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做好这两个“结合”

2023-02-27 07:23于文霖邓洁琼桂林理工大学
青春期健康 2023年19期
关键词:结合教育者素质

文/于文霖 邓洁琼 桂林理工大学

大学生生理功能基本发育成熟,但心理状态比较敏感,受压能力、承受挫折能力较差,不具备良好的自我认知,无法有效抵御外界诱惑及准确辨别真假信息,这些均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积极做好以下两个“结合”,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素质。

发展性教育结合矫治性教育

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可以结合大学生不同心理健康素质现状,规划为发展性教育、矫治性教育两种类型。其中发展性教育针对所有大学生,利用多媒体、大课堂、数字化、视频等教育手段,挖掘认知潜能,让大学生适应全新的生活背景、生活形式与社会状态,持续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大学生加快自我意识的成熟,加快自我人格的健全速度,有效拓展其心理健康素质并提高素质水平,让心理发展状态符合生理状态,预防相关心理问题。矫治性教育主要针对部分问题学生,这些学生存在明显不良情绪,已经形成或即将出现心理问题,单纯通过基础性心理教育并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需要接受更专业、更具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帮助,所以要安排掌握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职工帮助学生改善心理状态。两者有效结合可发挥协同作用,持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学生发展结合教育者发展

高校的主要教育对象是大学生,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应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结合其现状,积极通过手册、视频、多媒体等途径持续影响学生心理,端正学生思想,转变学生理念,促进心理发展,提高心理素养。学生发展期间存在很多影响因素,可归纳为两种:课堂教育、报纸、广播、网络等属于显性影响因素,教师态度与师生沟通属于隐性影响因素。心理教育需明确两类影响因素的存在,针对性地干预显性、隐性影响因素,绝不能重前者忽视后者,因为后者危害性不比前者差,甚至远胜于前者。

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教育者处于比较权威的地位,所以他们喜爱模仿教育者,尤其是言行举止。若教育者不具备健康人格与稳定情绪,无疑会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学习压力,还可能会使其长期处于被情绪困扰状态,甚至会不适应高校生活,最终影响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若教育者具有情绪稳定、品德高尚、大方乐观等优点,可对大学生心理发挥良性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养培养。为充分发挥教育者的积极影响,需加强教育者培养与培训,帮助教育者变成更好的人,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积极影响。

明确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积极分析其心理健康教育需求,针对性选择相应教育方案,做好发展性教育结合矫治性教育、学生发展结合教育者发展,才能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持续提高。

猜你喜欢
结合教育者素质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教育者应当不断充实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