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消防改造利用技术措施研究

2023-02-27 07:45邴于洋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3年2期
关键词:疏散楼梯消火栓消防

姜 超 徐 静 刘 斌 戴 宇 邴于洋

1 项目概述

城市中的建筑创作并非肆意发挥的艺术设计,应具有一定的文化针对性和环境适应性[1],尤其是居住着大量居民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是一个城市中具有独特社区文化的活态文化遗产。改造利用既要保护历史建筑的躯壳,又要保留它所承载的文化,保护它所承载内容的非物质形态,保存它所承载文化的复合多样性,做到文脉传承与开发利用的双赢。

山东省烟台市某历史文化街区基本完整地保留了历史街巷空间和历史港口岸线,是烟台市作为近代开埠港口城市在其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近代开埠建设样板,也是我国较为少见的现存近现代历史文化街区[2]。这部分历史建筑需按照文物建筑修缮要求进行维护及保护,不可拆除迁移,不可改变建筑外观和原状结构体系[3]。同时该项目是城市景观轴线及历史风貌保护的核心区、城市有机更新的示范区以及文旅融合发展的试验区。本历史文化街区与景区融为一体,以保护、展示烟台市的开埠历史文化为主题,形成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和居住商贸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度假中心[4]。

2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重难点

在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过程中,基于“全面保护街区历史风貌、再造开埠文化氛围、发展商业旅游业态”的主旨目标,按照街区内建筑类别评价和公共空间规划,从保护传统空间格局、充分考虑现状和可操作性原则出发,严格保持历史街巷景观风貌特征,保持原有历史空间尺度,提出分区保护更新模式。针对一般现代建筑,采取拆除重建、拆除障碍建筑、保留改造等有机更新方式;针对一般历史建筑,采用维修改善方式,保留原有建筑外观形式、风貌特征及主题结构形式,建筑外立面按照传统工艺进行修缮、更新、改善;针对文物保护建筑,遵循不改变原状原则,采取修缮方式。

2.1 建筑耐火等级低

历史文化街区内包括具有不同历史时期和文脉特色的砖木结构建筑、砖混结构建筑以及混凝土结构建筑等,其建筑结构形式极为多样。其中,砖木结构居多,墙体多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灰砖外墙,楼板和屋面多为木结构,难以满足现行防火规范对建筑构件耐火极限与燃烧性能的要求。

2.2 建筑防火间距不足

历史文化街区内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大多缺乏规划设计,为自发建设形成,其建筑间距小、建筑密度大。除主街两侧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达到6 ~12 m外,其他位置的防火间距大多难以满足现行防火规范要求。此外,相邻建筑物之间较少有防火墙进行完全分隔,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火势蔓延,存在较大火灾隐患。

2.3 消防设施不完善

历史文化街区内原有的市政给水管网老化严重,多未设置独立的消防供水管网,缺乏足够的室外消火栓。其建筑内部多未设置必要的消防设施,缺少室内消火栓系统、防排烟系统以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

2.4 安全疏散改造难度大

历史文化街区内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多未经科学的内部空间规划设计,其单体建筑内部的疏散楼梯设计、安全出口设置以及疏散宽度计算等多已不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3 应对技术措施

3.1 建筑物耐火等级低的应对技术措施

结合街区内各建筑的现状和主要结构特点,对街区内原有建筑的耐火等级进行了梳理。不同建筑物采取的技术措施如表1 所示。

表1 不同建筑物采取的技术措施

控制可燃物数量,提高装饰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具体分部位的控制要求如下:第一,疏散楼梯内部采用不可燃材料,饰面采用难燃材料;第二,疏散走道的顶棚采用不可燃材料,墙面、地面采用难燃材料;第三,当使用金属夹芯板材时,建筑物中的非承重外墙、房间隔墙及屋面板的芯材部分应采用非燃烧性材料;第四,经营办公用房的顶棚、地面采用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第五,其他部位的室内装修不得使用易燃材料,限制使用可燃材料;第六,外墙保温、装饰材料采用不燃材料;第七,外墙广告牌、灯箱等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 级,设置在外窗处时应采用A 级材料进行防火封堵;第八,建筑为歌舞娱乐游艺放映类人员密集场所时,其建筑内部顶棚、地面应采用不燃材料,墙面装饰应采用难燃材料;第九,建筑为民宿类旅馆建筑时,建筑内部顶棚、墙面应采用不可燃材料。

3.2 建筑防火间距不足的应对技术措施

根据街区建筑特点,将整个街区分为7 个防火控制区,又将7 个防火控制区划分为50 个防火组团。每个防火控制区的建筑面积不大于20 000 m2,每个防火组团建筑占地面积总和不大于2 500 m2。结合街区内新建建筑、改造建筑及保留建筑的特点,制定防火间距缩小措施,按照2.5 m、4.0 m 标度分档分别设置。不同设置条件下的具体措施如表2 所示,不同防火间距的技术措施如表3 所示。

表2 不同设置条件下的具体措施

表3 不同防火间距的技术措施

3.3 消防设施不完善的应对技术措施

根据不同情况分类施策,在防火组团基础上合理配置必要的消防设施,最大限度满足消防设施设置要求。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新建和改造的经营性办公用途建筑物中均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无线报警系统可在使用有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确有困难时使用。

(2)防排烟措施。调整外窗形式以增加排烟面积,适度增设机械排烟措施以满足必要的防排烟要求。

(3)灭火器配置。街区整体按严重危险等级统一设置灭火器,将灭火器分散配置在室内室外。

(4)室内消火栓系统。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要求设置新建建筑的室内消火栓。文物建筑室内消火栓用水量则参照《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导则》且需保证消火栓用水量不小于25 L/s。街区内消防管网可达区域的室内消火栓、消防软管卷盘、简易消防水龙均采用专门消防供水。消防管网确难以到达区域,可考虑采用市政管网供水。历史街区内采用市政管网供水区域不得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及民宿、酒店等旅馆建筑。不同业态采用的室内消火栓方案如表4 所示。

表4 不同业态采用的室内消火栓方案

3.4 消防安全疏散改造难度大的应对技术措施

安全出口设置上,街区内每座商业建筑单体及商业建筑单体中的每个楼层,原则上均设置不少于2 个安全出口,同一建筑或建筑内同一防火分区相邻两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安全距离不小于5 m。街区内建筑首层安全出口宽度不小于1.4 m。为保护历史风貌,文物、历史建筑内人员疏散时可利用建筑原有出入口及疏散楼梯作为疏散设施,但需保持营业状态下常开或紧急状态下开启。

疏散楼梯设置上,改造建筑内新建疏散楼梯应采用不燃材料且楼梯净宽度不低于1.2 m,街区内疏散楼梯净宽度应不小于0.9 m。为了保护历史风貌,街区内历史建筑的室外疏散楼梯周边2 m 范围内若带有门窗洞口时,将采用乙级防火门窗[5]。对于层数不大于2 层的历史建筑,当采用净宽度不小于0.7 m 的原楼梯作为疏散楼梯时,可在2 层露台或窗口部位通过增设缓降器等逃生辅助设施来保证疏散。带有敞开式外廊且层数不超过2 层的历史建筑,可在敞开式外廊适当位置增设缓降器等疏散逃生辅助设施。采用建筑内原有木制楼梯作为疏散楼梯时,在木制楼梯或木制楼梯上方增设喷淋灭火系统或局部应用系统,或者在木制楼梯下方设置防火板加岩棉的复合防火隔层[6]。

另外,在街区内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时,即火灾危险性较大场所的安全疏散上,特别规定其安全疏散采取以下4 条技术措施:第一,建筑及建筑的每个楼层设置不少于2 个安全出口;第二,疏散楼梯净宽度不小于1.2 m;第三,每个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9 m;第四,所有门窗洞口紧急状态下保持开启状态,且2 层露台或窗口适当位置设置缓降器等安全疏散辅助设施。

4 结语

本文围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将美观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综合考虑现行消防规范和改造造价成本,对难以执行现行消防技术标准的情况采取合理的补救技术措施,保证历史文化街区的消防安全。

猜你喜欢
疏散楼梯消火栓消防
《消防界》征稿启事
河南济源市政消火栓有了“身份证”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简述医院建筑中疏散楼梯的精细化设计
漫画说消防
智能消火栓
消防也幽默
住宅地下疏散楼梯间防烟设施设置的分析
浅析公共建筑中的楼梯设计
论消火栓、自动喷淋和自动报警在消防中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