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探究

2023-03-02 16:11马建全姜麟珂梁涛狄东洪
商用汽车 2023年5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新能源汽车校企合作

马建全 姜麟珂 梁涛 狄东洪

摘要:随着全球对环境的保护及能源可持续性使用的重视,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因此高职院校陆续开展了相关专业及其建设。本论文围绕新能源汽车整体发展背景、新能源汽车专业发展机遇挑战、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及工学结合实训基地研究策略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关注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对接、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与企业合作等方面的建议,旨在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建设发展提供指导与借鉴。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高职;专业建设;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U461 DOI :10.20042/j.cnki.1009-4903.2023.05.003

0 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和意义

新能源汽车是指利用非传统燃料( 如电能、氢能等) 或者将传统燃料与非传统燃料混合使用以驱动汽车的环保型车辆。它们具有节能减排、环境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亮点[1],对于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是源于全球日益加剧的能源焦虑和环境压力。传统燃油汽车产生的尾气排放和使用的化石燃料会导致空气污染、气候变化和能源枯竭等问题。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车采用新能源替代传统燃料,能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有效缓解环境问题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推动了能源结构的优化和更新,引领了新时代能源革命的潮流。新能源汽车利用电能、氢能等非传统能源作为动力源,可以减少对汽油、石油等传统燃料的需求,降低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程度,提高能源自给自足能力,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意义不仅体现在产业层面,同时也与高等职业教育紧密相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的传统汽车专业已有30 余年历史,但随着新能源技术的迅速发展,混动车型、纯电动、氢燃料汽车逐渐崭露头角。因此,顺应新时代的要求,学院在近2 年开设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旨在促进相关技术的创新与转化,提升职业院校的专业竞争能力。通过后期专业实训建设和虚拟现实AR、VR 技术的结合,形成初步的教学措施和方向。在未来5 年,学院计划将新能源电池、电机、充电设施等多个领域纳入专业范畴,为后期产业学院扩建奠定完整的产业体系,进而推动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血液。通过专业建设,学院旨在培养更多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同时,这也将促进相关领域的技术創新和产业升级,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繁荣发展。

1 新能源汽车专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1 新能源汽车专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步出现及跨越时代式的发展,全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日益增强,新能源汽车为减少尾气排放、降低空气污染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2]。同时政府出台的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如购车补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科技进步、电池技术、充电技术以及智能驾驶等相关领域的不断创新,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综合以上条件,职业院校开展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必须紧密结合政策、教育、企业和市场潜力的发展,才能把握住新专业的未来发展机遇。

1.2 新能源汽车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如今,传统燃油汽车仍然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新能源汽车需要面对竞争,并提供更好的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仍以传统汽车专业为主,而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转型为新能源汽车专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师资条件薄弱、经验不足、实训建设不完善以及实习就业发展等方面的挑战。

为了加强我院新专业的发展,我们结合二十大精神,积极推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发展,并在传统汽车专业体系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更新课程体系,以满足新专业的课程改革需求。

在开展新专业之前,我们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特别是针对新疆地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相关岗位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和交流[3]。通过这些调研,我们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教学需求、技能发展趋势以及实习就业岗位的推荐。

此外,我们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将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工作规范进行细致的分析,使后续教学学习和课程内容更加匹配。我们的教学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核心课、实践实习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等。只有将课程教学内容融入到一线的工作任务中,才能从根本上建设出专业课程的新规划和新体系。

2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需要结合国家政策和产业发展定位,进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和实施。

首先,需要加强对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相关学科的学士、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此外,还可以支持相关学科教师开展企业和行业的研修访学项目,吸引疆内外优秀的学者和专家加入到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

其次,需要根据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需要,调整和优化相关学科的设置与整体布局,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并引进和培养具有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以此扩大师资队伍建设。

最后,需要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的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密切合作,建立行业专家、技术骨干等师资资源共享机制。通过开展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将行业实践经验和前沿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教育科研中。同时,我们还为学院专业教师提供短期培训和进修机会,以提高其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结合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需求,开设专项培训班,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授课,并组织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必要时还可通过举办教师实践竞赛提升教师职业技能的水平。

3 建设新能源汽车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我院现有的教学设备主要针对传统燃油汽车和个别新能源汽车实训台架,新能源汽车实训设备不足以支撑学生实训。表1 示出了我院部分实训场地和台架数据统计。初期的实训基地建设未能就新能源汽车实训问题中存在的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产出等问题,制定妥善的解决方案。针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急需能够直观展示新能源汽车有别于传统汽车结构、能源供应、控制方式等新型教学方案。

高职院校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发展离不开实训基地的规划建设。实训场地不仅在教学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场所。对于建设“双高”院校而言,实训场地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快速引入最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同时还能避免实验室的重复投资。这种合作模式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此外,结合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我们与相关行业企业共同建设适合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虚拟仿真基地,以支持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智能驾驶领域专业人才;提高学生对智能驾驶技术的了解和实践能力;为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支持;促进智能驾驶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为相关行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储备。

2022 年, 我院开展了新能源汽车技术虚拟展示体验区( 如图1)、智慧教学实训区和虚拟协同创新区、虚拟仿真交互式教学管理平台、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系统、传统车型汽车结构与原理系统、吉利EV450 结构与拆装、机械MR互动教学系统等设备及软件的采购、安装调试和使用。

同时,我院还举办了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研讨会,进一步完善了新能源汽车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相关制度。通过智能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应用,我们的成果已经成功推广至各大院校及相关资源共享平台。此外,为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我们还补充和完善了现有的实训设备条件,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致力于将实训基地建设成为集理论学习、虚拟训练、真技实操、资格认证、对外培训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型、共享型、智慧型实训基地,为区域和国家产业发展输送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4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训基地研究策略

新能源汽车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是一个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场所[4]。首先,新能源汽车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实现了产教融合。通过与实际企业合作,基地能够及时获取行业最新技术和市场动态,并将其融入到实训内容中,学生就能够在实践中接触到真实的问题和挑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学校也能借助企业资源,提供更真实的實训环境,增加学生对职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新能源汽车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重视校企合作。我院与相关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确保实训内容与实际用工需求相匹配。同时,企业能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技术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学校也能够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调整实训计划,提高培训质量。

再次,新能源汽车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注重工学结合研究。通过与工学研究机构合作,建设基地能够尽快进行更新优化,并开展前沿职教科研项目,探索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方向。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训教学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还能够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学生也能够参与科研项目,锻炼科研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总之,新能源汽车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为了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求,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服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研究的方式,基地能够培养出专业化、具有创新能力的新能源汽车人才,为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5 结束语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社会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因此,在专业建设中,我们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出发,确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并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模块,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其次,需要关注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新能源汽车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核心技术和技能。因此,在专业建设中,我们需要注重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包括实验室的配备、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实际项目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还需要关注师资队伍建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建设需要具备高水平的教师团队。这支团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还需要紧跟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保持专业素养和学术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因此,在专业建设中,我们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最后,还需要加强校企合作。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建设不能脱离实际需要,必须与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与企业合作,我们可以进行技术交流、人才培养和项目实施等方面的合作,紧密结合行业需求,推动专业建设的深入开展。

总之,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建设需要关注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对接,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设出符合当地及其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训基地。

基金项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项目(YJZDKT202307)

参考文献

[1] 市委办公室综合调研室. 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在淮北推广应用的

调研报告[N]. 淮北日报,2023-08-28(004).

[2] 高轩宇.绿色经济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J].经营

与管理:1-13[2023-10-09].

[3] 高俊. 基于校企合作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三教改革”路径探析[J].

鄂州大学学报,2023,30(05):89-90+112.

[4] 付瑾.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企“五联合”育人机制探索[J].时

代汽车,2023(17):43-45.

(责任编辑:王作函)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新能源汽车校企合作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思考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