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侧视角的三元主体高校学风建设模式探析

2023-02-25 04:00许嘉茵靳祥鹏陈泽曼
高教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学风管理者辅导员

许嘉茵 ,靳祥鹏 ,陈泽曼

(中山大学 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广东 珠海 519070)

一、引言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凸显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在当前新时代人才强国的战略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学风建设与高校立德树人的使命息息相关,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凝聚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激励学生深耕学业,勇于创新,为培育创新型人才注入灵魂。良好的学风教风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探索有效的高校学风路径,其首要问题是明确学风建设的主体。陈玉栋指出,在高校学风建设主体的研究中,存在单一主体论、双主体论和多重主体论,三方力量参与建设,分别为高校管理者、学生和教师[1]。本文认为,在多元主体的互动中,高校管理者具有较突出的管理能力和经验,而在互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具体而言,高校管理者可以通过不同行政体系的联动,如学工系统、教务系统等,由校院党政领导牵头,发挥辅导员、教务员、研究生秘书等行政管理者的岗位职能,调动教师和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积极性。高校管理者在设计管理机制时,需要考虑如何精准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模式,因此需要先考虑他们参与学风建设的动机和需求,根据需求采取相应激励措施,以此设计清晰的“需求侧”作用路径。

在前人的研究中,张彬鹏从学生主体的角度出发,认为高校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执行相关制度和利用优良校园文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2]。张娇娇等重视行政管理者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要求行政管理者注重学风思想引导、调动多方面力量和强调学风教育的连续性,实现三全育人[3]。龚素乐则从专职教师的角度出发,认为高校应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优化第一课堂学风;同时创新学风建设平台,打造第二课堂[4]。徐明远等从教务与学工联动的视角,针对不同年级的师生提出不同措施,教务部门主抓教学环节,督导跟踪教学运行过程;学生工作部门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培育良好的文化氛围,并且二者应完善信息沟通机制[5]。张沐阳从全员育人的视角出发,强调辅导员、专业教师、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合力作用,并指出应当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完善的全方位育人体系[6]。前人的研究已经从主体性的视角出发,阐述了多类主体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也关注到高校行政管理者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职能和主导地位。然而,前人的研究多从单一主体或多重主体各自的作用入手,主体性视角忽视了多元主体互动中所形成的相互促进作用。同时,将行政管理者局限于学工和教务的职能,未能充分厘清行政管理综合系统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的复合功能,也未能梳理高校行政管理者的清晰作用路径。

基于研究现状与不足,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在研究视角上,完善三全育人视角下的多主体分析,并重点突出高校行政管理者的主导作用,充分阐述行政管理综合系统对学风建设的机制设计。在模型设计上,以动机理论中的ERG理论为基础,从需求侧视角设计三元主体理论模型,以便高校行政管理者精准针对教师和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需求提出定点定向举措。在研究方法上,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数据分析法,通过分析中山大学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实践案例,并通过一手数据评估效果,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以说明机制的有效性。

二、模型设计

(一)整体思路

为分析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动机,本文采用ERG理论作为分析基础。ERG理论由美国耶鲁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奥德弗在大量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是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加以修改而形成的一种激励理论。奥尔德弗认为,人们共存在3种核心的需要,分别为生存(Existence)、相互关系(Relatedness)和成长发展(Growth),因而这一理论被称为 ERG理论。生存需求主要指的是维持良好的学习工作所需条件,也即基本需求,对于学生而言是完成学业,对于教师而言则是稳定工作;相互关系的需求主要指的是人际关系交往,如与朋辈、师长互相交流、共同进步等;成长发展需求主要指的是个人谋求发展的内在愿望,是更为长远的动机,如生涯规划,提升自我等。ERG需求理论以简洁直观的理论特点,为人的行为模式提供深层次的科学分析。基于此,本文建立需求侧下的三元主体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需求侧下的三元主体模型

(二)具体内容

行政管理者作为主导力量,根据教师和学生基本需求、相互关系和成长发展三个维度的需求分别采取激励措施。在教师和学生三个维度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也从师生两端实现了学风建设的螺旋式上升。同时,教风和学风相融相促,形成良性循环。教师授课质量、授课积极性、思想政治水平越高,越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反之,学生学习兴趣越高,与教师的沟通反馈越充分,教师的授课热情越高,获得感越强。需求侧下的三元主体模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主体参与链条,也能够在有效发挥三方主体积极性的同时,运用其相互促进作用深化成效。具体而言,行政管理者在师生两端每一维度中可采取的措施如下。

1.学生层面的措施。(1)基本需求:通过教学巡查、考勤监督、严格考风考纪等严格管理措施,保证课堂出勤率和前排就座率。通过学业预警制度,将学风表现纳入评奖评优、谈心谈话等制度保障措施,促使学生重视学业学风表现。以严格管理和制度保障督促学生完成课堂出勤、诚信应考等,满足学生完成大学学业的基本需求。(2)相互关系:通过开展学习小组活动、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朋辈互助活动,让学生在收获友谊的同时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技巧。通过评选先进典型,线上线下宣传优良学风榜样,开展主题讲座等文化感染形式,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让学生从身边人的故事中获得力量。以朋辈互助和文化感染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让学生在满足社交需求的同时向优秀榜样看齐。(3)成长发展:开展创新创业竞赛,科研项目训练等创新平台建设举措,让学生深入了解专业前沿,激励学生的创新热情。通过开展职业生涯指导讲座、建设实习基地等发展指导举措,帮助学生了解未来发展方向,从而坚定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决心,以平台建设和发展指导对标学生的深层次需求,让学生明确夯实学业基础的重要意义,树立远大理想。

2.教师层面的措施。(1)基本需求:通过将教学表现纳入绩效评估,提高教师对第一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避免轻教学重科研。通过巡视课堂、及时督促和反馈课堂质量、强化评教体系等,减少“水课”的产生,促使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提前撰写好教学计划,不断提升课堂质量。以绩效评估和质量管理,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和方法,做好本职工作。(2)相互关系:通过选聘优秀青年教师担任辅导员、班主任,倡导教师增加课后答疑互动时间,推动教师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课堂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学相长中让课堂更加贴合学生需求。通过组织辅导员、教务秘书、研究生秘书、班主任、专任教师等多方人员的定期研讨会,及时沟通学生在成长成才上的诉求,便于各方协调资源解决问题,也增进了教职工队伍的凝聚力。(3)成长发展:通过组织新老教师教学经验分享会、课题申报经验分享会等研讨活动,为新教师提供教学科研业务培训,在助力新教师个人发展的同时提升学院的教学科研水平。通过师德师风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的思想站位、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鼓励教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的治学精神,身正为范,发挥对学生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案例分析

本节以中山大学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作为分析对象,进行模型应用案例分析。中山大学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19年4月成立,目前已形成本硕博一体化的完备人才培养体系。自建院以来,学院全面从严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成效显著,秉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的教育理念,全面从严抓好学生的学风建设。学院以需求侧下的三元主体模型为理论基础推进学风建设工作,由行政管理者牵头,充分尊重多主体在育人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协同促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一)学生层面

1.基本需求:“123体系”筑牢第一课堂生命线。第一课堂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院高度重视第一课堂的课堂质量和课堂参与度,设计了包含1个小组、2个辅助活动和3项重点制度的“123体系”,筑牢学生学业的生命线。1个小组指学风纠察小组,学风纠察小组以党总支书记、副院长为组长,教学督导、全体行政管理人员为组员。小组开展全覆盖巡课,主要巡查教师以及学生出勤情况、课堂纪律、课堂互动等方面,每次巡课情况均有台账记录,以便定期反馈和总结。2个辅助活动分别为实名制课堂活动和停机坪活动。学院开展实名制课堂活动,为每名学生定制座签,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座签摆放在桌上,以实名制的形式参与课堂。座签由学院统一设计定制,上书学生的姓名、年级、学号。通过实名制让教师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将传统课堂中的听课对象具体化到每一个体上,有利于及时关注到每一名学生的听课情况;更有利于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课堂内容中。同时,学院还组织了停机坪活动,为上课无需使用手机的学生提供特制帆布袋保管手机,帮助学生克服电子产品的诱惑,提升听课效果。3项重点制度分别为学风预警制度、一对一谈心谈话制度和考勤挂钩评奖评优制度。学风预警制度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业情况并及时给予提醒警示,学院在学期结束后第一时间联系学业情况表现不佳的学生,由辅导员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和存在的困难,若学生的情况较为严重,学院也会及时通报家长,家校合力共同解决问题。一对一谈心谈话制度是指学院组织教职工团队,包括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等,每学期至少进行2次全体本硕博学生全覆盖谈心谈话。在谈心谈话过程中,学院教职工团队与学生就课堂内外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学生对学风建设的建议,对专业学习的认识以及为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每次谈话时长保证在15分钟以上,确保有效倾听学生心声。考勤挂钩评奖评优制度是指学院团委学术部对全院所有课程进行了严格的考勤登记。学生课堂出勤率计入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生组织干部遴选及评奖评优体系,以期将学风建设作为学生成长的基石,扣好学生的第一粒扣子。

2.相互关系:三大项目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学院以师长引路、朋辈同行和榜样力量三大项目,充分发挥师长指导、朋辈互助和榜样引领的作用,营造创优争先、共同进步、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1)“师长引路项目”邀请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定期开展午餐会和咨询日活动,针对学生急难愁盼的问题答疑解惑,同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动态。邀请副院长为研究生开展学术道德讲座,介绍学术规范概念内涵、论文抽检、学术不端后果,提醒研究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邀请学院辅导员、班主任、教务员为新生开展“我的大学”主题班会,在新生入学时,介绍学风预警制度、考风考纪制度等。(2)“朋辈互助项目”包括“博采众长”学习小组和学术沙龙活动。“博采众长”学习小组通过选拔一批学习基础较为扎实的小导师,根据兴趣和科目优势组成学习小组开展互助式学习。通过互助式学习,缩小因学生知识基础带来的学习差距,同时在探讨交流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消化课堂难度较高的知识。学术沙龙活动邀请学院硕博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分享大学学习经验、学业生涯规划、升学深造和求职经验等,帮助低年级学生尽快确定发展方向。此外,研究生会举办研究生学术规范知识竞赛,以竞赛的形式将学术规范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知识点,激励学生将恪守学术道德、涵养科学精神作为自觉追求。(3)“榜样力量”项目于线上线下同时宣传优秀榜样。线上以官微为载体,官微推出“优秀学生风采”栏目,介绍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心得和经验,树立典型的同时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业上奋勇争先。线下设置学院学风文化角,文化角张贴优良学风宿舍、优良学风班等先进集体的事迹,鼓励班集体、宿舍成员互帮互助,团结协作。

3.成长发展:“创芯”金字塔助力学生远航

“创芯”金字塔以“创芯论坛”、“芯·动”劳动实践大赛、“TTL”本科生科研计划三大品牌为主,针对学生对专业的基础认知、实践应用和科研创新,构建有层次的“金字塔”型培养体系。“创芯论坛”作为金字塔的基石,邀请学界业界知名专家,以学术讲座的形式为学生介绍前沿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认知。“芯·动”劳动实践大赛作为金字塔的进阶阶段,通过设置实践操作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掌握相关技术与发挥创意,提高在生产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创造有价值的成果。活动邀请研究生为本科生进行指导,弥补高年级本科生不足的缺失。“TTL(theme team and laboratory)”本科生科研计划是金字塔的高阶阶段,鼓励本科生早进课题、早进团队、早进实验室,加入导师的课题和团队,通过建立科研组会制度,针对课题内容学习交流,实施“导师指导+互助分享+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本硕博一体化学习模式。

(二)教师层面

1.基本需求:“三个一”工程稳步提升教学质量。“三个一”工程是指学院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教学经验交流会、一次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和一次全员评教活动。学院于每学期开学初组织新学期开设课程试讲暨教学经验交流会,新课程覆盖率100%。授课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大纲和知识点内容等方面进行试讲,并邀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针对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讲授内容、知识点筛选等一一进行点评和建议。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教师全员参与,评审小组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语言与教态、教学特色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鼓励教师在竞赛中加深对教学的理解,不断锤炼教学能力。全员评教活动结合学风纠察小组巡查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自主评价形成多维评价体系,学风纠察小组根据课堂巡查的实际情况,评价教师的课堂纪律、精神面貌;学生评价课堂的内容质量、节奏特点;最后结合教师自己的综合评价,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

2.相互关系:以青年教师与党政辅导员双融合制度形成完善沟通机制。学院实施青年教师辅导员与党政专职辅导员双重融合制度,聘任信仰坚定、作风正派、教学能力过硬的青年教师担任辅导员,与党政专职辅导员共同开展工作。青年教师辅导员与学生年龄差距较小,且拥有专业知识的深厚基础,可以在课堂之外和学生就专业兴趣、发展前景开展更深层的交流。师生交流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调整课堂,使课堂更具备亲和力,师生情谊的增进也有利于师生双方提升对课堂的兴趣和热情。此外,辅导员双重融合制度也加强了行政管理者和教师的互动交流。党政专职辅导员帮助青年教师辅导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青年教师辅导员帮助党政专职辅导员完善专业知识结构。行政管理者和教师双向沟通,从学生学业与生涯规划的角度出发,二者协同参与学风建设制度设立,共同开展科技文化活动,营造优良学术氛围。

3.成长发展:人才引育与师德师风建设助力教师行稳致远。学院加快引才育才,为教师提供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经验分享、对项目申报的申请逻辑、语言表述等进行精细指导,切实做好科研管理服务工作。依托青年论坛、学术交流工作坊等形式,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聚焦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建设,凝练重要学科方向,让教师在高水平的平台和强能力的团队中发挥才干。学院结合师德建设教育月、各类教师培训、全院教职工大会、支部组织生活会等活动,经常性开展师德教育,推进师德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定期召开座谈会,提醒学院教师在师德师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牢牢守住底线、廉洁自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工作,做到讲制度、学制度和用制度三结合,组织全体教职工签订学院制定的师德师风承诺书和科研经费使用承诺书。

四、成果评估

在需求侧下的三元主体模型中,行政管理者的举措是否可以有效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体现于教师和学生的表现。因此,本文重点针对教师和学生在各个维度的表现,建立量化的评估体系(见表1)。学生层面上,分别针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评估学生在校表现,并以升学深造率和就业质量作为度量指标,评定学院学风建设体系对学生长远发展的影响。教师层面上,针对课堂的行为情况进行定性评价,以课堂好评率作为第一课堂的定量评价,以学院对教师个人的综合评价评定教师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表1 学风建设量化评估体系

本文结合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案例,收集学院一手数据以量化分析学院需求侧下的三元主体效果。图2显示,学院各年级课堂出勤率均超过95%,学业优良率均在75%以上,反映了扎实的第一课堂成效。图3显示,学院各年级参与创新和学术竞赛的人数比例由低年级向高年级递增,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在竞赛获奖比率上也高于低年级学生。研究生100%参与科研项目,高年级本科生的参与率也较高。由于学院低年级学生尚未修习完专业基础课程,因此在竞赛参与和获奖上表现不够突出,学院也将继续发挥高年级学生的引领示范作用,推进低年级学生第二课堂的发展。图4显示,各年级学生对教师课堂的好评率均超过90%,教师课堂出勤率均达到100%,说明学院的学风建设体系对教师的规范作用较为有效,切实提高了课堂质量。

图2 学院各年级学生课堂出勤率和学业优良率

图3 学院各年级学生参与竞赛和科研项目情况

图4 教师课堂质量

五、结语

本文从需求侧视角出发,以ERG需求理论为理论基础,建立以高校行政管理者为主导力量,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三元主体学风建设模型,推进学风建设探讨的深入,力求完整展现高校学风建设的全貌。高校行政管理者、教师、学生作为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育人工作应充分尊重每个主体的主体作用,尤其重视行政管理者的管理职能和优势,根据主体需求,将严管与厚爱相结合。通过制度保障,师长引路、朋辈互助、平台建设、教学质量管理、师德师风建设等措施,优化课堂教风学风,让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共同促进学风建设在新时代下完成升华,实现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

猜你喜欢
学风管理者辅导员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心理辅导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探讨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学风就是质量
地方性本科院校学风问题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