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让诗歌伴童心飞扬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诗歌教学例谈

2023-03-05 06:00何庆喜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期
关键词:想象诗人诗歌

何庆喜

(青阳县蓉城镇第一小学 安徽池州 242800)

诗歌是有着独特魅力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的明珠。它照亮了人们心中最黑暗的一角,给人生命的力量和勇气,润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指出: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这就为我们的诗歌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围绕学习主题,为学生诗歌的“读”和“写”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创设较为开放的诗歌阅读情境和诗歌创意表达情境,让他们在读写结合的诗歌主题学习中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所以,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编排,让小学生学会欣赏、创作诗歌,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滋养他们清纯美好的童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此实现在由读到写的诗歌教学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诗歌单元,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诗歌欣赏和创意表达训练。下面结合读写联系诗歌教学实践,谈一谈对诗歌教学的理解和认识。

一、以“读”为本,滋养童心

(一)想象画面,沐浴诗境

很多诗歌,尤其是儿童诗,语言优美生动、内容生趣盎然。诵读时,学生如果沉浸其中,想象画面,就会领略到大自然和人世间的美好和谐,倾听到生命迸发出的活力四射的动人旋律。如在教学冰心的《繁星(七一)》:“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时,笔者先借助明月、小园、藤萝的图片营造情境,然后让学生想象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和母亲会做些什么。在交流想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或生活经验打开思路,学生想象的画面丰富多彩:母亲给自己说故事、唱儿歌童谣、梳小辫、赏月、做游戏……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童年亲子时光的美好、月下母亲的慈爱。孩子们此时此刻沉浸在诗歌创设的意境中,能深切体会诗人对母亲深深的依恋。

在感受诗境方面,还可以用“还原体会”的方法去阅读,就是在阅读欣赏中,跟着诗人,感受诗人创作的心路历程,揣摩诗人的心理。如教学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在天晴了的时候,该到小径中去走走……”时,引导学生想象诗人此时正走在雨后初晴的小道上,想象他的所见所思,还原诗人的创作过程。这样既能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诗人所描绘的意境,重新经历一次他的再创作过程,又能从他的创作中汲取灵感和方法,为自己创作诗歌打下基础。

(二)感情朗读,体悟诗情

诗歌是诵读的艺术,入选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的诗歌都是适合诵读的。这些诗歌有长有短,从几行到几十行不等。长的,有的如山泉潺潺,读起来婉转动听;有的如大江奔涌,读起来铿锵有力。短的,有的如空中皎月,读起来轻柔明快;有的如山中小曲,读起来高亢嘹亮。所以,诗歌教学应将“朗读”作为教学之首。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求他们调动耳、目、嘴、脑等各种感官,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会其意、悟其情。学生只有这样读,才能读出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从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会情感,感受意境。如教学艾青的《绿》一诗时,采用“三步读”法:配乐范读—想象练读—有感情朗读。先采用配乐范读的形式,让学生边听边想象,将学生带入诗歌营造的奇特景象之中。接着,组织学生交流: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整体感受练读诗歌。在学生将诗歌读正确后,结合这首诗的独特表达,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一步,重点指导的是第五小节“所有的绿随风而舞的景象”,在学生讲述“诗人的想象奇特在哪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各种绿都动起来的勃勃生机。在此基础上,追问学生:当“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让他们通过朗读表达感受。这样就将有感情朗读与想象有机融合,让学生通过读进一步体会“绿”所蕴含的生机、活力,感受作者对美好世界的热爱与赞美。

总之,教师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体悟诗情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的体验和诗人的情感能够交织在一起,要在课堂上进行有层次的引领,学生的回忆、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共情、移情,都是体悟的好方法。当学生有感受有体验之后再朗读,读出来的就不仅仅是一段文字、一首诗歌了,他们的内心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学生会由内而外喜欢上朗读,喜欢上诗歌,因为他们发现朗读诗歌实际上是在跟诗人对话,跟自己对话,是在读自己。这样他们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充实、丰盈起来。

(三)开展活动,体验诗趣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教材安排的四篇课文的同时,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诗歌综合性学习活动——轻叩诗歌的大门。

首先,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诗歌摘抄。学生们收集课外阅读的现代诗,并分门别类摘抄,从绽放异彩的诗歌百花园中感受到诗歌特有的“芬芳”。像冰心的《繁星》、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余光中的《乡愁》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都被孩子们的一双双慧眼相中,“收入囊中”。诗歌摘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又为后面合作编诗集做好了储备。

其次,举办了别开生面的诗歌朗诵会。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篇目精挑细选,朗诵前充分准备,朗诵时语气语调变化多端、表情丰富、体态自然大方,每个人都尽其所能演绎诗歌的内涵。这一活动,几乎全员参与,克服困难,创设条件,极力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让学生在与诗歌亲密接触中体验到诗歌所蕴含的情趣。

最后,还开展了合作创编诗集的活动。全班六十人,每十人为一小组,小组分设正副组长,由正副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这项活动孩子们最感兴趣,兴味盎然。诗集中的诗或是摘抄的,或是组员创作的。一个星期的合作,每组都交了一份满意的作业,《白夜集》《新月集》《成长的伴侣》《诗歌,真的很美》《诗歌的旅行》等诗集纷纷出炉。投票产生的“最佳编辑奖”“最佳插图奖”“最佳装帧奖”“最佳诗集名”“最佳封面奖”“最佳作品奖”等奖项也由优秀小组获得。学生在探究中学诗、写诗,在合作中编排、创新,在真实有效的活动中展现诗情画意,感受诗歌的美好。

二、给“写”搭桥,飞扬童心

儿童心灵自由,想象丰富,是天生的诗人。让学生写现代诗歌,符合儿童的天性,在他们最有诗性的年龄,要为他们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因此,笔者结合单元主题的要求,在教学中开展诗歌创作活动。

(一)仿写,有章可循

学生们初学创作诗歌离不开借鉴模仿,模仿是他们创作的拐棍。冰心的《繁星(七一)》:“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采用的是罗列事物的方式写诗。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特点后,鼓励他们仿写,于是,陈曦妍同学便有这样的小诗诞生:“乡村的傍晚/是怎样的美丽呢/袅袅的炊烟/绮丽的晚霞/徐徐的清风。”再如张君宇同学的《秋》:“秋是怎样热烈的呢/火红的枫叶/硕大的苹果/农民的欢笑。”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示范是最好的语言。学生模仿课文进行诗歌创作,既满足了学生语言发展的需求,又给了孩子很好的示范引路,一举两得。学生在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之后,学会了运用。通过言语实践,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歌用词的丰富、生动、独特。尽管只是最初级的模仿,但正是以此为起点,学生才有创造的可能。事实证明,正因为有了一个又一个模仿,搭建了创意表达的基石,学生的创作才会一步一步有创新、有突破。

(二)创作,激活思维

指导学生写诗,不能止步于模仿,禁锢孩子们的思维。当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诗歌阅读实践活动,积聚领悟了一定的创作方法后,教师要鼓励他们写诗时力求多变、新颖。通过启发引导、头脑风暴等方法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如教学《绿》时,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建立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并将自己的真实感受与景象描绘融为一体。下面是吴逸飞同学写的《雷》:“远处的雷声/轰隆轰隆/像大货车在轰鸣/又像台风在呼啦作响/啊/雷公公/安静些吧/让我好好睡个觉好吗/你也应该回去/照顾小孙子了吧。”尤其是结尾一句,完全是儿童的视角,充满童真童趣。

同时,还引导学生天马行空地想象,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想别人不敢想,写别人不敢写的诗。学生非常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构建他们的童真世界。我班张寞然同学就是这方面的高手,这是他写的《颠倒歌》:“我们头顶着大地/脚踏着蓝天/上身穿着长裤/下身套着衬衫/手上穿鞋/脚上戴手套/春去了冬来/冬去了秋来/秋去了夏又来/夏去了春再回/考了60分/老师夸奖/耶耶耶/考100分/老师批评/呜呜呜。”在小诗人的眼中,世界全倒了个个儿,是那样荒诞不经但又新奇有趣。

在写诗活动中,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因为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没有细腻的感受与深切的体验,是不可能写出好诗的。所以,笔者鼓励学生用自己一双洞察世界的慧眼,用心感悟这个美丽而又可爱的世界,写自己身边的事物,特别注重写作内容与自己的联系。以下是吴雨昕同学所写的《在天阴了的时候》的片段:“在天阴了的时候/要赶快躲进屋里/小蚂蚁搬家/一群群一只只/爬上山坡/重建家园/一条条可爱的红鲤鱼/蹦蹦跳跳浮出水面/是在和小草谈心/还是在练习鲤鱼打挺/谁也不知道……/在天阴了的时候/小草低垂着头/像是做了什么亏心事/柳树被风捆绑起来/却还在摇摆/他不肯接受这一事实/做着无谓的挣扎。”小作者因为对生活有了细致的观察,才会“有米之炊”,且将自己的感受与诗中景物融为一体,达到“有我之境”。

(三)评价,重在激励

指导学生尝试写诗歌,旨在激发学习兴趣,故而在诗歌表达形式上不提任何要求,以免束缚学生的自由表达。组织评价时,笔者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以儿童的眼光读诗、评诗,评选出来的佳作在班里“小荷尖尖”专栏展出。没有展览机会的同学也不气馁,因为在合作创编诗集时,他们还有机会选择一首自认为写得好的诗收录进自己组编创的诗集里。总而言之,一切激励手段均以调动孩子学诗、写诗积极性为要旨。

综上所述,在诗歌教学时,语文教师要通过多层面、多形式的诵读活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感悟诗歌蕴含的美好意境;通过品味童趣的语言、沉浸式情感体验等,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通过仿写迁移、激活思维、发展想象,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编,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真诚独特的美好情感,让孩子们在读写结合的诗歌学习过程中,感受纯真美好的童心。相信诗歌教学中读写结合一定能让孩子们学会发现生活美,学会用心感悟生命美,学会用热情的笔触表达美。营造一个诗意课堂,培植一颗诗意童心,润泽一个诗意童年,让诗歌伴随我们的孩子童心飞扬。

猜你喜欢
想象诗人诗歌
诗歌不除外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诗歌岛·八面来风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