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芳:把知识化为学生的“底气”

2023-02-27 09:02邓晓婷
教育家 2023年4期
关键词:木条底气化学

文 | 邓晓婷

回想在小学数学课上把老师“怼”得哑口无言的场景,陈桂芳一脸羞涩。也正是由于这种爱追问的个性,让她自小就留意到自己在理科方面的天赋——善逻辑、擅思考,这些素质,同样也与做一名化学老师应秉持的求证精神环环相扣。在建平县昌隆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任教26年,陈桂芳将兴趣变成了事业,那些闪耀在化学课上的求知欲和愉悦感,不仅抵消着日复一日的职业倦怠,亦是她教学生涯里最为珍视的成果。

“陈教授来了”

高中时期,陈桂芳在同学甚或是老师们中间,也是小有名气的。那时生物老师一共带两个平行班,另一个班里有入学考试年级第一的同学。“一次,生物老师提出一道题,他们班没有一个学生能答出来。去我们班讲课时,老师说,这道题谁会做,我就管谁叫老师。”年少气盛的陈桂芳站起来,像打擂台般自信笃定地说出了正确答案。

“陈老师请坐!”当着全班的面,生物老师略显尴尬地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同学们也开始起哄,每每看到陈桂芳进门,就鼓掌说“陈教授来了”。“我们生物老师是本科毕业,而我一不小心变成了本科生的‘老师’,所以大家开玩笑叫我教授。”这让正值青春期的陈桂芳很苦恼,她害怕成为焦点,于是生物考试时她故意留几道选择题或填空题不写,但成绩一出,她还是班级第一。一周以后,“陈教授”的热度终于降下来,但这次事件也带来了好的影响,自那以后,同学们每次遇到不懂的知识点都会请教陈桂芳。

在理科方面,陈桂芳的高光时刻确实不少,但灰心的阶段她也经历过。高一刚入学时,她的化学成绩一落千丈,59分给她带来不小打击。“初中我的化学一直都是90多分,所以当时我特别伤心。”好在化学老师留意到陈桂芳的情绪,经常主动和她交流课堂习题中出现的问题。

陈桂芳记得,那时老师劝慰她:“女孩子一定要自立。考上大学和没考上大学是有很大区别的。”话虽粗糙了些,但陈桂芳却因此振作起来,慢慢从及格线到后来基本不丢分,高考时物理、化学和生物都接近满分。

陈桂芳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昌隆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

陈桂芳说,她喜欢做实验,喜欢那些奇妙的化学反应在手中慢慢升腾出的成就感。师专毕业后,陈桂芳自然而然地将这份愉悦延伸到了职业生涯中,也将这份诚挚的热情存续在了更多年轻人的生命里。

化学是一种“底气”

“老师,我觉得自己的化学底子和叶柏寿街里的学生基本没差多少,甚至有些他们不会的,我还会一点。虽然我是您众多学生中平平无奇的一个,但我会永远记得您。”“芳姐在不在,我想问问应该怎么提高化学成绩?”“老师,你知道吗?我老问你问题,但我化学还考成这样,我觉得你会很失望。”

在陈桂芳的微信里,这些真实、鲜活的聊天记录大多来自她的毕业生。他们从初中升入高中,一直念念不忘陈桂芳的教育和师心,遇到不会做的化学题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她,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会忍不住找她倾诉,因能比其他同学多懂得一些知识点而沾沾自喜时,又不自禁地向她“炫耀”……也许因为自己曾在初高中衔接时遇到了不小的挫折,陈桂芳常常在课堂上适当地给学生拓展一些高中化学知识,以致能让学生多些底气,少走弯路。

但有时,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理解能力巧妙地保留一部分。在一次省里的公开课上,陈桂芳正好讲到了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的其中一个环节是要每个学生准备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如果将木条伸入集气瓶口能复燃,则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其中有一组同学的木条没有复燃,我一眼就看出来,是准备的木条太粗了。”课堂即将进入尾声,陈桂芳说,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有限的时间下,最好的方法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木条太粗,因为它涉及后期要学到的“燃烧点”的知识,继续深入下去会给学生带来困扰,也不益于他们把握该堂课的重点知识。于是陈桂芳侧面提醒同学们,木条不能复燃很可能是由于集气瓶内的氧气不纯,以此来强化学生对课堂重点内容的理解。公开课结束后,陈桂芳还得到了省教研员的表扬。

看到学生们对化学产生浓厚兴趣,陈桂芳自然是欣慰的。但在农村地区,受各种因素影响,总有一些孩子不愿学习甚至早早辍学。陈桂芳常常提醒他们:“课堂上能学就多学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知识对你们一生都是有用的。”陈桂芳说,很多孩子离开学校后还是会回归家庭从事农业生产,做农活、下田种菜,蔬菜生病了要打农药,农药的溶液要怎么配制?种植要施肥,化肥怎么合理施用?每每在课堂上讲到这些知识点,即使再不乐意学习的孩子,都会积极配合。

教学之外,要关注学生的存在感

“我虽然教化学,但也当了好些年的班主任,对孩子们的感情非常深厚。”这份感情让陈桂芳放弃了去城里教书的机会,她觉得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好学生,在哪儿都无愧于心。多年来,她也渐渐体会到了一名乡村老师的责任远比教学本身更为重大。

初中是情窦初开的时期,陈桂芳的两名化学课代表经常到她办公室一起领任务,久而久之互相产生了好感。班主任“下令”让他们“分开”,但陈桂芳不这么想,青春期的孩子在情感认知上原本就更易叛逆,与其强行灌输分开的思想,不如把这种单纯而美好的情愫转化成学习的动力。

陈桂芳找来两名学生,对他们说:“你俩化学成绩最近可不对劲,成绩都下滑了,作为我的课代表,我感到很没面子。”看两个孩子能听进去她说的话,陈桂芳继续说:“既然你们彼此都有好感,就应该互相促进,越来越优秀才对。上网课的时间,你俩是不是没有好好监督?”

接着陈桂芳又给他们打了一剂强心针:“现在想学习以外的事太早,你俩应该在学习上较个劲,让其他同学看看,自己的成绩不会受任何事情影响。”陈桂芳几番话语,让两个孩子感触良多。中考结束后,女孩取得了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她发微信告诉陈桂芳:“我又‘杀’回来了!我都激动得哭了。”

“我当班主任期间,学生小刘在初一初二时很优秀,初三之后成绩下滑非常严重,我观察很久发现他结交了四五个朋友,这些孩子不仅调皮捣蛋,还有抽烟的习惯,他们之间谁犯事了还会互相包庇。”陈桂芳见势头不妙,每天抽时间给小刘做思想工作,除了化学学科外,她还经常翻看小刘各科的家庭作业本,关注其完成情况,有时候还会抽几道历史或是政治题让他答一答。

“一着不慎,学生就会跌入不学习的旋涡里,我们做老师的,哪怕多抽一些时间出来跟他们唠唠嗑也是好的,他们需要被关注,我们要用身心去感受和正视他们的存在。多督促,他们就能多学点。”陈桂芳说,日后待他们成人,会懂得自己不厌其烦的用心。后来小刘考上了山东一所不错的大学,放假期间还经常和陈桂芳提及:“老师那时多亏你了,要不是你,现在我都到不了这个状态。”

相比学科成绩本身,令陈桂芳更为牵挂的是班级里生活比较困难的孩子,当班主任期间有名叫小兵的孩子很爱学习,但由于家里只有老父亲和他相依为命,小兵的个人卫生情况相当糟糕,陈桂芳经常去他家帮忙洗衣服,后期老父亲生病无法自理没有收入来源,陈桂芳每个星期都会给小兵一点零花钱,“钱不多,但吃饭没问题”。后来她和学校协商,让他免费在食堂吃饭。虽然只资助了小兵一个学年,但陈桂芳心里是踏实的。

回看自己把兴趣变成事业的心路历程,陈桂芳心里也曾犯难。真正到工作岗位后,甚至有一段时间她觉得选择化学不是一件理智的事,“因为每节课几乎都要准备实验,化学器具损耗性很大,而且课堂上实验还不一定能做成功,需要课下反复验证。我教书26年了,在课堂上偶尔还会出现失误。”陈桂芳比喻,教化学就像吃饭,得把酒和菜都摆齐了人才能上桌。

但最初的手忙脚乱也好,日复一日地操持也好,和看到孩子们因实验成功而收获的喜悦,以及和自己教授的知识变成他们成长的底气相比,这些困难和倦怠便显得微不足道。“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基本是不会混日子的。我相信无论什么工作,简单的、困难的,只要努力细致地做下去,别害怕重复,慢慢就成专家了。”

猜你喜欢
木条底气化学
好粮仓就是硬底气
鲁班锁玩法大解密
心底无私底气足
为政底气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钉铁钉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