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时期德国童话作品的主题特点分析

2023-02-28 09:18刘敬源王亦佳
青年文学家 2023年26期
关键词:穆斯安泽艾克

刘敬源 王亦佳

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国童话蕴含着对世界的独特想象和追求。在以蒂克和霍夫曼为代表的德国浪漫主义作家的笔下,我们能看到浪漫主义特有的感情色彩,亦能窥探到浪漫主义时期大多数作家的探索和追求。

一、德国浪漫主义童话和代表作品

(一)德国浪漫主义童话的产生和发展

德国童话最早来自民间故事和神话,在未形成童话这一文学体裁之前,童话一直被视为一种口头文学。直到18世纪末,歌德的《童话》用响亮的标题不容置疑地宣告了德国浪漫派作者童话的兴起。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童话不同于传统的民间童话,而是一种新的童话形式—艺术童话,而蒂克则将艺术童话正式带到了大众面前。浪漫主义作家借由童话表达其崇尚自然和对美好世界的追求,用诗和童话代替程式化的虚构年代。

(二)代表作品

1.《金发艾克贝尔特》的作者和内容简介

约翰·路德维希·蒂克(1773—1853)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被称为“近代童话奠基人”。他的作品以反讽为特色,常常描述超自然的力量,構成了狂飙突进运动与浪漫主义运动的纽带。

《金发艾克贝尔特》中的主人公艾克贝尔特与他的妻子贝尔塔住在人迹罕至的城堡里。有一天,他们的朋友瓦尔特来拜访时,贝尔塔讲述起她小时候的事情。贝尔塔年幼时离家出走,在森林深处遇见一个老妇人。老妇人有一只鸟和一条狗。老妇人收留了无家可归的贝尔塔,让她照顾鸟和狗。贝尔塔长大后才发现,这只鸟每天会下一颗宝石或者一颗珍珠。老妇人有一天出门旅行,贝尔塔趁机带着这只神奇的鸟和一个装满宝石的罐子离开了老妇人的家。那只鸟后来死掉了。之后,贝尔塔到了一个美丽的城堡嫁给了艾克贝尔特。贝尔塔讲述完这个故事后,瓦尔特说出了故事中老妇人的狗的名字。艾克贝尔特开始怀疑瓦尔特会觊觎他们的宝石,也害怕宝石是偷来的事情被发现,加之后来贝尔塔在抑郁中痛苦地死去,艾克贝尔特终于在每日的惴惴不安中选择了杀死瓦尔特。瓦尔特死后,艾克贝尔特在逃亡的路上结识了与瓦尔特长相一样的胡戈,后来又见到了和瓦尔特长相一样的农民。最后,艾克贝尔特在老妇人那里得知瓦尔特、胡戈、农民都是她,并且他与贝尔塔是亲兄妹后,崩溃发狂,倒毙于尘土之中。

2.《金罐》的作者和内容简介

恩斯特·西奥多·阿玛德乌斯·霍夫曼(1776—1822),德国作家和作曲家,德国晚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霍夫曼的作品大多神秘怪诞,以夸张的叙述手法揭露现实的丑恶。

《金罐》讲述了在德累斯顿上大学的学生安泽穆斯发生的奇妙故事。在升天节的那一天,安泽穆斯打翻了一位老婆婆的篮子,因此他受到了老婆婆的咒骂。他灰心丧气地走到城边的树林发现三条发光的小蛇,他爱上了其中一条有着迷人蓝色眼睛的小蛇—塞佩狄娜。塞佩狄娜的嫁妆是金罐,它能分辨世间一切的善恶。升天节的老婆婆其实是一个巫婆,她为了破坏安泽穆斯的爱情,给了安泽穆斯一面魔镜,想要安泽穆斯对世间新奇的事情都失去兴趣,也使安泽穆斯确信自己爱的是副校长的女儿茀洛尼卡。在自己因为情感动摇被林德霍斯特关入玻璃瓶后,安泽穆斯面对自己的内心,坚定了对塞佩狄娜的爱情。最后,在林德霍斯特战胜女巫后,安泽穆斯和塞佩狄娜去往了幸福的亚特兰蒂斯。金罐也盛开了百合,为他们带去了和平与幸福。

二、《金发艾克贝尔特》与《金罐》浪漫主义特点分析

(一)相同的主题特点

1.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18世纪至19世纪伴随着倡导回归自然的哲学思潮和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西方文明史的第一个生态思想繁荣时期到来了。回归自然并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意识甚至一度成为主流思想。

(1)《金发艾克贝尔特》:追求重返自然

《金发艾克贝尔特》中的那只鸟每天不断地唱着一首歌—《林中寂静》。“林中寂静”是由蒂克创造的,它代表的是人与自然未曾分离的境界,也是浪漫主义追求的一种心灵的孤寂。我们可以从那只神奇的鸟的歌词中发现蒂克对自然的追求。年幼的贝尔塔因为生活的压抑而离家出走,被老妇人收留后在森林中过着自在的生活,这时鸟的歌词是:

林中静悄悄,

心里乐陶陶,

天长又地久,

永远不变样!

哦,我多快乐,

林中静悄悄!

这种恬静自然的生活尽管永远不变样,但对于贝尔塔来说都是快乐的。贝尔塔长大后却心生邪念,离开了森林。被贝尔塔带离森林的那只神奇的鸟,每天不断地唱着《林中寂静》这首歌,渴望着重新回到森林。鸟儿的歌词也发生了变化:

林中静悄悄,

我们天各一方!

哦,你莫回头,

时光一去不复还。

啊,我唯一的快乐,

林中静悄悄!

终于有一天,贝尔塔忍不住内心的情绪杀死了这只鸟,而这或许是她最后郁郁而终的原因之一。这也就意味着在贝尔塔失去对自然的归属感之后,不幸将会再次笼罩着她。艾克贝尔特在逃亡的过程中也听见鸟儿的歌声,而歌词的再次转变也暗示着蒂克的真正追求:

林中静悄悄,

快乐又来到我身边,

栖身在这里,

没有痛苦和妒忌;

快乐又降临到我身上,

林中静悄悄!

将田园诗一般的生活和浪漫主义追求的孤独联系在一起,这也就是蒂克创造“林中寂静”的真实含义。

(2)《金罐》: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19世纪的欧洲现代文明迅速发展,使人类科技的硕果在整个欧洲遍地开花。伴随着科技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也在不断加深,人类再不能解读出自然的语言。

《金罐》中的安泽穆斯是能读懂自然的人,当林德霍斯特生活的地方被人称为“偏僻的旧房子”时,安泽穆斯却是将那里视作“花园仙境”。安泽穆斯在“花园仙境”中读懂了大片的棕榈叶上古老的文字,理解鸟的语言,看懂晦涩的古籍。这是安泽穆斯与自然的奇妙联系,是浪漫主义对自然的解读。当安泽穆斯摆脱女巫的控制,再次读懂自然的语言后,他和塞佩狄娜终于去到了亚特兰蒂斯这个理想的国度生活。在故事的最后一章,霍夫曼详细地描述了他们在亚特兰蒂斯的美好生活,而非用一句“他们幸福地生活下去了”结束全文,这代表着霍夫曼理想中的世界是像亚特兰蒂斯那样万物之间神圣和谐,是心灵能够得到净化的、诗意的国度。

2.虚幻与现实的对立统一

德国浪漫主义常常运用虚实相间的手法,将现实社会与虚幻世界紧密交织起来,借由幻想世界来表达自身对现实社会的向往。

(1)《金发艾克贝尔特》:虚幻与现实的对立

在大学求学期间,蒂克曾多次深入自然,将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深深地刻印在他的作品中。年幼的贝尔塔离开她的家之后,一路走到了树林深处。对于林中的景象,蒂克这样写道:“满目是柔和的红色和金色,万物都融合在这绚丽多彩的世界里,树木在夕照中挺立着,树梢披上了一道霞光,就连田野也抹上了一层令人心旷神怡的光芒;树木、森林和树叶都纹丝不动,纯净的天空看上去就像是敞开着大门的天堂;小溪汩汩的流水声以及风摇树梢的萧萧声不时划破宜人的寂静,使人平添了一种苦涩的欢快。”年幼的贝尔塔度过了一段安逸幸福的时光,但贝尔塔长大后厌倦了林中的生活,心生贪欲,不仅偷走了宝石和鸟,后来也残忍地勒死了向往自然的鸟。蒂克借由贝爾塔的两段人生经历将读者从虚幻的世界拉入到现实世界之中,将两个本来对立存在的世界融合在了一起。蒂克幻想中的世界—“林中寂静”是至纯至善的化身,蒂克借由幻想世界中的无忧无虑来歌颂自然之美,抨击现实的丑恶。

(2)《金罐》

①借真绘虚

霍夫曼在《金罐》这个故事的描述中加入了许多德国真实存在的地点,如德累斯顿市的黑门、林基浴场等。在虚构的童话中加入真实的生活背景,能将读者快速拉入作者所创造的世界中。安泽穆斯上大学的地点德累斯顿也是霍夫曼所生活过的地区,透过安泽穆斯,读者也能窥探到霍夫曼眼中的现实世界。女巫居住的地方也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湖门,但在1812年这个地方就被拆除了,这也让女巫这个人物更加魔幻。霍夫曼在《金罐》中构建的世界与现实生活并没有很大的出入,却将黄昏和夜晚作为了特殊的时间节点。例如,安泽穆斯在进入幻想世界时总是在黄昏和夜晚,安泽穆斯在白天纠结的事情在夜晚就会肯定地给出答案。而黄昏和夜晚在西方人看来是与鬼怪相通的时刻,这也为作品增添了神秘色彩。正如《金罐》的副标题“一个现代的童话”所说的,霍夫曼的作品并非只构建了一个幻想世界,而是使这个幻想的世界根植于现实世界。这也体现出了霍夫曼对现实的期待,幻想世界中的事情是有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可能性。

②现实与虚幻世界并存

霍夫曼和蒂克在故事中都创造了两个世界,一个是理想中的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另一个是现实的世界。在《金罐》中,这两个世界分别是神圣和谐的亚特兰蒂斯和枯燥乏味的小镇德累斯顿。塞佩狄娜代表着美好世界亚特兰蒂斯,她是真善美的化身,但德累斯顿里没人知道她,只有神秘的女巫和能与幻想世界产生联系的安泽穆斯才真正知道她。在安泽穆斯多次迷离在幻想世界中时,对神秘幻想的世界一无所知的副校长总能将安泽穆斯从幻想世界拉出来。在故事中,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是有明晰界限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去到亚特兰蒂斯,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进入到幻想中的世界。现实与虚幻世界的转换也体现了霍夫曼对理想世界难以到达,需要真正纯净的灵魂才能抵达的见解。

(二)不同的主题特点

1.蒂克:罪恶现实

在故事中,哈尔茨山几乎与世隔绝,在这里艾克贝尔特有他爱的妻子和最好的朋友,可艾克贝尔特每天都十分忧郁,蒂克在故事中也未曾提到原因。直到艾克贝尔特最好的朋友瓦尔特听完贝尔塔的故事说出了那只狗的名字,一切仿佛都有了答案。贝尔塔偷窃,杀死了那只一直唱一首歌的鸟,将偷来的宝石和艾克贝尔特共享,这是贝尔塔选择离开森林后犯下的过错,这些罪恶笼罩着她直到她死亡的那一刻。在贝尔塔离开“林中寂静”这个虚幻美好的世界之后,她便堕入了罪恶的现实之中。蒂克理想中的生活是远离尘世,不必劳作,不为金钱所困的。但贝尔塔在长大后逃离了没有任何纷扰的林中世界,所以贝尔塔犯下最大的罪就是离开“林中寂静”。

2.霍夫曼:诗化的世界

(1)永恒之爱

在浪漫主义看来,爱是实现理想社会的根基,是诗意化世界产生的保证。但浪漫主义所求的爱并非现实中存在的爱,这种爱其中存在着过多的杂质,这种爱不仅带来爱也带来了束缚。只有超越现实的永恒之爱才是浪漫主义所追求的。霍夫曼《金罐》中的安泽穆斯和塞佩狄娜的爱情就是理想中的爱,没有任何物质上的条件,只是精神上的火花。与之相对比的就是茀洛尼卡对安泽穆斯的感情,尽管她有着和塞佩狄娜一样的蓝色眼睛,但她们对待感情的看法是不一样的。茀洛尼卡在得知安泽穆斯有可能成为宫廷顾问时才对他产生了感情,但当真正的宫廷顾问求娶她时她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茀洛尼卡的爱是有条件的,而非纯洁永恒的爱。

(2)生命的诗化

早期的德国浪漫派非常推崇古希腊和罗马神话中的自由理想,他们通过诗歌描绘出心中的理想世界,将诗歌视为一切的本质。安泽穆斯的出场略显笨拙,身上的衣服也谈不上时尚,他也总是陷入倒霉的事情之中,但他拥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不迷恋于现实社会的金钱和权势,他总能发现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他稚子般纯洁的灵魂让他有沟通自然的能力,也让他能摆脱女巫的诡计正视自己的内心,正是如此他才能真正到达了霍夫曼所创造的诗意的世界—亚特兰蒂斯之中。霍夫曼将个体期待注入在安泽穆斯身上,盼望有更多像安泽穆斯这样的人出现,因为一个诗意化的世界需要更多诗意化的人去创造。

《金发艾克贝尔特》和《金罐》这两篇童话故事都描绘出了浪漫主义作家对自然与人类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景。童话被认为是浪漫主义发展的“温床”。蒂克和霍夫曼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创作出的童话为读者构建出一个陌生的、理想的、自由的天堂。他们在童话的创作中描绘出了浪漫主义作家向往的乌托邦和不被异化的现实世界,期盼现实社会人类迷茫的灵魂去往理想的国度。

猜你喜欢
穆斯安泽艾克
《小丑回魂》前传筹拍
我的妈妈
“鸽子蛋”
安泽152名炒茶能手角逐“茶王”
杨安泽将任美商务部长?
爱箱常满
爱箱常满
8岁治疗犬获荣誉博士学位
杨安泽:竞选美国总统的华裔企业家
小丑鱼吞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