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实践

2023-02-25 08:00
学周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俱乐部运动

张 超

(武昌工学院,湖北武汉 430065)

近几年,体育俱乐部越来越受到关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体育俱乐部形式组织教学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满足了大学生的需求,优化了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体现出高校体育教学的特色和魅力。因此,高校要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在日常教学中合理融入体育俱乐部教学,发挥体育场馆的作用,将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更好地呈现出来,增强大学生体育运动意识,养成终身体育习惯。

一、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体育课堂通常都是体育教师先带领学生做热身运动,然后教授体育技能,其余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这就导致了体育课堂秩序混乱、教学效果低下。而体育俱乐部改变了这种现象,根据学生的运动需求,设计更加细化的体育运动项目,帮助学生掌握每一项体育技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体育俱乐部里可更好地进行运动,锻炼自己的特长,提升运动精神,保证个性化发展。还可锻炼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加学生多方面交往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取得更大的效果。

(二)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以前体育课堂教学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目的性和差异性,学生把学习体育当成一种负担,很少有学生在课后学习体育知识。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具有新颖的特性,不受课堂和班级的约束,学生可自由加入,还可在课后进行自主运动,只要参加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就会得到学分,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有效缓解师生之间的矛盾。体育俱乐部集体育运动、体育竞赛、体育文化于一体,拓展了体育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对于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和体育精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强化学生体育运动观念

体育俱乐部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不再“唯分数论”,没有硬性的考试压力,体育运动的环境相对轻松,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在内心里强化体育锻炼意识,有利于养成终身体育习惯。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方式也区别于传统教学,不再由体育教师把控课堂,教师只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进行教育、答疑等,其余时间助理教练员与学生一起进行体育运动,感知体育运动在生活中的意义。在体育俱乐部的训练,能够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心理,在学习体育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二、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对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为了保障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教师可采用目标管理的策略,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情,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学习的方向,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控制,促使学生努力完成目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兴趣爱好,为不同的学生制定具体、可测、难度适宜的目标,促使学生不断超越自我、挑战自我,又能让教师获得及时有效的学习反馈,把学生从传统被动学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成为体育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和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俱乐部虽然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但是教师在运用俱乐部教学模式时要注重教学效率,对达成目标的时限做出规定,并且还要制定严格的俱乐部管理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督促学生的学习进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目标好比灯塔,指引着俱乐部教学模式开展的方向。在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师要围绕目标对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调整,使其更加适应俱乐部这一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内容,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外,更加注重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教师要在俱乐部教学模式中拓展、开发各种体育娱乐项目、健身项目等,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体育精神、了解体育运动的意义,激发学生的运动意识。教师还可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国情,在体育俱乐部中增加国防军事教育课程、传统体育项目课程、体育赛事欣赏课等内容,扩充体育课堂教学容量,在锻炼学生体能的过程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还可让学生把自己的目标用笔写下来,定期检查自己的目标完成情况,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为体育学习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有限的时间内熟练地掌握各项运动技能。

(二)营造良好体育氛围,创新教学方式

校园体育氛围直接影响着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水平,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体育运动中。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师都是以管理者的身份参与到俱乐部教学模式中,学生则处于被管理的地位,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影响了高校俱乐部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在运用俱乐部教学模式时要注重自身角色的转变,不仅要做俱乐部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俱乐部成员的管理者,还要积极参与到俱乐部的体育活动之中,和学生组建团队,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还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俱乐部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还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长处,对学生的突出表现给予鼓励,对体育运动中存在的不足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指导,让学生在丰富的俱乐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感受,调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在良好的体育氛围下,教师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从互联网中搜集与运动项目相关的体育教育专题讲座,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可将这些视频资源上传到体育俱乐部的网站中,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选择性的观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运用远程教育终端,通过线上课堂带领学生学习各种体育理论知识,扎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利用俱乐部中的体育欣赏课,播放体育赛事,让学生学习各种体育项目的战术及技巧,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水平。体育是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在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体育运动项目,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自练、自悟,掌握运动技巧和要领。另外,还可采用单元教学法,根据体育项目的难度确定学生学习的时长,指导学生在比较集中的时间里对体育项目进行系统性的学习,提高体育教学的针对性,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三)运用弹性教学模式,发展学生个性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和锻炼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还可自主选择锻炼时间、锻炼场地等,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具体的应用中,教师可采用弹性的教学模式,把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留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其所好”,全面提高体育素养。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具体实际进行分层讲授、分层指导和分层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俱乐部教学模式中有所收获、有所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以集体授课为主,用的是“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在俱乐部教学模式下,教师可打破年级、专业、班级的束缚,把具有相同体育爱好的学生聚集到一起,有效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理解接受能力、运动心理等。弹性教学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学得快、学得好的学生可为其他学生做榜样示范,通过互帮、互学、互助,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构建人人参与的体育氛围。教师还可在学生中间培养体育骨干,用先进带后进,在体育俱乐部中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真正达到体育运动的目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应用,使高校体育教学变得更加人性化。由于男生和女生在身体、体能、兴趣爱好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体育项目的难度和强度,采用男女生合班或分班教学的方法,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具体实际,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除了性别差异外,同性别的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体育基础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需要引起体育教师的重视,能够合理调整教学方案,采用针对性的策略,落实因材施教,发挥高校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

(四)优化课外体育项目,培养体育爱好

当代学生生活在一个网络环境下,上网、聊天、打游戏是大部分学生业余生活的写照,只有少数学生把课余时间用在了体育锻炼上,导致高校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身体素质也堪忧。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教师可将体育俱乐部模式从课堂延伸到课后,构建课外体育俱乐部,把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巧应用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外体育俱乐部中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教师要善于构建体育交流平台,开发高水平的体育赛事,促使学生相互提高,增进友谊,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可结合课堂体育教学内容,为学生开设不同类型、不同体育项目的课外体育俱乐部,由专业的体育教师担任俱乐部的教练,优化体育资源配置,享受运动乐趣,为体育强国梦贡献高校力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俱乐部,以自主锻炼为主,实现从业余到专业的质性转变。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教师可采用视频打卡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在俱乐部中的运动过程录制成视频,上传到班级学习平台中,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教师还可从视频中查找学生运动中存在的错误和不足,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学生不断改进和完善,培养百折不挠、勇于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定期开展各种体育竞赛,在俱乐部内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个人竞赛、小组竞赛,还可联系其他学校组织校间的体育项目竞赛,以竞赛促训练,用竞赛的形式检验学生的运动水平,促进学生间优势互补,有助于全体学生共同进步。课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应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教师要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当校内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出现闲置情况时,就可安排没有课程的学生进行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机会,使校内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五)完善体育评价体系,激励运动热情

完善的体育评价体系对体育教学和学生学习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是激励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动力源泉。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以期末等考试成绩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作出的评价缺乏客观性和全面性。而在俱乐部教学模式下,教师可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把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次数、参与俱乐部活动的时长、获得的奖项名次等,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使评价更完整、更科学,为构建体育评价体系做好铺垫。有条件的高校可引入智能系统,通过运动前和运动后打卡记录学生的运动时长、检验学生的运动效果,通过计算机系统的定量分析,将学生的整体运动情况记录到体育课的总成绩当中,调动学生参与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积极性。

在高校中,学分制是最常用的评价方式,体育教师在俱乐部教学模式下也可采用这种方法。规定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必须要参加一定学时的俱乐部活动,掌握一项体育项目,经过考核合格后给予相应的学分,以此来激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教师还要善于融合其他学校的体育评价策略,通过意识、知识、行为、技能、健康等多个维度开展评价,遵循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规律,使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教师的鼓励和表扬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催化剂,教师可建立激励机制,采用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定期对俱乐部中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评奖、评优,还可给予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总而言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符合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高校要挖掘体育俱乐部的特点,合理选择应用方式和应用场景,拉近学生与体育的距离,实现学生体育能力和体育素养的重大转变,还要把握实际学情,设计体现高校特色的体育俱乐部模式,调动学生的运动热情,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身心素质。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俱乐部运动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不正经运动范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