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灸刮痧技术治疗1例项痹病颈肩疼痛伴颈肩活动受限患者的护理体会

2023-02-27 07:59田晨晨李玉欣邓建华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温灸刮痧经络

田晨晨, 李玉欣, 唐 玲, 邓建华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肾病科, 北京, 100078;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护理部, 北京, 100078)

颈椎病,中医属“项痹病”范畴,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多样,如年龄、职业、生活习惯、外伤、饮酒、环境等因素均可诱发劲椎病[2]。该病病程较长,易反复,中老年人群较为多见[3-4],且随着手机、电脑的普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习惯等会造成颈部劳损,导致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逐渐发展为颈椎病。研究[5-6]表明,颈椎病目前已成为严重的临床常见问题。目前,颈椎病多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理疗、推拿治疗、药物治疗等,严重者必要时可应用手术治疗[7]。该病初期可通过积极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温灸刮痧技术是刮痧和艾灸的联合疗法,它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在治疗部位涂抹刮痧油,将点燃的艾炷固定于特制的陶瓷灸罐内,用罐口边沿在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通过经络与穴位,利用艾灸的温热作用刺激穴位或病痛部位,达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祛风散寒的功效[8]。本研究运用温灸刮痧技术治疗项痹病颈肩疼痛伴颈肩活动受限,获得满意效果,现将个案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0岁,主因“右侧颈肩部疼痛伴抬举受限2年”收治入院。刻下症见:患者右侧颈肩部疼痛,右肩抬举受限,纳食香,夜寐安宁,二便调。患者高血压病史3年,规律用药,血压控制在140~172/70~92 mm Hg,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患者舌淡暗,苔黄腻,脉弦细。中医诊断:项痹病,辨证分型:脾肾亏虚、血瘀气滞型。西医诊断:颈椎病。查体:右部颈肩部疼痛僵硬、右肩抬起活动受限,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X线提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患者入院后遵医嘱给予温灸刮痧治疗。经过10 d的干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由治疗前的 6 分降至 3分,肩关节活动度由干预前的屈曲100°提高到130°,伸展由40°提高到50°,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则由干预前的30分降至15分。干预2周后,患者VAS评分为 2 分,屈曲和伸展度均增加,NDI评分为10分,自诉疼痛症状明显好转,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具体见表1。

表1 患者干预效果

2 护理

2.1 护理评估

2.1.1 一般评估: 患者ADL评分95分,日常生活可完全自理,跌倒评分35分,坠床评分0分。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精神状况和心理状况良好。

2.1.2 疼痛症状评估: VAS总分为10分,评分高低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性,测评方法为用10cm长度的线段进行评估,两端分别代表“无痛”(0分)和“想象最剧烈的疼痛”(10分)[9]。用1条标有0~10数字的尺子,由患者自行判断疼痛程度,相关人员进行统计和记录。该患者入院时VAS评分6分。

2.1.3 肩关节活动度评估: 肩关节活动度评估使用中立位法,将肩关节处于活动开始位置,即患者处于立位,肩关节无外展、内收、旋转,前臂中立位,手掌面向躯干,测量时以肩峰为轴心,身体纵轴为固定臂,肱骨长轴为移动臂,屈曲活动正常值:0°~180°,伸展活动正常值:0°~60°。该患者入院时测量屈曲为100°,伸展为40°。

2.1.4 颈椎功能评估: NDI量表总计10个项目,每个项目6道题目,分别包括:疼痛的强度、提起重物、阅读、头痛、工作、集中注意力、睡眠、个人护理、驾驶和娱乐,以上量表内容由患者根据自己目前颈椎功能情况如实填写。每个项目最低得分为0分(无障碍),最高得分为50分(完全功能障碍),得分越高,说明颈椎功能受损程度越重[10]。该患者入院时DNI评分为30分。

2.2 中医特色护理

2.2.1 温灸刮痧:该技术是将艾灸疗法和刮痧疗法结合在一起,并将温热补泻之法综合运用的一种疗法。中医学认为艾灸产生的温热效应能使患者放松,疏通经络,有利于体内邪气毒素的宣泄。同时还可以根据痧象或刮拭过程中的阳性反应,进行经络、脏腑定位诊断,具有辨别经络、脏腑寒、热、虚、实以及气血失调程度和人体体质的优势。临床上温灸刮痧多用于治疗各种痛痹症,具体操作如下:协助患者取适宜体位,暴露刮灸部位,用温水清洁皮肤,在刮灸部位均匀涂抹刮痧油,选取大椎穴、天柱穴、肩井穴等3个穴位做刮灸治疗[11]。刮痧时,单手握杯,杯子边缘与皮肤约呈45°,沉肩坠肘,以前臂带动腕部发力,在体表特定部位或经络穴位做刮、灸、推、熏、熨等操作。刮灸顺序先颈部,再肩部,力度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取单一方向,避免来回刮。一般刮至皮肤出现红紫,或出现粟粒状或丘疹样斑点等形态变化,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为宜,应注意患者个体差异,不宜过度刮痧。刮痧时要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变化,并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操作结束用纱布为患者擦拭刮灸部位皮肤。治疗间隔时间根据局部皮肤颜色和病情变化综合考量。两次温灸刮痧之间一般间隔3~6 d,或以温灸刮痧处皮肤上痧斑消退、手压皮肤无痛感为宜,2次/周,6~8天为1个疗程。

2.2.2 注意事项:①大血管处,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处,有出血倾向者不宜进行温灸刮痧;空腹及饱食后不宜进行温灸刮痧。②一般情况下,温灸刮痧顺序自上而下,先头身,后四肢。③温灸刮痧时防止艾灰脱落烧伤皮肤或衣物。④温灸刮痧过程中若患者出现头晕、目眩、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欲吐,甚至神昏扑倒等晕刮现象,应立即停止温灸刮痧,协助患者取平卧位,立刻通知医生,配合处理。⑥操作结束后,嘱患者4 h内勿洗澡,注意保暖,饮食清淡,并告知其温灸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为正常表现,无需特殊处理,数日即可消退。

2.3 常规护理

颈椎病患者应定时改变颈部的体位,枕头不宜过高,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工作中应该避免长时间的吹空调、吹电扇等,避免诱发颈肩部酸痛症状。日常坚持颈部活动锻炼,具体方法为前后左右及左右旋转活动。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练习颈椎保健操,活动颈椎,矫正不良姿势,锻炼动作宜轻柔,以“米”字运动最佳。此外,患者也可自我按揉颈椎右侧斜方肌以及右侧肩井穴,2次/d,3~5 min/次。

3 讨论

中医认为项痹病是由于风寒湿邪侵袭和过度劳累引起的,刮痧能够祛风散寒、消肿止痛、疏通经络,起到调节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12]。现代医学认为,通过对颈肩部疼痛部位进行刮拭,能够对特定穴位产生刺激,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可以扩张颈肩部的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增强皮肤的渗透力和代谢能力,以起到消除局部炎症、缓解颈肩部疼痛的作用[13]。出痧说明受试者体内出现了溶血现象,由于毛细血管破裂渗出瘀血引发炎症,刺激体内免疫细胞快速增长,以增强机体抵抗力[12]。艾灸能够温通经络、温散寒邪、消瘀散结,可改善患者气血经络运行[14]。临床颈椎病的治疗方式以药物、推拿理疗及中医外治疗法等非手术疗法为主。药物治疗多以缓解症状为主,远期效果不理想[15-16]。目前,临床多以外治法治疗颈椎病,且效果明显。

温灸刮痧疗法具有以下优点:①活血化瘀。温灸刮痧疗法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②调整阴阳。温灸刮痧疗法对脏腑功能有明显的调理作用,可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平衡。温灸刮痧疗法不仅具有艾灸疗法的温和热力作用及艾叶的药理作用,而且可通过经络的传导,并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辨证论治,选用相应腧穴进行治疗,以温通经脉,排除毒素,行气活血,增强机体抵抗力。此外,该疗法作用于体表,可通畅经络、通达气血,能有效减轻或消除局部疼痛。温灸刮痧操作简单、且治疗费用低廉,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接受度较高。

《北京十四五中医护理发展规划》中提出,护理人应深化优质护理服务,以健康为主线,以惠民为导向,通过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百姓健康护航,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17]。温灸刮痧技术治疗颈椎病伴肩颈活动受限患者有良好的效果,临床应深入探索和发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开放评审

专栏主编点评:本文总结了作者在临床工作中的护理经验,病例简明扼要,内容真实,行文流畅。

猜你喜欢
温灸刮痧经络
隔姜灸治疗冻疮效果好
选穴温灸法预防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刮痧疗法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
循经刮痧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头痛不用愁 刮痧来解忧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马氏温灸传承基地落户朝阳传统中医将更多回归
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经络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