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一体化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2023-02-24 15:22陈茂荣
时代商家 2023年2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绩效评价财政

陈茂荣

(江苏三开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江苏 宿迁 223800)

为了贯彻落实财政部《财政信息化三年重点工作规划》、《财政信息系统集中化推进工作方案》,2021 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各地区以省级财政为主体,加快建设覆盖本地区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文件中要求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系统整合预算管理全流程,制定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开发建设了“横向一体化、纵向集中化”的全省大集中系统。

一、预算管理一体化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性

(一)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含义及流程

预算管理一体化是促进现代化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式,是把统一的预算管理规则嵌入预算一体化的系统,把制度规范与核心业务相融合,经过整个系统流程的整合梳理、分析、优化,达到预算管理中的每个环节每项目业务之间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从而实现了规范化管理。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将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信息数据逐一实时汇总致上级财政系统,为科学研判经济发展趋势、精准实施宏观调控奠定了基础。

预算管理一体化总体业务的主要流程:首先是基础信息管理、项目储备、预算编制、通过用款计划的申请、下达、执行、系统模块的核算、最后形成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及预算执行情况等相关报告。

(二)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的重要性

为了推动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进一步规范财政分配关系,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建立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充分调动经济发展、培植财源、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从源头上实施监督控制。首先加强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其次增强财政体制核算,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

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运用有效的规范预算管理结构,规范支出模式,强化了业务核算标准,提高了自动化管理水平,有利于更加全面地反映预算收支运行情况,深化预算管理的强度,完善财政调控,提升财政政策效用。实现对预算管理的动态反映和有效控制,规范各级预算管理,提高效能。

二、预算管理一体化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一体化运用管理不足

1.预算管理范围不全面

财政基本支出预算编制的原则是:综合预算、优先保障、定额管理原则。预算单位存在着综合预算管理意识不强,没有将非财政收入进行归总纳入预算编制和管理,支出也并非是单位的全面支出,致使预算管理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全年的实际收支情况。以单位基本支出预算管理为例,基本支出主要包括:保障机构正常运转的人员经费和为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公用经费。乡街道作为区级财政预算管理的一个下设部门,给予的基本支出优先保障的口径是,保障行政事业人员的工资、保险、公积金的基本支出,不包括单位的其他工作人员的基本支出,并未做到全面的优先保障,致使基本支出的预算编制最终大而化之。单位的聘用人员预算编制按照区组宣部核定的人员数量,仅保障一项基本工资,未做到综合预算,预算指标数量做不到实处。

比如:预算编制时行政事业人员基本支出中的基础性绩效,预算管理编制仅核定一半;单位实际聘用人员数量超出预算数,超出的人员工资、保险等支出均流离于预算管理之外。日常公用经费虽有相对的标准,符合预算编制的定额管理原则,但核定的预算支出金额无法达到单位实际运转的需求。

2.项目预算责任主体不明确,绩效评价不高

业务部门对分管的项目缺乏规范、系统、长远的主动性谋划,同时更缺少与财务部门积极主动的配合。例如:区级业务部门把其中的一个项目委托下级单位实施,下级单位即是项目实施的主体部门,则下级单位财务就是项目预算追加的主体部门,及时对委托的项目进行预算追加。预算追加填报时,项目的基本情况按照交办内容大致描述,但涉及项目的可行性、绩效评价的情况却不能完整的表述。业务部门以对委托项目具体的绩效评价及可行性不了解为由推脱,把项目绩效评价当成仅是财务的事。形成财务人员不懂业务,业务人员不参与绩效评价,责任主体不明确导致整体项目的预算填报不充实,不完整,填报的项目绩效评价严重影响项目的可行性。

3.预算管理缺少专业的财务操作人员

财政预算管理是单位财政管理核心工作之一,必须具备专业财务知识,具有丰富的财务工作经验。要做好单位预算编制,首先要掌握单位的基本情况、人员性质,其次要对单位的各部门各条线的收支情况具备心中一本账,才能达到全面的预算管理要求。单位的具体情况,基本构架掌握不牢,财务知识欠缺,很难把预算做细,做实。

近年来基层单位财务专业人员欠缺,主要是财政供养人员在财务岗位上工作刚满2 年,上级财政因工作需要而被借调,形成财务岗位严重空缺,让不具备专业学术的财政供养人员肩负财务重要岗位,致使单位财务人员业务不精湛,专业知识欠缺,工作经验不足。

(二)预算数据与决算数据存在差异

1.未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虽然已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运用,但大多单位没及时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机制,涉及的岗位是否到岗在位,监管力度是否达到,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核算质量的提升,很可能促使实际执行的预算将偏离轨迹。基层单位的资金来源多半由上级财政定期拨付,未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拨入的资金得不到规划统筹调配,达不到预算管理的效果。

2.财务数据缺乏准确性和时效性。

在预算管理体系中,单位大多重视资金的申请,却忽视了资金的使用过程及效果,在预算管理执行中,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因一体化绩效目标考评监管、监控不力产生预算收支偏差;涉及项目周期长,跨距年度时间多,形成专项资金支付延续到次年,不能在当年进行整体评价,导致专项资金支出偏离预算绩效目标而存在的偏差;争取来的上级配套资金,后期因政策变动而影响完成情况也会产生预算偏差;不合规未制约的支出产生的偏差。一系列的偏差汇集后促使最终的决算报出的财务数据缺乏准确性和时效性。

3.系统支付功能不完善

国库集中支付是以国库单一的账户体系作为基础,通过一体化系统汇同银行间的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在支付款项前,通过一体化的系统来提出申请,经过校验和审核后,资金在通过零余额账户而支付给收款人。因经费支出涉及的业务多、内容杂,在款项支付时,每支付一笔款项需要把相应的收款人户名、账号、开户银行行等相关的信息逐一录入,当报销的业务量增大时,一对一的信息录入很可能增加财务人员产生差错风险。例如:2021 年第六届人大换届选举,因区域大选区多最终产生的费用由人大办牵头统一报销,已近年关清算,加之报费用涉及种类多,财务人员通过一一仔细核对后录入,涉及的款项均已支付成功。最后发现其中一笔费用退回,核查收款账号与收款人户名均一致,与银行对接后发现因收款账号为久悬所致。若支付系统具备甄别功能,能识别收款账户异常,便可减少支付退回。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应用措施

(一)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一体化体系,规范预算管理

1.规范预算管理,实现全面综合预算

伴随着预算管理模式的改革,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实现全面综合预算。将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收入,包括财政预算收入、单位非税收入、对企业管理的经营收入等纳入预算管理。相应的预算单位的支出也将统一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达到综合全面预算的效果。单位的基本支出以全口径纳入预算管理,人员支出预算管理不仅是行政事业人员工资、保险、公积金,单位的聘用人员将全部纳入一体化预算管理。原预算口径下的行政、事业人员基础性绩效单位自负的一半不再流离在预算管理一体化之外,真正达到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本着厉行勤俭节约,达到稳妥可靠,遵循量力而行,讲求绩效,把握收支平衡的原则,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削除虚无缥缈的宣传支出,削减低效无效支出,达成一个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全面规范的预算管理体系有效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战略管理,为单位领导决策充当好参谋。

2.抓好项目管理,明确项目主体,实施绩效管理

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应用应增强项目管理,明确项目主体,责任到人。首先要求业务部门必须加强对项目具有长远谋划的主动性,既要提升专业能力还要特别加强业务人员对财务的通识能力。要积极主动配合财务部门对项目的预算管理,要深入研究项目的可行性,调研项目的总体绩效评价,围绕过“紧日子”,不差钱已成为过去,以后的日子是资金紧随项目走。对于委托下级单位实施的项目,项目部首先要做好与下级单位项目对接工作,明确具体实施项目的主体责任部门、落实到个人。必须让实施单位负责项目的业务人员能够深入项目,全面掌握该项目的基本情况,构建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的核心指标体系,实施绩效管理,有效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还应提高业务人员的财务合规意识,掌握财务规则目的。财务人员也应主动与项目业务人员对接,掌握项目金额,并协助业务人员共同做好项目预算编制、项目预算执行及项目预算管理的总体绩效评价工作。

3.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增强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运用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要与时俱进,具备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应用技术。预算管理一体化是构建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条件下,是专业和技术的融合。作为财务人员必须具备一体化系统操作的驾驭能力。要不断的认真学习《实用教程》,深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流程、规则,能够熟练的掌握并运用系统中的每个功能模块。单位还要定期加强对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让每一位财务人员都能具有预算管理核心业务的能力,预防因人员抽调岗位空缺导致预算管理工作空挡。

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运用同时还要认真学习每年财政部印发的《收支分类科目》,按照更新后的收支科目分类进行规范的会计核算。同时还要加强政府会计准则、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等专业知识学习,及时完成每年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不断的提升一体化系统平台的操作水平,全面提升预算管理综合能力。

(二)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应用,削减与会计核算差异

1.深入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一体化不仅只是预算管理,还包含后期的绩效考核和评价。要深入并加强管理,本着“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列支”的原则,建立严格规范的预算考核,健全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从而加强预算执行的合规性。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应用,彰显着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在预算执行中对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具体的执行效果及时反馈。根据反馈来的预算执行的效果而进行新的资源配置,为改进更加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提供依据。

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能够凝聚调动各部门的力量,有利于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合理有效地规避财政资金流失,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各单位应结合自身的具体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预算管理制度,将制度融入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预算管理环节,科学有效的预算编制,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可行性,更有助于单位发展。

2.重视预算调整、规避减少偏差

首先强化预算管理一体化绩效监控,同时对资金绩效的实际情况进行责任约束。针对因专项资金与预算绩效目标的支出产生的偏离,及时采取项目跟踪提前做好有效的应对措施,并予以项目规划纠正。同时让资金管理人、项目负责人、具体经办人皆知,资金的紧缺性,应该怎样花,是否发在刀刃上,自已承担什么责任,从而进一步的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其次加强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全面跟踪回头望,及时监督反馈绩效运行情况,提前做好预防控制的效果,仔细核查资金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纠偏整改措施;同时对本年尚未启用及剩余的预算资金及时给予收回,也应加快资金拨付进度,为利于后续绩效目标的有效实现,而提供可靠支撑。还要不断的创新预算管理方式,采纳更为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一体化预算管理,确保预算更加具备准确性和时效性。

3.增强信息技术建设,完善预算一体化运用

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平台运用,实现了付款信息实时共享效果。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财政下达的预算指标进行申请,经各环节严格审核,通过预算单位的开户银行网点和人民银行的审批处理后,以自助柜面的渠道形式支付到收款人账户。覆盖了前期跑银行的程序,实现了足不出户就可以达到快速付款的目的。

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预算指标从财政下达,通过各单位的申请审批,全程动态的追踪监控和支付,经过预算指标执行情况的监控,实现了财政支付的改革,公务卡的模块优化,能够达到单位业务的正常支付,减少了因业务多、内容杂或账号异常退款的因素,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运用,更好地服务于预算管理。同时一体化预算管理也能使单位会计核算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改变了单位以前预算存在的闭环,转变了工作思路、方法,优化了内部资源合理配置,删减了非急需和非必要的支出,真正的达到了政府过“紧日子”的效果。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绩效评价财政
企业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