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区综合体探社区活力塑造

2023-02-26 19:58杨颖
上海工艺美术 2023年4期
关键词:综合体活力人群

杨颖

社区是最基本的公共生活载体,社区中的人群及其公共生活方式随制度、经济等的发展而改变,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更新与社区活力的塑造密不可分。社区综合体因功能的复合性、活动设置弹性化等特点,在保障社区生活的基本所需外,还能丰富社区公共生活的内容。通过案例分析,社区综合体可以在复合功能的应用、运营体制、宣传力度等方面进行提升,来适应当下公共生活的方式,激发社区活力。

一、社区服务设施与公共生活方式

社区综合体是集成多种功能的社区服务设施,为社区提供生活服务、促进交往、提升生活品质。我国社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由分散式向集中式转变,后者相对具有节约用地、复合高效的特点。社区综合体的复合功能设置受到了新加坡“邻里中心”体系的影响,各类商业与服务集中在一起,把这些中心散布在社区中,使居民在小范围区域内能够享受到多样社区服务。社区综合体的服务对象逐渐从本社区居民衍生到社区内或者周边的工作人群,甚至成为社区对外的宣传窗口。

城市活力来源于人的活动,社区活力的产生和人们的公共生活方式密不可分。集体主义时代下,居住者是社区公共生活的服务者也是享有者。单位制解体,住房私有制普及后,生活在社区中的人们原有的同事关系或是由日常公共活动相处而形成的联系变弱。现在社区公共生活方式可以分为三类:自产自销类,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的活动如合唱团、共享厨房等,增进社区内有相同兴趣人群的交流互动。外产内销类,如健康咨询、亲子课堂、评弹话剧等,通过社区外的人员介入,为社区内部提供服务,在提升社区居民生活品质的同时,也能够让参与者之间形成交流。混产混销类,由合作社、社区组织等运营,定期开展适宜全龄段的活动。如闲下来合作社,以地下防空洞改造为综合体的空间载体,内部活动内容有沪语教学、残障人士爱心咖啡等,特定时间段有适宜年轻人的集市。服务者与享有者包含社区内与社区外的人群,可以成为社区或更大范围中的活力点。社区综合体由于功能复合性与功能叠加的特质,可以适应于当下的公共生活类型,并能有弹性地适应于生活方式的改变,是社区活力的重要塑造点。

二、社区综合体案例分析

曹杨新村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工人新村,天平街道处于历史风貌保护区,选取这两个社区中的综合体案例进行分析与对比讨论,探究社区综合体在社区活力塑造上的应用。

1. 曹杨会客厅

(1)花溪路人民城市会客厅

功能配置

曹杨新村村史馆在2013年建成对外开放,之后对其旁边的建筑空间进行了更新调整,在2021年与原村史馆部分合并成为曹杨人民城市客厅对外开放。后增加的空间主要为阅览、餐饮功能,目前整个综合体的服务内容为党群活动、助老餐饮、亲子活动、教育培训、志愿服务、共享厨房、园艺工坊、外事接待。村史馆是周边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点,内部影片放映场所只在特定时间有教育电影放映,平时为空置状态,使用率不高;志愿者服务空间在非活动期间也处于空置状态;新增的餐饮空间在非正餐时间会提供茶饮点心服务;阅览空间常有老年人在此进行休憩、阅读等。

服务人群

村史馆服务的对象包含社区内居民与社区外参观者,是曹杨新村对外的窗口。特定时间段会接待参观团体,人员较多,但对日常公共活力激发的程度不大。志愿服务场所在非活动时段处于空置状态且不向公众开放,空间利用程度不足,日常活力激发较少。新建的餐饮及阅览空间在一层,主要服务于社区内居民,全天开放,使用者在其中的活动不限于饮食及阅读,比较自由,对社区活力的增加较为有效。

(2)武宁片区百姓会客厅

功能配置

武宁片区的社区综合体是曹杨新村目前占地面积最大、设施最全、同时也拥有最多功能的集中式社区服务供给站。其中的主打功能为社区食堂,在正餐时间点人流量较大。除了便民服务功能外,还设置了适宜各个年龄段的兴趣班与活动室,同时把各类活动开展的时间段做了详细安排,同一空间可以提供多样的服务,提升了空间的利用率。

服务人群

武宁片区社区食堂的服务人群不受限制,开展的活动内容涉及各个年龄段。除了便民服务如理发、健康咨询等不需要预约外,其余活动都限制人数,需要预约登记才能参加,主要服务的人群为附近的居住者或经推荐而来的人(较少)。

2. 天平邻里汇

功能配置

天平邻里汇在功能上主要分为三类:便民服务,如社区食堂、理发、健康咨询等;活动课程类,如老年书法、青年厨房、少年编程、评弹观影等;党群活动类。定期有各类活动的时间安排表,周边居民可以有选择地参加。同一空间功能叠加使用,提升空间利用率,如社区食堂用餐区在非用餐时段中可以作为评弹、独脚戏等演出与观演的场所,实现多功能使用。在邻里汇开放后约一年,沿乌鲁木齐南路的位置开放了星巴克,借助历史风貌保护区的特质,很快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了社区内外的人群,有效成为该地区的活力点。

服务人群

社区食堂分时段对不同的人群服务,每天中午的10:30至11:30仅对社区中的老年人开放,11:30以后对所有人开放,来用餐的除了周边的居民还有上班族,或是到历史风貌区来游玩的人。开设的社区活动适宜社区各年龄段人群。此处的星巴克为残障、待业人士提供工作机会,对社区65岁以上的户籍老人可享免费升杯或饮品优惠,现顾客多为在周边工作或是路过的中青年人群。

3. 社区活力塑造对比

功能空间与活动运营

花溪路人民城市会客厅中多为单一功能空间,仅在特定时段进行使用,其他时段不对公众开放,对公共空间资源形成一定的浪费。武宁片区的百姓会客厅与天平邻里汇,对社区综合体每个周期举行的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使综合体在有限的空间中可以承载多样化的活动,促进人群之间的交流,增进社区活力。

活力节点辐射范围

花溪路人民城市客厅处于居住社区的中部,且日常开放區域只有村史馆及一层阅览与餐饮空间,服务人群多为社区内生活的居民,日常活力激增方式主要通过茶歇处人们的休息闲谈。武宁片区的社区综合体位于居住和办公区的交界处,一层的食堂功能不限制顾客人群,服务社区居民的同时也兼顾了周边的上班族。综合体中其他的活动内容适应于各个年龄层段,但是由于开业时间及宣传力度等方面的问题,活力节点的辐射范围仍有很大的提升潜力。天平邻里汇在功能设置与活动运营方式上与曹杨武宁片区的社区综合体相似,但天平邻里汇处于历史风貌保护区,建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除了作为社区综合体的基本服务内容成为社区活力的激发点之外,依托本有的历史文化特质,可以承担起历史风貌区内活力节点的作用。

三、社区活力塑造方式探究

1. 复合功能应用

社区服务综合体中,功能复合是最基本的特点,而社区活力的塑造需要将复合功能合理应用。其一,社区服务的供给需要与居民的实际需求相适应。如菜场、食堂等场所,往往是社区生活中最基本的功能场所,也是最容易激发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地方,这些日常化的功能需要在综合体的功能布局中重点考虑。其二,同一空间可以承载多样公共活动内容,提升空间利用率,实现社区活力的持续激发,需要合理安排各类活动的开展。

2. 运营制度升级

公共服务的供给除了需要提供空间外还需合理的活动组织方式。对于社区内部居民可以自发组织的活动,如合唱队、书法社等等,综合体运营方需提供活动空间并合理协调时间。社区内部的居民可以和服务提供人群产生交流互动的机会,刺激地区活力的增长。运营方可以联系社区外的专业组织或是高校志愿者团队走进社区,利用社区外的资源丰富公共活动内容,同时也可以让外部的组织与志愿者了解社区内部的公共生活状态。由案例可见,社区综合体的服务范围不仅局限于社区内部居民,可以成为更大范围中的活力激发点,服务人群也随之扩大。除了日常化功能如茶饮休憩可以服务社区内外的人之外,社区综合体还可以定期组织节庆类小集市类的活动,扩大参与者人群,增加地区活力。

3. 宣传方式辅助

处于历史风貌保护区的社区综合体本身带有历史文化的属性,给集中式服务供给带来一定的宣传效应,吸引社区内外的人群聚集,成为地区活力的激发点。但对于普通社区来说,社区综合体需要适当的宣传力度,让社区中的人们知道生活的地方有集中式社区服务的供给。如曹杨街道中,社区综合体的常态化功能如社区食堂在居民中的知晓程度较高,但健康服务、演出与观演、公益培训类的活动,在综合体中有开展而在居民中的普及度不高。可以通过网络分享、日常活动场所如菜场或通过居委会等渠道来扩大对综合体中公共活动的宣传力度,让社区中的居民能够知道有这些公共服务与活动的存在,聚集人群,提升社区活力。

四、结语

城市的活力来源于人的活动,社区承载着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公共活动,同时也是组成城市的细胞单元。社区中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逐渐从分散式向集中式过渡,社区综合体为社区中的公共活动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社区公共生活方式随着集体主义模式的退出,需要有新的形式来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形成适宜于当下的社区活力。社区综合体因功能的复合叠加、活动设置弹性化等特点,可以适应于当下的公共生活方式,增进社区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能够提供社区内部与外部人群的合作机会,扩大活力节点的影响范围,提升社区氛围。在未来对社区综合体的更新与应用中,需要合理协调复合功能之间的关系,提升运营方式,增加社区综合体的宣传力度,让社区更有活力。

参考文献:

[1]李成楠,吴欣,姚南,朱直君.面向人本可持续的社区综合体功能布局创新探索:以《成都市社区综合体功能设置导则》为例[J].城乡规划,2021(4):68-75.

[2]胡畔,张建召.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研究进展与理论框架初构:基于主体视角与复杂科学范式的递进审视[J].城市规划,2012,36(12):84-90.

[3]雷誠,刘媛.集中式社区服务设施供给的规划理念与方法研究:基于国内外案例的比较与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8(4):96-104.

[4]王承慧,章毓婷,汤楚荻,等.南京社区中心用地控制模式审视与调适[J].城市规划,2016,40(11):60-66.

[5]刘泉,赖亚妮.新加坡邻里中心模式在中国的功能演变[J].国际城市规划,2020,35(3):54-61.

[6]王建国.包容共享、显隐互鉴、宜居可期:城市活力的历史图景和当代营造[J].城市规划,2019,43(12):9-16.

[7]吴欣. 高品质生活背景下社区综合体功能设置创新探索:以成都为例[C]//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9住房与社区规划).[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2021:172-181.

[8]姚志键.广州城市更新中的社区综合体设计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8.

[9]刘佳燕,李宜静.社区综合体规建管一体化优化策略研究:基于社区生活圈和整体治理视角[J].风景园林,2021,28(4):15-20.

猜你喜欢
综合体活力人群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在逃犯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活力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改制增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