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歇山顶的流行

2023-02-26 17:16陈宛露
上海工艺美术 2023年4期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十字样式

陈宛露

The gable-on-hip roof (Xieshan) is the main roof style that has been continuously optimized, improved, and finalized in the proc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e from closed to open. It reflects the internal logic and historical logic of highly unified space and roof, structure and form. It is the basic roof type that connects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i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also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continued diversification of roof styles in future buildings. The design of gable-on-hip roof (Xieshan)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underwent some new breakthroughs, and its combination became more diverse and widely distributed. This article takes Zhang Zeduan's "Qingming Shanghe Tu" as an example, and combines existing examples to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the popularity of gable-on-hip roof (Xieshan)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歇山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从封闭到开敞进程中,不断优化、改进到定型,凝结出的主要屋顶式样,体现着空间与屋顶、结构与形式高度统一的内在逻辑与历史逻辑,是传统建筑中承上启下的基本屋顶类型,也为之后建筑屋顶式样的继续多样化奠定了基础。两宋时期的歇山顶设计经过一些新的突破,在组合方式上变得更加多样,分布也更加广泛。本文以張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例,结合现存实例,试图探究北宋歇山顶大行其道的原因。

一、背景:歇山顶的发展与流行

1. 歇山顶的发展脉络

歇山顶雏形期:汉代、北朝从现有的图像等考古资料来看,歇山顶最早出现于汉阙石刻,在汉代的明器、北朝石窟的壁画上,也都可看到歇山顶。北朝的莫高窟壁画中,能看到大量歇山建筑的形象。而王其亨《歇山沿革试析——探骊折扎之一》一文认为歇山建筑首先发源于南方,从新石器晚期陶器上(图1)就可以看出原始歇山的样子。

歇山顶发展期:隋唐、五代

隋唐时期歇山顶大为发展。现收藏于陕西博物馆的九件隋朝建筑明器中有七件属于歇山顶样式,敦煌莫高窟的隋朝壁画中,歇山顶样式由少到多,反映了当时的流行状况。早期歇山顶建筑存世数量很少,现存最早的歇山式建筑是唐代的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歇山顶成熟期:北宋、南宋

到了宋代歇山顶这一屋顶形式已经成为中原地区官方建筑的一种重要建筑样式(图2)。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颁布的《营造法式》中称歇山顶为“厦两头造”,而且一些建筑群的主殿已经开始使用重檐歇山顶代替单檐庑殿顶。

歇山顶鼎盛期:明、清

明清两代属于我国古代木构建筑体系发展的最后兴盛期,因为木构建筑是表达等级的形式,所以两代都以律例来明确界定建筑形式。明清时期继承前朝的技术并加以创新,在装饰和技艺上都更加成熟,稳定性不断加强,文化内涵逐渐丰富。

2. 北宋歇山顶的流行成因

从里坊制到街巷制

里坊制在中国延续了上千年,于唐代达到了巅峰。里坊制中的“里”和“坊”均是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基本组成单元,将全城分割成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和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设里门和市门,全城实行宵禁。唐中后期,皇权逐渐衰弱,日渐松弛的城市管理抵挡不住经济上的诱惑,坊内破规矩的现象屡屡出现,甚至有“侵街”的现象发生。

到了宋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带来商业的空前繁荣,封闭的里坊制成为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的沉重枷锁。宋徽宗时期,开始征收“侵街房廊钱”,即是以征税的形式合法化侵街行为。宋仁宗庆历年间,中国古代延续千年的里坊制度正式消亡,随之形成的是“街巷制”。

商业兴起

北宋时期,市与坊的界限瓦解,形成开放的街市格局。朝廷允许市民在御街两侧的御廊开设店铺,沿街做买卖。同时取消了“宵禁”制度,“夜市”“晓市”等应运而生。这个时期,商业发展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

商贩纷纷将住宅改为酒肆店铺,店后为院落式住宅。有史可考,开封城中的酒肆店铺多达六千多家。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商业建筑外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宋朝都城东京及临安人口规模大,密度高。由此带来更多的生产、生活空间需求,为了扩大辅助空间面积,民间接檐造舍的现象日益增多,进而改变了城市沿街面的格局。在宋画《清明上河图》《西湖柳艇图》等图中都可以看到,建筑屋檐勾连搭接的现象非常普遍。(图3)

园林兴盛

宋朝文人士大夫阶层兴盛,诗文书画发展繁茂,园林为赋诗诵文,品茶赏花等活动提供了抒怀咏志的理想场所。在这种背景下,诗画与园林相互渗透,掀起一股广兴园林的风气。

园林景观建筑的兴起势必带来歇山顶的广泛分布。歇山顶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技术发展成熟的代表,做法相比庑殿顶、悬山顶构造复杂,对技术与经验的要求较高。而北宋出版的李诫的《营造法式》及《木经》,是官方及民间对发达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践经验的总结,为歇山顶在宋代的普及奠定了很好的规范基础。

二、北宋歇山顶的建构成就

现存宋代建筑约80座,全部为宗教建筑,其中歇山顶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约52座,分布在山西,河北,广东,河南等地。

歇山顶,又称歇山式屋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宋代称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在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由歇山顶的基本样式加以延伸,可以演变出十字歇山顶、丁字歇山顶、卷棚歇山顶等多种形态。

1. 十字歇山顶

十字歇山顶又称十字坡脊顶,是在宋画中最早出现的屋顶样式,也是各种组合样式中最具特色且分布最广泛的屋顶样式之一。十字坡脊顶由两个歇山顶十字相交而成,是一种非常灵巧的建筑形式。一般来说,高等级建筑用十字歇山顶或重檐十字歇山顶,民间的则用十字悬山顶。从大量宋初的画作中可以确定,在北宋早期,十字歇山顶的样式已经开始出现。

在张择端的《金明池夺标图》中,很清晰地展现了十字歇山顶的精美:池中的建筑以弧形外廊连接,最中央有一十字歇山顶楼阁,整座建筑高度对称,外形精美有趣,展现出当时匠人超凡的建筑审美与精巧的技术(图4)。

2. 丁字歇山顶

丁字歇山顶目前没有官方给定的说法,为了叙述方便,本文以“丁”字代指此类形状的屋顶。顾名思义,丁字歇山顶是在歇山屋顶的基础上,于坡面一侧嵌入垂直方向的小型歇山屋顶。相比十字歇山顶,丁字歇山建筑三面观赏效果皆不同,从正面看去尤为精美华丽。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在宋朝时期即为丁字歇山顶。宫廷画《滕王阁图》中,翔实地描绘了这种类型的屋顶。(图5)

3. 重檐歇山顶

重檐歇山顶的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例如天安門、故宫的太和门、保和殿、慈宁宫等就是重檐歇山顶。宋代李成的《晴峦萧寺图》即描绘了重檐歇山顶建筑(图6)。

4. 连廊式歇山顶

连廊式歇山常见于观赏休憩型园林,一般以建筑组合形式出现,呈“凸”字形排列的连廊式歇山又称“三山歇山顶”。

南宋佚名画家《江天楼阁图》中,三层主楼阁一侧延伸出连廊屋顶,另一侧是露天观景台。主楼阁正前方接有一悬山建筑楼阁,连廊将建筑串连起来,可供三面观赏,给人以很好的游览体验(图7)。

三、从《清明上河图》看歇山顶形式演进的成因

两宋时期的建筑实体留存至今者甚少,主要是殿堂、寺庙及桥梁等非居住性建筑,且由于时间久远,保存不当等原因,大部分已失去了原貌。界画作为绘画艺术中写实性较强的门类,对历史研究有极大的帮助。《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生动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繁荣的见证,可以从中一览北宋东京汴梁城的盛景。本文以《清明上河图》为研究对象,结合典籍资料,试图对北宋时期歇山顶流行成因做一个浅析。

按照《清明上河图》画面的顺序和内容,可以将全卷分为郊野区(乡)、河市区(镇)、街市区(城)三个空间。在街市区中,开门见山地向观者展示了汴梁城街市车水马龙之景,种类繁多的商业建筑令人目不暇接,由此带来的屋顶样式也是形态各异。这其中以歇山顶为主要形式。沿街两侧的酒肆店铺中,大多以两坡式屋顶外圈围一层外圈檐廊构成类歇山式屋顶。在《清明上河图》中总房屋将近122幢,有45幢楼宇用作商业经营。

1. 山墙的打开与勾连

在《清明上河图》后半卷中,可以看到一些商铺茶水铺。这部分食店由于规格远不及正店与脚店,建筑体量也相应的小了许多。这类建筑通常临河而建,为了扩大面积,墙体都打通,只用柱子做支撑。随着山墙的打开,封闭空间逐渐开敞,部分店铺还在屋外搭建檐廊和伞棚,由此就出现了许多为适应功能环境而灵活改造的屋顶形式。此类屋顶形式能够更好地配合山墙面的打开,满足店家多面开门的需求,在商业建筑中可促进店家与顾客的互动,在景观建筑中也便于四面观赏。

2. 屋顶举架的通风性

传统的庑殿式或悬山式屋顶,屋顶内部通风不畅,而中国古代又以木结构为主要材料,潮湿的环境下木结构易腐朽,长此会带来结构安全的隐患。而使用歇山顶既能在屋脊下开窗通风,又有“出际”,可同时解决通风与遮雨的问题。

3. 多样化平面组合的覆盖

到了宋朝,随着建筑技巧的娴熟和营造方式趋向系统化与模块化,宋代人们开始打破规整单一的建筑平面,不断扩展空间,平面布局多样。由歇山顶的基本样式加以延伸,可以演变出多种形态,在东京汴梁城繁华的商业街道中,得以满足多变的建筑平面形态。

如十字歇山顶,是各种组合样式中最具特色且分布最广泛的屋顶样式之一,主要用于殿阁或楼阁,民居中也有体量较小的用于屋脊转角位置处的十字脊歇山顶。在《清明上河图》中这样的屋顶形式并不少见,尤其是处于交通要道的商业建筑。

卷轴开篇十字路口处,挂着“久住王员外家”招牌的旅店,所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临街的同时处于十字路口区域,占据了交通要道。门前行人熙熙攘攘,具有非常显著的商业性质。

除“十字歇山顶”外,“丁字歇山顶”建筑也能覆盖一些特殊形状的建筑平面。此类屋顶形式可以满足街角商业建筑需求,且不失美观大方。

4. 建筑的四向可视化

由《清明上河图》可见,北宋都城中茶馆类建筑分布广泛,店家大多将茶馆选在交通要道或靠近桥边码头开设。如运河边的简易茶馆,在瓦片盖成的两坡屋顶基础上,于山墙面搭了一层草棚,为了防止草棚顶被吹掀,又在顶上压几块砖石。这部分的空间一面是墙,另外三面只有柱子支撑,采光充足视野通透,便于客人茶余饭后天南海北侃侃而谈(图8)。此类茶馆介于屋舍与棚子之间,在此歇脚的一般是做苦力活的劳苦大众,很多是船上的船夫,没什么讲究,下了岸只求有个歇脚的地方有口水喝。这类建筑形式给予没有资本投入的普通百姓做买卖谋生的机会,也给生活水平不高的下层劳苦大众一个娱乐休憩的处所。

四、结语

歇山式屋顶设计在中国历史悠久,至宋代发展到高潮,带来新的灵活创造。多元的建筑风格本质上反映了宋代人们的多彩的生活方式。

歇山顶科学通透的构造,精美工巧的外观,灵活多样的组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北宋时期城市建筑的创新,体现出在一定自由度下人民的能动作用,它是基于社会生产力,利于经济发展,顺应民众需求自发形成的格局,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重作用下达到平衡的社会现象。经济文化大繁荣时代,顺应人民切实需求的城市与建筑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穆杰.两宋界画中的建筑形制特征[J].美术,2022(2):109-115.

[2]赵新萍.论《清明上河图》中汴京城的社会结构及建筑形态[J].文化学刊,2022,(6):244-247.

[3]吕海军.技艺精湛的宋代歇山式屋顶建筑设计[J].兰台世界,2015,(15):153-154.

[4]韩顺发.《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北宋东京城的建筑与等级制度[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71-72.

[5]王其亨.歇山沿革试析:探骊折扎之一[J].古建园林技术,1991(1):29-32.

[6]赵春晓.宋代歇山建筑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7]宋之仪.建筑文化视野之下的两宋时期界画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清明上河图十字样式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张竹君与中国赤十字会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十字棋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2018车企进阶十字诀
巧用十字相乘法解题
《清明上河图》身世传奇:多次入宫曾遭劫被调包
《清明上河图》的盛世记忆
《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科技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