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史教育基地课程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23-03-01 02:16顾霁昀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校史馆党史建构

顾霁昀

(上海市洋泾中学,上海 200122)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仅具有重要的党建价值,也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托个性化党史教育基地,以课程化的方式整合党史教育基地的独特资源,配套相应的课程实施与评价体系,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党史教育的“立德树人”价值。上海市洋泾中学(以下简称“洋泾中学”)依托学校特有的党史教育基地资源——学校校史馆,通过课程化的方式对其进行“深加工”,有效拓展学校党史教育基地的育人效能,也积极探索党史教育基地课程化建设的新路径。

一、审视:学校党史教育基地课程化建设的基础

任何层面的课程教学改革都需要契合时代发展、教育变革的现实需要,都需要指向现实问题解决。对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整体背景的分析,对党史教育基地课程化建设的价值解读和对党史教育建设问题的梳理,构成了学校党史教育基地课程化建设的逻辑基础。

1. 学校党史教育基地课程化建设的背景

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切实加强新时代学校党建工作,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建设教育强国、打造人民满意学校教育的政治前提与根本保障。①李弈:《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中小学高质量发展》,《中国教育学刊》2021 年第S1 期,第3 页。当前,加强学校党建工作,特别是中小学党建工作,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充分尊重学校的组织特点和价值功能,将党建工作与学校课程教学、人才培养等工作有机结合,让党建深度嵌入学校整体改革发展,通过高质量党建引领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要实现这样的价值,就要从政治价值和教育价值两个维度审视学校党建工作。通过课程化的方式来挖掘整合学校党史教育基地的育人资源,实际上就是发挥党建工作育人效能,扩充党建育人价值,实现党建引领学校发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

2. 学校党史教育基地课程化建设的价值

探索学校党史教育基地的课程化建设具有三层价值:其一,从学校党建的角度看,课程化建设可以对党史教育基地的素材进行整体的设计与开发,能够改变党史教育的零散无序状态,提升党史教育和党员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其二,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开发党史教育基地的资源,能够进一步丰富学校的课程体系,特别是思政教育类型的课程体系,打造学校的课程特色,丰富学校教育资源,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提供更多的支撑;其三,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党史教育基地资源的课程化开发,不仅能够提升学校的党建与思政教育效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实现思想道德领域的提升。同时,建构党史教育课程,有助于将其整体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这能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更多支持,党史教育基地特色课程中爱国为民的情怀、积极进取的态度、不怕困难的精神、勤劳务实的品格、历史文化知识等,都将成为学生成长的有效支持。

3. 学校党史教育基地课程化建设的问题

当前,在推进“立德树人”和党建工作的实践中,各地各学校普遍注重党史教育基地的建设,试图通过可视化、实践性、重体验的场景提升党员教育和“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性。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党史教育基地“重建设、轻开发”的现象,由于缺少系统的课程设计,学生在参观党史教育基地的过程中往往走马观花,缺少有效的指导、引领、激发和参与,导致党史教育基地育人效能的发挥受到限制。2021 年,上海市洋泾中学校史馆入选“浦东新区党史教育基地(第二批)”名录,身处学校教育场景中的党史教育基地,既有作为党建基地的普遍性,也有作为育人场所的特殊性。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课程化的方式,探索一条党史教育基地育人效能充分发挥的新路径,拓展党建基地的育人效能,这是学校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重要命题。

二、明理:学校党史教育基地课程化建设的理念

党史教育基地一般依托红色资源,以实物、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充分挖掘和开发红色资源,构建党史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课堂,使受教育者不断进行触动思想的反思和感悟,实现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蜕变。党史教育基地不能仅仅停留在“建”的维度,更要注重在“用”的维度上进行挖掘与提升。

1. 学校党史教育基地课程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学校党史教育基地课程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是课程开发理论。课程开发过程本身是一个独立研究领域,课程开发是一系列课程要素的“闭环”和“建构”。课程开发是由课程决策、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要素构成的体系。课程开发应遵循这个完整的闭合环。从课程开发的角度看,学校党史教育基地课程化建设就是围绕学校党建工作改进和“立德树人”整体质量提升,运用课程思维和课程开发的一般方法,将党史教育基地蕴含的理想信念、精神意志、道德品性、学生经验、实践活动、环境要素等课程资源有效组织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育人体系,以提升党史教育整体育人效果的过程。它能够将零散的、表象化的人物、事件、物体、场景等进行整体的挖掘和重组,形成完整的课程样态,更好地实现课程的育人价值。

2. 学校党史教育基地与课程化建设的内在关联

党史教育基地是课程化建设的基础和支持,党史教育基地的各种党建资源是进行课程化开发的物质基础,能够为课程的建构提供主题、素材,也能够为开发设计后的课程实施提供相应的场所;课程化建设是党史教育基地的理想状态和建设路径,通过课程化的方式整合利用党史教育基地的各类资源,实现各种资源育人价值的深度挖掘,有助于提升党史教育基地开展党史教育和其他类型教育活动的成效,将党建、党的教育等整体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党建与学校课程、教学、育人的深度融合。由此,党史教育基地和课程化建设是现实与理想、浅层与深层、基础与目标、内容与方法的关系,二者统一于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 学校党史教育基地课程化建设的核心理念

(1)以政治性为根本

从课程建设的本源性思考看,任何课程从来都不是知识不偏不倚的汇集,而总是表征着某种合法性知识的见解①张聪,于伟:《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焦虑的理论省思》,《课程·教材·教法》2011 年第12 期,第57-61 页。,蕴含着内在的价值导向。党史教育基地课程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将零散的、表象化的人物、事件、物体、场景等进行课程化的挖掘和重组,这一过程首先考虑课程的政治属性,要认识到其作为一种中国特色、学校特色的课程,必须植根中国大地,着力培养时代新人。这意味着,党史教育基地的课程化建设表现为德育、思政课程建构,要本着尊重历史、客观公正的原则整理历史素材和课程资源,注重通过这种独特课程引领青少年实现党史教育的价值目标。既加深青少年学生对党的政策、纲领、制度等的理解与领悟,培养其爱党、爱国情怀,涵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拓展他们的知识与能力体系、思维与眼界,为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助力。

(2)以教育性为导向

任何课程都要承担独特的育人价值,这种育人价值的实现,首要的条件是课程开发本身的科学性。学校党史教育基地课程化建设有内在的理念与实践维度的可行性,这种可行性的理论基础是“课程空间”理论。“课程空间”是当代课程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范式转型,按照美国学者丽萨·加里的理解,“课程空间”是一种源自历史、社会、政治与经济对话的认识论概念,它能够给予我们一种新的课程认知与建构观念,即课程是一种空间,课程的本质是建构育人的空间。②郑富兴:《学校德育体系课程化的空间逻辑》,《齐鲁学刊》2022 年第5 期,第69-80 页。从“课程空间”理论出发,要保障学校党史教育基地课程化的教育价值发挥,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在理解现代课程理念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有序的课程开发流程,将学校党史教育基地打造成为一种独特的课程实施空间和育人场域,丰富学校德育课程、思政课程的呈现样态和实施方式;另一方面,要注重以课程化建设为抓手,有效贯通校内、校外及课内、课外等学习空间,让学生、教师、家长、校友、社会人士等主体共同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实现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多主体协同,更好地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

(3)以体验性为基础

任何课程的建设与实施,都伴随着学生的认知与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不仅是一种依赖理解和记忆完成的理性活动,更是一种亲历性、情感性、领域性的体验式活动。体验是一种独特的学习经历,它强调主体经过亲身经历而形成对事物独特的、具有个体意义的经历、情感和体会。③罗祖兵,郭超华:《知识学习的体验属性及其教学意蕴》,《教育研究》2019 年第11 期,第81-90 页。相较于一般的理解与记忆,经过体验形成的认知往往更加具有持久性。党史教育基地课程建设,其基本导向定位于德育、思政教育领域,这种指向情感、道德、价值观念的课程建设更加应该注重体验式理念的渗透。从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整体进展看,特别是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看,注重综合实践课程开发和学生体验式学习的达成是一个重要的导向,因此,在学校党史教育基地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渗透体验式学习理念,跳出单纯的党史知识学习局限,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互动、表达、分享中加深情感体验,增进价值认同,获得精神世界的持续成长。

三、建构:学校党史教育基地课程化建设的行动策略

有近百年历史的洋泾中学积淀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而学校校史馆是这种独特历史、文化基因的呈现和见证。为充分发挥校史“感染人、塑造人”的力量,学校注重把校史馆打造为学校德育基地,让校史从“陈列”变为“教材”,让校史馆从一个独立的党史教育空间成为融入学校“立德树人”体系的课程样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育人成效。

党史教育基地的课程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维度。对于学校而言,课程开发是学校价值观的主要实践路径,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学校价值体系的建构过程。④窦艳:《基于价值体系建构的学校课程开发》,《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 年第5 期,第38-40 页。我们倡导洋泾中学的学子“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肩负理想、感恩、荣誉与使命,继往开来,创造更美好的明天。由此,如何通过学校党史教育基地课程内容与实践体系的建构,更好地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定位和独特文化,是洋泾中学在推动党史教育基地课程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1. 目标设计

课程目标的建构是学校党史教育基地课程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对整个党史教育基地课程领域的建构起引领作用。育人是学校的核心工作,课程是育人的关键载体,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应该有内在的逻辑统一性,基于学校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建构个性化的课程目标是党史教育基地课程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洋泾中学不断深化“责任教育”办学特色,践行“培养负责任的洋中人”的教育使命,把“负责”作为基本元素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以把学生培养成负责任的人为核心追求。在培养负责任的洋中人的教育理念引领下,洋泾中学通过“理想、感恩、荣誉感、使命感”的核心要义激发、培育学生对自己、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意识。

围绕整体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从四个维度设计了党史教育基地(校史馆)课程建设的目标体系:在学校独特历史文化的学习、体验、感悟中认识与承担学业素养提升责任;在与先贤和当今时代先进人物的对话中认识与承担自我发展责任与社会责任;在党和国家、学校历史事件的感知体会中认识与承担理想、信念、责任;在丰富的探究、对话、分享中认识并承担荣誉和使命责任。

2. 内容建构

如何将零散的、外在的校史党史资源挖掘整合成为系统的课程,需要经过科学的梳理和设计。我们着重从四个维度建构校史馆课程的内容体系。其一,理想信念主题课程:围绕校史馆中不同时期的英雄人物、先进模范的事迹组织课程素材,着重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先进人物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二,家国情怀主题课程:围绕红色主题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引导学生涵养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帮助他们形成深厚的本土文化与价值认同,形成“四个自信”。其三,品格意志主题课程:整合党史、校史资源中不屈不挠、奋斗进取主题资源,引导学生养成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拓展学校德育的内涵与价值。其四,生涯发展主题课程:开展以党史教育、校史教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综合拓展、调研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涯发展意识。

3. 实施路径

校史馆课程作为一种特殊的德育课程,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灵活性的特征,因此,在课程的实施方式上,洋泾中学跳出传统的“说教样态”的课程实施局限,借助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加深学生对校史馆课程的深度体验,并由此提升课程实施的育人效能。借助校史馆课程的建设,学校邀请“人民教育家”于漪到校指导并开展主题讲座;学校校史馆向教育联盟、社区等开放,成为家庭、学校、社区协同育人的有效方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就学校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形成了推动学校变革的新生力量,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每年在校史馆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新生入学教育、入团仪式、“学生党校”、洋泾教育集团团建等,不仅丰富了“学生党校”的课程体系和文化生态,也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良好平台。这种注重体验的课程实施契合现代德育和思政教育的价值导向,有助于学校整体德育体系的优化升级。

4. 评价策略

评价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领域,道德评价则是评价体系中的难点问题。学校中德育评价手段的相对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发展。基于此,党史教育基地课程评价要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并把这些评价方式作为学生提高品德水平、促进个性发展的激励手段。一方面,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课程实施中对学生评价的主体,除教师之外,还注重吸纳家长参与学生评价,同时鼓励、引导学生以学校各类德育活动为载体进行自我评价与互评;另一方面,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积极探索品德等第评价、综合评语评价、活动积分制评价、档案袋评价等方式,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同时把集体荣誉与个人成长挂钩,从而提高评价的多元性和发展性。

5. 组织保障

学校注重通过整体性的规划设计和专题性的研究思考,为党史教育基地课程的建设实施提供支持与保障。具体工作目标体现为:第一,整体规划校史馆建设,完善管理制度规划发展路径,提供充分专业支持;第二,建立包括校史馆、教师、学生在内的一体化团队,开发校史研究课程,把校史课程与教学、德育结合起来,创建学生社团,鼓励学生参与校史馆运作,培养学生的史料研究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演讲沟通能力;第三,精研校史,扩大校史馆影响力,继续发挥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继续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建设,同时为社区、社会贡献能量;第四,采用现代技术丰富多样的展示手段,开发影像展区、虚拟展区,为校史馆未来数字化发展做好准备,打开新型校史馆建设之路。

此外,学校申报了浦东新区教科研课题“学校党史教育基地建设与辐射机制的实践研究”,依托课题研究,学校明确了课程化建设的未来方向:其一,学校党史教育基地教育场馆的建设;其二,学校党史教育基地场景布展的设计;其三,学校党史教育基地的日常优化管理;其四,学校党史教育基地的宣传;其五,学校党史教育基地的学生实践活动组织。这些系统的设计,为学校党史教育基地课程化建设提供了更加坚实和完善的保障体系,也让党史教育基地课程建设更好地融入学校整体课程育人体系,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价值。

综上,上海市洋泾中学校史馆建设,突破了传统党史教育基地仅仅作为一种党建或学生主题教育活动载体的存在方式,通过课程化的方式,基于“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建构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体系,实现了浅层、零散、局部的党建资源向深度、系统、整体的课程建设的转化。这种系统性的设计,不仅扩大了党建教育基地的党建与育人价值,也把校史馆纳入学校的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拓展了“立德树人”的载体,打造了学校的课程与人才培养特色,实现了党建与教学的双重变革。

猜你喜欢
校史馆党史建构
新时代加强高校校史馆建设的文化意义
山城老年大学校史馆建设持续推进中
坚持革命教育 强化党性锻炼
——主体班学员参观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校史馆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党史上的今天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