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探讨

2023-02-25 08:00王嘉威
学周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分层物理课堂教学

王嘉威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

根据大量教学实践发现,初中生对物理学习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十分明显,一部分学生认为物理知识很有趣,实用性很强,对物理问题的钻研劲头也很浓厚,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物理知识晦涩难懂,学习起来十分困难,对物理课程提不起半点兴趣。因此,为了提升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教师需要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通过分层教学设计为教学成果的实现提供保证。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国家积极提倡素质教育,对教学活动的实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教学活动要有针对性,要遵循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人特色,突出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为了满足这一核心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实施分层教学,即多维度、多层面地展开教学活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科学分层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先决条件。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得不面对的客观因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是有一定差距的,教师在面对全班学生展开教学时,不可能将专注力集中在某一类学生身上,要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进度[1]。因此,面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对学生分层,即是将同一个学习层次的学生归为一类。在分类之前,要求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确保分层的精准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分层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其次,分层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分层,教师对学生有了详细的了解,对于学生的学习优势、弱势及特点都能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掌握学生的学习趋势。比如,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可以一带而过,以节省课堂有效时间,但是对于学生模棱两可的内容要进行精讲。分层教学法的宗旨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进入理想的学习状态。学生受智力、学习环境、心理特点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进入初中阶段,随着学习难度的逐渐加深,学生之间的差异会愈加明显。虽然这些客观因素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加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让学生拥有的素质[2]。分层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个体的分层,加大教师对每个群体层次的关注,从而减小学生间的学习差距,促使课堂效率的有效提升。一名两名学生的进步不是真正的课堂效果的体现,只有全班大部分学生的共同进步才能够充分体现出教学的有效性。

再次,分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尤其是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通过科学分层,教师在课堂上对他们的关注度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存在感加强了,从而渐渐增加学习热情。初中生的自尊心较强,十分期待被他人肯定,更是十分看重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很多学生的学习信心是在教师的不断鼓励下逐渐形成的,而自信心会大大提高成功的概率。因此,即便是对待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要多关注、多鼓励,多为其提供一些课堂表现的机会。教师要多了解此类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在教师正确科学方式的指导下,此类学生的学习水平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当前,在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下,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模式发生了较大转变,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就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课堂呈现出的效果来看,还存在些许不完善之处。

首先,教学内容有一定局限性,课堂延伸拓展性不足。物理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学生需要将物理知识点掌握扎实,为高中阶段更深层次的物理知识学习奠定基础。教师的教学任务很繁重,因为初中物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加之物理知识实践性较强,很多理论知识学习需要借助物理实验来理解并掌握,因此,实验教学要占据大量的课程时间。实验教学相比于理论知识教学,不仅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而且过程烦琐,占据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教师为了跟进教学进度,使教学任务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就会大大压缩课外拓展延伸的时间,并且不会为学生留出太多时间进行操作。同时,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固定教材,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列举的有些实验案例与实际生活相距甚远,很难引发学生的共鸣,久而久之,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兴趣也会下降[3]。

其次,缺乏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锻炼。在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教育的本质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也就是说,理论知识教学固然重要,但是基于理论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识,才是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的本领。如今,随着国家师资力量的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在不断进步,年轻教师群体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然而,年轻教师虽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毕竟教学经验匮乏。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时,既需要教师具有大量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也需要具有创新性的思维和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从而在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时应对自如。

再次,就整体教学效率而言,现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缺乏针对性,即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度较缺乏。在课堂教学中,能时刻跟进教师进度、课堂表现较活跃的总是极少数的学生,教师的课堂注意力也主要集中在个别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每堂课的课堂互动环节也只是固定的几名学生表现活跃,而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导致整体课堂效果难以提升。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应该是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找准自身的定位,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教育的价值。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措施

(一)教学目标分层

在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开展之前,教师首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教学目标通常都是教学的重难点内容,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不同的。教师要在分层之前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可以通过随堂检测、考试、谈话交流或观察课堂表现等方式,了解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状态,检验其知识掌握情况和对学习的态度,然后再进行分层。通常将全体学生分成三层,即学习水平较好的学生、学习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的学生、学习水平较薄弱的学生。学习水平较好的学生基础扎实,在课堂上能紧跟教师的节奏,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思考,并结合已掌握的知识结构展开深度分析,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较好[4]。而学习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的学生即班级的中等生,其学习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于学习内容基础部分的掌握可以做到完善,但是在面对一些较高难度的问题时,其发散性思维能力明显不足。另外还有一类学生学习能力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学习水平较低,这也是教师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一类学生。在对学生做好科学分层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教学目标,既要体现出对学生主体的充分尊重,还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来制订教学目标。

以初中物理“参照物”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即将本课的基础部分、重点部分及难点部分清晰地划分出来,然后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其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对标。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参照物的相关概念,重点是通过参照物的选择来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难点是确定参照物的方法。确定教学重难点后,教师就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学习任务。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制订的学习任务是:在掌握参照物概念的基础上,回到生活中找寻物理知识的影子,用实际生活所见解决问题。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制订的学习任务是:借鉴本课学习的知识,自己提出问题,可以根据问题展开小组讨论,通过自主探究给出相应的答案。教师要有目的性地锻炼此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重在提升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对于学习水平欠佳的学生,教师则要以基础知识训练为主,因为此类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基础的积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立即将难度较大的问题抛给此类学生,会打击其学习自信心。教师可以从较简单的参照物实验入手,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将问题的分析方法教给学生,先从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模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在取得一定效果后,再由简及深地进行教学[5]。

再比如,在学习“杠杆”这节课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生活实践举例说明杠杆原理,推测杠杆的平衡条件,要注重锻炼这一层次学生的探究能力,以与思维启示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锻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这一层次学生的学习弱点主要体现在依赖性较强,缺乏大胆想象和创新的勇气。教师要引导这一层次的学生在掌握杠杆原理的基础上,善于发现物理在生活中的价值,思维不要局限在课本上,能够脱离书本的固化内容,善于构建自己的思维体系。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其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上。这一层次的学生通常学习动力不足,教师应一边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一边深化教学活动,以基础教学为主,为学生设定简单的学习目标,如:先将概念读熟,然后练习课后题,最后试着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列举一些实例。

(二)课外作业分层

通常初中物理作业的设置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部分,课堂作业是教师在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计划后,通过随堂练习、单元测验形式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课堂作业主要以基础考查为主,一般情况下,全班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即便是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也比较理想。但是想要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课外作业才是重点。物理知识作为一门自然基础学科,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物理知识学习的最后都要落脚到应用上,只有通过应用,教师才能够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通过应用能力的训练,学生的物理认知水平也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这对学生物理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6]。

在课外分层作业设计上,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来划分。以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这节课为例,在课外作业的设计上,对于学习水平较好的学生,教师为其布置的作业可以是根据本节课所学习的汽化和液化的相关知识,思考如何用物理知识节约水资源,并让学生谈谈对节水的认识。可以将此次作业设计成一项社会研究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形成一份书面报告,在锻炼学生物理应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为其布置的作业是:探究影响蒸发速度的主要因素,可以借助课后实验来完成。在作业验收环节,教师要查验学生的实验报告内容。对于学习水平较弱的学生,教师为其布置的作业为分析冰块的不同物理变化过程:将冰块置于室外,观察冰块的状态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每一种变化都体现了什么物理知识点。要求学生要有理有据,围绕本节课的知识点叙述观察到的现象。

再比如,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关于实验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是《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的重点,不同的实验在难易程度上也有较大差别,为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将课后实验任务划分成三个层次,将较简单的实验任务分配给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像“摩擦生电”、简单的“压强”小实验等。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将具有难度的实验任务分配给他们,像“光的反射规律”这个实验,重在引导学生借助实验自己总结知识记忆要点和方法。比如,学生通过此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论,并总结出记忆口诀:“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通过将课外作业进行分层设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后训练中。以往很多教育观念认为,只有能力强的学生才能够顺利完成课外作业,因此将多数的实践机会都留给了此类学生,而大部分学生的锻炼机会则少之又少。但是通过科学分层,有效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课外作业的积极性,教师结合作业的难易程度将其合理地分配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了课外作业对教学成果的重要价值。

(三)学生辅导分层

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随着新课改践行成果的不断呈现,要求教师不仅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要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问题和科学探究的能力,这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学成果的促进作用是必然的,但是除此之外,课后的有效辅导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课后辅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梳理学习脉络,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辅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攻克面临的难点问题,给予学生更有价值的针对性指导意见。

初中物理教师在对学生展开课后辅导时,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制订分层辅导计划。比如,在初中三年级“电压电阻”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因为这一章节的内容都是与电学相关的物理知识,是初中物理知识的重难点,所以学生在学习时通常会出现很多问题。以电学内容为考点的题型种类繁多,难度也较大,因此,学生在相关知识的掌握过程中会出现不扎实或认知不全面的情况。鉴于此,教师在课后辅导时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技巧,让学生善于进行思维转换,从而在面对不同问题时做到游刃有余[7]。比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此类学生的拔高训练,可以鼓励他们参加一些学校或教育体系组织的物理竞赛,借以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高度。物理竞赛的竞争机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地激发出来。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课后辅导,让学生分组讨论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相互的影响作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每一名学生都要发言,对于其出现的错误要及时予以纠正,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在课后辅导时教师要查验他们对此章节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叙述。在学生扎实掌握概念后,再拓展其做课后基础训练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逐一攻破学习难点。

(四)课后评价分层

教育新时期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活动,要求教师要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内容,突出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对教学课堂提出的核心要求。与此同时,针对教学成果的课后评价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教师要借助评价分层实现课后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不同层面的评价。在过去以应试教育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后评价形式单一,教师仅仅通过卷面成绩判定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缺乏全面性的分析,这样的课后评价难以体现其效用,起不到对学生整体的有效引导作用[8]。

在分层评价模式的构建中,教师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总结不同的评价内容、评价语言及评价方式。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的要求要相对严格,引导学生在现阶段取得成绩的基础之上继续寻求突破,以自主探究思维与深度思考相结合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引导学生勇敢面对挫折与困难,锻炼学生坚强的学习毅力。对于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教师则要以适时的督导和提醒为主,同时也要强化此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一般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学习意志力不够坚强,自我约束力也较差,这就需要教师时时跟进,阶段性观察此类学生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出现懈怠心理时要及时予以纠正。另外,要在日常教学中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确保学习成果的基石,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主动改正才能端正其学习态度。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体现对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教学效果,有效分层是先决条件,能够帮助教师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进度,从而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使教学活动能够有的放矢。在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分别从教学目标分层、课外作业分层、学生辅导分层及课后评价分层这四个维度上一一落实,借助有效分层,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能够找准方向,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分层物理课堂教学
只因是物理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不是教物理的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