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地合作创办运动项目学院的办学依附与利益表达

2023-02-25 04:03郇昌店
高教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直属体育院校办学

郇昌店,陈 红

(江苏师范大学 1.体育学院;2.敬文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兴起了建设运动项目学院的热潮。2010年,上海体育学院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成立“中字头”的中国乒乓球学院,开启了我国运动项目学院建设的先河。随后,南京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等院校积极跟进,先后创办了中国网球学院、中国排球协会排球学院等,部分普通高校也创办了足球学院、龙舟学院等,构建了运动项目发展的新路径。尽管2012年《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新设高校名称不能冠以“中国”“中华”“国家”的字样,但现实中很多运动项目学院依旧以中国某学院的名义进行宣传,以表现其影响力和独特性。

专业体育院校创办运动项目学院,隐含着恢复高等教育直属办学的逻辑,体现了办学理念的更新。本研究基于高等体育教育直属办学历程的梳理,发现国家直属办学体制改革后,专业体育院校仍积极拓展向上的权力依附渠道,努力实现资源汲取和办学实力的提升。

二、高等体育教育直属办学的历程及成效

在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过程中,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社会需求间的关系密切,国家掌控高校的资源投入、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等权限[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各地体育师资极为短缺,亟待增强师资供应。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体育行政部门积极推动专业体育学院建设和恢复普通高校的体育系(科)。1953年,原高等教育部、教育部、国家体委和财政部下发《为调整若干高师体育系科,成立体育学院的联合通知》,对我国专业体育院系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积极推动体育人才培养。1952-1954年期间,原国家体委按照华东、华北等大区原则先后建设了华东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中央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中南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西南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西北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东北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等六所直属体育学院。随后天津、山东等地也相继建设了地方性的专业体育学院,到1959年全国高等体育本科院校19所、专科学校6所,1960年体育本科院校高达30所。后期,伴随着高等教育办学思路的调整,一些体育院校被撤并,1962年体育本科院校调整为20所,1963年减缩到10所。历经多次调整,目前专业体育院校形成了14所院校的稳定结构(体育类专科、职业体育学院等专科层次的体育院校不在统计之列)。创办初期专业体育院校的主要专业是体育与运动,与师范学院的体育教育在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方式等方面具有明显区别。

为培养高水平运动技术人才,专业体育院校也曾以运动项目特色建立专门的系科。1958年,原国家体委召开全国体育学院院长会议,讨论体育院校办学目标不明确问题,达成提高专业运动项目的技术课教学学时与比例的决议。同年,在北京召开的“教育革命”的会议精神,强调人才培养要满足运动水平评级要求,专业体育院校按照运动项目设立系科。按照两次会议精神,专业体育院校为提升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按照运动项目设置了足球系、篮球系、体操系等专业系科。1958年,原国家体委在《关于体育运动10年发展规划》显示,从1962年开始,高等体育院校的毕业生60%达到一级运动员标准,4%达到运动健将标准。1967年全部毕业生要达到一级运动员标准,10%达到运动健将标准。由于运动项目设系片面地强调提高运动技能,违背了学校正常的教学规律,1960年原国家体委保定会议撤销按运动项目设系的教学体制。改革开放后,原国家体委相继下发了《关于认真办好体育院校的意见》《关于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体育院校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作用的通知》等文件,规范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等。1980年在厦门召开专业体育院校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创造条件,把体院(首先是几所老体院)办成教学、训练和科研三结合中心,要调整系科专业和学制[2],是对体育院校办学的全新定位,也是对过去偏重运动训练模式的矫正。

直属办学体制下,专业体院依靠国家支持,关注教学、科研和训练三结合,调整了运动项目系科的办学模式。1981年,原国家体委下发了《北京等六所体育学院的任务、规模、专业设置、学科设置、修业年限和培养目标的通知》,重申了教学、训练和科研三结合模式,强化运动训练的功能;同时将六所体育院校分为三个层次:北京、上海和其他四所,并对三个层次的功能和任务进行了限定。六所直属体育院校,办学经费由国家拨付,原国家体委科教司院校处负责对教学管理、招生等业务管理进行指导[3]。为规范专业体育院校发展,1993年,原国家体委下发《国家体委直属体育学院本科专业设置实施办法》,对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进行规范和整改。直属办学时代,原国家体委直属的六所体育院校的优势明显,直属体育院校定位为教育、科研和训练三结合基地,体现了高等教育和体育发展的实际[4]。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直属体育学院又明确了教育、训练、科研、管理的定位及运行体制[5]。直属体育学院由国家体育系统进行办学指导,直属院校的办学优势突出,在办学层次、规模方面明显优于地方体育学院[6]。

直属办学改革后,我国体育院校办学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直属办学时代,六所直属院校与地方院校相比,优势较为明显。伴随着国家直属办学模式的改革,国家体育总局将上海体育学院等五所院校下方地方管理,只保留北京体育大学一所直属院校。下发后的体育院校,结合地方体育特色和优势,积极凝练办学特色,服务体育事业发展。

三、专业体育院校创办运动项目学院的向上依附逻辑

(一)运动项目学院重构向上依附的渠道

运动项目学院是我国专业体育院校提升运动项目水平、展示办学特色的全新探索。在高等体育教学中,专业体育学院一直探索专项运动人才培养模式[7],20世纪50-60年代的运动系科和80-90年代优秀运动队院校化的探索[8],其实与运动项目学院建设在形式上具有一致性。201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签署了共建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协议,2013年中国乒乓球学院正式成立,任命国家女乒主教练施之皓为首任院长。我国体育院校开始了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开启了体教结合新的时代篇章[9]。运动项目学院是以专业体育院校为基地和依托的运动项目发展机构,承担体育文化传播、体育科学研究、教育中心和高水平运动训练基地等职责[10]。比较而言,当前的运动项目学院与传统体工队进入高校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在:第一,办学形式上。运动项目学院单独成立教育机构,甚至具有副厅级的级别;体工队进入高校院系,不构成独立培养主体。第二,办学内容。运动项目学院办学内容更全面,除了人才培养外,还担负更多社会功能;体工队进高校仅关注运动人才培养。第三,办学数量。运动项目学院受制于资源、制度限制,布局相对较少;体工队进校按照项目分布办学,目前规模较大。总体而言,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办学专业呈现“体育教育—多元化扩散—回归专业运动项目”趋势[11]。

运动项目学院重构了体育院校向上依附的渠道。在以体育教育为主的办学阶段,直属体育学院能够获得更多支持,发展较快,办学效果突出。相关数据显示,直属院校的师资和院校规模等比地方体育学院优势明显[12]。办学主导权下放地方后,各地对体育院校的扶持政策不一样,原直属院校的优势逐渐消失。专业运动项目学院的创办,在发展导向上与国家的体育发展需求契合,能够获得国家体育总局及相关运动项目中心、单项体育协会的大力支持,成为向上权力依附的重要渠道。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在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办学方面实现了诸多突破,如赋予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副厅级单位建制,建设国际乒联博物馆、中国乒乓球博物馆。在后续的运动项目学院建设中,国家体育总局和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不再参与,办学合作方转变为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见表1)。国家体育总局或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与地方政府共建相关运动项目学院,缺少政策依据;而由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参与共建运动项目学院,属于行业办学,符合国家政策要求。

表1 专业体育院校创办的运动项目学院(部分)

在此背景下,体育院校建设运动项目学院,构建与相关部门和协会的密切联系,成为体育院校向上权利依附的渠道。体育院校创办运动项目学院,首先能够获得地方政府部门的积极支持,激发院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天津市排球运动成绩突出,是天津市的名片之一。为了持续发展排球运动,继续发挥天津排球的领头羊作用,天津体育学院适时提出创建中国排球学院的构想。项目论证期间,获得天津市体育局的大力支持,天津市体育局专门向国家体育总局行文支持创办中国排球学院,并建议列为副厅级单位建制。后续,中国排球学院筹建组一直与国家体育总局排管中心积极磋商,尤其在天津体育学院新校区规划中,为排球学院进行了专项规划。后经国家体育总局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磋商,最终由中国排球协会参与中国排球学院共建,确立了天津体育学院在排球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

高等院校通过向上的权力依附,建构与国家体育总局或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的良好关系,能够确立竞争优势,保障学校在与相关院校的竞争中保持一定竞争力。专业项目学院建立后,确立了与国家体育总局或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特定的合作关系,能够带来一定的资源注入。相关上级合作者可以通过项目委托、政府购买等形式支持专业运动项目发展,利用教练员培训、国家队集训、项目文化传播等形式实现资金、优惠政策等资源的注入,确保该项目在全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见图1。

图1 专业运动项目学院创建逻辑

(二)运动项目学院增强办学主体的竞争力

重构向上的权力依附渠道,运动项目学院能够应对专业体育院校面临的多重挑战。因生源减少和政策收紧,专业体育院校的运动项目单独招生报名人数逐年萎缩,可选择对象变窄。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民族传统体育单独招生报名人数为300人,2013年报名人数下降到186人,报考人数降低了38%。专业体育学院单招报名人数降低,直接影响了招生数量,当前体育院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招生困境较为明显[13]。除了高水平运动员资源日渐稀缺外,专业体育院校还面临国内具有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资格高校的生源竞争。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有资格举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等学校名单及运动项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64所、14个运动项目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受学校层次和办学效果的限制,专业体育院校在高水平运动员的争夺中缺乏优势。某体育学院尝试招募排球退役运动员就读,但在专业体育院校和北京某大学的选择中,大部分退役运动员在权衡利弊后,选择了北京某大学的非体育类专业。退役运动员表示,已经从事专业运动训练多年,技术方面已没有多大进步空间,北京某大学的办学优势和较多的可选择专业,能够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通过运动项目学院建设,可提高学院的知名度,同时导入单项体育协会的资源,在专业师资、教学设备、实习实训、职业发展方面优势明显,能够吸引更多高运动水平的考生关注、报考,提升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

与普通高校相比,专业体育学院的办学基础、资源优势、动员能力和积极行为,是保障专业项目学院成功创建和运行的关键。近年来,部分院校尝试创办足球学院、网球学院等,因支持力度和规划冲突等,发展较为缓慢。某普通院校的女子足球成绩较突出,曾获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第二名,为国家队输送了多名运动员。2013年,学校拟以体育学院为基础,向中国足协提出申请筹建中国女子足球学院。在与中国足协沟通过程中,学校要求中国足协先授牌,然后学校启动征地、场馆建设和师资配备工作;而中国足协表示,学校首先要建起校舍和训练场地,中国足协考察合格后才能授牌。双方围绕核心问题的争议,导致该项目至今未能落地。

专业体育学院创办运动项目学院,其实质上表现为院校构建与国家体育总局的良好合作关系,从而在体育院校之间形成一种非典型的竞争局面。在恢复国家体育总局直属院校无望的背景下,通过运动项目学院的建设,在隐性层面获得某种支持,对高等体育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创办运动项目学院的主体利益表达

专业体育院校创办运动项目学院,满足了各方利益诉求,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在相关运动项目学院建设中,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得到满足,对实现国家体育利益具有重要意义[14]。运动项目学院能够满足多元利益主体诉求,成为保持体育学院竞争力的基础路径,受到各方高度关注[15]。

(一)专业体育院校的利益表达

1.拓展专业体育院校的办学空间。当前,专业体育院校受制于校园规模、师资力量和招生政策限制,传统依靠大量开设新专业的增量式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专业体育院校通过办学特色的凝练,在个别优势明显的运动项目中进行突破性尝试,有利于凝练办学特色、拓展办学空间。运动项目学院除满足常规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功能外,还可以承担运动项目文化传播和国际交流的重任。在内部资源挖潜过程中,积极迎合体育发展的趋向,利用资源聚集优势创办运动项目学院,对优化办学结构、提升办学影响力具有积极影响。

2.助力获得额外经费支持。运动项目学院的建立,承担了相关运动项目的建设和推广任务,能够获得合作方专项经费的支持。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或单项体育协会通过政府购买、专项委托等形式对专业运动项目学院办学给予经费支持,可促进专业体育院校更好地优化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提升办学水平和规模。如安徽省教育厅和合肥师范学院、淮北师范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共建了三所足球学院,省教育厅给予大量的专项办学经费。同时,运动项目学院利用完善的训练设施承接国家队或后备队伍训练、运动项目夏(冬)令营等活动,获取国家相关经费的支持,夯实了办学的基础。

3.便于建构稳固的社会资本。专业体育院校创办运动项目学院,能够通过项目聚拢相关资源,整合政府、高校、社团和市场多种资源,建构较为稳固的社会资本。良好的社会资本能够保障办学的要求[16],尤其对高水平运动员的招募、毕业生就业和国际交流具有积极影响。相关高等院校借助创建运动项目学院的机会,展示先进的办学理念,更容易获得各界认同和支持。上海体育学院在创办中国乒乓球学院后,又相继创办了中国马拉松和铁人三项学院,一定程度上引领了运动项目学院的发展。

(二) 相关合作方的利益表达

在高等院校创办专业运动项目学院的合作方中,包含国家体育总局及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等,通过运动项目学院的建设,能够满足上述合作方的部分需求。

1.顺应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趋势。当前,我国体育事业既要保证竞技体育的竞争力,又要实现体育项目产业化发展,其中体育人才的基础作用较为明显。首先,运动项目学院建设,是提高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载体。现在建设的运动项目学院,依托院校均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经验和体系,如南京体育学院的南体模式是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示范,而天津体育学院在排球人才培养方面积淀深厚。因此,通过共建运动项目学院,发挥人才培养的引领示范作用,凸显竞争优势,是积极探索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模式、增加运动项目人才储备的积极选择,符合国家提升竞技水平的战略诉求。其次,助力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喜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大。利用运动项目学院的平台作用,培养专项的运动员、教练员、高级管理人员等应用性人才,对缓解体育产业的人才需求压力,助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满足运动项目发展的拓展性需求。客观而言,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单项体育协会与高等体育学院联合创办运动项目学院,也展示其向下布局的逻辑。在体育事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家体育行政部门一直探索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尤其是面临迅速发展的体育产业以及群众日渐丰富的体育需求,如何引导相关运动项目专业化、职业化和大众化发展具有现实迫切性。运动项目学院不仅注重专业人才培养,而且构建融合人才培养、市场开发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发挥学历教育、专业培训、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传播、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多元功能,是体育事业发展模式的全新探索。如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建成后,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欧洲建立了中国乒乓球学院卢森堡分院,开拓了乒乓球文化对外传播的新平台。尤其是与国际乒联合作,建立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为国内外乒乓球文化建设树立了典范。

3.有利于实现国家的体育意志。国家体育行政部门及单项体育协会等均具有发展运动项目的职责。作为体育项目发展的核心组织,单项体育协会是运动项目发展的依托实体,但有时受制于资源和观念的限制,单项体育协会的很多工作需要借助外部合作机构的支持。在此过程中,专业体育院校发挥主动意识和资源优势,创办高水平的运动项目学院,可以更好地凸显国家对体育项目发展的布局。例如,为推广乒乓球文化,落实中国乒协提出的“走出去”和“养狼计划”策略,中国乒乓球学院招收了大量来华留学生,通过高等教育的形式传播运动技术和乒乓文化,践行国家的文化传播战略。

五、结语

运动项目学院建设是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创新之举。在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后,全国兴起了创办运动项目学院的高潮。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变革中,专业体育院校利用运动项目学院,重构了办学依附的模式,通过向上的权利依附和资源汲取,能够获得更好的政策红利和支持,提升办学的层面、规格。单项体育协会等相关合作方在创办运动项目学院过程中,也较好地顺应了国家体育事业改革的趋势,满足了体育发展需求,扩大了运动项目的影响力,推动了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直属体育院校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区12家直属文艺家协会西乡街道分会揭牌成立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喜迎新年
——文化部直属艺术院团赴遵义春节慰问演出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县市级非直属附属医院建设的实践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