时我喜欢在街道上随意走走,偶尔会想起某个地方,惦记它如今的模样,遂坐上公交前往,好似这样做可以让时间变得慢一点儿,容自己细细品味这个城市的变迁。离开故乡十数年间的每次回乡,我都喜欢这样随意漫步,在寻寻觅觅中回味过往、品味曾经,时间如电影情节般,展开一幕幕倒叙,仿佛又让自己从小到大,重新生长了一遭。

岁月长着一副獠牙,吃掉了我们的童真、青春,以及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同时给了我们坚强有力的臂膀和见识世界的勇气,不是吗?

猜你喜欢
冰棒新华书店小时候
从宠物看新华书店之变
实体书店稳中求索
小时候
巧用冰棒棍
好想回到小时候
那些回不去的小时候
小时候,你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新华书店集团公司解放碑时尚文化城
冰棒的由来
冰棒哪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