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结合响应面法优化黄芩汤的提取工艺*

2023-02-24 11:16陈振东施洋张晓霞马强樊登峰时欢欢
中医药导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芍药黄芩甘草

陈振东,施洋,张晓霞,马强,樊登峰,时欢欢

(克拉玛依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黄芩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被誉为“万世治痢之祖”,由黄芩、白芍、大枣、灸甘草四味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止痢、和中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下利腹痛、身热口苦、热痢腹痛、舌红、脉弦数等症。方中君药黄芩可解少阳之里热,苦以坚之。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湿温、泻痢、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等[1-3]。研究中多将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黄芩苷[4-7]作为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臣药白芍可解太阳之表热而行营气,酸以收之。现代药理学表明,白芍中的苷类化合物芍药苷[8-11]具有缓急止痛、解痉的功效。灸甘草、大枣为佐使药,用以益气和中,调和诸药,配合君、臣以加强治疗作用。研究中多将甘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甘草苷[12-14]作为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本研究将上述3种成分的含量作为检测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造成对比较的判断优先矩阵,并获得各项指标的相对评分,确定待测指标的权重系数。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层次分析法设计试验,优选提取黄芩汤药材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后续黄芩汤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UltiMate30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HPLC)仪(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UV-2501C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CPA-225D型电子天平(德国Sartorius)。

1.2 试药 黄芩苷对照品(批号:110715-201619,含量:98.5%)、甘草苷对照品(批号:110916-201904,含量:97.5%)、芍药苷对照品(批号:110617-201814,含量:98.5%)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黄芩、白芍、甘草均购于安徽省亳州市华云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经新疆药物研究所何江副研究员鉴定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豆科植物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的根茎,并均符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有关规定。甲醇、乙腈为色谱纯,磷酸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A)-0.2%磷酸溶液(B)-乙腈(C),梯度洗脱(0~8 min,15%A∶55%B∶30%C;8~12 min 30%A→35%A,45%B→50%B,25%C→15%C;12~28 min,20%A∶50%B∶30%C),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 ℃,进样量为10 μL,检测波长为黄芩苷277 nm,芍药苷230 nm,甘草苷254 nm。(见图1)

图1 HPLC 色谱图

2.2 溶液的制备

2.2.1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黄芩苷、甘草苷、芍药苷对照品适量,用甲醇分别配制成5.51、1.98、3.42 mg/mL的对照品储备液。精密吸取黄芩苷对照品储备液1.0 mL、甘草苷对照品储备液2.5 mL、芍药苷对照品储备液1.2 mL,置于同一10 mL容量瓶中,混合摇匀,即得混合对照品溶液。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黄芩汤(黄芩15 g,白芍15 g,甘草10 g,大枣10 g)药材50 g,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合并提取液,过滤,70%乙醇定容至250 mL,摇匀,滤过,即得。

2.2.3 阴性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称取缺黄芩、缺甘草、缺白芍的阴性对照药材,分别加入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合并提取液,过滤,70%乙醇定容至250 mL,摇匀,滤过,即得。

2.2.4 空白对照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甲醇溶液5 mL,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

2.3 方法学考察

2.3.1 系统适用性试验 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阴性对照品溶液及空白对照溶液各10 μL,按“2.1”项色谱条件进样分析,结果见图1。黄芩苷、芍药苷、甘草苷与其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均大于1.5,理论塔板数以各色谱峰计算均在8 220以上,说明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定效果良好。

2.3.2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溶液0.2、0.5、1.0、1.2、1.4 mL,分别置于10 mL容量瓶中,依次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系列混合对照品溶液。分别取各系列混合对照品溶液进样分析,以峰面积(Y)为纵坐标,溶液的质量浓度(X,mg/mL)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结果见表1。

表1 各成分线性关系

2.3.3 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按“2.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记录峰面积,结果黄芩苷、芍药苷、甘草苷的峰面积RSD分别为1.14%、1.19%和1.35%,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3.4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2、6、8、12、24 h进样,按“2.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记录色谱峰面积并计算含量。结果黄芩苷、芍药苷、甘草苷峰面积的RSD分别为1.20%、1.18%和1.37%,其峰形和含量变化不大,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

2.3.5 重复性试验 取黄芩汤药材6份,精密称定,按“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记录色谱峰面积并计算含量,结果黄芩苷、芍药苷、甘草苷含量的RSD分别为1.24%、1.15%和1.34%,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2.3.6 加样回收率试验 称取黄芩汤药材约25 g,共6份,分别按处方药材浓度的100%比例加入各对照品溶液,测得黄芩苷、芍药苷、甘草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2%、98.80%、99.02%,RSD(n=6)分别为1.30%、1.20%、1.37%。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加样回收率测定结果(n=6)

2.4 出膏率测定 精密吸取“2.2.2”项下供试品溶液50 mL,置于已恒重过的蒸发皿中(W1),水浴蒸干,105 ℃干燥3 h,置干燥器中冷却30 min,迅速称重(W),按下式计算浸膏得率。出膏率=[(W-W1)×V/(M×50)]×100%(W1为蒸发皿的质量,W为浸膏与蒸发皿总质量,V为溶液体积,M为药材称样量)。

2.5 提取工艺综合评分指标的确定 根据复方中药味君、臣、佐、使配伍规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出膏率和指标性成分含量作为权重指标予以量化。当一致性比例因子CR<0.1时,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15-17]。

本研究根据黄芩汤药材中活性成分黄芩苷、芍药苷、甘草苷含量及出膏率4项指标为考查内容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成对比较的判断优先矩阵,并获得各项指标的相对评分(评分标准可参见文献[15-17]的判断矩阵1-9标度法)。(见表3)

表3 目标成对比较判断优先矩阵

2.5.3 一致性检验 根据矩阵最大特征根公式(1)~(3)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

式中m为受检验层次的次目标数,CI为一致性检验因子,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R为矩阵最大特征根,表示一致性比例因子。

2.6 单因素试验 本试验以黄芩苷、芍药苷、甘草苷的含量及出膏率的综合评分进行评估,优选最佳因素。

2.6.1 乙醇浓度的考察 称取黄芩汤药材约50 g,粉碎过10目筛,加入10倍溶剂,提取2次,提取时间2 h,进行提取溶剂的考察。结果表明,以乙醇浓度为70%时各项含测指标的综合评分最高,故选择70%乙醇为提取溶剂。(见表4)

表4 单因素考察乙醇浓度结果

2.6.2 提取次数的考察 称取黄芩汤药材约50 g,粉碎过10目筛,加入10倍量70%乙醇,提取时间2 h,进行提取次数的考察。结果表明,提取次数为3时各项含测指标的综合评分最高。(见表5)2.6.3 提取时间的考察 称取黄芩汤药材约50 g,粉碎过10目筛,加入10倍量70%乙醇,提取2次,进行提取时间的考察。结果表明,提取时间为1 h时,各项含测指标的综合评分最高,故选择提取时间1 h。(见表6)

表5 提取次数考察结果

表6 提取时间考察结果

2.7 响应面试验

2.7.1 试验结果 在单因素优选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对乙醇浓度(A)、提取次数(B)、提取时间(C)3个主要因素进行考察,以黄芩苷、甘草苷、芍药苷的含量及出膏率为考察指标,各因素选取3个水平(-1、0、1),进行响应面设计,优选合理的条件组合,各因素水平见表7,试验安排与试验结果见表8,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9。

表7 因素与水平表

表8 响应面试验与结果

续表8:

采用Design Expert 12.0软件进行响应面分析,以综合评分为响应值,通过二阶多项式进行回归。得回归方程Y=97.83-0.69A +2.71B +0.73C +0.47AB-0.22AC-1.18BC-14.07A2-1.43B2-3.98C2。由表9可知,建立的数学模型极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中的A、B、C、A2、B2、C2显著,其他不明显。结合模型(P<0.000 1)及失拟项(P=0.228 1>0.05),说明试验误差较小。根据二次多项式模型,应用Design Expert 12.0软件绘制三维响应曲面。由回归模型进行预测分析,综合评分的预测值98.83。最优提取条件为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提取时间1 h。(见图2)

表9 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

图2 综合评分响应面图

2.7.2 验证试验 根据响应面优化的最佳条件,平行称取3份黄芩汤药材约50 g,加入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0 h。结果表明,黄芩苷、芍药苷、甘草苷的含量及出膏率的综合评分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说明最佳提取工艺稳定,重现性好。(见表10)

表10 验证试验结果

3 讨 论

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汤中黄芩苷、芍药苷、甘草苷的含量过程中,尝试了多种色谱系统,筛选流动相初期曾以甲醇-0.2%磷酸(40∶60)为流动相。色谱图显示仅黄芩苷、芍药苷出峰,且峰形对称性及分离度均较差,因此该洗脱系统不适用于本研究。考虑到甘草中的甘草苷未出峰,因此改换甲醇-0.2%磷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色谱图显示黄芩苷、芍药苷、甘草苷出峰时间较合适且峰形对称、分离度佳。因此,选用甲醇-0.2%磷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用于测定黄芩苷、芍药苷、甘草苷的含量。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一个色谱条件可同时测定黄芩苷、芍药苷、甘草苷的含量,在保证样品稳定性的前提下节省了大量时间。

3.1 含测指标加权系数的确定 由于黄芩汤药材的成分复杂、指标成分较多,对于其提取工艺而言,选择合适的指标成分尤为重要。本研究根据黄芩汤中药材活性成分的重要程度,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成分进行系数加权,以加权后综合评分为因变量,不仅能全面地反映各味药材在黄芩汤中的作用,也能直观地反映整体提取工艺。

3.2 Box-Behnken响应面法 通过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来拟合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函数关系,能够准确表示试验设计与优化结果,准确度高、可预测性强。通过建立综合评分与关键工艺参数的数学模型,并运用该模型预测最佳工艺为: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验证试验结果与预测值相比,其误差均小于5%,说明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3.3 波长的选择 由于黄芩苷、芍药苷、甘草苷三者的最大吸收波长不同,为保证检测的灵敏度和响应值最高,根据试验筛选,发现黄芩苷277 nm、芍药苷230 nm、甘草苷254 nm波长处均有较强吸收,为保证色谱峰峰度及分离度较佳,故选择其作为检测波长。

猜你喜欢
芍药黄芩甘草
芍药鲜切花 美景变“钱”景
陆抑非《芍药》
竟然是甘草惹的祸
黄芩的高产栽培技术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张永新:种植黄芩迷上了“茶”
黄芩使用有讲究
美丽芍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黄芩苷脉冲片的制备
芍药为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