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视角下平潭旧石头厝建筑空间改造设计研究

2023-02-27 08:08焦相东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平潭民宿石头

焦相东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民宿等词汇成了人们关注较多的话题。平潭被定位为国际旅游岛,旅游业的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民宿业也将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扬帆起航。石头厝建筑是平潭人民先祖敢于与海抗争生存智慧的结晶,同时也体现平潭先人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蕴含平潭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智慧及建筑观,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海岛居住文化的“活化石”。将旧石头厝建筑进行改造更新,以民宿的语言进行诠释,让旧建筑重新焕发活力。

一、民宿发展概况简述

民宿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理论研究相对匮乏,不同地域间民宿的发展也存在差异。城市的快速建设发展带来了诸如空气质量差、噪音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厌倦了快节奏的生活、高强度的工作以及城市的喧嚣。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建筑给人以审美疲劳,人们开始向往简单朴实的农家生活,体验具有设计感及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空间,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惬意时光。民宿满足了人们对个性生活态度及情怀的追求。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日本及中国台湾地区的民宿业起步较早,发展相对成熟。国内民宿起步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多是由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家乐、家庭旅馆及客栈等发展演变而来,为游客提供个性化、具有地域特色的住宿场地,同时配备餐饮、休闲娱乐等综合服务项目,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莫干山、成都、丽江等地的民宿发展较为成熟,品质较高,国内很多地方民宿仍停留在单一的住宿、餐饮上,缺乏设计感,品质不能得到保证。近些年随着平潭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在打造国际旅游岛的时代背景下,平潭民宿业发展迎来了新机遇。现有民宿设计整体品质较差,缺乏整体规划,缺少与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合,如何提升平潭民宿整体设计品质成为新的课题研究方向。

二、平潭旧石头厝改造民宿的必要性分析

平潭县,简称“岚”,俗称海坛,是福建东南部的一个海岛城市,素有“千礁岛县”之称。“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该民谣是对平潭早年风貌的真实写照。”平潭常年风浪较大,传统的砖木结构建筑难以抵挡,且岛上盛产花岗岩石,平潭人民充分发挥生存智慧,取材于当地花岗岩石,结合地势地形,用极具特色的彩色石头来砌筑错落有致的石厝建筑。[1]667-675建筑的色调冷暖相间,十分协调优美,且多依山面海、聚散有致,散落在海岛上。平潭现存石头厝既有始建于清朝的老厝,也有始建于20 世纪80 年代的新厝,不同年代的建筑造型上也存在差异,彰显各自的时代特征。

(一)平潭旅游业发展需要

2016 年国务院批复建设平潭国际旅游岛,着力将平潭打造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城市,为平潭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然而21世纪以前因交通不便,船只成为往来平潭与内陆的主要交通工具,原生态的海岛风貌得到较好保护。近些年随着平潭旅游设施的不断完善,平潭大桥的完成通车,平潭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平潭在《鼓励扶持旅游业发展的十条措施》中指出,支持平潭民宿业发展,对于达到指定条件的民宿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鼓励民宿业做大做强。北港文创村、磹水风韵古村等村落的开发运营让原本默默无闻的小渔村焕发生机,五彩斑斓的石头厝建筑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一睹平潭石头厝的“芳容”,体验平潭人民最原始质朴的生活状态、居住形式。石头厝,是平潭古村落、古民居文化的重要载体及传播者。当下民宿在推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平潭石头厝特色的民宿更是受到旅游、度假者的钟爱,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平潭石头厝旧建筑保护与更新的需要

平潭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海运业较发达,被称为海运之乡,同时还是隧道之乡,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拼,石头厝建筑大多被闲置废弃或由少数老人看管,也有许多旧石头厝建筑被拆除,被钢筋水泥建筑所取代,平潭石头厝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保护与开发利用石头厝,平潭出台了《石头厝保护与开发管理暂行办法》《平潭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专项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建筑风貌控制导则》《民房翻建景观风貌控制工作方案》等,为平潭石头厝的保护与开发提供科学指导。石头厝古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承载着在外打拼岚岛儿女的浓浓乡思,在保护好石头厝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开发,保留平潭的根与魂,助力平潭旅游业的发展。

三、平潭旧石头厝更新改造的设计原则

(一)融合性原则

平潭旧石头厝建筑历经岁月的洗礼,是平潭先人生存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平潭儿女浓浓乡愁。随着时代的变迁,旧石头厝建筑受到建造时的空间、历史环境因素等局限,大多已无法满足人们对现代舒适性居住空间环境的使用需求,存在采光通风较差、水电布局不合理、线管老旧现象及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更新改造是对旧建筑做“加法”和“减法”的过程,减去不适宜现代居住功能要求的部分,增加更符合现代民宿设计中的新空间、新功能、新材料等。对旧石头厝建筑改造设计应注重新旧相融,过度求新求变或过度追求对原建筑的保护都是不可取的。[2]54-115其融合性不仅体现在改造后新的建筑空间融入周边环境,新建筑空间的造型、新材料等也应与旧建筑有机相融。对原建筑空间的旧物品有针对地筛选,选取有意义的旧物品循环利用,不仅能增加空间的历史文化感,保留空间的时代记忆,也能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空间改造成本。新旧的有机交融构筑成新的建筑空间形式,让旧的建筑空间焕发新的生机。

(二)人性化与生态化原则

旧石头厝改造设计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的使用需求,“以人为中心”是改造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旧石头厝改造时应遵循人性化设计原则,改造后的空间应满足安全性、舒适性、使用便利性、美观性、经济与实用性等需求。能为游客带来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以最少的投资为民宿主获取最大的经济回报,最大化满足游客的身心需求。旧石头厝建筑改造还应遵循生态化的设计原则,在不破坏周边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让民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注重对地域生态文化的表达。采用绿色环保的建筑装饰材料,对旧建筑材料合理回收利用,将富有当地乡土气息的石材、瓦片、木材等通过艺术化的处理手法,设计出具有现代时尚感的空间形态,体现民宿改造设计的可持续性的生态化特征。

(三)地域性原则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的重要体现,受时间、空间等限制,不同地区间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近年来民宿业蓬勃发展,旧建筑空间改造为民宿是当下民宿发展的主要趋势,民宿主人审美水平的参差不齐、过度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等,导致旧建筑改造的民宿出现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不仅缺乏地域文化内涵,还对旧建筑造成一定的破坏。民宿改造设计应充分考虑场所周边生态环境,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元素,将地域文化元素创造性地应用于室内空间环境,打造能引起游客共鸣、舒适宜人的文化空间环境,让游客体验有灵魂的民宿空间。

四、旧石头厝建筑空间更新改造策略研究

(一)室内空间布局优化提升

平潭石头厝建筑主要分官式大厝、现代石厝、竹篙厝和四扇厝四种类型,其中“一明两暗”的四扇厝是其最主要的类型。四扇厝以单进四扇房为主,中间为厅,左右为房。厅分为前厅和后厅,后厅主要作为厨房、储藏间等功能空间使用,房也分前房和后房。屋主会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家庭人口需求对四扇厝进行动态调整,建成如两扇、三扇、大四扇等形式。大四扇厝的布局是在四扇厝前房的前方增加两个书院而成。“虎齿墙”是平潭石头厝建筑常见的一种独特造型墙,形成的原因是在建造时因资金问题,遵循“左尊右卑“的思想,先建造左侧房间和中间大厅,右侧墙体则出现残缺的锯齿状,是为了方便建新房的衔接。

旧石头厝民居建筑改造为民宿空间时,常采用功能置换的形式来解决改造前后使用功能不一致的问题。民居石厝建造时主要满足房主基本的生活居住需求,功能需求主要是客厅、卧室、餐厅、厨房等。民宿空间除满足以上的基本功能外,还应根据建筑面积大小及实际使用需求,选择性地增加如前台、茶室、棋牌室、休闲书吧、桌球室、影音室、户外泳池(无边泳池)等公共活动空间。功能空间布局时,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游客使用的实用性、便利性及舒适性等要求,合理规划交通流线。若民宿只有一层,接待空间、客厅、休息区等公共空间应尽量靠近入口处,客房空间、厨房、餐厅、布草间等则尽量置于建筑内侧。[3]对两层及以上的建筑户型设计时,接待、餐饮、休闲娱乐等公共空间多置于建筑一层,二层则主要设置客房空间。功能空间的动静分离,有助于提升游客的居住体验。平潭因风沙较大,旧石头厝建筑建造成碉堡的样式以抵御风沙的侵袭,建筑窗洞较小造成采光较差,影响游客住宿的舒适性,体验感较差。建筑空间改造时,对功能空间重新划分,将茶室、客房、书吧等空间置于朝向好的景观面,同时扩大窗户面积,增加室内空间通风采光,增强室内外的沟通与交流。保留朝向面不佳墙体的小窗,可有效应对平潭的风沙天气,原建筑立面的窗墙比会让室内空间更环保节能,让室内空间冬暖夏凉,符合绿色生态设计的理念。[4]对户外庭院空间改造时,可设置户外烧烤区、休闲交流区、文化艺术展示区等,遵循改造设计的生态化原则,采用平潭当地的石材来设计如庭院石阶踏步、户外休闲桌椅等,拓宽游客的活动空间,强化建筑内外的交流及庭院与周边环境的融合[5],提升建筑外部空间的环境氛围感,有利于吸引更多游客参观入住。

(二)原始建筑结构优化与提升

平潭的石头厝建筑为木石结构,石材是墙体和屋顶的主要材料,以木材作为楼板以及屋顶结构,石墙作为室内空间主要承重结构且墙体较厚,墙体厚度多为42cm、45cm左右,厚重的墙体让石厝内部空间变得较为闭塞和狭小[6]。改造时可用薄的砖墙或剪力墙作为承重结构替代部分石墙,提升室内空间的通透性及扩大使用面积。适度保留部分石墙让其与新建墙体有机融为一体,既保留了时代文化印记,又让空间充满现代感和更具实用价值。两层及以上建筑空间改造时,可以将原木楼板改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更符合现代建筑抗震和消防要求。旧石头厝建筑无排污功能,应结合市政设施解决好排污问题,结合新的建筑空间布局,对水电进行改造,让其更符合现代民宿的设计要求,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居住体验。小体量建筑改造时,因其可改造的房间数量较少,不宜用于民宿经营使用。可考虑对原始建筑进行横向拓展形成六扇厝,或者在主厝后拓展一个四扇厝,也可以竖向上增加建筑层数。相邻小体量建筑之间可增加“第三空间”,将相邻建筑连为一体,“第三空间”的建筑形式在遵循绿色生态、融于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将地域材料以具有现代感的造型语言去表现,形成新与旧的直接对话、传统与现代的相融共生。

民宿改造也可在不改变原始建筑结构框架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艺术设计手法,对内部空间结构及布局进行提升,增强空间的艺术性与氛围感,为民宿空间创造更多的附加值。如平潭“越厝岚寂”民宿是由长江澳景区海边的一栋旧石厝建筑改造而来,原建筑有一个旧栏杆式天井,光线较为散乱,无法聚光。设计师通过增设艺术天井墙的形式,将光线聚在一起(图1、图2),中庭空间会随着时间变化呈现不一样的光影效果。天井墙开细长型艺术墙洞,落日余晖通过墙洞撒进客房,让侘寂风主题的客房空间“动”了起来。设计师追求空间光影的艺术表达,闲坐在中庭的长木凳上,惬意看时光流转、光影变化(图3)。

图1 天井墙

图2 天井

图3 天井休息区

(三)地域文化的创新表达

富有地域特色的旧物品让人更加直观地了解平潭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能唤起人们对地域特色文化的认同感及归属感。设计时可选取富有平潭地域特色的老物件,如建造石厝的旧工具、捕鱼的渔具、旧船桨、水车的螺旋桨、旧磨盘、石舂臼等,将其直接运用于室内空间,与新空间进行有机融合,让游客可以切身体验平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感受当地居民的生活气息。如用旧麻绳连接船锚作为空间的隔断;用废弃的渔网经过艺术加工用作空间的局部特色吊顶或空间隔断,让空间变得更为通透;用废弃的小船改造为空间的休闲沙发;空间内的楼梯、柜子、凳子等可用废弃的老船木制作而成等;“虎齿墙”的造型形式可引至室内设计中,将其作为室内空间设计的构成要素,以公共区局部特色墙体或隔断的形式来诠释平潭的地域特色文化。

也可将富有平潭地方文化特色的物品进行元素提取,通过抽象变形、对比重构等手法,以新的材质、造型去诠释地域文化。如对石头厝墙体的“肌理”进行元素提取,将其以新的造型语言创造性应用于室内空间的隔断、造型墙等;对平潭独具特色的压瓦石屋顶进行抽象化处理,创新应用于软装肌理装饰画或背景墙;选取平潭当地造型独特的石块,在保持其造型不变的前提下,将其材质进行置换,用镂空铁艺材质制作石头造型的吊灯、室内装饰品等;旧物品的创新应用不仅能增强石头厝独特的韵味,更能彰显平潭海岛城市的地域性特色文化。

五、结语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让更多的人走进平潭,领略石头厝独特的魅力。旧石头厝历经岁月洗礼,面临着保护与更新的严峻问题。旧石头厝改造设计不是简单的空间重置或功能更迭,是对老建筑要素的适应性有机更新再利用,改造后的空间不仅能给顾客更好的居住体验,也能给民宿主带来更多的经济回报。尊重老旧建筑,传承城市文脉,充分挖掘和创造性应用地域文化,以民宿的形式让平潭旧石头厝重新焕发生命力,打造平潭旅游的新名片,为平潭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平潭民宿石头
孪生院子民宿
人大代表薛玉凤 平潭的美,台胞出了力
别小瞧了石头
石头里的鱼
平潭映象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受邀登上央视舞台的平潭女孩
平潭石头厝里的“台式创业梦”
你是民宿达人吗
我可以向它扔石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