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角下提升高职旅游“双师四能型”教师能力的路径

2023-02-28 02:36戴冬香胡建英钟素平
学周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双师校企实训

戴冬香,胡建英,钟素平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郴州 423000)

一、高职旅游“双师四能型”教师的内涵及能力结构

作为职教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双师”教师历来受到政府、学者及高校的关注,其内涵大体可以分为三种:(1)行政标准,即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提出的“双师素质”标准。2004 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中规定了高职高专“双师型”教师的内涵[1]。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第二,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第三,持有符合岗位要求的资格证书,能胜任本专业实践教学工作。(2)学者标准,主要有“双证书”(既有教师资格证书,又有其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资格”(既有教师资格,又有其他行业资格)、“双职称”(既有教师职称,又有其他技术职称)以及“双能力”(既有理论教学能力又有实践教学能力)等。(3)院校标准,即各院校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提出的“双师”素质具体要求[2]。由此可以看出“双师”教师不仅具备较高的专业教学能力,而且是技术过硬的专业人员,不仅师德高尚、理论扎实、技能过硬,还同时具备教育教学、实践、科研和社会服务这四种“核心能力”,具体如下。

(一)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是指教师有效教学课程的能力,具体包括: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熟练掌握教学设计方法与技术;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沟通能力、旅游行业调研能力及旅游专业课程建设能力,是专业教师职业素养和教书育人能力的集中体现,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二)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专业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发展其他能力的条件,主要包括教学实践能力及岗位实践能力[3]。其中教学实践能力主要包括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能力、职业技能大赛能力、毕业设计指导能力、旅游实训项目实施能力等;岗位实践能力主要包括旅行社实践能力、景区服务能力、酒店实践能力以及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等。

(三)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主要包括科研通用能力、科研方法能力以及科研反哺能力,强调专业教师把研究成果应用于旅游生产实践的能力,同时利用新的科技成果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是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促进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手段。

(四)社会服务能力

社会服务能力是指高职旅游教师为社会提供培训、文化宣传、咨询及技术服务等能力。“双师”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提供教育教学服务,还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专业培训,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此外,旅游作为文化交融的纽带,教师还要架起传播文化的桥梁,沟通往来。

二、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旅游“双师型”教师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能力不高

如今处于信息技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对专业教师知识和技能提出的要求大为提高。年轻教师由于缺乏准确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认同,教学理念、教学准备、教学组织能力不足,不能及时进入教学状态。课题调研显示69.81%的旅游专业教师是大学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学校工作,缺乏实际的旅游行业企业工作经验,不够关注旅游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对典型案例引用不足,缺乏深度研究项目教学和岗位职业的能力,注重讲授课本知识和训练单一技能。资深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理念、内容、方法、策略较陈旧,信息应用能力较弱,跟不上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能力不强

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部分旅游专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加上部分院校考核专业教师重证书、轻素质,导致专业教师理论与实践“分离”,忽视培养旅游实践技能。调研显示67.92%的专业教师不够熟悉旅游行业主要岗位的工作内容、要求、标准和操作技术规范等,急需深入旅行社、旅游景区、酒店、乡村民宿等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三)科研能力不足

调研显示77.36%的旅游专业教师欠缺项目组织与课题实施能力,信息提炼加工能力、研究分析能力、选题能力以及论文著作撰写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及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有待加强。

(四)服务能力不够

本次调研中高职旅游专业女教师占比86.79%,一方面,她们由于教学任务重而无法同时兼顾教学和企业实践;另一方面,大部分女教师需要照顾家庭,普遍缺乏参与社会服务的精力,对旅游行业企业的智力支持有待提高。

三、产教融合视角下提升高职旅游“双师四能型”教师能力的路径

(一)健全校企双向联合培养“双师”教师机制

1.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规定:职业院校教师每年至少1 个月要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实施5 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4]。可见,专任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已经制度化,教师不能再以任何理由不参加企业实践。由于政府在校企合作中起着推动、引领、组织、协调、规范与监督等主导作用[5],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呼吁政府配套出台深化产教融合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设立专门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明确校企双方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将“双师”教师建设目标及认定标准融入旅游专业发展计划、课程大纲及实训环节等,为培养与管理“双师”教师奠定制度基础。

2.完善“双师”教师管理与激励机制。高职院校要出台“双师”教师管理与激励机制,从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水平、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量化考核“双师”素质,并将考核结果直接与教师聘任、考核、评优、职称评审等挂钩,建立重成果、重贡献的“双师”激励机制[6]。此外,学校要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和引入制度,出台相对灵活的外聘教师管理办法,妥善处理好兼职教师的待遇、身份和管理问题,为他们顺利入校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支持与帮助;改革薪酬制度,高薪引入或聘请专家指导旅游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旅游实习实训项目及实践创新等,提升兼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成就感。

3.校企双方共同实施“双师”认证。与有实力、有资质颁发“双师”技能证书的旅游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实施和认定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旅游大数据分析、旅行策划、定制旅行管家服务等旅游类X 证书,建立“学校+企业”“双师”培养长效机制。通过旅游项目策划、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旅游产品营销推广等提高“双师”素质。

(二)完善校企双向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体系

1.完善校内“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旅游企业除了具有最新的技术、工艺和方法之外,还有丰富的生产和实践案例,这些都是提升“双师”素质的绝佳素材。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师培养计划,明确双方权责利,确保教师能够真正深入旅游行业企业实践与锻炼。高职院校应制定校内“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分类管理、分层次培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专业教师;合理安排专业教师分梯度、分批次进入旅行社、景区、主题公园、酒店、旅游科技网络公司等进行实习实训、顶岗挂职等,形成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

2.推进专兼职教师优势互补。高职院校要鼓励旅游行业专家、技术骨干或高层管理人员到学校兼职,担任教学、指导实习实践、参与专业教研活动等。依托旅游行业专家、行家资源优势,加深校企各层次、各模块对接,拓展校企合作渠道。鼓励校内旅游专业带头人、技术骨干与旅游企业合作,通过技能培训、技术服务和管理咨询等方式指导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经营管理、产品研发等,鼓励专业教师及时将企业生产实践转化为教学资源和科研成果,提升专业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及社会服务能力。

(三)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1.在校内建立实习实训基地。高职旅游院校要采取现代学徒制、共建旅游产业学院等校企合作方式,提升服务区域旅游产业的能力。鼓励教师和企业导师以旅游企业项目为载体共同开展模块化教学,与企业导师磋商协作旅游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方法改革、校本教材建设等相关问题。在这种良性互动交流中提升校内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提升企业导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实现旅游职业教育和企业发展深度融合。

2.在旅游企业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一方面,旅游专业教师要定期带学生到旅游企业实习实训,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一起指导学生,通过企业实践学习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等,了解行业企业岗位设置、岗位要求及操作规范,弥补专业实践能力不足,丰富教学案例;另一方面,要深入旅游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体验旅游真实工作场景,提高旅游实操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掌握旅游企业先进的经营与管理模式,形成新的职教理念、积累实践工作经验。

(四)校企全方位推进发展“双师四能型”教师

课题组将高职旅游“双师四能型”教师的成长分为过渡适应期、素质形成期、发展完善期和突破创新期四个阶段,各阶段的提升路径见下表。

不同层次的“双师”教师要加强的素质不同,提升手段和侧重点也有所差异。新入职教师可以通过培训和教学实践等提升教学能力,通过旅游企业一线业务员顶岗实践提升实践能力;骨干教师可以通过旅游企业基层管理员顶岗实践、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参加技能比赛等方式提升“双师”素质;专业带头人可以通过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通过提供咨询决策、开展横向课题研究等提升科研能力与社会影响力;专业名师通过开展决策咨询、旅游项目策划、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等提升社会声誉及行业影响力。

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旅游“双师四能型”教师职业素质提升路径

猜你喜欢
双师校企实训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