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制造服务业主体培育策略研究★

2023-03-01 06:54张小翠盛艳君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年1期
关键词:服务业制造业培育

张小翠,盛艳君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引言

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急剧演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传统制造业价值链不断向服务环节扩展和延伸,工业产品附加值构成中单纯的制造环节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围绕产品服务所产生的利润远超制造产品本身带来的利润,制造与服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型制造正是企业应对竞争压力和需求变化的转型实践。制造业服务化是基于制造业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的互相融合,是基于生产的产品经济和基于消费的服务经济的互相融合。其中,制造是根本和基础,服务是延伸和升华,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一体化,不但可以提升生产和服务的效率,更好的对接需求,而且能够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相融通、互促反哺。

制造服务业是制造业服务化的产物,它是指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其包括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1]等一揽子系统工程。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制造模式和产业形态,制造服务业企业从原来单一的制造端向产业链前端延伸、向产业链后端拓展,有助于促进制造业提质降本增效。推广服务型制造、促进制造业服务化是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战略选择,伴随着国家战略与各省市政策的颁布实施,发展制造服务业成为制造业新一轮的竞争焦点。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是经济的基本盘,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也是经济创新力、竞争力的主战场。疫情及经济下行等超预期变化带来的挑战复杂多变,对制造业的发展带来新冲击,面对这种复杂形势,亟待聚焦制造业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企业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实施主体,也是制造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微观主体和重要载体,尊重企业市场主体作用,激发发展动能,进一步培育壮大“服务主体”,加快提升服务主体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化能力,用制造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支撑和推动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政策背景

1.1 国家政策解读

2021年3月16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改产业〔2021〕372号)提出6大发展方向、9大专项行动和重点工程以及7项保障措施,其中9大专项行动明确提出实施“制造服务业主体培育行动”,培育一批“制造服务业新型产业服务平台或社会组织”,鼓励服务平台或社会组织开展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开展协同研发、资源共享和成果推广应用等,从而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以加快制造服务业发展[1]。意见为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起到高屋建瓴指导作用,也是各省市因地制宜首要遵循的纲领性文件。

为进一步发挥和激活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2022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通过部门联动、上下推动、市场带动方式,以平台载体为支撑,通过股权投资、资源共享、渠道共用等模式,帮助配套中小企业深度融入产业链、进一步改进工艺流程、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产品可靠性等,进而促进大中小企业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和人才链等的相互融通,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该通知以系统论视角瞄准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企业以及大中小企业之间的上下融通,对制造服务业主体培育工程具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1.2 河南省政策解读

河南省应声而动,2021年9月13日对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制定《关于在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的实施意见》,提出“两个确保”实施“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十大战略”,“在传统产业上高位嫁接,在生态圈层上培土奠基”,换道领跑,发布“挺起河南制造硬脊梁”任务书[3],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河南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2021年12月31日印发《河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和《河南省“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豫政〔2021〕49号),《规划》提出构建“7+6+X”重点产业体系,明确了“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三业融合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强调了现代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作用[4],必须加快改革制造业发展模式,推动制造业产业链由较低端向中高端延伸,开启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新征程。

2 研究意义与研究价值

2.1 研究意义

制造服务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服务型制造业是提高制造业产业链两端附加值的必由之路,加快制造服务业发展,有助于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优化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增强制造业发展活力。

探索培育制造服务业市场主体,促进制造业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引导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有利于合理配置要素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支撑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河南省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河南制造高质量发展。

2.2 研究价值

践行制造服务业主体培育专项行动,将为处于探索阶段的河南省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支撑,有利于促进河南省打造制造业品牌,新型产业服务平台或示范企业的搭建和稳步成长对推动河南省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具有较重要启示作用及借鉴参考价值,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相关理论拓宽思路。

3 研究现状

3.1 发展现状

根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总体来看河南省制造业基础较好,汽车、重工、盾构等部分领域在全国优势较突出,但传统制造行业仍占比重较大。在工业互联网、工业设计、服务外包和软件信息服务技术等生产性服务领域覆盖面不宽,创新化、数字化不足,智能化、网络化程度有待提高,缺乏代表性的服务平台或示范企业,且郑州市与其他地市间的发展呈不均衡态势,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较少,各类企业主体的发展动能有待激活。

针对河南省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现实问题,仍面临较大挑战:首先,围绕制造服务业产业结构偏低、行业结构亟待优化特点,针对企业发展等共性服务需求缺少一站式、一体化的综合性生产服务平台或示范企业,制造业中服务附加值比重较低;其次,已有的生产服务平台或示范企业缺乏关键技术支撑,打造精品品牌意识不强,市场号召力和竞争力不足,相应配套运行机制不健全;第三,平台规划不到位目标不明确,没有彻底剥离掉原有的利益模式,服务能力不突出,服务内容略单一,后期管理水平滞后,导致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先进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离不开平台载体的有效支撑,只有围绕“协同、集聚、融合、互联”搭建新型产业服务平台或示范企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形成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大力提升平台型企业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之一。

3.2 研究现状

1)创新技术发展对促进制造业发展的相关研究。陈明[5]等对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制造服务业发展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的机制进行实证检验,他们认为大湾区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水平提高具有正相关性;段巍[6]也认为只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产品的保障能力,通过保持比重稳定、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以制造业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2)现代产业体系和两业融合的关联研究。徐海峰[7]采用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2010—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行业和区域层面得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地区差异的结论;王晶晶等[8]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经过分析他认为产业协同集聚指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内容方面魏玉祺[9]等认同现代服务业的高端形态是“知识型专业服务业”,阐明了宁波市大力发展知识型制造服务业的路径建议。

3)发挥第三方市场主体、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研究。李琳[10]提出打造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重要路径之一是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强化龙头企业与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共育融合生态链”,以制造业龙头企业为牵引,推动全链条企业“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物流”,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产业链增值服务生态系统;李子文[11]通过对上海、广州调研发现,提供数字化服务的等第三方制造服务业市场主体,在工业互联网平台方面缺乏人才支撑和技术基础薄弱等短板。

以上研究从宏观现代产业体系、数据服务、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制造服务业微观研究内容,以及创新科技、技术标准、人才支撑等不同层面和视角,采用数据或实验模型、关联比对、调研分析等手段,在制造服务业及其主体培育方面做出了详尽细致的数据统计和理论分析,为本文提供了翔实的理论参考基础。

4 积极培育五大市场主体,激活发展动能

新发展格局下,河南省结合产业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以及城市群经济空间形态等实际情况,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力争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在培育壮大服务主体专项活动中,以精准施策、精细治理的思路为制造服务业增值赋能,着重从以下五类主体培养培育。

4.1 做优做强头雁企业

龙头企业积累的技术、管理、渠道、品牌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宝贵的无形资产,做强做优“头雁”企业,鼓励有能力有意愿的龙头企业依托自身优势,剥离大而全的、单一的制造业务或建立第三方专业服务平台,提供技术研发、测试、标准验证等,提供咨询评估、诊断优化、人员培训、设备租赁和融资等,提供工业互联网、数据支持、资源融合管理等一系列输出解决方案。践行融合共享的发展理念,对于产业基础较好、产业共建创新竞争力强、产业优势明显的基础上,搭建新型产业服务平台/示范企业,创新“托管+公司”管理模式,进行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融合化发展,平台赋能,跨域整合,变“散装”为“集装”,培育一批单项冠军企业,实现企业换道发展,加快制造业产业升级。

4.2 择优选取“两业”融合试点企业

制造业体质扩量增效的关键在于重塑发展动能,通过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试点企业择优选取,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企业,放大“溢出效应”,着力解决制造业生产要素配置不尽合理及资源闲置浪费问题,带动支撑河南制造业转型升级。

“两业”融合试点经过培育及一段时间的运行,已初步具备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研发设计、创业孵化等的能力,应持续加快培养“两业”融合试点企业成长壮大,鼓励其发挥激活业务关联企业的带动能力,广泛开展协同技术研发、深化资源共享和成果推广应用等活动,培育“两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

4.3 加快培育制造服务业新型服务平台

围绕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智能控制设备、人才支撑、数据服务等共性需求,加快培育新型服务平台、示范企业或第三方服务机构,专业从事企业发展战略咨询、管理方案优化、数据平台建设等,突破产业间的条块分割现状,剥离非核心生产业务,占据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推动制造业实现价值互联和共享,精准解决产需匹配问题。

围绕企业“缺资金,不愿转”“缺方案,不敢转”“缺技术,不会转”“缺数据,不能转”难题,可通过贴息奖补、免费诊断、技术输出和平台赋能等举措,强化服务保障等措施,精准施策,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利益共享模式,发展规模适度、功能互补和发展均衡的开放有序的新型产业服务平台或示范企业,建立规范合理的管理约束机制,打造全流程服务生态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有效解决平台/示范企业服务动力不足及利益与竞争问题,避免同质化低质量竞争,确保实现产业协同、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4.4 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次培育体系

“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中小企业是河南省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制造业服务化,急需加大对专经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鼓励中小微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制造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首先,建立完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引导中小企业主攻行业细分领域,并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研发费用高、技术改造缺资金的“痛点”,精准扶持、精准施策;其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引导企业专注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培育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最后加大中小企业政府采购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将面向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比例由6%~10%提高至10%~20%,强化支持与服务。

4.5 升级加持开发区产业集聚区

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在各地市布局的经济发展载体,根基悠久,截至目前,河南省开发区共150个开发区进入了国家开发区公告目录,面积达2000 km2,总量居全国第三[12]。开发区在省市经济建设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主平台、主引擎,先后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开发区。目前,迫切借助各地市开发区的已有资源,开辟开发区发展新动能,开发区竞争新优势,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步伐。

2021年9月14日河南省委出台《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方案》,对河南省各级各类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具体安排,标志着全省开发区发展进入崭新阶段。该方案本着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开发区名片、促进产业链招商的目标,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涉企纾困帮扶政策力度、打出纾困“组合拳”、建立互通“高速路”,引导生产性服务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在国家级、省市级各开发区集聚区要大力推广服务型制造理念和服务型制造模式,逐步成为制造型企业服务化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器。

5 结语

鉴于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及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河南制造业升级的迫切形势,全省上下需要转变观念统一认识,高度认识河南省制造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大力倡导服务型制造理念,推广服务型制造模式,凝聚共识主动作为,着力破解制约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掣肘问题,主动探索多主体共建共享、多形式共管、多要素共融的“共建、共享、共融、共治”新型产业服务平台或示范企业,提高河南省制造业产业链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打造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

猜你喜欢
服务业制造业培育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