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2023-02-25 08:00史之成
学周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育人学科

史之成

(甘肃省武威第十三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育教育在新时期的学校教育工作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为了给新时期的德育教育工作提供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17 年)》中对新时期德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实施途径等内容做了明确的规定,鼓励要不断丰富德育教育的形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德育教育。其中优秀传统文化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和素材,对开展德育教育有重要意义。同时,把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素材与本地文化相结合,能够拉近教育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易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把祖国的传统文化纳入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价值与意义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悠久的历史,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所以它代表着伟大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也形成了中国人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也是我们最为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它不仅蕴含着民族智慧,还蕴含着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审美品格和科学智慧。在它的价值追求中,有着崇高的文化自觉意识和厚重的历史责任感,具有文以载道、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具有家国天下的博大文化情怀,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同时,传统文化中也包含着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相互尊敬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密切关联的内容,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本地传统文化的教育优势

根据新时期的育人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育人新方向。而核心素养是当代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涵盖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个方面。本地传统文化则是在本地一方水土上,一方民众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具本地特色的文化,它与传统文化也有一定的关联。但从文化内容与文化形式来看,它沉浸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与学生的距离更近,更容易影响和感染学生,所以其德育教育的效果会更加显著,有利于落实新时期德育教育的要求。

(三)符合新时期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的不断发展,学生们的成长环境有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的信息化使学生们接受各种思想、文化的途径愈加丰富。从实际调查来看,中小学生更容易受到非正常文化的影响,特别是网络和自媒体的影响非常大,那些娱乐、放纵、享乐的文化对他们的影响较大,反而那些要求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积极上进的文化内容容易被他们排斥,这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非常不利。俗话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目前来看迫在眉睫的是要对学生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同时也需要寻找新路径。而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地方文化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很多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甚至可以说是耳濡目染,他们非常感兴趣,这些可以成为我们开展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切入点,从而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路径

(一)涵养师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博为师,德高为范。”在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每一名教师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引路人”,学生既需要教师的“言传”,也需要教师的“身教”。尤其是在应用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既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相关知识储备,也需要教师自身人格魅力的影响,把相关的德育教育内容恰当地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中,方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教育效果。

根据新时期教育的要求,广大教师要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要落实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塑造。这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通过涵养师德来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广大中小学教师要关注并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浸润灵魂、熏陶情感、滋养师德,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人格境界和文化底蕴。在此过程中,还要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培养新时期人才的方法与智慧,提升教师自身的育人能力。例如甘肃省武威市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特别是留下了古丝绸之路文化的绚丽篇章,它所汇聚的凉州文化既具有地方特色,又留下了古代以来东西方交流、各民族交融的多样文化素材,形成了武威独特而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如河西宝卷、凉州攻鼓子、凉州孝贤、华锐藏族民歌、天祝土族《格萨尔》等都有着丰富的可以挖掘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教师对此不仅要清楚,也要多加关注,并把相关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到学科教学、德育教育内容中,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和体悟,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引导与教育。这也意味着教师要有意识地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多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和本地文化的内涵,积累相关的素材,为有效开展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五育并举,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新时期的教育是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从新时期的育人方向来看,强调的是以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强调五育并举。

因此,无论是中小学校还是教师,都要重视德育教育工作,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真正纳入学校的日常教育工作中,切实改变原来“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和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并且把德育工作纳入对教师、学生的评价体系中,使广大师生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依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要求,文化育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都可以成为其中的素材。例如凉州的元宵节灯会活动是一个极富游乐性质的群体节俗活动,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种沿袭,本地学生都有一定的经历和体会,教师可以结合灯会给学生介绍节俗活动的由来,加深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凉州孝贤是一种古老而悠久的民间曲艺说书形式,从研究调查来看,其形成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元末明初。主要以表演英雄贤士、烈妇淑女、孝子贤孙、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的故事为主,寓隐恶扬善、喻时劝世、因果报应、为贤尽孝之意,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本地域文化,还能够在爱国主义、尊老敬亲、责任担当等方面形成有效的教育与引导。另外,因其涉及的内容寓故事性、趣味性于一体,能够减少因为教师单纯地说教给学生带来的倦怠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有利于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深度挖掘,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2014 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指导纲要》,特别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同时,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蕴含丰富且珍贵的精神财富,学校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应该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深度挖掘,切实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

实际上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说,之前的学科教学强调要以“三维目标”为指导开展各学科教学,其中就涵盖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与引导;当前的学科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即要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实际上也是强调要在学科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各学科要结合学科特点挖掘与传统文化有关联且能推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点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这也发挥了课程育人的功能。

首先,要重视发挥思想学科的作用。思想政治学科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学科中的很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这就可以把优秀传统文化或者地方文化巧妙融入其中,如凉州文化中的河西宝卷中有关于孝道和善行的内容,可以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语文学科作为与母语教育关联最为紧密的一门学科,与传统文化的关联极为密切,教师可以在教材文本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联系,开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历史学科涉及的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中的部分学习内容也与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联系密切,如甘肃武威在古代被称为“凉州”,自春秋时期就发展起来,在两汉、唐代时文明成果丰硕,针对每一部分都可以进行挖掘和渗透;在体育教学中,地方体育项目就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如凉州舞狮、石碑滚灯等活动,既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素材,也是当地民众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形式。

(四)广拓途径,不断提高育人效果

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强调要重视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多元化,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够提高育人实效。因此在把传统文化渗透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时,也要重视拓展途径,除了文化育人、课程育人之外,也要重视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和管理育人。

所谓活动育人,就是把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融入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德育教育要求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并且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渗透其中,给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例如开展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节日纪念活动,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传统节日的研究和纪念活动,可以把本地的节日风俗习惯也融入其中,在体验中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也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如国家新设立的“丰收节”开展相关的活动,使学生了解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可以开展实践育人,现代教育强调体验式教育,这样才能使学生“知行合一”。各地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类资源,如参观历史文物古迹,了解传统文化;走进烈士陵园感悟革命传统与革命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以搜集当地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还可以在日常对学校及班级的管理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如在每周的升旗仪式、班会活动中开展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价值的过程中提升思想认知,助力成长。

(五)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提效果

新时期的教育工作需要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统一起来,协同育人。其中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中也要重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中,需要学校和教师发挥“指导者”的角色,把相关的教育资源发送给家长,如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在古代诗词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鼓励家长有时间带孩子去当地富有文化传统的场所去参观,在了解和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还要鼓励家长重视“家风”的影响,因为“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向上、向善,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学校教育工作中,德育教育是重中之重,而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中所涵盖的多样的地方文化能够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源,也拓展了德育教育的路径。广大教师要充分重视,敢于在实践中尝试,以文化浸润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育人学科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学科新书导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评选“三好标兵” 创新思想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