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与文看李白的纵横家思想

2023-03-04 12:23林柏豪周建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纵横家话术李白

林柏豪 周建军

摘要:关于李白的诗歌意象、生平考证、诗歌思想的研究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这些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也十分丰硕。然而从诗与文的角度对李白的纵横话术进行解读方面却常常被前代学者忽略,导致研究成果往往大而不精。鉴于前人对李白的纵横话术解读不深刻、不全面的问题,该文对李白的经典诗文中的纵横话术进行深入解读,以期对李白的纵横话术有更深刻、更准确的认识,给读者树立一个不熟悉又熟悉的完整的李白形象,更准确地定位李白其人、诗歌思想和诗歌风格,认识李白对先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清晰地认识唐代文人的气质和为官之道,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李白;纵横家;诗歌;文章;话术;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3)03(a)-0001-06

A Study of Li Bai's Thought of the Scholar from Poetry and Prose

LIN Baihao, ZHOU Jianjun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Hunan, 363000, 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Li Bai's poetic imagery, biographical research, and poetic thoughts has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of various dynasties, and the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in these areas are also very fruitful. However, the interpretation of Li Bai's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s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etry and prose has often been ignored by scholars of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resulting in research results that are often large and not precise. In view of the problem that previous scholars have not deeply and comprehensively interpreted Li Bai's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scours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provide a deeper and more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Li Bai's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scourse through in-depth interpretation of Li Bai's classical poetry and prose, in order to establish an unfamiliar and familiar complete image of Li Bai for readers, and more accurately position Li Bai's personality, poetic ideas, and poetic style, to have a more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Li Bai'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pre Qin thoughts, and to have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mperament and official ways of Tang Dynasty literati. It has certain academic significance and research value.

Key words: Li Bai; Political strategists; Poetry; Article; The art of language; Ideology

1 研究现状和方法

被余光中先生誉为“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历代学者对其研究甚矣,相关研究成果亦是非常丰富。历代学者对李白展开的研究大多围绕其诗歌意象、生平考证、诗歌思想展开。但是在诗文方面,前代研究更侧重于李白的诗而忽略了李白的文;在生平考证方面,历代对李白的生平研究争议较大,且多不可考;在思想研究方面,历代研究大多围绕儒家、道家、墨家、纵横家进行研究,其中关于纵横思想的研究,尤其是縱横话术的研究最为薄弱。因此本文以李白的诗和文作为切入点,对李白的纵横话术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研究空间。

1.1 研究现状

在诗歌意象方面,主要有对李白诗歌中星象进行的研究,如汤彧佳的《李白诗歌中星象意象研究》;有对琴意象的研究,如唐宇辰的《李白诗歌琴意象研究》;有对玉意象的研究,如冯旭颖的《接受美学视角下李白诗歌中“玉”意象的两个英译本比较研究》;有对空间意象的研究,如吕星月、袁曦临的《李白金陵诗歌的空间意象挖掘策略研究》;有对酒的意象的研究,如栾岚、霍莹莹的《意象图式视域下酒文化中儒家思想的体现——以“诗仙”李白诗歌中酒的意象为例》,毕铮的《三杯拔剑舞龙泉:从酒、剑、水意象看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从语言学视角进行的意象翻译研究,如葛睿、王斌的《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李白诗歌<杨叛儿>中的意象翻译研究——以许渊冲译本为例》;有对蓬蒿意象进行的研究,如岳成龙的《李白诗歌中的蓬蒿意象探究》;有对月意象的研究,如李军的《论李白诗歌的月亮意象及意蕴》;有对凤意象进行的研究,如崔允瑄的《朦胧的自我——李白凤诗歌意象赏析》等。

在李白的生平研究方面,郭勉愈的《新时期李白生平研究综述》中对历代学者对李白的生平研究进行了精细的整理,文章认为:“自197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 认为李白‘出生于中亚细亚的碎叶城,其位置在今哈萨克境内的托克马克。 郭沫若的观点得到众多学者的响应。进入20世纪80年代 ,学界展开了对李白出生地的大讨论。 将各家所持的论点按地域划分,可分为以下四种:蜀中说、条支说、焉耆碎叶说、长安说。综合以上众说可知,关于李白出生地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蜀中说与‘西域说两种观点上。而关于李白家世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第一种说法认为李白是凉武昭王李暠之后;第二种说法认为李白是北周李贤、隋朝李穆一系的后裔;第三种说法认为李白是平民李抗之后;第四种说法认为李白是太子李建成之后;第五种说法认为李白是凉王李瑗之后;第六种说法认为李白是李轨之后;第七种说法认为李白是陇西李氏丹阳房始祖李伦之后。从以上归纳可以看出,在对李白家世的讨论中 宗室说占的比重较大。而异族说的主要依据是《宗室世系表》中没有记载李白的家世, 李白本人没有成为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宗正寺隶入李氏子孙的诏赦对象,在李白自己的作品中对唐宗室的称呼非常混乱,李白的容貌像异族,李白懂外国语。非宗室的汉人说的支持者往往赞同异族说的前两个论据,而否定后几个依据。”

在对李白的纵横家思想及语言风格的研究方面,莫芙青、蒋力余从诗歌方面简述纵横家对李白的影响,如大济苍生的英雄意识、迅如闪电的敏捷思维、诡谲变幻的艺术意境和奇崛夸饰的文学语言。钟金贵在《李白纵横家思想简论》中对李白的纵横家思想及其成因进行简要的论述。路云亭在《李白的纵横术——对大鹏形象的重新阐释》中以大鹏的形象对李白的纵横思想进行了阐释。冯玉在《<战国策>纵横家对李白情怀的影响》一文中论述了战国策中的谋士对李白的影响。肖悦在《从表、书、序看李白骈文对‘战国策的继承》中论述了李白对《战国策》敷张扬厉的辞藻,危言耸听的论说,以及纵横思想的继承。

截至目前,对李白的纵横话术的研究尚少且浅,研究者及成果主要集中在国内;在李白的纵横术及其思想研究上比较笼统和片面,往往点到为止,缺乏深度与广度,且尚未有人从诗和文的角度对李白的纵横话术进行深入的解读。在当前李白研究对纵横话术研究缺失的大学术背景下,从诗与文的角度对李白的纵横话术进行研究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和研究价值。

1.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使用文学史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对李白干谒诗文和针砭诗文的相关资料的整理和研究,来对李白的纵横话术做出整体性的概括与归纳。其次,通过重点分析干谒诗、针砭诗与《上安州裴长史书》《与韩荆州书》等作品来揭示和分析李白对纵横术的继承与发展,同时探索先秦诸子和当时金陵一带民风对李白的影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2 李白与纵横家的因缘际会

在笔者深入研究李白的纵横话术之前,必须得先搞清楚什么是纵横家,什么是纵横术。纵横家的概念产生于春秋战国,纵横是谋圣鬼谷子创立的学术流派,是在战国时期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十家”之一。纵横家从属于合纵与连横两种不同的政治力量,故名之纵横家。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谋划策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而纵横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诸侯,建言献策,谋取高位,攀附权贵的一种话术,亦可称之为交游术。

那么为什么说李白是纵横家,为什么他的诗歌中会有纵横话术的存在?

首先,从时代背景来看,李白活跃的时期正值盛唐,国家兴盛,经济发达,天下太平,整个大唐王朝正体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可以说,在当时的唐朝,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寒门庶子,都充斥着一种追求建功立业的风气。整个国家洋溢着极高的民族自信,入世之风的盛行也导致了很多隐士出山为官。而初唐时那些原是平民,而凭借论才和治世之术闻名天下的志士名臣如魏征等人对李白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从他20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那一刻开始,他就踏上了属于他的非凡人生,但是李白的家世不详,没有证明自己身份的“谱牒”,所以李白无缘科举;同时李白也是一个狂傲的人,不希望用普通人的方式进仕,所以他采用游说的方式以让地方抑或是中央官员可以举荐自己,而在这些干谒诗文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便是纵横话术。事实证明李白的交游话术是卓有成效的,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在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举荐下,李白成功入诏翰林,在宫中过上“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潇洒生活。

其次,从文献中看出李白对纵横术的喜欢,《新唐书》卷220《列传》第127《文艺中》记载李白“喜縱横术”,唐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也记载李白“性倜傥,好纵横术”。李白自己在《草创大还赠柳官迪》一诗中也曾言道:“才术信纵横,世途自轻掷。”从人类的本质上来说,对权力的追求是人最核心的欲望之一。爱好权力是人类最强烈的动机之一,甚至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曾言自己是一个“高情忘机”的人,那么李白真的是一个脱离了人类原始欲望、超脱尘世的人吗?答案很明显是否定的,李白晚年从璘入幕的选择就可以表明,李白在安史之乱中,既为民感到忧心——“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又在乱世中寻求实现自己未尽理想的机会[1]。

那么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出世的诗歌呢?这又和前文所言李白的身世和李白生性狂傲的性格有关。李白因为家室原因无法参加科举,而性格狂傲的李白往往也陷于一种矛盾当中,他既想实现自己“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的理想,又不想与常人苟同,所以他走上了向地方或中央官吏献上干谒诗文以求举荐的道路。但如果仅靠这条路,且不说李白自身的社会地位不足以接近那些达官贵族,就算成功被举荐,能不能传到玄宗的耳朵里还是个问题。所以李白用了一些手段来扩大自己的名声和人际圈。其一便是特立独行,走隐居与交游结合的道路,将自己包装成一个高情忘机的隐士。很多人读李白的《襄阳歌》认为这是一首触事遣兴,借人写己,充分表现了蔑视功名富贵、追求放浪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的诗歌,那么为什么李白要以山涛自比?山涛,四十岁时,才任郡主簿。大将军司马师执政时,山涛被举为秀才,累迁尚书吏部郎。西晋建立后,升任大鸿胪。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职,封新沓伯。他每次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意旨,且亲作评论,时人称之为“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太康三年(282年),升为司徒,以老病归家。次年去世,年七十九,谥号“康”。山涛在出仕前也曾是隐士集团“竹林七贤”的一人。从山涛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加之自武后始,唐王朝出现科举取士和求贤草泽的两条选拔路径,李白的纵横家性格让他断然选择以隐求仕,是故李白恐求官为真,隐居只不过为其工具而已。其二便是李白凭借自己的辩才与文学才华,成功赢得前左丞相许圉师的认可,在安陆迎娶他的第一任妻子许氏。这也是假借婚姻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攀附权贵的手段。但是纵有诸多手段,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李白的诗文中的纵横话术,他才成功在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举荐下入诏翰林[2]。

而李白的纵横话术主要体现在其干谒诗、针砭诗与《上安州裴长史书》《与韩荊州书》这两部经典的文章,诗歌和文章不仅代表了他的意志,还是李白谋生的手段,更是体现李白纵横术的最佳材料,笔者将围绕这些作品展开分析李白的纵横话术。

3 李白诗与文中的纵横家思想

3.1 以铺陈藻饰的语言夸赞自己或他人以求官

李白的纵横话术其一便是以铺陈藻饰的语言夸赞自己或他人来达到自己求官的目的[3]。李白在干谒诗文中常以古之能人自比以显自身之能,比如《扶风豪士歌》中谈到“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饮君美酒歌一曲,来日报恩效张良”,此处以张良自比,表达自己有与张良并肩的辅弼之能,能够协助君王平定安史乱世;又如《梁园吟》中说自己“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借谢安东山再起的典故,以谢安自比表达自己决不放弃“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又如《永王东巡歌》其二中再次借用谢安的典故“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用东山谢安石来比喻自己来辅佐平叛,一定能为永王在谈笑中扫尽胡虏,还大唐一个太平盛世;又如在《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中谈到自己“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以鲁仲连却秦不受赏的典故,表达自己“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的高洁情操;又如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夸自己好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或者夸自己轻财好施:“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又或者夸自己存交重义,给朋友殡葬时虽“猛虎前临”任“坚守不动”,此皆出于对自己能力的推销[4]。

李白在夸饰自己的同时也会夸赞对方,让对方更容易对自己留下一个好印象,好在皇帝面前美言自己几句。比如在《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中说到“吾兄青云士,然诺闻诸公。所以陈片言,片言贵情通。棣华倘不接,甘与秋草同”,夸赞吾兄官运通达,如今已是青云之士,如若不肯帮助“我”的话,“我”恐怕就会像秋草一样消逝而去;又如《赠徐安宜》中夸徐安宜“清风动百里,惠化闻京师”,希望他可以“翳君树桃李,岁晚托深期”推荐一下自己;又如在《与韩荆州书》中开篇就夸韩朝宗“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又如在《赠范金乡》二首中夸范宰是“范宰不买名,弦歌对前楹。为邦默自化,日觉冰壶清”的高人,自己是“徒有献芹心,终流泣玉啼”,希望他可以和朝廷推荐一下自己。

李白的这种铺陈藻饰的文风主要继承自《战国策》的传统,《战国策》中的纵横家的传奇故事有如张仪、苏秦、鲁仲连等人,不仅影响了李白的理想,更影响了李白的文风。李白年轻时的老师赵蕤的纵横术著作《长短经》所谓“长短”即是由《战国策》的别名“短长”变化而来。可见此作对李白影响非同一般,但是李白却能够坚持辩证地接受这些影响,净化纵横思想,内化于己。从《笑歌行》中便可以看出李白对先秦纵横术的辩证接受,所谓:“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嘲笑张仪、苏秦以“曲如钩”的方式谋取官位,纵使李白有“三寸舌”,他也始终选择以“直如弦”的方式贯彻自己的理想。可以看出先秦纵横家那种不择手段、谋取官位、愚弄天下的价值观已经在李白的身上得到了净化,也正因为李白坚持“直如弦”,所以李白于朝中不敌高力士、杨国忠、杨贵妃的攻击,不得已被赐金放还[5]。

3.2 讽刺谩骂他人,以让他人栽培自己

李白的纵横话术其二便是讽刺谩骂他人,以让他人栽培自己。因为李白的家世不详,社会地位不高,所以李白在投干谒诗文时往往会被一些地方和中央官员看不起甚至是嘲笑。所以李白一方面在诗文中展现自己的文采,采用讽刺谩骂的话术以激将之法来让对方认可自己。其中,最典型的作品就是李白的《上李邕》中盛赞自己“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还讽刺李邕愧对世人对他的评价,不能欣赏人才,终究是和凡人一样“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嘲笑自己的理想,认为“宣父犹能畏后生”,你又如何能嘲笑我的凌云之志?事实证明李白写这首诗是很有作用的,之后李邕便因李白的才气与蔑视权贵的个性与李白交好,在李邕为李林甫所害后,李白感叹道:“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可以看出两人关系非同一般。又如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曾扬言道:“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遂之长途,白既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意为哪怕你裴长史不纳贤,“我”李白也有其他门路可走,一样行“举黄鹄”之事。但如果反观李白的另一篇干谒文《与韩荆州书》就会发现李白在这篇文中并没有像《上安州裴长史书》那样带有威胁性的话语:“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甚至保持了一种比较低的身态,承认“人非尧舜,谁能尽善?”那么原因究竟是什么?其实分析这两篇文章写成的背景和对象就明白了。李白在写《上安州裴长史书》时,社会舆论并不好,所以李白写这篇文章时往往会彰显自己超人的能力来为自己辩解,同时以带有威胁性的文字来强化自己的表达,况且安州裴长史不如韩朝宗一样“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以识才闻名于世,所以更需要表现自己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一文中谈到自己家室时说自己是地位较高的世家:“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而在《与韩荆州书》中就以一句“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概括原因。从中也可以看出李白对纵横话术已经掌握得炉火纯青了,可以根据对象和环境的不同对自己的话术进行调整。

而且李白在这类讽刺干谒诗文中,常以女性视角或以怨妇语气怪罪统治者,对幽怨之情的化用来表达失意与埋怨。例如《劳劳亭歌》中“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一句既有渴望知音,也有怨怪君王不识贤才的情感;又如《江夏行》中“不如轻薄儿,旦暮长追随。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如今正好同欢乐,君去容华谁得知?”和《古意》中“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表达对统治者的忠心和久不识己的埋怨。李白一生曾多次前往金陵,有关金陵的诗有近百首之多。所以李白受金陵风气影响甚深,他化用南方民歌的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而李白最多化用的还是商妇形象,因为在金陵居住的时间里,李白看到了很多商妇独守空闺的场景,不禁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感,便以闺怨之情表达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

3.3 以危言耸听的语言来劝谏统治者

李白的纵横话术其三便是以危言耸听的语言来劝谏统治者。前文曾谈到过《战国策》中的谋臣策士喜欢以敷张扬厉的文风来渲染自己的主张,而危言耸听的言论也是他们说服君主权臣,使其产生危机感并投入相应政治措施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蔡泽见逐于赵的故事,蔡泽为了说服范雎功成身退将相位让给自己,他首先提出“若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亦可愿矣”,举商鞅、吴起、大夫种等人不敢激流勇退最终为人所害的例子,又进一步指出“故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知不能存吴;申生孝而晋惑乱。是有忠臣孝子,国家灭乱,何也?无明君贤父以听之”,且“然则君之主,慈仁任忠,不欺旧故,孰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乎?”范雎所事之君不能保证“不欺旧故”,最后再强调“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进退、盈缩、变化,圣人之常道也”。今范雎“禄位贵盛,死家之富过于三子,而身不退”的情况是非常危险的。蔡泽通过古今之贤士的悲惨结局,以危言耸听和敷张扬厉的方式成功“忽悠”了范雎乖乖交出相位,走上了自己建功立业的道路。从这个故事就可以看出危言耸听的语言的力量,以及历代纵横家这么重视此话术的原因[6]。

而李白在诗歌中既继承了《战国策》敷张扬厉的文风,也化用了危言耸听的言论[7]。例如在《古风》其三借批判始皇帝的功过来类比玄宗皇帝,批评玄宗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又写其沉迷于道教的炼丹长生之法而迟于国政:“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最终只会落个“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的下场。又如其六中批评玄宗频繁发动边疆战争,怜惜百姓,同情将士具有浓厚的反战情绪:“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又如其十五批玄宗不若昔时燕昭王礼遇下士而对其弃之如尘“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却“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又如其四十三“淫乐心不极,雄豪安足论”借周穆王和汉武帝对玄宗天保年间的淫逸与繁华进行批判。又如在《金陵歌送别范宣》中以梁陈之事喻安史之乱,如若统治者不采取对应措施,恐会落得個“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的下场[8]。

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李白的这类讽喻诗不仅带有纵横家危言耸听的论说风格,也带有着颇强的儒家诗教的色彩。他在这类诗中体现的其实就是孔夫子所谓“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中的“怨”,强调的是怨刺上政,即对统治者的批评和对统治者行忠恕之道的要求,和强调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李白的受业恩师赵蕤在长短经中也谈到儒家、墨家等相关的思想,如“明君贤臣,屈己申人”“墨翟无黔突,孔子无暖席”等。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所谈到的“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9]一方面可以看出李白的学识渊博,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李白接受的可能更接近于杂家的思想,学习各家学派的理论以融会贯通。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会带有儒家诗教的色彩,加之春秋战国时期,论说才能并不是纵横家的特例,孔子、孟子游历诸国靠的也是自己的“三寸舌”,而李白对纵横话术的学习集各家之所长,势必会体现不同的论说色彩和风格的杂糅,如若硬去分类,恐有牵强附会之嫌,笔者有“知止”之明,故不再论说[10]。

4 结语

综上所述,李白为实现自己功成身退的理想,将一腔热血撒入诗文,以求统治者赏识。而他依仗的就是:以铺陈藻饰的语言夸赞自己或他人以求官;讽刺谩骂他人,以让他人栽培自己;以危言耸听的语言来劝谏统治者。这三件法宝为李白的成名之路扫清了障碍,终来到君王侧。而从中也可以看出李白的诗文风格影响来源的多元化,既有民风民俗,有诸子百家,也有时代精神等。对李白诗文中纵横话术的研究加深了我们对李白其人、其诗、其文的理解,对塑造一个更加生动立体的李白形象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莫芙青,蒋力余.试论纵横家对李白的影响[J].船山学刊,2002(2):113-116.

[2] 郭勉愈.新时期李白生平研究综述[J].江汉论坛,2000(1):63-68.

[3] 钟金贵.李白纵横家思想简论[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3):3-4.

[4] 路云亭.李白的纵横术——对大鹏形象的重新阐释[J].名作欣赏, 2007(9):108-114.

[5] 冯玉. 《战国策》纵横家对李白情怀的影响[C]//中国李白研究会,太原师范学院.中国李白研究(2019年集).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9:383-396.

[6] 肖悦.从表、书、序看李白骈文对《战国策》的继承[J].骈文研究,2021(1):29-38.

[7] 肖悦.李白文对先秦文学的继承与接受[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1.

[8] 廖悰.李白纵横家文化心理探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6):84-89.

[9] 王琦注.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0]赵昌平.鲁仲连、赵蕤与李白——兼论古代文化史、文学史研究的若干问题[J].文学遗产,2011(1):36-48.

作者简介:林柏豪 (2002,1-),男,福建漳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通信作者:周建军(1966-),男,苗族,湖南邵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通信邮箱:1113084414 @qq.com。

猜你喜欢
纵横家话术李白
直播带货话术技巧
给小学美术实习教师的几条建议
教师批评学生的策略与话术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左传》与战国纵横家辞令辩说的比较
苏秦“锥刺股”苦读
倒下的那一刻
营销,话术制胜——评《话术赢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