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教学策略初探

2023-03-02 13:06单敏朱延桂
阅读(教学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单敏 朱延桂

【摘要】整本书阅读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重点在于“角度”,按照由浅入深的层次推进,初期以整本书内容为主,逐渐转向以阅读策略为主,最后指向阅读素养提升,构建整本书阅读经验,形成合适的整本书阅读方法,逐步提升阅读能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整本书阅读是语文课堂学习的延展与补充。阅读能力分为检索与复述、了解与转述、解释与推论、概括与整合、欣賞与评价、反思与审辨等要素,自低阶向高阶逐级递进,为整本书阅读提供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在阅读方式上,精读旨在激发兴趣、习得方法;略读旨在尝试运用、练习本领;而整本书阅读则放手让学生融会贯通、锻炼实践。三者结合,能更好地体现阅读教学的整体性、融通性、共长性。教师应重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结合学生和整本书的特点,根据合适的读书任务,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交流、分享中提高阅读能力。

一、以目录为引子,寻找阅读材料的联系性

关注目录,梳理结构,能帮助学生厘清阅读思路,把握故事内容。以小说类文本阅读为例,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先指导学生以目录为引子,让学生尝试以鱼骨图、思维导图、故事地图、事情发展图等形式梳理整本书的框架结构,构建阅读材料之间的联系,以此形成对整本书的宏观了解。

例如:在浏览《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目录时,笔者发现不少标题中都含有地点名称,这些都是尼尔斯旅行经过的地方,我们可以绘制出尼尔斯跟着雄鹅旅游的线路图。从《鲁滨逊漂流记》的目录中,笔者了解了故事的梗概,便尝试引导学生用小标题概括主要事件“流落荒岛—搭建住所—驯养牲畜—播种粮食—救‘星期五—夺船回国”,画出情节梳理图,进一步让学生掌握“把书读薄”的技能技法。读《中国神话故事传说》的目录,笔者引导学生发现整本书完整的故事结构:第一部分介绍了宇宙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第二部分介绍了五方天地的神话与传说;第三部分介绍了四位人间远古帝王的神话传说。整本书以一定的顺序呈现着各个故事。每个章节里的故事各不相同,但是故事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每本书都有着自己的结构方式,而目录是作者行文思想的浓缩精华,是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分类和归纳,具有极强的概括性。通过读目录,能提纲挈领地了解全书各章节及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整体上掌握书的结构,进而能体味作者写作的意图与思想。

二、以主要人物为线索,突出阅读内容的整体性

很多名著中人物众多,我们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赏析情节,梳理人物成长,既是对人物进行剖析,也是深化阅读的过程。初步感知、逐步分析、深入理解、把握作品,在分析人物形象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

《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虽然其中每个小故事都可以当成单篇来读,但我们需要指导学生建立整本书阅读的意识。这部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堪称一绝,其中的主要人物、各路神仙、妖魔鬼怪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如师徒四人、红孩儿、观音菩萨、牛魔王、铁扇公主等。所有的人物组成了一条线,串联起唐僧师徒“九九八十一难”的艰难曲折的取经故事。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且各有特色,但是唐僧师徒四人是最为关键的人物。在做教学设计时,笔者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人物”这条线索,首先进行“西游人物我来猜”环节,引导学生抓住语言、动作、手里的宝物、外貌等特征猜出对应的人物;接着开展“西游人物我来说”活动,要求学生给感兴趣的人物制作人物卡片,说说理由,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分享自己喜欢的人物,为理解人物进行铺垫;再进行“西游人物我来品”,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人物,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相关情节等,多角度地感悟人物形象,分析性格特点,切身感受作品对人物或贬或褒的情感态度。

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时,主要人物应该作为阅读整本书的切入点。我们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主、合作阅读,品读重点段落,立足主要人物,畅所欲言,既可以打通每个小故事之间的藩篱,突出阅读内容的整体性,也便于学生综合全面体会每个主要人物的鲜明特性,在阅读中获得有序、完整、高效的学习体验,提升阅读能力。

三、以细节为突破口,挖掘阅读思维的纵深度

细节描写指文学作品中对富有艺术表现力的事物、人物、景物片段或细微的行动等进行细腻而具体的描写。细节描写能够推动故事发展,表现人物品质,也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实现阅读中的共情。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应关注书中的细节描写,从精美片段入手,带领学生通过精读细节进入深度阅读。

例如,在进行《鲁滨逊漂流记》荐读课教学时,笔者设计引导学生聚焦精彩片断:“我向他大声招呼,做手势叫他过来。他明白了我的意思,向前走几步停停,……好像是感谢我救了他的命。”学生边读边交流感受这段话中细腻的人物动作描写,深入体会作者是如何将“星期五”的紧张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的。

在设计《小老虎粗尾巴》分享课时,笔者带领学生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推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事先准备好由“粗心的”“诚实的”“宽容的”“勇敢的”等词语组成的“人物特点词语库”,同时组织学生圈点批注,尝试用句式“我认为这是一只……的小老虎,我是从……读出来的”,到文中找到依据,边读书边交流。

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时,看似简单的细节,如果能将其置于特定的语境、特定的场景当中,如师生共读,汇报交流,就会探究出文字背后的意义,产生独特的感悟,促进深度阅读。

四、以策略为抓手,提升阅读学习的有效性

阅读策略是为了达到阅读目的而采取的阅读方法或技巧,包括:预测、理解监控、确定重要信息、自我提问、推论、建立联系。借助这些阅读策略去阅读整本书,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提升阅读能力。

以“预测”策略为例,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题目、内容、插图、经验、常识,对后文的情节进程、结局等内容进行猜想、推理,继而在跟进的阅读中寻找信息,验证自己的猜想和推理。怎样设计有价值的预测点?哪些内容适合用预测的策略?如果多次预测,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预测交流中师生如何问答……以《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为例,笔者用简笔画画出长胡子后提问,猜猜老师画的是什么?猜一猜故事可能会讲什么?胡萝卜先生为什么发愁?预测和故事内容一样吗?学生在不断猜测中碰撞出思维火花,产生阅读期待。

阅读策略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课内学习中,更要激发学生预测的积极性,服务于生活中的阅读,尤其是整本书阅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兴趣,丰富阅读经验,增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度思考,预测能力在“预测—修正—再预测—再修正”的往复过程中得到提升,帮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五、以读写结合为输出点,拓宽阅读能力的维度

由于学生对于整本书的感悟和理解存在差异,读完整本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写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能让学生既合理运用所学的知识,也会有独到的体验与发现,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喷涌出真实而生动的语言,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素养。

由此,对于学生来说,读书不仅仅停留在了解内容的层面上,还有了内心的独特体悟,并以文字输出形式表达思想认知。教师可以基于整本书阅读,利用图文并重的方法展示阅读所得,还可以在班级的“文化墙”上展览,以“我手写我心”活动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浸润于书香中。

读写结合是对阅读整本书门径的探索,通过表达,学生更加了解了所读文本个性化内涵,更好地把握了书本的精髓,还拓展了阅读视野,理解、表达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在阅读与欣赏、梳理与积累、表达与交流、阅读与写作、读书与生活等多维度的共生中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要求。

借助精心的整本书阅读设计,让学生充满期待地“读起来”,运用策略“读下去”, 带着任务“读进去”,细腻有序地“读出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切实、高效地让整本书阅读在日常教学中“锦上添花”。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数的运算”的教学设计
基于电子白板的《电流和电源》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