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命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2023-03-03 17:18廖海滨
成才之路 2023年6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道德与法治初中

廖海滨

摘要:初中生对生命教育比较关注,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命教育内容,不但能够丰富教学形式,而且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启示,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文章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命教育实施路径进行探讨,指出要创设情境,渗透生命教育内容;组织活动,强化生命教育感知;分析案例,解读生命教育内涵;对接生活,体会生命教育真谛;延伸反思,促进生命教育内化。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命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6-0045-04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渗透一些生命教育理念,推出更多的生命教育活动,符合学科教学的特点,符合学生学习成长的要求。生命教育不能是简单的说教,需要更多案例和活动的支持,需要教师从情境设计、活动组织、案例分析、生活对接、训练反思等角度进行布设,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和思考,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不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一、创设情境,渗透生命教育内容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分析,针对学生的关注点渗透生命教育内容,设计一些直观的学习情境,能够对学生形成触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援精选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学科有规定的教材,这些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教师深度研究教材,科学提炼相关内容,无疑能够创造更多的生命教育契机。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课前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环境,为不同群体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素材,做到个性化培养。学生的认知基础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在筛选有关生命教育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确保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强的认同感。

如在教学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中学时代”一课时,教师先播放歌曲《中学序曲》,然后设计课堂演绎活动:同桌分别饰演小学生和中学生,设计角色对话台词,并根据自身的体验进行演绎,看哪一个团队表现最为真实,有生活思考。学生进入角色演绎脚本设计环节,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思考,教师及时做出提醒,要求学生围绕不同身份展开规划,如不同身份需要面对什么样的学习任务、需要肩负什么样的学习使命、要考虑什么样的生活问题等。学生接到任务后,开始互动交流,逐渐找到设计点,会自觉进入到演绎环节。这时,学生的对话内容开始趋近生命话题。例如,上了中学,你的理想发生改变了吗?你对自身责任有哪些认识?你在家庭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你对生活有哪些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演绎进行评价,指出一些典型问题,并为学生的精彩表现点赞。学生主动进入演绎环节,思维顺利启动,这就是教师引导的结果。

2援优化教学情境

生命教育需要素材支持,也需要教学手段的优化应用。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关注点进行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环节中,自然形成学习内驱力。案例投放、情境展示、问题设计、辩论组织、实地观察、实验操作、社会采访等,都可以渗透生命教育内容,也能够对学生形成感官触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学生对生命教育最为敏感,教师要科学渗透教育内容,推出更多鲜活的案例,以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提升教学效率。

教师利用多种直观手段进行教学设计,能够对学生形成感官触动,顺利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如在教学“学习新天地”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做典型发言,其主题是:学习这件事是苦还是乐呢?学生早有准备,他们的发言设计突出了一个方向:学习本身是辛苦的,但不能定性为苦,努力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当然不能有痛苦的认识。这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因为话题本身带有思考性,与学生的生活体验高度吻合,自然有更强的冲击力。学习苦与乐的话题本身属于生命认知范畴,学生情感体验相对单纯,对学习活动有深刻感知,自然有更高的关注度。教师从这个方向进行设计,组织学生展开深度研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组织活动,强化生命教育感知

生命教育内容在教材中广泛存在,教师要深挖教材,提取生命教育素材,组织一些适合的学习活动,渗透一些生命和生活教育内容,对学生形成心灵触动,调动学生主动研学的热情,让学生在互动对话中达成学习共识。

1.创新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形式众多,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分析,选择适合的活动形式进行对接处理,以引发学生的关注。信息搜集、话题讨论、课堂辩论、情景再现、课堂演绎、角色对话、案例分析等,这些活动形式都可以渗透生命教育内容。学生对这些活动形式最为熟悉,自然有更高的认同感。教师对活动形式进行创新处理,提升其互动性、讨论性、思考性,会使学生在主动思考和广泛对话中建立良好的学习认知。

学生对学习活动有不同的期待,教师需要做好整合设计,针对学生的关注点进行设计和推荐,以提升学生对教学的适应性。如在教学“发现自己”一课时,教师设计“我眼中的我”主题交流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进行自我介绍,并且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和展示,突出自己的性格特点,展示自己的思想特质。学生接受任务后,小组展示讨论活动顺利启动。教师对学生的介绍情况进行梳理和归结,发现教育契机便给学生一些提示,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多重对话中达到观点一致。這样,学生对生命话题讨论有真切的体验,其学习思维就能顺利启动,教师再适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就能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丰富活动形式

学生对灵动性的学习活动有着特殊情结,如能做好对接优化处理,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关注度。现场采访、展示介绍、实地观察、素材展评、故事讲述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教师要对这些活动进行深入分析,找到生命教育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建立学科认知。学生对学习活动有不同的期待,教师应做好学情调查,甚至要征询学生的参与意见,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设计品质,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进行情景再现设计,势必会对学生形成感官触动,其调动作用也更加突出。如在教学“友谊与成长同行”一课时,教师可找两个学生讲述矛盾摩擦的事情,具体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并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因为事先有准备,学生介绍得比较具体详细,而且都能从自身找问题,态度也比较端正。教师对学生介绍的情况进行评价,要求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互动气氛热烈。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组织学生现场展示矛盾纠纷和处理情况,这是最为鲜活的案例呈现,学生感觉很熟悉,接受起来也不存在什么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具体讨论和思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想启迪,其矫正作用会更为突出。而教师利用生活琐事开展教学,传递积极信号,组织学生在自我检讨中提升认识,这是典型的生命教育。

三、分析案例,解读生命教育内涵

学生不喜欢教师的说教,因此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分析时,要结合生活经历展开素材整合行动,找到一些典型的案例信息,利用多种形式展示这些案例,让学生感觉真实可信,自然会有更多的关注度。

1.组织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是最为常见的学习活动形式,学生对鲜活的案例有阅读和思考的主观需求,教师要精选案例信息,对案例进行直观处理,利用多媒体、生动讲述、课堂演绎等形式展示出来,并设计投放一些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学习讨论。学生研讨案例时,教师要跟进指导,给学生提供一些学法支持,引导学生找到案例解读的突破口,以提升其思考水平,使其在广泛讨论中建立起学科认知。

如在教学“交友的智慧”一课时,教师展示几个交友的案例,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个案例内容,同桌合作展开具体讨论,分析这种交友方式的合理性、科学性,并给出自己的个性见解。学生积极响应,案例讨论气氛十分热烈。因为学生有不同的观点,自然会形成观点碰撞,促进辩论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对学习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比较感兴趣,教师要抓住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解读,组织学生展开辩论活动,给学生提供深度思考的机会。教师还要围绕案例渗透生命教育内容,为学生规划学习路径,使辩论活动更高效。初中生有交友的要求,但往往缺少一些方法和技巧,教师可从思想、态度、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2.依据案例演绎

教师讲述案例时,可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演绎,这样能使其感知体验更为丰满,思考更为深刻。如果案例中融入生命教育内容,学生对角色有深入的了解,就能够产生学习认同感。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课本剧之类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自行组建演绎团队,以小品、话剧等形式进行直观展示,进而使学生有更多学习感知的机会。

如在教学“师生之间”一课时,教师先提出问题:教师节来临,很多同学都通过多种渠道向老师表达问候,这体现了温暖的师生情。老师想知道,同学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能否找到一位你最敬佩的老师,介绍一下他的特点?学生对这个问题比较敏感,开始议论纷纷。教师继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结合实际进行客观表达。学生心目中敬佩的老师有很多,教师要求学生轮流介绍,如从教学能力、教学态度、爱护学生、处理班级事务等不同角度介绍和评价老师。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结,并介绍老师心目中的学生印象。学生的关注力更加集中,与教师多角度进行良性互动。这样,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给学生提供深度交流的机会,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心理触动,教育效果也更为突出。

四、对接生活,体会生命教育真谛

教师要深度发掘,从学生的关注点出发,组织学生深入生活进行观察和调研活动,并结合生活真实经历进行研学行动,这对学生体会生命教育真谛有积极的作用。

1.发掘生活素材

学生都有生活经历和认知积累,教师在执行教学方案时,要针对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进行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生活对接活动,进而使学生的感应更为真切,学习体验更为丰满。学生通过生活观察、社会采访、课题研究、网络交互等,能够搜集不少的生活素材,并对生命教育有更深的认识。教师对学生生活认知基础要有客观的分析,并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搜集相关的内容,促进其学习思维顺利启动。

如在教学“亲情之爱”一课时,教师播放歌曲《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给学生讲解“家”的内涵,然后推出历史孝德故事,引导学生展开互动讨论,对孝道传统美德内涵进行深度思考,最后要求学生深入家庭展开生活调查,搜集有关亲友的孝道案例,并在班级进行展示和介绍。学生对孝道故事比较熟悉,教师设计的生活调查任务,学生都能够主动接受,并会进行实地考察和整合处理,形成故事案例。在展示环节,教师可挑选一些典型案例,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讲述。孝德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教师从这个角度进行设计,组织学生搜集讲述孝德故事,能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形成思想认知。特别是发生在亲人身上的故事,对学生形成的冲击更强烈,教育作用也更明显。

2.开启生活观察

生活观察是最常见的学习活动形式,教师在设计训练任务时推出一些生活观察任务,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生活现象中包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中,综合分析多种生活现象。生活观察具有主观性、创造性的特点,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会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

如在教学“探问生命”一课之前,教师布设預习任务:关于生命故事,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得,请同学们围绕“珍爱生命”这一主题进行信息搜集,选择最为经典的一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并设定讨论话题,看谁搜集的故事更典型,讲述得更生动,问题的设计更有代表性。学生对“珍爱生命”这一主题的故事比较感兴趣,会利用网络等进行搜集。教师对学生搜集、讲述、问题设计的情况进行评价,组织学生展开深度讨论并思考生命的意义,其学习认知会更加理性。生命教育是严肃的事情,教师将问题设计的权利下放给学生,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和胆识,也使得学生的感悟更加深刻。

五、延伸反思,促进生命教育内化

在道德與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梳理学习认知,进行学习归结,找到学习问题,展开学习讨论。这也是一种反思,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学习。

1.推出反思方案

生命教育包含的内容广泛,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众多,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需要做出明确指导,给学生一些思考提示,这样才能确保学生顺利进入到思考环节,在反思中找准学习的方向。生命教育不能靠答案灌输,需要有深度的思考,教师及时推出一些反思话题,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也会更加深刻。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反思,需要对接具体的案例,推出适合的方案,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思考和体验。如在教学“珍视生命”一课时,教师展示一组图片信息,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图片上的人物和故事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或者道理。学生对这些图片内容比较熟悉,都能主动进行观察和解读。如“感冒”这张图片,很多感冒的发生都是可以避免的,但图片上有人运动出汗吹冷风,有人喝冷饮……教师要求学生针对这些现象,结合自身的表现进行反思:你平时有没有这些不良习惯?需要如何克服这些生活陋习?学生对这些生活现象和问题比较敏感,会自觉进行讨论,并结合生活表现进行反思和检讨。一个感冒现象,本是生活细节问题,教师上升到生命教育高度,为学生提供更多反思的机会,无疑是有创意的安排。

2.延伸反思维度

学习内容整合、活动组织反馈、实践体验归结、社会调查分析等,都带有反思属性,教师适时渗透反思方法,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能够对学生形成多点触动,促使生命教育顺利展开,为学科教学提供助力。初中生思想活跃,对生命话题比较敏感,教师要科学分析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反思学习,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调研,对学生的生命认知进行研判,从学生的关注点进行设计,能够创造更多的生命讨论话题,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如在教学“绽放生命之花”一课时,教师先提出思考问题:人为什么活着?并给出一组答案,要求学生做出选择,并解读选择的依据和理由。这时,学生开始思考和讨论生命话题。教师根据学生的研讨情况,继续推出新话题:怎样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学生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归结出一些个性观点。例如,能够为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能够自力更生,作出一番成绩,获得社会公认的人生最有价值。教师对学生的个性见解进行评价,要求学生设计自己的“生命线”,并对未来的成长作出客观规划。学生对这个任务比较感兴趣,纷纷进行思考和讨论,对理想实现的途径进行预设,并在班级内展示。教师从学生的关注点出发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对关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能使学生达成共识,这无疑是最典型的学习反思。

总之,初中生正处于生命认知成长的关键期,教师有针对性地渗透生命教育内容,与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生命教育对话,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教育契机。针对生命教育内容丰富、呈现形式众多的特点,教师要对教学情境、学习活动、生活观察、案例分析、思考组织等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处理,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的契机,进而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惠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研究[J].教育界, 2022(23).

[2]刘放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16).

[3]闫虎.“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江西教育, 2022(12).

[4]孔令博.德育视野下的初中生命教育探究———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吉林教育,2022(12).

[5]黄芳.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2021(13).

Explorat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Life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Liao Haibin

(Vocational Technology and Adult Education Center, Puche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 Pucheng 353400, China)

Abstract: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life education. Teachers consciously infiltrate the content of life education in moral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which can not only enrich the teaching form, but also bring more learning inspiration to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ir core discipline quality.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life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and points out that we should create a situation and infiltrate the content of life education; organize activities to strengthen life education perception; analyze cases and interpret the connotation of life education; connect with life and realize the essence of life education; extend reflection and promote the internalization of life education.

Key words: junior middleschool; moralityand ruleoflaw;lifeeducation;route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