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探索

2023-02-24 23:06王绍军刘善远陈非非
山西农经 2023年22期
关键词:五河县综合性试点

□王绍军,刘善远,陈非非

(五河县财政局,安徽 蚌埠 233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针对乡村振兴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描绘出一幅针对农村深化改革的美丽蓝图。2017 年6 月,财政部选择在安徽省、湖南省、山东省等省份进行为期三年的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活动,先行先试经济发展、乡村治理、农民持续增收等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全面振兴。2019 年12 月,“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进入了评价与总结时期,接下来要持续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将试点改革成果转换为规章制度,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助力乡村振兴。

1 五河县农村综合性改革现状

2021 年7 月以来,五河县作为安徽省唯一获评开展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以先锋步伐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典范之路。项目区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推动现代特色种养、地理标志产品、农村电子商务、数字乡村体系治理、休闲农业生态旅游、数字(智慧)农业、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三位一体”考核机制八大类组织实施。试点试验区GDP 年均增长12.5%,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达到63 万元以上,其中100 万元以上村占60%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 468 元,年均增长12%,实现区域内乡村治理数字平台、电子商务、美丽乡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五河县的特色做法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示范样板,蹚出一条可借鉴的复兴之路。

1.1 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

一是整合资源,产业发展有成效。农业产业规模化初步形成,依托绿色食品产业园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推动一产接二连三。积极撬动社会资本,以开展项目区项目建设为牵引,直接带动社会资金投入超过3 亿元。深入实施农业稻渔综合种养,小麦、水稻、大豆高品质育种,速效全营养仿生有机肥生产等。二是因地制宜,品牌发展有特色。加快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目前,新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省级供应示范基地1 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2 个、省级示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 个,建成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 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 个,初步形成生猪、螃蟹、稻渔综合种养三大优势农产品集群。推进种养模式特色化、农业产品品牌化。试点试验区域培育地理标志产品1 个、“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1 个、“皖美农品”产品品牌2 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 个,建成省特色农产品(螃蟹)优势产区。

1.2 全面推进了数字乡村建设

一是智能装备应用深入推进。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手段,强化科技创新供给,赋能现代农业发展,建设智慧绿色乡村,打造智慧种植、智慧渔业[1]。目前,试点试验区域建成村级益农信息服务社13 个、省级数字农业牧场1 个、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点1 个。二是网络销售模式持续推行。持续巩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成果,实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奖补激励”,依托特色农产品资源和生态休闲旅游资源,引进大平台电子商务孵化带动各类企业发展。三是信息服务体系全面完善。五河县建设信息进村入户村(社区)级服务站199 个,实现服务延伸到村、信息精准到户。以三级应急广播平台2364 台广播终端、“皖事通”APP 和199 个“心连心”服务微信群为载体,实现全天候的信息发布、政策宣讲和政务服务。

1.3 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

一是科技兴农。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发展数字农业、规模农业,提升水产品、肉制品等优势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培育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点11 个,选派45 名科技特派员到项目区驻村服务。二是机械强农。依托农业托管服务推进机械化,实行“工厂化育秧、有机肥生产、智能插秧机制造应用”一体化,推行水稻育、插、收、管全程服务模式,“十四五”末实现五河县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均节本增效达4 500 元/hm2以上。三是强化培训。目前,试点试验区域培训经营管理型新型职业农民14 人、技能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5 人、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12 人,有效带动了稻田综合种养、农村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壮大。

2 五河县农村综合性改革存在的问题

2.1 推动难度大

通过分析现阶段五河县试点情况得知,中央层面所提出的农村综合性改革政策及方法均以农村改革宏观、大局为切入点,需要基层政府积极牵头实施。然而,在基层实践过程中,“谁争取试点、谁承担改革任务”的情况比较明显,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任务一般由财政部门承担,或者直接交给综改办实施,并未真正融入到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中,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工作同基层整体工作“两张皮”的矛盾比较大,推动面临着层层困难,难以有效协调[2]。

2.2 任务部门化、碎片化与统筹整合之间的矛盾

农村综合性改革应同乡村振兴战略、支持脱贫攻坚工程相对接,立足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全面整合各项工作任务及目标,依据一个规划、一张蓝图、一个计划、一套机制对现有政策及资金进行全面统筹与聚合,实现整体性推进[3]。然而,分析现阶段五河县农村综合改革情况可知,依然存在部门化、碎片化特点,多部门下达、多头管理,难以发挥财政资金的整体效益,不利于基层统筹整合。

2.3 资金投入不足与基层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下,国家在农村持续投入资金,然而从供需层面分析得知,公共财政投入依然存在缺陷,安徽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历史欠账比较多,建设任务特别繁重,受财力影响,政府所投入的资金同农村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较大,资金缺口特别大。另外,目前中央资金开展了结构性调整,市、县两级投入往往无力跟进,各部门之间无法形成合力,造成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同需求之间不对称,极易出现新的矛盾。

2.4 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地位之间的矛盾

对于农村综合性改革而言,其推进需要农民的支持,必须尊重与认可农民的主体地位[4]。但是,目前农村中有技术、有文化、有创业热情的人才及有强大号召力、威望的党员均纷纷选择离乡,这些能力素质高、综合实力强的群体恰好是“三农”建设的主力军、顶梁柱,也是农村综合性改革的领导者、促进者。这些人才的大量流失,往往会造成农村经济社会建设出现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窘境,难以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各项工作开展缓慢。

2.5 工作进度不够快速

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共三年时间,五河县从2021 年7 月获得审批到目前已有一年半时间,项目的立项、规划、审批、招投标、建设等需要一定的周期,所以推进速度不够快。加之受前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给项目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延缓了项目进展速度。

2.6 整体效益尚不明显

部分已建成项目运行时间较短,有的项目正处于建设阶段,项目的整体效益不明显或者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3 五河县农村综合性改革优化措施

3.1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制度保障

一是成立4 个专班,压实职责任务。落实“1+1+4+x”组织架构,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担任副组长,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领导小组[5];组建4 个工作专班,具体负责试点试验专项工作调度、协调和推进。二是制定改革方案,明确试点区域。建立四大机制,明确发展总体目标和分项目标任务。五河县农村改革试点试验区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以“沱湖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将环沱湖周边集中连片的4 个乡镇共13 个行政村作为试点试验区域进行整片推进。三是落实资金保障,规范资金使用。县委、县政府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试点工作,专款专用,并建立试点试验工作台账[6]。创新资金使用方式,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试点试验,保障试点试验工作资金需求。规范改革资金使用,强化资金日常监管,农村综合性改革资金的拨付全部由国库集中支付商品和劳务供应商,确保资金安全。

3.2 坚持产业引领,推进改革试点发展

一是全面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机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充分整合五河县“六次产业”发展政策,依托绿色食品产业园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为主导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导机制,推进集体、企业与农户合作发展,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大力实施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工程,推进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深度融合。二是做强“稻渔综合种养”特色产业。打造稻渔绿色种养基地,以项目区为中心建成4 个高标准稻虾、蟹产业综合板块,实现田间建设标准化、生产管理信息化、产供销一体化。打造小龙虾、螃蟹加工储运基地,在项目区建设小龙虾、螃蟹加工储运销售中心。三是实施水产品品牌化提升行动。大力开展渔业品牌创建,引导养殖企业(户)开展稻渔品牌创建,提升螃蟹、媒鸭、龙虾、稻米等品牌效益,提高养殖户收入。加大名特优新农产品宣传力度,通过举办沱湖螃蟹节、美食节、中国农民丰收节、农产品展销会、主题沙龙等活动,扩大五河县螃蟹、银鱼等农产品市场影响力。拓宽线上销售渠道,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网上开店等方式积极开展线上销售,拓展国内外市场,扩大五河县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融合发展。

3.3 坚持数字赋能,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一是推进农业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推进五个试点村数字乡村智慧平台项目建设,打造两个数字农业运用场景,项目区益农信息社全面建成并正常运营,五河县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已启动,成立数字乡村发展工作专班推进项目建设,起航数字农业,提升数字乡村治理以及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推进农业智能装备应用及农村信息化、数字农业建设。二是注重电子商务发展。创新发展“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渔民”“你养我卖”利益链接模式,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吸引渔民务工,通过与渔民建立“你养我卖”产销对接模式实现线上线下销售,促进渔民增收。鼓励传统水产品生产加工型企业与渔民签订供货订单协议,通过拓展线上业务积极打造水产品深加工网销品牌,延伸水产品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扩大销售量,实现渔民增收。三是打造乡村治理综合信息平台。提升乡村现代化治理能力,建立项目区乡村治理综合信息平台。通过5G+视频监控、视频会议等应用,提升乡村和基层政府治理能力,便捷乡村群众生产生活,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实现治理、服务、产业、管理数字化。

3.4 构建农村“命运共同体”,完善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

一是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立农民利益共享机制。速效全营养仿生有机肥生产企业安徽中木盛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利用农村综合改革资金投入2 000 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3 000 万元及乡镇原砖厂闲置的4 hm2废弃土地建设20 000 m2厂房,项目全面建成后可年产50 万t 速效全营养仿生有机肥,年产值1.5 亿元,促进农业产业减肥降药的同时达到平均增产15%,实现企业、集体、农户等多方增收增效。二是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训机制。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3 年来共培训950 人,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培育出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培训电子商务人才2 000 人次、电子商务带头人60 人。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三是完善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盘活集体荒地、水面等资源及农业设施、房产等闲置资产,完善收益分配机制,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建立农村信用、风险缓释、价值评估等平台,完善配套措施,引导专业大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序、规范流转农村土地,盘活农村资产资源。

4 结束语

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应全面掌握农村综合性改革内容及要求,把握改革核心,加强改革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中央财政集中资金引导,有效带动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本及社会资本参与试点建设,鼓励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继续对农民就业增收、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带动能力强的环节和领域以及能够尽快建设的项目扩大有效投资,不撒“胡椒面”,真正把综合改革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资金最大效用,确保农村综合性改革顺利开展与落实,真正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五河县综合性试点
秘密
关于五河县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探讨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
国家级医改试点医院举步维艰
五河县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与发展规划研究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