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集》中的“青”词群与文化意蕴探究

2023-02-28 06:56刘思
青年文学家 2023年26期
关键词:青楼花间指代

刘思

《花间集》的诗词多通过描写色彩的词汇,打造能够使读者形成深刻印象的氛围或意象。曾有学者对《花间集》所出现的颜色类词汇进行统计,发现青系词的“出镜率”最高,一共出现了282次,不同诗词所使用青系词的含义、文化意蕴均有所不同。鉴于此,本文选择对“青”词群展开讨论,以供参考。

一、《花间集》的介绍

在《花间集》中,“青”词群描绘了多种不同的景色景象,展现了极为丰富的文化意蕴。例如,“青山”代表了自然界的壮丽、神秘,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青草”翠绿欲滴,婆娑起舞,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传递了词人对春天的向往;“青竹”则代表了清新宁静,同时传递了词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综上,《花间集》通过描绘生活中的常见景象,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界的赞美,反映了古代文化对自然的重视,同时传递了词人追求自然之美、内心宁静的文化意蕴。本文以《花间集》“青”词群为研究对象,围绕相关词汇的使用、文化意蕴展开讨论,希望能够给人以启发。

二、《花间集》中的“青”词群分析

(一)“青”

1.含义

“青”字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引申含义。首先,“青”字可以表示颜色。古人通常用“青”字描述大自然中的青草、青山等,代表清新自然的意象。其次,“青”字可以表示年轻、朝气蓬勃。再次,“青”字象征清廉、正直。最后,“青”字还与道教有关,代表长生不老。道教人士身着的道袍又称作“青袍”。

2.诗句分析

“青”的含义十分模糊,除人们熟知的绿色外,还可以指代靛蓝色、浅蓝色及黑色等。在《花间集》中,“青”字一共出现32次,多与黑色相关。例如,“慢绾青丝发”(薛昭蕴《醉公子·慢绾青丝发》)中的“青丝”是指乌黑、富有光泽的头发,搭配兼具时间延伸性、动作延伸性的“绾”和“慢”,使一幅极具美感的、悠闲的生活场景跃然于纸上;“水纹簟映青纱帐”(阎选《虞美人·粉融红腻莲房绽》)中的“青纱帐”是指青色的纱帐,属于合成词;“青琐对芳菲”(温庭筠《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中的“青琐”同样为合成词,本意是青色的图纹,更深层的引申含义为尊贵,指代门上的雕花,其中,“青”有精致、富丽之义;“寂寞青楼”(李珣《酒泉子·寂寞青楼》)中的“青楼”并非妓院,“青”指青色,“青楼”指生活在青楼中的女性,将清丽淡雅的“青”和女性生活的“楼”相结合,形成与“寂寞”一词遥相呼应的“青楼”,该合成词既能够代表楼中女性,还可以展示弥漫在这群拥有清丽特质女性之间的忧愁氛围。这也间接表明“青”有多种不同的含义。早期,青楼通常是指帝王生活的场所,以及权贵居住的高门大户。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用青楼代表女子闺房的诗词、文章数量有所增多,其含义也变得更具有倾向性。例如,青楼指代的富贵屋宇会给人以生活奢华的联想,进而使人形成“青楼是指由美丽女子、奢华房屋组成的妓院”的观点。隋唐时期,“青楼”成为妓院的专属名词,其含义逐渐由早期的褒义词转变成贬义词,导致含义转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上古时期,“青”指代春天。汉代,由于婢女被称作“青衣”,此后,“青卑”观念逐渐由服饰延伸至其他领域,导致青色的社会地位下降。隋唐,“青衣”成为地位卑下者的统称。唐朝,八、九品官的官服为青色。二是五行学说曾提出“木克土”的观念,“青”属木,而“唐”为土。因此,“青”在唐朝的地位极低,“青卑”这一观念基本定型,唐朝詩词便是最好的佐证。

(二)“碧”

1.含义

“碧”字有以下含义:第一,表示颜色,通常用来形容湖泊、江河、树木等,代表清新、宜人的意象。以“碧波荡漾”为例,碧波是湖水的颜色。第二,表示宝石、玉石,如“碧玉”,此用法体现了对美的追求。第三,表示清新、纯洁和幸福。

2.诗句分析

“碧”字在《花间集》中一共出现了67次,含义多与青绿色、蓝色相关。例如,“闲阶莎径碧”(和凝《菩萨蛮·越梅半拆轻寒里》)中的“莎”是指深绿色的莎草,“莎径碧”则是指莎草组成的小路;“青岩碧洞经朝雨”(孙光宪《菩萨蛮·青岩碧洞经朝雨》)中的“碧”本意是玉石,由“碧”和“洞”形成的合成词则指代洞中美玉,配合“青岩”二字,营造了清新淡雅的环境,且凭借两种相近的颜色,引发读者对诗词所描绘的美景展开联想;“苔点分圆碧”(孙光宪《女冠子·蕙风芝露》)中的“碧”是指绿苔,词句描绘的场景是雨水密集地击打地面,使地面原有的绿苔被分割成数个绿色的圆点。

(三)“绿”

1.含义

第一,“绿”字可以表示颜色,主要用来形容植物、树木和草地等,具有生机勃勃、茂盛和健康的意象。以“绿树成荫”为例,“绿树”是指郁郁葱葱的树木。第二,“绿”字可以表示状态或是属性,引申含义为避世归隐、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第三,“绿”字能够表示希望、幸运和吉祥。“绿意盎然”的“绿意”便是希望、幸福的象征。第四,五行学说中,绿色属木,代表生长和繁荣。鉴于此,在传统文化活动中,绿色往往被视为吉祥的颜色。

2.诗句分析

“绿”字的本意是丝织物,引申含义包括绿色、黑色等。在《花间集》中,“绿”字一共出现了71次,不同含义的使用场景有所不同。

“小园芳草绿”(温庭筠《菩萨蛮·满宫明月梨花白》)中的“绿”为动词,描绘的是芳草在春季抽芽,颜色由黄逐渐变绿的过程;“春水轻波浸绿苔”(毛文锡《摊破浣溪沙·春水轻波浸绿苔》)中的“绿苔”是指绿色的苔藓,“轻波”并不仅仅是指泛起的波纹,还指代轻柔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浸”字的加入,使动作得到延伸,更有利于读者脑海中形成画面;“绿窗残梦迷”(温庭筠《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中的“绿窗”是指绿色的纱窗,引申含义为贫穷女子的居室。古代,颜色被分为正色、间色两类,正色为“贵色”,作为间色的绿色,自诞生之初便被赋予了多重含义,如当时社会的贩夫走卒普遍身着绿色衣衫,因此,“绿”有低贱的引申含义。除《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外,还有部分诗词用“绿窗”指代贫穷女子的房间或居所。古代女子多数时间均生活在自己的闺房内,纱窗是连接女子与外部空间的主要通道,承载着女子的愁思和渴望。久而久之,“绿窗”便成了女子闺房的代名词。

另外,“绿云倾”(韦庄《酒泉子·月落星沉》)中的“绿云”指的是亮丽、乌黑的头发,“绿鬟红脸谁家女?”(李珣《南乡子·沙月静》)中的“绿鬟”同样是指头发,区别在于前者更侧重于描述头发的数量,后者的关注点则落在了发髻上。“绿”字之所以能够描述黑色,原因在于该字的前身是“青”;而“青”字又具有多重含义,在历史的长河中,“青”字的含义曾多次转移或是缩小,其中,“绿色”这一含义被“绿”字所继承。

(四)“翠”

1.含义

“翠”字的含义和文化意蕴包括:一是翠绿色,代表清新、明亮的意象;二是质地或是材料,通常指代玉石,如翠玉是指颜色好、质地佳的玉石;三是表示贵族的品格,还有美德,如描述品德高尚、仪态优美的贵族女子时,通常会用到“翠贵人”一词;四是动物的羽毛,如翠鸟等,多指的是羽毛鲜艳的鸟类。

2.诗句分析

《花间集》所收录诗词的思想内容、风格大致相同,多数诗词均使用珠宝首饰、室内陈设描绘人物形象、氛围及意蕴,如翡翠、翠钗等。在《花间集》中,“翠”字一共出现了112次,其引申含义十分丰富。例如,“呵花满翠鬟”(温庭筠《南歌子·扑蕊添黄子》)中的“翠鬟”指的是亮丽、乌黑的头发,同上文提到的“绿鬟”,这里“翠”字的作用是丰富描写层次,突出女性服饰具有的华丽感及色彩感;“翠翘云鬓动”(魏承班《菩萨蛮·罗裾薄薄秋波染》)中的“翠翘”是一种首饰;“眉翠薄”(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是指女子画眉时所使用的颜料,旨在突出女子哀愁的气质。综上,“翠”字具有极为丰富的引申含义,既能够指代色彩,还可以彰显材质华丽这一特点。

三、《花间集》中的“青”词群的文化意蕴

(一)文化意蕴的内涵

在分析“青”词群的文化意蕴前,先要了解什么是文化意蕴。文化意蕴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文化所包含的深层次思想、信仰、习俗和价值观等,第二层是上述元素所传达的情感、情绪和精神内涵。不同文化有着不同的意蕴,可以用来彰显民族或社群的特殊性,其特点如下:首先,文化意蕴可以通过文学、艺术、语言等形式加以表达,依托文化符号、精神象征和托(象征)物言志等形式,传达不同时期的人们对生活、世界和价值的追求。其次,作为文化的核心,文化意蕴一方面反映了民族的历史、传统和习俗,另一方面展示了该民族对真、善、美的理解,可以经由代际传承、社会交往或其他方式实现更新。最后,某種程度上说,文化意蕴可以塑造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推动文化交流与发展。

(二)“青”词群的文化意蕴分析

1.朝气蓬勃

在《花间集》中,词人通过“青春”“青年”“青葱”等“青”词群,表现了朝气蓬勃的文化意蕴。首先,“青春”一词代表了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充满了无限的激情。词人通过描绘青春的美好,表达了自己对青春年少时光的向往。其次,“青年”一词也表现了朝气蓬勃的文化意蕴。青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具有活力的阶段。词人通过描绘青年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正面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年轻一代的赞美。最后,“青葱”一词代表了生命的勃发和生机的旺盛。在《花间集》中,词人通过描绘青葱的植物、青翠的草地和青山绿水的景色,表达了对朝气蓬勃的生活的追求。综上,在《花间集》中,“青”词群传递了朝气蓬勃的文化意蕴,既表达了词人对年轻人的赞美,也反映了古代文化对青春活力、勃勃生机的崇尚,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读者奋发向前。

2.生机繁荣

在《花间集》中,词人还使用“青草”“青竹”“青山”等“青”词群,表现了生机繁荣的文化意蕴。其中,青草茂盛翠绿,生机盎然,构成了壮丽的景色。青竹直立挺拔,翠绿欲滴,由其所构成的竹海能够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青山高耸入云,巍峨挺拔,象征着大自然的壮丽和丰饶。词人通过描绘青草、青竹和青山,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反映了古代文化对自然界的重视,激发读者对自然界的敬畏。

3.清新宁静

在《花间集》中,词人也通过“青莲”“青云”“青波”等“青”词群,表现了清新宁静的文化意蕴。“青莲”是一种生长在湖泊、池塘中的清雅花卉。词人通过描绘这种花卉的美丽,表达了自己对宁静和纯洁的向往,传递了清新宁静的文化意蕴。“青云”代表了高远、淡泊,象征着超脱尘世的境界。“青波”通常指代湖泊、江河的安谧和平静,可以表达词人对宁静的向往。总的来说,《花间集》“青”词群通过描绘青莲、青云和青波的形象,表现了清新宁静的文化意蕴,传递了词人对纯洁和高远的向往,并通过营造温和雅致的氛围,引导读者追求内心的平静。

综上,《花间集》中的“青”词群呈现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如“青琐”“碧洞”“青波”等词,既具有视觉上的美感,又寄托了词人对生命、对自然的热爱。本文对“青”“碧”“绿”“翠”的出现频率及它们各自的引申含义进行了分析,指出“青”词群中的“绿”“翠”的出现频率相对较高。作为颜色词,“绿”“翠”的作用主要是凭借艳丽、明亮的颜色,赋予环境更加浓郁的色彩,通过强烈的对比,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

猜你喜欢
青楼花间指代
奥卡姆和布列丹对指代划分的比较
花间少年郎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岂徒狭邪之是述,艳冶之是传也哉!”——明代昆腔传奇青楼戏探赜
花间仙子
遣怀
基于深度学习的维吾尔语名词短语指代消解
唐朝职业差评师,不混淘宝混青楼
丁学军作品
花间圆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