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气制低碳烯烃串联反应中Zn-Al 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能

2023-02-27 07:35李保珍孟凡会王丽娜
燃料化学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尖晶石空位烯烃

李保珍 ,孟凡会 ,王丽娜 ,李 忠

(太原理工大学 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西 太原 030024)

低碳烯烃( C=2−C=4,乙烯、丙烯和丁烯)是有机化工中最重要的基础原料,可通过石脑油蒸汽裂解、烷烃脱氢、合成气直接或间接转化等方法制备[1]。中国能源结构的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缺气”[2],发展煤基合成气(CO+H2)制低碳烯烃有助 于实现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缓解能源危机,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3]。相比于合成气经甲醇间接制备低碳烯烃技术[4],合成气一步法直接合成低碳烯烃具有流程短、能耗低等优势,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5]。近年来,世界各国研究者已经开发出一系列基于C−O 活化和C−C 耦合策略的双功能催化剂催化合成气制低碳烯烃路线(STO)[6−11],能够突破费托合成路线的Anderson-Schulz-Flory(ASF)产物分布规则[12],实现低碳烯烃高选择性[13,14]。

在双功能催化剂(OX-ZEO)中,CO/H2首先在金属氧化物上活化并形成甲醇和/或二甲醚[15]或烯酮[16]中间体,活性中间体迅速扩散进入酸性分子筛择形催化生成低碳烯烃[17,18]。由于CO/H2活化并生成活性中间体是整个催化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19],且均发生在金属氧化物表面上,因而金属氧化物决定了反应的催化活性。一般来说,适用于OX-ZEO 的金属氧化物组分需具备双活性中心:一是活化CO 活性中心;二是可以解离活化H2促进CO 加氢生成含氧中间体的活性中心。ZnO 可以实现对H2的异裂解离[20],掺杂Cr[21]、Al[22]、Mn[23]等元素可调控表面氧空位含量和H2解离能力,协同活化CO 和H2,促进CO 加氢反应活性。例如,ZnCrOx氧化物耦合SAPO-34 分子筛用于STO 反应时,在CO 转化率达到17%时−C=4的选择性高达80%[6]。研究还发现,ZnAl2O4尖晶石上Zn 和Al 位点可有效协同催化CO 加氢反应生成甲醇和二甲醚[24];与SAPO-34 复合后制备的双功能催化剂用于STO 反应时,Zn-Al/SAPO-34 表现出较好的低碳烯烃选择性[25]。在相同的制备和评价条件下,对比Zn-Al、Zn-Cr、Zn-Zr 和Zn-Ce 氧化物复合SAPO-34 分子筛的催化性能发现,Zn-Al/SAPO-34 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性能[26]。尽管关于Zn-Al 氧化物活化CO/H2的研究已有大量相关文献的报道,但Zn-Al/分子筛组成的双功能催化剂催化STO 反应的CO 转化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26−28]。

Zn-Al 氧化物的制备方法较多[29],不同制备方法直接影响氧化物催化反应的构效关系[30]。根据锌铝酸盐晶体形成和生长机制[31]可知,晶体缺陷的存在有利于离子跨氧化物界面的传质,对介孔金属铝酸盐的相形成和晶体生长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通过增加载体中的缺陷,改善原子在界面的传质,可促进金属离子的扩散和进一步插入,有利于新晶相的形成。Fulvio 等[32]以拟薄水铝石为前驱体,通过微波加热制备了孔径为16 nm 的γ-Al2O3比传统加热条件下获得的氧化铝具有更多的酸性和碱性位点。Gonçalves 等[33]通过适当修改上述合成方法,在低温下制备出了具有较大孔径的MeAl2O4(Me= Ni、Co or Cu)尖晶石结构,有助于气体扩散和反应中间产物的快速转移。

本研究以工业薄水铝石为铝源,通过微波辅助蒸发诱导自组装(M-EISA)法,制备不同Zn/Al原子比的Zn-Al 氧化物,并复合SAPO-18 用于合成气直接转化制低碳烯烃。采用XRD、TEM、BET、TPD、XPS、TPR 等对Zn-Al 氧化物进行了表征分析。并与浸渍法制备的Zn-Al 氧化物催化剂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制备方法及Zn/Al 原子比对氧化物结构及物化性质的影响,并讨论了催化剂的构效关系。

1 实验部分

1.1 催化剂的制备

采用M-EISA 法[34]制备Zn-Al 氧化物。以Zn/Al原子比为1∶2 的氧化物为例,首先在40 mL 无水乙醇中溶解5.00 g 的三嵌段共聚物P123(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800),然后加入7.93 g 六水硝酸锌(99.0%,国药集团),室温下搅拌4 h 得到溶液A。将2.40 g 拟薄水铝石(AlOOH,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溶于30 mL 去离子水并滴加0.52 mL 浓硝酸得到溶液B,然后在70 ℃微波辐射下搅拌(300 r/min)1 h 形成白色半透明的铝凝胶,冷却至室温后与溶液A 混合并继续搅拌4 h,混合物先后在40 和80 ℃下各真空干燥48 h,最后在马弗炉中500 ℃(1 ℃/min)焙烧4 h 得到的氧化物记为ZnAl2Ox。采用同样方法制备Zn/Al 原子比为2∶1、1∶1、1∶3 和1∶5 的氧化物,并分别记为ZnAl0.5Ox、ZnAl1Ox、ZnAl3Ox和ZnAl5Ox。作为对比,将硝酸锌和AlOOH 粉末在马弗炉中500 ℃焙烧4 h,得到单一氧化物ZnO 和Al2O3,其中,以Al2O3为载体浸渍制备的Zn/Al 原子比为1∶2 的氧化物标记为ZnAl-IP。

采用水热法合成SAPO-18 分子筛[35]。所用原料为异丙醇铝(98.5%,上海阿拉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磷酸(85.0%,上海阿拉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硅溶胶(Sigma Aldrich 公司)以及四乙基氢氧化铵(TEAOH,35%,Alfa Aesar 公司)。首先配制化学计量比SiO2∶ Al2O3∶ P2O5∶ TEAOH ∶ H2O 为0.2 ∶ 1.0 ∶ 1.2 ∶ 2.0 ∶ 40 的溶液并在室温下强烈搅拌2 h,混合物在装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晶化釜中170 ℃晶化72 h,所得固体经离心、洗涤、110 ℃干 燥12 h 后 在 马 弗 炉 中550 ℃焙 烧6 h 以 得到SAPO-18 分子筛。

将Zn-Al 氧化物与分子筛按质量比2∶1 在玛瑙研钵中研磨混合后,进行压片并粉碎制成20−40 目颗粒的双功能催化剂。

1.2 催化剂的表征

金属氧化物的晶体结构在日本理学SmartLab SE 型X 射线衍射仪上进行,使用CuKα 辐射源(40 kV, 40 mA),扫描5°−80°,扫描速率为10(°)/min。原位X 射线衍射(in-situXRD)测试在安东帕原位池中进行,测试时通入H2/N2气体,并以10 ℃/min进行升温,同时记录样品在不同温度和在400 ℃下保持不同时间的衍射谱图。

采用日本电子株式会社JEOL JEM-2100 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在200 kV 下观察样品的形貌。测试前,先用超声波将样品分散在乙醇中,然后滴加在铜网上自然晾干后进行分析。

样品的BET 测试在北京贝士德3H-2000PS 1/2仪器上进行。测试前,样品先在250 ℃脱气4 h,然后在液氮条件下(−196 ℃)进行N2吸附-脱附实验。

采用美国Micromeritics Autochem Ⅱ 2920 化学吸附测试样品的H2还原性能(H2-TPR)。将50 mg左右的样品置于U 形石英管中,在He 气氛300 ℃下脱气处理1 h,降至50 ℃后,通入10 %H2/Ar 混合气体,待TCD 信号平稳后程序升温至800 ℃,采用热导率检测器(TCD)记录H2消耗量。

金属氧化物的CO 程序升温脱附性能(COTPD)在Autochem Ⅱ 2920 化学吸附仪上进行。将100 mg 左右的样品先在10%H2/Ar 气氛下400 ℃还原处理2 h 后,在He 气氛中降温至50 ℃,然后在15%CO/He 混 合 气 体 中 吸 附30 min 并 用He 吹 扫至基线平稳,最后程序升温至设定温度并用TCD记录CO 脱附信号。H2-TPD 与CO-TPD 测试条件相同,只是将15%CO/He 吸附30 min 改为10%H2/Ar吸附1.5 h,载气换为Ar。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在赛默飞ESCALAB 250Xi 仪 器 上 测 试,仪 器 装 有AlKα 射 线(hv=1486.6 eV),以标准C 1s结合能(284.6 eV)校准各元素的结合能。

采用布鲁克ELEXSYS E500 型电子顺磁共振仪(EPR)分析金属氧化物中的体相氧空位含量。固体粉末称重后置于核磁管中(9.85 GHz,2.0 mW)于常温下测量。

1.3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在装有石英玻璃管(内径d= 6.0 mm)的高压固定床反应器中测试合成气直接转化制低碳烯烃反应性能。取0.4 g 双功能催化剂置于石英管中并在催化剂上下端装填石英棉,通入H2/CO/N2物质的量比为6∶3∶1 的原料气,在400 ℃、3.0 MPa、4500 mL/(gcat·h)条件下进行评价。反应后产物经冷凝后在Agilent 7890A 气相色谱仪上进行在线分析。采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和HP-Al/S 色谱柱分析碳氢产物C1−5;采用TCD 和Porapak-Q、HPPLOT/Q 和HP-PLOT 分子筛三根色谱柱串联分析CO、CO2和N2,氮气为内标气。反应后产物碳平衡在95%以上。CO 转化率、C1−5碳氢化合物摩尔选择性、CO2摩尔选择性和时空产率(STY)的详细计算过程可参见本组之前的研究[36]。

2 结果与讨论

2.1 Zn-Al 样品的结构及形貌

采用XRD 分析Zn-Al 氧化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见图1。图1(a)显示,单一Al2O3在45.6°和66.5°处出现微弱的γ-Al2O3特征衍射峰(PDF #29-0063)。采用M-EISA 法引入Zn 制备的ZnAl5Ox氧化物出现弱的ZnAl2O4尖晶石特征峰(PDF #71-0968),未出现Al2O3特征峰,这可能是因为Al 物种以无定型Al2O3相存在。当Zn/Al 原子比为1∶3 时,ZnAl3Ox氧化物还在31.7°、34.4°、36.2°和47.5°处出现了微弱的六方晶系ZnO 特征峰(PDF #36-1451),且随着Zn/Al 原子比的增加,ZnO 的特征峰逐渐增强。这表明,引入的Zn 与Al 先形成ZnAl2O4尖晶石结构,随Zn 含量的增加,过量的Zn 物种以ZnO 晶体结构出现。与ZnAl2Ox相比,采用浸渍法制备的ZnAl-IP 样品具有明显的ZnO 特征峰,Al2O3的衍射峰向低角度略有偏移,这是因为部分Zn 进入Al2O3晶格导致晶格间距膨胀。该结果也说明,ZnAl-IP 中的Zn 和Al 物种之间相互作用较弱,主要以ZnO 和Al2O3形式存在,而微波法制备样品时可使过渡金属前驱体插入氧化铝载体结构中,达到原子水平的高度分散[33]。

为探究代表性ZnAl2Ox氧化物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气氛下的结构变化规律,采用原位XRD 进行表征。图1(b)显示,在H2气氛下,当温度从30 ℃升高至400 ℃时,ZnAl2Ox氧化物的晶相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且在400 ℃下H2气氛下处理3 h 后,样品的晶相结构也未发生改变,说明ZnAl2Ox氧化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处理温度和时间不会明显影响ZnAl2Ox氧化物的尖晶石结构。

图1 不同Zn-Al 氧化物XRD 谱图及ZnAl2Ox 氧化物的原位XRD 谱图Figure 1 (a) XRD patterns of different Zn-Al oxides; (b) in-situ XRD patterns of ZnAl2Ox oxides treated by H2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time

图2 为ZnAl2Ox、ZnAl5Ox和ZnAl-IP 氧化物的TEM 和HR-TEM 照片。图2(a)显示ZnAl2Ox氧化物的形貌为明显的豌豆形颗粒且表面光滑,图2(b)中出现的晶格条纹间距为0.243 和0.281 nm,分别归属于ZnAl2O4尖晶石的(311)晶面和ZnO 的(100)晶面[37,38]。在图2(c)中ZnAl5Ox氧化物的豌豆形颗粒形状不明显,在图2(d) 中晶格条纹间距0.243和0.286 nm 分别归属于尖晶石ZnAl2O4的(311)和(220)晶面[39,40],未观察到归属于ZnO 的晶格条纹间距,这与XRD 结果一致。ZnAl-IP 氧化物出现大量纳米颗粒聚集形成的颗粒,颗粒尺寸不均一(图2(e)),图2(f) 中出现了明显的ZnO(002)晶格条纹。

2.2 Zn-Al 样品的织构性质

采用N2吸附-脱附法测定样品的织构性质,如图3 所示。所有样品均呈现IV 型等温线,滞后环为H2 型,说明样品中存在明显的介孔结构。采用浸渍法制备的ZnAl-IP 氧化物的H2a 型滞后环明显减小,这是因为浸渍负载的ZnO 纳米颗粒堵塞了Al2O3的介孔结构。采用M-EISA 法制备的Zn-Al氧化物均为H2b 型滞后环,且随着Zn 含量的增加,滞后环逐渐减小,表明该氧化物中同样存在介孔孔径减小的现象,这是因为过多的ZnO 堵塞了孔道结构,其中,Zn 含量最高的ZnAl0.5Ox中堵塞最为严重。样品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平均孔径列于表1,相比于Al2O3,浸渍Zn 后的ZnAl-IP 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降为111 m2/g 和0.30 cm3/g。采用M-EISA 法制备的Zn-Al 氧化物的比表面积和孔容随着Zn 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平均孔径则出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该结果表明,M-EISA 法制备的样品比ZnAl-IP 的孔径和孔容更大。

图3 不同Zn-Al 氧化物的N2 吸附-脱附等温线Figure 3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 of different Zn-Al oxides

表1 不同Zn-Al 氧化物的织构性质Table 1 Textur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Zn-Al oxides

2.3 Zn-Al 样品的表面性质

采用TPD 表征研究Zn-Al 氧化物表面的化学吸附性质,结果见图4 和表2。图4(a)的CO-TPD曲线显示,单一ZnO 样品仅在710 ℃附近出现微弱的脱附峰,表明ZnO 吸附的CO 量少且不易脱附。ZnAl0.5Ox氧化物的CO 脱附峰为100−800 ℃的宽峰,说明ZnAl0.5Ox中形成的ZnAl2O4尖晶石结构有利于氧化物在中低温区吸附CO。ZnAl2Ox、ZnAl5Ox和ZnAl-IP 氧化物均出现两个明显的脱附峰,分别位于中温区脱附峰(200−400 ℃)和高温区脱附峰(> 400 ℃)。可以明显看出,ZnAl2Ox的中温峰峰强度高于高温峰峰强度,而ZnAl5Ox中高温区脱附峰强弱与其相反。这是因为ZnAl5Ox氧化物中含有相对较多的Al2O3,其脱附峰与单一的Al2O3脱附峰相似[10,41]。ZnAl-IP 氧化物的中高温区脱附峰峰强度相似,这是因为ZnAl-IP 氧化物中的Al2O3载体被表面ZnO 覆盖,减少了高温区CO的吸附。

图4 不同Zn-Al 氧化物的化学吸附曲线Figure 4 TPD profiles of different Zn-Al oxides(a): CO-TPD; (b): H2-TPD; (c): CO and H2 TPD profiles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180−400 ℃ and hold at 400 ℃ for 40 min

图4(b) 的H2-TPD 谱图中ZnO 没有明显的H2脱附峰。M-EISA 制备的Zn-Al 氧化物,随着Al含量的增多,H2脱附峰逐渐向高温区偏移,且总脱附量逐渐增多,见表2,其中,180−400 ℃中温区的H2脱附峰归因于ZnAl2O4尖晶石中−Zn−O−对氢的活化[22,26]。Al2O3样品在400 ℃之前的H2脱附峰较弱,表明Al2O3在中温区对H2的吸附能力弱。ZnAl-IP 氧化物的中温H2脱附峰明显较弱。

为进一步对比ZnAl2Ox和ZnAl-IP 氧化物的中温脱附情况,对该氧化物在180−400 ℃温度进行了程序升温脱附表征,结果见图4(c)。可以看出,ZnAl2Ox比ZnAl-IP 的CO 和H2吸附能力更强,相应的CO 和H2脱附量分别为148.7 和53.1 μmol/g,见表2。该结果表明,M-EISA 制备的ZnAl2Ox比浸渍法制备的ZnAl-IP 具有更多的CO 和H2活性位点。

表2 不同Zn-Al 氧化物的CO 和H2 脱附量Table 2 Amounts of desorbed CO and H2 of different Zn-Al oxides

采用H2-TPR 表征金属氧化物的还原性,结果见图5。单一ZnO 和Al2O3样品均未出现明显的还原峰,说明该氧化物难以还原。对于Zn/Al 原子比同为1∶2 的ZnAl-IP 和ZnAl2Ox样品在400 ℃之后出现了还原峰,说明这两个氧化物中Zn 和Al物种状态发生改变,部分氧化物被还原。与ZnAl-IP 样品的还原峰(510 ℃)相比,ZnAl2Ox的还原温度明显往低温(440 ℃)方向偏移,这是因为ZnAl2Ox主要形成ZnAl2O4尖晶石结构,Zn 物种与Al 物种的强相互作用促进了表面ZnO 的还原[28,42],而ZnAl-IP 中主要形成了ZnO 与Al2O3物种,导致ZnAl-IP难以还原。

图5 Zn-Al 氧化物的H2-TPR 谱图Figure 5 H2-TPR profiles of Zn-Al oxides

采用XPS 分析Zn-Al 金属氧化物中各元素的价态和组成,结果见图6。图6(a)为拟合后O 1s的XPS 谱图,图中结合能为529.5−530.6、530.5−531.5、531.5−532.6 eV 三种类型氧的峰,分别对应于晶格氧(OL)、表面氧空位的氧(OV,间接反映表面氧空位含量)以及表面羟基氧的特征峰(OOH)[12,43]。通过拟合后的结果可以看出,ZnAl2Ox的O 1s表面氧空位含量高达40.1%,明显高于ZnAl-IP 氧化物的31.8%。采用氢气气氛(H2/Ar = 2∶18)处理ZnAl2Ox氧化物3 h 后发现,该氧化物表面的氧空位含量进一步增加,达到45.8%。原因可能是ZnAl2Ox氧化物形成的ZnAl2O4尖晶石结构有利于产生氧空位,通过还原性气氛处理后,使氧化物中的部分晶格氧被消耗进而增加了氧空位含量[44]。

为进一步研究Zn-Al 氧化物中的氧空位,采用对氧空位响应灵敏的电子顺磁共振表征方法测试并对比了ZnAl2Ox和ZnAl-IP 氧化物中氧空位的变化,如图6(b)所示。图中g= 2.001 代表氧空位信号[45],可 以 看 出,ZnAl2Ox较ZnAl-IP 峰 信 号 强,表明ZnAl2Ox表面含有更多的氧缺陷位,更有利于反应物CO 的吸附和活化[38]。Liu 等[25]采用EPR测定不同Zn/Al 原子比的样品时也发现,Zn/Al 原子比为1∶2 的氧化物的氧空位浓度最高。

图6 ZnAl2Ox 及ZnAl-IP 氧化物的(a)O 1s XPS 谱图和(b)EPR 谱图Figure 6 (a) O 1s XPS spectra and (b) EPR spectra of ZnAl2Ox and ZnAl-IP oxides

2.4 Zn-Al 样 品 复 合SAPO-18 后 催 化STO 反 应性能

表3 不同Zn-Al 氧化物与SAPO-18 结合后催化STO 的反应性能Table 3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Zn-Al oxides combined with SAPO-18 for STO reaction

图7 为ZnAl2Ox/SAPO-18 和ZnAl-IP/SAPO-18催化剂在反应温度400 ℃、反应压力2.5 MPa、金属氧化物与分子筛质量比为3∶1 时的反应稳定性结果。可以看出,ZnAl2Ox/SAPO-18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很稳定,且反应50 h 后未出现明显失活。相比于其他文献[25−28]报道的Zn-Al 样品催化STO 反 应,ZnAl2Ox/SAPO-18 的CO 转 化 率 始终维持在34.5% 附近, C=2−C=4选择性始终维持在70.0%附近,这是因为表面具有较多CO 和H2活性位点的ZnAl2Ox氧化物同时具有较大的孔道结构,有利于传质扩散。ZnAl-IP/SAPO-18 催化剂的CO 转化率较低,且 C=2−C=4选择性逐渐下降,烷烃的选择性逐渐上升,这是因为ZnO 纳米颗粒占据了催化剂表面,导致活化CO 的活性位点减少,同时解离的H2相对较多,且ZnAl-IP 的孔径较小,不利于产物扩散,导致反应加氢严重,烯烃选择性下降。

图7 ZnAl2Ox 及ZnAl-IP 与SAPO-18 结合后催化STO 反应的稳定性Figure 7 Catalytic stability of ZnAl2Ox and ZnAl-IP combined with SAPO-18 for STO reaction(a): ZnAl2Ox/SAPO-18; (b): ZnAl-IP/SAPO-18 Reaction condition: 400 ℃, 2.5 MPa, 5000 mL/(gcat·h), weight ratio of Zn-Al to SAPO-18(0.1) is 3∶1,30−60 mesh

3 结 论

通过M-EISA 和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Zn/Al 原子比的Zn-Al 氧化物,并与SAPO-18 物理混合后考察了其催化CO 加氢直接合成低碳烯烃反应性能。当Zn/Al 原子比为1∶5 时,氧化物出现ZnAl2O4尖晶石结构,随着Zn 含量的增加,ZnO 晶相的特征衍射峰逐渐增强。Zn/Al 原子比为1∶2的ZnAl2Ox和ZnAl-IP 氧化物相比,前者具有较大的介孔结构,平均孔径为23.5 nm,CO 和H2吸附量分别达到148.7 和53.1 μmol/g,明显高于ZnAl-IP的吸附量,且其氧空位含量比ZnAl-IP 高8.3%,有利 于 提 高CO 转 化 率。在400 ℃、3.0 MPa 条 件下,M-EISA 法制备的Zn-Al 氧化物随Zn/Al 原子比的增加,CO 转化率呈火山型趋势, C=2−C=4选择性逐渐降低,其中,ZnAl2Ox/SAPO-18 的CO 转化率达到34.8%,时空收率达到186.3 mL/(gcat·h),反应50 h后未出现明显失活。而ZnAl-IP 样品的CO 转化率仅为14.9%, C=2−C=4选择性低且随反应时间的进行明显下降。

猜你喜欢
尖晶石空位烯烃
HISMELT SRV环境下刚玉尖晶石材料抗侵蚀性能研究
镁铝尖晶石种类对尖晶石-方镁石复相材料烧结性能的影响
尖晶石的资源与商贸现状
催化裂化汽油重馏分中烯烃结构及其加氢性能对重汽油馏分辛烷值的影响
新一代烯烃催化裂解技术实现工业转化
甲醇制烯烃分离流程现状及发展
Zn空位缺陷长余辉发光材料Zn1-δAl2O4-δ的研究
原子模拟钛中微孔洞的结构及其失效行为∗
二次铝灰烧结制备钙铝黄长石/镁铝尖晶石复相材料
我国甲醇制烯烃项目投资增长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