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童话修辞运用的研究

2023-02-23 03:03张欣蕊
青年文学家 2023年36期
关键词:王尔德夜莺喻体

张欣蕊

比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修辞格,也是童话作品中运用较多的修辞手段。传统童话中,为了使受众对象便于理解内容,作者往往采用极简单的文字、概念、故事的主旨,并避免使用抽象词汇及表达。但在王尔德童话中,复杂的词汇与抽象的比喻随处可见,与传统童话相比具有强烈的感官冲击及颠覆性。本文根据王尔德所著的九篇童话,基于细读文本的研究方法,将其文本中所出现的比喻喻体加以总结、分类。

一、喻体的分类

(一)具体喻体

喻体在语义上可以是非常具体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方式我们一般称为具体喻体,即将本體比喻成某个具体的事物。同时,具体喻体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普通喻体和抽象喻体两种形式。

1.普通喻体

普通喻体通过选取人们熟知的事物作为喻体,进一步生动、形象地阐述本体的特征。王尔德童话中所运用的具体喻体(出现总次数大于等于两次的),如红宝石、象牙、芦苇、玫瑰花、泡沫、星星、水仙花等。

2.特殊喻体

特殊喻体有别于普通喻体,其所选用的喻体更加新奇、富有想象力。例如,王尔德将玫瑰的颜色比作人鱼的发色、白鸽的爪子,将烟花比作北极星,将郁金香比作士兵,将喉管比作芦苇,将鼻孔的形状比作燕子的翅膀,等等。

(二)抽象喻体

比喻是一种使语言变得更形象、更生动的手段。作者通过联想与新奇的想象用一个新的主体将事物本体的形象加以说明。比喻的喻体可以是简单易懂、具体的,也可以是晦涩深奥、抽象的。常见的比喻句大多将原本抽象的事物或者概念具体、简单化,但在王尔德童话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抽象喻体。抽象喻体主要是选用抽象的或者虚幻的事物对本体所呈现的特征进行描述。例如,在《夜莺与玫瑰》中,作者将快速飞过的夜莺比作影子,将夜莺的声音比作银罐子里沸腾的水声,形容歌曲的曲调像梦一般轻盈。抽象喻体的使用使得句子的表达更有张力。

除此之外,喻体的选择常常伴有时间推移一般的动态的变化,抑或静态蕴含着动态的变化。在《夜莺与玫瑰》中,作者对玫瑰花的描写:“起初,花朵如河面上的薄雾一样苍白,如清晨初升的雾霭和破晓腾起的银曦,如银镜里倒映出的形,如水塘里投射出的影。”作者将玫瑰花的花朵比作河面上的苍白薄雾、清晨雾霭、破晓晨曦,给人描绘了一幅夹杂着静谧与美好的动态的画面,展示出独具特色的朦胧美感。其次,当夜莺更加用力地将心脏扎进花刺上的时候,作者对玫瑰颜色的变化的描写:“微微红晕漫上了玫瑰的叶子,像初吻新娘时,新娘害羞的脸颊。”在这句话中,玫瑰花颜色的变化过程宛若被新郎初次亲吻的新娘脸颊上泛起红晕的状态。脸颊上的红晕这一极具动态感的画面,宛若平静无波的水面上逐渐晕开的涟漪,颇具视觉的冲击和美感。

综上几种喻体的呈现方式,可以推断出王尔德在喻体选择上的大致偏好:他醉心于一切美好的事物,善于运用各式各样的花卉,品类繁多又极其稀有珍贵的宝石,璀璨夺目的星辰,以及独一无二的月亮等作为喻体。作为一位有着超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家,一位坚定的唯美主义者,他眼中的世界,万物皆有灵。他总是能够捕捉到生活中的小美好,能够更加细致入微地感受这个独一无二的世界。透过他一部部优秀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中窥望到他所生活的时代,并间接感受到他所感受到的美好。

二、喻体的文本特征

(一)喻体选取的多样性

在王尔德所著的九篇童话中,多次使用相近的本体来描述不同的主体特征。例如,在《夜莺与玫瑰》中,作者对玫瑰这一植物的颜色所进行的描写,“我的玫瑰是白色的,像大海的泡沫一样白,比高山上的积雪还要白”;“我的玫瑰是黄色的,像坐在琥珀宝座上的美人鱼的头发一样黄,比刈草人带着长镰来到之前,盛开在草甸子上的水仙花还要黄”;“我的玫瑰是红色的,像鸽子的脚一样红,比海洋的巨穴中不断拂动的珊瑚巨扇还要红”。本体与喻体之间达成了完美的结合,本体的特征被作者描绘得生动、活灵活现。回到文本本身,作者提及的三种玫瑰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喻体,如红色玫瑰对应着鸽子的脚、红色的珊瑚,黄色的玫瑰对应着美人鱼的头发以及黄水仙,白色的玫瑰则对应着泡沫和雪,由一种近似的三种颜色的本体延伸至六种喻体。再者,在《渔夫和他的灵魂》中,作者将纸灯笼比作蝴蝶和肥皂泡,随风飘动的纸灯笼的特征跃然纸上。

(二)喻体的非儿童语言运用

童话,作为一种儿童文学的呈现手段,应该坚守对儿童的尊重,这种尊重包括儿童对外界的认知、儿童思考问题的方式、儿童的审美等一系列内容。相较于成人化读物,童话的创作往往选用稚嫩的语言、简单的立意、较短的篇幅等进行故事的讲述,以达到作者所期许的在儿童群体的教育效果,如《白雪公主》《灰姑娘》《丑小鸭》等众多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之所以说王尔德童话是成人童话,除了作者本人声明的作品定位,我们还可以根据其所著的童话本身的遣词造句及其所要传达的精神内核等内容得到启发。

王尔德童话与传统童话创作相近的一点是,通过塑造一些简单有趣的主人公形象,增添适当的故事情节来串联整个童话故事。在王尔德童话中,每一个主人公或是配角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如能够感知世间冷暖、流露感情的快乐王子雕像,会唱歌并重感情的小燕子,为了爱情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小夜莺,美丽的不可方物的美人鱼,骄傲的火箭,对待朋友一片真心的汉斯,以及将至高无上的友谊挂在嘴边却不道德的磨坊主等一众各具特色的形象,都十分贴切儿童眼中的“万物皆有灵”。但即便如此,还是不能将其与传统意义上的童话故事混为一谈,因为作者的遣词造句与儿童的认知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例如,在格林兄弟的《白雪公主》中,作者描述白雪公主的外貌特征为:“她的头发黑如乌木,脸颊和嘴唇红如玫瑰。”在形容白雪公主的头发和嘴唇的颜色时,作者均选用了简单平常的词汇,更加直白易于理解。但与之相反,王尔德在《渔夫和他的灵魂》中,描述渔夫的外貌特征为:“黝黑的四肢,结实的肌肉,活像一尊希腊人雕刻的塑像。”此外,他还将白玫瑰比作雾、晨光的脚、黎明的翅膀,这种抽象的喻体虽然意蕴深刻、氛围唯美,但显然超出了儿童读者群体狭窄的想象范围。再者,在《西班牙公主的生日》中,作者在对西班牙小公主对小矮人死去而感到不满时的描写中用到了喻体:“可爱的蔷薇叶。”王尔德并没有因为公主的冷漠行为而采用贬义的词汇,并以此为例来教育未经世事的孩童,来达到通过童话故事进行道德说教的目的。这明显是与儿童简单的善恶思维不相符合的,虽然王尔德秉持其“艺术无所谓道德不道德”的理念,但这里不体现出道德伦理的教育,毫无疑问给儿童对善恶的认知造成了一定的偏差。

由此可见,王尔德运用的部分喻体超出了儿童的审美感知范围,有的则需要儿童具备一定的社会阅历才能体会到其所带来的审美颠覆。

三、喻体的意义和作用

(一)时代背景的揭示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通过运用适当的修辞能够更好地揭示作者的生活或者其文本创作的社会现实与历史背景。能够熟练运用语言文字去描述心中所想,具有極高文学素养及天赋的王尔德,仅仅凭借小众且与文本本身具有极高匹配度的喻体的选用,就足以向我们呈现他所处的时代的样貌。

王尔德生活在英国发展的巅峰时期:英国工业革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资本运作也如日中天,贸易总量更是位居世界第一。但与此同时,整个英国又处于经济高速繁荣发展和整个社会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的时期:资产阶级成为新兴的社会阶级,他们占有社会财富总额的极大份额,优势明显,一跃成为英国的上层阶级。并且,由于人们对物质财富的极大渴求,唯利是图的风气开始滋生,金钱崇拜、金钱操控统治,奢靡之风严重盛行……因此,在王尔德的文学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例如,在《渔夫和他的灵魂》中,作者对渔夫用力拉扯渔网时的手臂进行描写时,将关注点聚焦到了渔夫手臂上突出来的青筋:“就像古铜色的花瓶上缠绕着青绿色的彩釉条纹。”在这句话中,喻体在一定程度上暗示着当时的社会背景:蓝釉器物是瓷器中的上品,青铜器的使用也最早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土耳其和伊拉克等地区。故而,可以大致推断出当时的英国已经与亚洲和中东地区的部分国家开展贸易往来,或是运用粗暴的掠夺手段来获取他国的奇珍异宝了。彼时的英国,各方面的发展都如日中天、欣欣向荣,社会附庸风雅的风气十分盛行。中上流阶级对于这些来自遥远的东方国度的物品充满好奇与喜爱,认为这些物品充满十足的神秘感和独特的异域美感。对于身处富贵阶级的王尔德而言,在其创作的作品中提及这些罕见的物品便在情理之中了,当然这也从侧面烘托出他的创作与其说是从生活中得到启发进行二次创作,不如说是用艺术传达真正的生活。此外,王尔德还多次选取各类珠宝作为喻体,如绿宝石、红宝石、琥珀、珍珠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二)唯美主义的体现

唯美主义运动相对于现实主义而存在,产生于19世纪的中后期,其主要的宗旨是“为艺术而艺术”。唯美主义十分注重艺术的表现形式,认为艺术优于现实、超越生活,并且没有道德好坏之分。

王尔德童话中喻体的选取可谓是琳琅满目,从星辰大海到各类繁花,从奇珍异宝到华冠丽服……每一个喻体都选取得恰到好处,每一处描写都颇具心思。在《快乐王子》中,作者所描绘的快乐王子的雕像十分精美:通体由纯金的金箔打造,两颗明亮的蓝宝石眼睛,就连剑柄上都装饰着熠熠生辉的红宝石。镇上的议员评论他漂亮得像“风向标”,孤儿院的孩子们认为快乐王子像他们在梦里见过的“天使”。在《渔夫和他的灵魂》中,作者将随着黑色的海浪汹涌而至的白色的泡沫比作麻风病人的呻吟,在整个句子中加入新奇的比喻并赋予其极具颜色冲击的黑色和白色。瑰丽的想象与反差极大的两种颜色让人读来颇为震撼。在《夜莺与玫瑰》中,作者对各色玫瑰的描写又细致入微,他形容白玫瑰的颜色为泡沫和山顶的积雪,黄玫瑰的颜色宛如美人鱼金黄色的头发,以及还未被采下来的金水仙,红玫瑰则红得宛若白鸽的脚趾和珊瑚。夜莺在月色下将胸脯抵着玫瑰树的尖刺用歌声为青年制成的求爱的玫瑰起先是黯淡的,像轻雾,像晨曦,像曙光,然后慢慢产生一层娇嫩的红晕,最后才因为夜莺的心血染成卓绝的鲜红,像东方,像烈火,像绛玉。此外,作者还多次写到花朵像是星星一般,以及多次采用宝石、贝壳、珍珠等物品作为喻体。

虽然言语修辞通常被定义为一种心理活动,但其喻体的选择与作者的想象力、审美、语言运用能力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王尔德童话中,王尔德所描绘的童话世界是如诗如画般的,是浪漫的,也是唯美的。众多唯美且诗情画意一般的喻体的选取,从不同的侧面折射出了王尔德对唯美主义与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本文以“比喻喻体”为切入点,以王尔德童话为研究对象,得出结论:王尔德在比喻喻体的选择上充分展现了其唯美主义的创作偏好,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秉持了他作为唯美主义倡导者所提倡并且践行的“为艺术而艺术”的理念。但在数据统计和对于文本的解读方面存在个人偏好,主观性较强,研究仍存在很大的不足,还需要继续深入探讨分析。

猜你喜欢
王尔德夜莺喻体
夜莺
夜莺
史蒂文森的唯美主义:从王尔德的三种美学谈起
为自己
为自己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夜莺
从喻体选择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比喻的民族差异
喜马拉雅
一万种夜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