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自我,向阳自洽

2023-02-23 14:45王菡韵
青年文学家 2023年36期
关键词:方是境遇凡事

王菡韵

古语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很多人都拥有面对外部世界的勇气,却很少直视其内心的想法,如同琉璃一样,美丽耀眼却脆弱不堪,逃避真实的自我,内心缺乏对自身的接受和认同,这样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怪圈。私以为,清醒方能克制,自知才会明智,唯有自我意识的觉醒方是人生重启的里程碑。

自我意识的形成需要内求于心,叩问自我,有自知之明和不断反省自察的心性。

《孟子》有言:“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遇到难题,陷入困境,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凡事先从自身寻找原因,只有做到自我反省,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和心性,才能找回内心深处的力量。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灭吴兴越,一雪会稽兵败之耻。而辅佐勾践的范蠡大夫,深知“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他急流勇退,改名换姓,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泛舟于西湖之上,三次经商积累巨额财富,三次散尽家财,过着“逍遥堪自乐,浩荡信无忧”的日子。名传后世,万载不忘。“抱怨者自困,自省者自渡”,经常自省的人,不断地修炼内功、升级认知、放大格局、做好自我管理,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自我意识的深化需要有容乃大的眼界与格局,不囿于常规与他人之疑目,而是在独立思考中找寻破解之法。

左宗棠曾言:“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做人要放平姿态,放大格局,窗打开了就能看见光,墙倒之后便是路,唯有打破固有思维,才能在绝境之中看见转机。要知道:有大视野的人,才有大格局,才能成大气候。阻碍你成功的,从来不是能力,而是你目光的狭隘。你看得有多远,才能走多远。

自我意识的实现最终需要落脚实践,唯有打破边界,突破自我,用果决的行动力践行自我,展现内驱力方是不二法门。

俗话说:“书要往后翻,人要往前走。”人生境遇无常,有人自暴自弃,有人迎难而上。不怕万人阻挡,就怕自己投降。如果你不能飞,就奔跑;如果你不能奔跑,就走;如果你不能走,就爬。但无论你做什么,你得一直向前而行。一个人的行动力,决定一个人的成就。普通人凡事都停留在想法上,而成事者之所以优秀,就在于其卓绝的执行力,凡事向前走一步。抗美援朝的英雄朱彦夫在战场上失去四肢和左眼,但他仍然坚持用假肢写下自传《极限人生》;清华博士生江梦南从小失去听力,仍然坚持用眼睛与世界交流;奥运健将羽生结弦蝉联两届奥运冠军,仍然坚持挑战阿克塞尔四周跳。他们虽身处人生的不同境遇中,但都有一腔孤勇,奋力拼搏,愿意打破边界,突破自我,以一往无前的勇气为桨,以水滴石穿的坚持为帆,以长风破浪的自信为舟。

正如史铁生所说:“生命就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是啊!我们一生大多数时候都在埋头过坎、历事炼心中度过。与其铆足劲儿与他人争对错、拼输赢,不如静下心来,向内审视自我,向外精进自我,向前成就自我。人生的成长之路,就是不断战胜自我的过程。

当一个人能够自洽,拥有自我意识的时候,他的生命便会到达一个新的高度。“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足够的内驱力与强大的自我意识会成为提供人生价值的主要来源。我们向内探寻,自查自省,寻求自我内心的真实,然后去探索,遵从本心,那一份内在的强大力量,便足以撬动世界。

路在脚下,方向在心中,吾辈前路浩浩荡荡,世间万物皆可期待。

猜你喜欢
方是境遇凡事
Chapter 16 A sentimental request第16章 不情之请
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境遇与对策
Chapter 16 A sentimental request第16章 不情之请
醉美常州
凡事都怕犯错
完美的缺陷
在大数据时代下政府治理面临的境遇与挑战
完美的缺陷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中共95之际,且问“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