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收麦时光

2023-02-28 06:33王风林
青年文学家 2023年26期
关键词:麦垛车把头儿

王风林

故乡晋南盛产小麦,打小儿我就与小麦有着深厚的情结。上小学时,老师常带我们到麦地里捉瓢虫,那绿油油的麦浪里翻滚着童年的欢乐。

生产队里收麦,男人在前面收割,女人在后面打捆,学生在后面捡拾遗漏的麦穗。联产承包到户后,割麦、打捆、运送、碾压、堆垛、扬场就成了全家人必做的功课。

麦收时,父亲把木杈、木锨、镰刀、圪柭绳等一应农具从屋坪上取下来。发现圪柭绳上有缺失的圪柭后,父亲就找了木头,破开,削好,用烧红的火柱在圪柭上烧好眼儿。父亲又用磨石磨镰刀,磨几下,就用手指在刀刃上摸摸,直到满意为止。架子车的轮胎有辐条断的,父亲买来新的拧上,把轮胎气打足。

碾麦场自然也要提前被收拾出来。父亲先把场地平整好,用齒耙耙遍,将石头一类的扔出去,给土坷垃敲碎,再洒些水,把牛套在碌碡上,碌碡后拖些树枝,一遍遍地碾压,坚硬平整的碾麦场就好了。

东洼的麦子熟得最早。弯腰,左手搂住尽可能多的麦秆,右手的镰刀从麦秆的底部唰唰地划过,整齐地放下……汗水从脸上流下,流到眼睛里,渍得难受。腰酸了,直起身活动下,弯腰再割。一排排的麦垛堆在地上,散发着诱人的麦香。

麦子割完了,该打捆拉回碾麦场了。圪柭绳的圪柭一头儿放地上,另一头儿搭在父亲肩上,我们把麦子一抱一抱地放绳上,麦穗一抱左、一抱右,父亲不停地整理并压实。摞到快到父亲胸高了,父亲把绳头儿从肩上甩下,两肘用力把麦垛压下、压紧,喊声“串圪柭”后,我们立马拾起地上的绳子头儿,递给父亲。父亲抬起左腿,跪在麦垛上使劲儿往下压,右手拽着绳头儿一用力,绳子从圪柭眼儿里滑过,左手摁住圪柭头儿,右手把绳子挽个圈,再套在圪柭头儿上,一个麦捆就好了。一大块麦田里,十几步一捆,十几步一排,很是壮观。父亲望着望着,就开心地笑了。

麦捆装车是个技术活儿,架子车车斗里竖着放两个,车把上横着一排放两个,车尾一排横着放两个。一人踩在车把上,父亲上车把麦捆踩紧实,哥和我每递上一个,父亲接过,压茬放好,两层,三层,最多时放过四层,三层时一人举起还能放上去,四层时够不着了,要用木杈顶上去。几根圪柭绳串起,固定在车尾两侧,用力把绳子从高高的麦垛甩向前面,绳头儿绕过车把,几人拽着绳头儿,一起用力再用力,实在拽不动了,就在车把上绕几圈,打结。

弟弟牵过牛来。父亲把牛套上,将长长的牛套绳子直接固定在车轴上。父亲掌着车辕,弟弟牵牛,我和哥哥在后面推。地是松软的,装着高高麦垛的架子车驶过,地上便是深深的车辙。转弯时,我和哥哥赶紧跑到外圈推着,为的是防止车辆由于晃动导致侧翻。

拉回的麦捆,摊开,用木杈挑松散,半人高吧,隔几个小时,用木杈再翻遍,就都晒透了,晒干了。父亲把牛套在碌碡上,一圈圈地碾过;翻场,再碾;父亲看看,麦穗上没麦粒了,就招呼家人开始起场堆垛。

麦秸能喂牛,能烧火,必须堆垛待用。垛基要整平,麦秸摊成圆形,一人站里面,把杈过来的麦秸一层层摊平,直到一人多高,再慢慢收小,圆圆的亭子一样。顶盖最后用杈尖刷过,从里向外,从上向下,这样以后下雨了,雨水能迅速地流下,就会减少雨水的渗透。

麦秸堆垛结束后,全家人把碾好的麦粒堆到上风头,父亲用木锨铲起麦粒一扬,风力正好时,就开始扬场。父亲一锨扬上高空,看不见的风把麦壳、杂物吹走,麦粒落下。一锨一锨扬过,偶尔有吹不走的杂物,哥哥用扫帚掠过,杂物扫到一边。最后,我们用编织袋把麦粒装起来,一袋袋地放在碾麦场边上,准备第二天接着晒。

吃过晚饭,我们将麦秸在碾麦场旁边的柿子树下摊开,把被褥铺在上面,躺好,望着幽蓝的星空,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一阵阵微风吹过,沁人心脾的麦香便不断地向我们袭来。

猜你喜欢
麦垛车把头儿
车把变车锁
麦垛
悠悠车运动原理分析
麦垛
小蜡笔头儿的忧愁和快乐
一种电动自行车智能安全车把的设计
白羊进城
一种内走线式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因为纪念
头儿都要练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