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子午流注理论午时开天门联合杵针对气虚痰湿证眩晕病人的干预研究

2023-02-26 02:21祎,张敏,兰霞,郭
全科护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天门印堂气虚

刘 祎,张 敏,兰 霞,郭 佳

眩晕是病人对自身平衡能力和空间位相的错误认知[1],病人会感受到旋转以及倾斜等运动性幻觉,主要是通过视觉系统、前庭感觉系统以及小脑皮质激素的共同作用完成的,并且多种病变均可导致病人出现眩晕。眩晕患病率为20%~30%,年患病率为5%,年发病率为1.4%[2]。Kerber等[3]研究显示,一般人群中1年内头晕或平衡障碍的估计患病率为14.8%,其中女性占63.9%,男性占36.1%,平均51.6岁,以45~64岁年龄组患病率较高。眩晕症成病原因复杂,诱发因素多样,眩晕症涉及的科室较多,包括耳鼻喉科、骨科、神经内科等,中医内科对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4]。眩晕是常见病、多发病,又是疑难疾病,长时间以来其诊疗水平较低,诊断不明确、治疗不规范[5]。

目前学术界并没有明确指出眩晕的发病机制,因此应该重视从中医治疗的角度来解决问题。中医学是另外一个理论体系,从宏观的角度和整体观念来认识问题,对眩晕疾病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眩晕是最适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综合征[5]。临床上中药以健脾温阳除湿、补肾益精填髓、益气活血升清降浊等治疗,辅助治疗采用针灸、艾灸、穴位贴敷、拔罐、针刀疗法、推拿等方式。虽然辅助治疗方法灵活、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然而中医治疗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形式多样但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以及缺乏对中医的广泛宣传。此外,如何充分发挥中医治疗眩晕的优势,更好地防治眩晕病,值得进一步研究[6]。本研究就基于“子午流注”理论对气虚痰湿证眩晕病人进行探讨研究,对气虚痰湿证病人进行14 d的择辰开天门和杵针治疗,观察眩晕症状以及治疗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四川省泸州市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在2021年1月—2022年3月前瞻性通过招募通知、媒体、社区义诊收集气虚痰湿证的眩晕病人。经过初筛后,合格的参与者被邀请参加一个介绍会,向参与者提供详细的研究概况,取得同意后按其他纳入标准进行筛选。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年)[7]、《实用中医内科学》[8]和《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9]中眩晕的诊断标准和气虚痰湿证型;②年龄在40~60岁,智力及认知能力正常的住院病人;③住院时间≥10 d;④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颅脑疾病所致眩晕病人;②头部肿瘤、外伤史、出血性疾病病人;③因某些原因中途停止治疗或者不按时辰治疗的病人。将初筛后的240例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开天门联合杵针组和午时开天门联合杵针组各80例。研究中午时开天门联合杵针组脱落5例,脱落率6.3%;开天门联合杵针组脱落4例,脱落率5.0%;对照组脱落7例,脱落率8.8%。3组最终纳入病人分别为75例、76例和73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干预前对临床护士进行为期3周的开天门和杵针穴位、手法的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过关者方可进行操作。操作强度和力度以病人舒适为宜。

1.2.1.1 开天门操作流程[10]①推上星:印堂—上星36次。②推头维:印堂—头维36次。③抹眉:攒竹—丝竹空36次。④梳理太阳经:双手指端交替梳推头额10~20次。⑤叩印堂:中指端弯着叩36次。⑥叩百会:中指端弯着叩36次。⑦揉太阳:顺、逆时针5~10次。⑧轻拍头部:前额—左太阳穴—前额—右太阳穴—前额—额顶,共3 min。⑨收功:按压双侧风池及肩井穴5~10次,时间10 min。

1.2.1.2 杵针操作流程[11]①金刚杵圆头一端分别在印堂穴、百会(泥丸)穴、脑户穴、风府穴、凤池穴上行运转手法20次。②金刚府圆头一端在百会(泥丸)八阵穴、风府八阵穴上行运转手法,依次内八阵、中八阵、外八阵,循环5次。③金刚杵针尖部分别在印堂穴、百会穴、脑户穴、风府穴、风池穴行点叩手法,共20次;行开阖手法,共2次。④采用七曜混元府针尖部在头部河车路印脑段,由印堂穴到脑户穴行分理手法,共7条,循环5次。⑤七曜混元府圆头一端分别在印堂穴、百会穴、脑户穴、风府穴、风池穴行运转手法,共20次。⑥七曜混元府圆头一端在百会(泥丸)八阵穴、风府八阵穴上行运转手法,依次内八阵、中八阵、外八阵,循环5次。⑦五星三台椅梅花形五脚一头分别在印堂穴、百会穴、脑户穴、风府穴、凤池穴行点叩手法,共20次;行开阖手法,共2次。⑧五星三台府梅花形五脚一头在百会(泥丸)八阵穴、风府八阵穴上行点叩手法,依次内八阵、中八阵、外八阵,循环5次。⑨五星三台府三脚并排的一端头部河车路印脑段,由印堂穴到脑户穴行分理手法,共7条,循环5次。⑩奎星笔针尖部分别在百会穴、脑户穴、风府穴、风池穴行点叩手法,共20次;行开阖手法,共2次;十一星笔针尖部在印堂穴、太阳穴行点叩手法,共20次;行开阖手法,共2次;奎星笔另一头刮痧刀蘸取少许介质,由印堂穴至太阳穴轻刮拨,总共按摩治疗时间为每次30 min。

1.2.1.3 不同组别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穴位贴敷和健康教育的常规干预。开天门联合杵针组:避开午时(11:00~13:00)予以开天门和杵针治疗。午时开天门联合杵针组:午时进行开天门和杵针治疗。

1.2.2 数据的收集 在治疗前24 h按照眩晕评分量表[12]收集病人的眩晕评分,治疗14 d后的24 h内按照眩晕评分量表[12]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2]进行眩晕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分。

2 结果

2.1 研究流程图 由于存在失访、参与其他治疗等原因,最终纳入研究的有对照组73例、开天门联合杵针组76例和午时开天门联合杵针组75例。

2.2 3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3组病人的年龄、性别、证型、舌苔、脉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3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2.3 3组病人治疗前后眩晕评分比较 治疗前3组病人眩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3组病人眩晕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午时开天门联合杵针组和开天门联合杵针组病人眩晕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午时开天门联合杵针组病人眩晕评分低于开天门联合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病人治疗前后眩晕评分比较 单位:分

2.4 3组病人治疗14 d后的临床效果比较 治疗14 d后午时开天门联合杵针组、开天门联合杵针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午时开天门联合杵针组、开天门联合杵针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病人治疗14 d后的临床效果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黄健庭等[6]研究显示,气虚痰湿证型病人在眩晕病证型病人中所占比例较高。吴智惠等[13-14]对四川省体质研究发现,四川省痰湿质病人较多,而气虚痰湿证型可归属于痰湿质,因此在四川省对气虚痰湿型眩晕病人进行研究具有一定意义。眩晕病位在头部,病变脏腑在肝脾肾[15],其中气虚痰湿型眩晕病变的脏腑是脾脏[16],根据《黄帝内经》《难经》中的“子午流注”理论、补母泻子法的原则,推算气虚痰湿型干预时间为午时(11:00~13:00)[17]。开天门属于推拿技术之一[18],是无创于头部的治疗;杵针是无创针灸疗法[19],点叩开阖运转病人的印堂穴、百会穴、脑户穴、风府穴、风池穴,分理河车路印脑段。刺激百会穴、风池穴可促进脾胃运化和痰湿运行,清利头目,除眩止晕[20]。

本研究从运动时辰和头部推拿方式着手,对气虚痰湿证眩晕病人进行2周的择辰开天门和杵针治疗。结果显示,3组病人治疗后的眩晕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评分(P<0.05),说明穴位贴敷、开天门和杵针治疗均对改善病人眩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另外午时开天门联合杵针组和开天门联合杵针组病人的眩晕评分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午时开天门联合杵针组眩晕评分低于开天门联合杵针组(P<0.05),可以看出气虚痰湿证病人选择开天门联合杵针治疗优于穴位贴敷且择辰治疗效果更佳。由此表明,气虚痰湿证眩晕病人在午时开天门联合杵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眩晕症状。

气虚痰湿证病人通过穴位贴敷治疗或者开天门联合杵针治疗可以改善病人眩晕,与钱凤华等[21-23]的结果相似。穴位贴敷是中医特色护理方法之一,使用药物在穴位贴敷,可以通过药物的渗透及皮肤的吸收作用于一定经脉,使药物融入津液之中,从而达到改善眩晕的效果[21]。开天门、杵针治疗属于中医外治法中的推拿技术,深受广大病人喜爱。针对眩晕病人在穴位选择上,常选用风府穴、风池穴(双)、肩井穴(双)、太阳穴(双)、印堂穴等,并用揉法、拿法、穴位点按法、指禅推法、弹拨法、扫散法等理筋手法在病人头面部及颈肩部进行操作[24]。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推拿可以改善病人血流速度,进而缓解眩晕症状[25-26]。本研究结果显示,午时开天门联合杵针组和开天门联合杵针组病人的眩晕评分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学认为眩晕与情志不遂、肾气亏虚、年老体虚、饮食不节及跌倒损伤、瘀血阻滞等有关[15]。人体内脏腑受到损伤后极易生痰,而饮食不节及酗酒将进一步加重脾胃的损伤程度,致使脾胃的健运功能难以正常运行,体内食物长期淤积会加重体内湿气,聚集生痰,致使体内阴阳失调、气机失调、湿气不化,进而影响病人的自主神经功能,诱发眩晕[27]。根据子午流注理论,午时经脉流注于心,心主血脉,此时进行头部的开天门杵针推拿,可以推动心气和经脉中血液的运行,促进脾胃的运化。也有研究表明,在足阳明、足太阳经头部的腧穴以及经外奇穴施以推拿手法,可起到调节脾胃、去痰化湿的功效。因此,午时推拿头部腧穴是治疗气虚痰湿证眩晕的有效方法[28]。殷镜海等[29]指出,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眩晕,在经颅多普勒超声上均表现为血流速度变慢的变化,在血流速度的变慢中又以椎动脉血流速度变慢为主,这与解剖学上椎动脉所支配供血区高度相关,表明椎动脉血流速度变慢(供血不足)是形成眩晕最主要的原因。谭世威等[30]研究表明,中医推拿技术可以缓解病人颈椎周围软组织痉挛,减轻对基底动脉的刺激和压迫,提高病人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使大脑供血改善,进而改善眩晕症状。

综上所述,午时开天门联合杵针治疗能有效改善气虚痰湿证病人的眩晕症状。本研究也有不足之处:由于经费、时间的限制,只对病人的眩晕症状进行2周的观察,未对病人的头部血流速度进行观察,今后需开展多中心研究,增加观察指标,延长观察时间,进一步证明本研究结果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天门印堂气虚
洞开天门
天门石
天门石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气虚了,病多了
球迷·缪印堂荐评
开天门联合音乐疗法治疗甲状腺腺瘤术前焦虑症30例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缪印堂的“年画”
缪印堂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