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探讨

2023-03-05 06:00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期
关键词:跨学科语文课程新课标

夏 娟

(合肥市建平实验小学南艳分校 安徽合肥 230071)

引言

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犹如一缕春风,掀起我国义务教育改革的浪潮。从我国此前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对跨学科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及以上的教育中,很少涉猎基础教育阶段的跨学科研究。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深入,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更加关注,这促使跨学科教学实践成为当前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新课标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强化学科实践和跨学科主题学习。虽然小学阶段是分科课程,但我们不能停留在分科课程,既要承认分科设置课程的合理性,也要体现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有必要设置一种在分科课程背景下实现实践化和综合性的课程设计的路径,从而让每个内容板块里都设置有跨学科主题学习,进而推动课程及教学的实践性、综合性。小学语文学科本身已具备较为完善的研究系统,以此为例研究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具有较强可行性,因此,本文的研究主要为适应快速发展的教育要求,逐步实现在日常教学中打破学科间壁垒,真正意义上发挥各学科优势,从而更好地推动基础教育发展。

一、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内涵

新课标核心的理念主要表现为: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定教。此外,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逐步发展为三维目标,在注重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发挥其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作用,这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指明了方向。此理念下的语文学科,将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主要强调学生创新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进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语文气质。此种课程标准理念,很难完全依靠传统语文教学实现,而应当积极汲取其他学科知识、方法,助力语文教学打开视域。实现“小学语文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形成“大语文”,帮助学生在多科学知识海洋中遨游,逐步拥有大格局、大视野,真正意义上实现“跨语文”学习。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跨学科整合,其内涵体现在,教师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实际需要,促使多学科知识、概念、方法等合理融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在提升语文教学趣味性基础上,逐步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促使学生的文学素养、人格修养良好形成,全面提升语文教学的实用价值和意义,最终建构出小学语文教学跨学科整合其他学科的教学体系,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落地生根。

二、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价值

(一)改变教学目标单一

新课标中在关于课程目标的表述上一共有九条,其中一条指向立德树人,两条指向文化自信,两条指向语言运用,两条指向思维能力,两条指向审美创造。小学语文教师实际教学时,在关注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基础上,要更注重核心素养理念的融入,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文本理解能力、阅读能力,逐步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加快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跨学科整合的脚步,不仅能够更好地凸显出语文课程综合性特点,同时,要求教师在“任务群”目标基础上,高度关注学生听、说、读、写四个能力的有机整合,也能极大地改变教学目标单一性。

(二)构建多样化教学

从以往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情况看,多数家长认为,语文学科的学习无非就是读读背背,很多内容孩子自己也能学习,而大部分学生也未能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与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氛围存在直接关系。实施跨学科教学,在原有语文知识基础上引入相应学科的内容,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也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在多学科融入后,语文教师在讲解相关内容时更有事实和依据,转变了以往依赖教材教学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课堂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我内驱力,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实施后,将“语文素养”概念改为“语文核心素养”,在概念上更明确,定位上也更清晰。语文核心素养,即文化自信、思维能力、语言运用、审美情趣。这些方面的实现单靠语文学科远远不够,需要借助多学科融合,才能促使这四个方面成为一个整体,实现协调发展。对此,语文教师结合课堂所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概念、信息、方法等有机结合,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跨学科整合教学,不断从语文中渗透美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增强学生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在兴趣驱使下学会鉴赏美、欣赏美。

三、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策略

(一)引入音乐、美术,创设良好课堂学习环境

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注意力发展规律来看,他们活泼好动,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听讲,但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良好的学习环境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可由此出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其思维、行为得到发展。音乐、美术学科内容的融入,可以很好地优化语文学习环境,促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化。

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注重对课前五分钟的利用,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提高关注度,进而自觉进入学习状态。比如,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一课,重点是让学生识字,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有关春夏秋冬且色彩丰富的图片,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借助图片进行课堂导入,调动学生视觉感受,使其能够自发进入学习状态。而在《人之初》一课学习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儿歌,利用音乐的直接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由此更好地导入新课。

(二)借助动态图像与表演,强化学生语言能力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其模仿能力相对来说较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言语习得环境,与其他学科有效资源、方法进行整合,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深入感知文本语言,从而帮助学生逐步进行言语内化。纵观部编版语文教材文本内容,部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此,可以整合绘画元素,通过更加直观的形象感染学生。在组织学生绘画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通过绘画进一步深化了,有助于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升创造美的能力。在《太空生活趣事多》一文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组内讨论、实践,按照自己的想法,或者直接将课文描绘的场景以绘画形式表现出来,而后鼓励学生将绘画作品通过语言介绍给同伴,强化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或者根据绘画内容自行表演。学生在绘画、表演中不仅提高了想象能力,还锻炼了实践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导向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每幅画面中的细节,并试着说出自己的感受,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开展游戏、实验活动,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有效识字,还要重点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同音字让学生区分,这是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难点。比如对于“座”“坐”的区分,教师若是运用单一的解释、组词运用等方式,虽然可以加深学生印象,但却无法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引入游戏,利用字源则能够很好地化难为简。教师可以引入图片,分别对“坐”“座”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开展游戏,比如“指一指”,教师说词语,学生指出正确的生字;或者“说一说”,利用其中一个字造句,借此检验学生知识理解、掌握程度。通过这种小游戏,帮助学生加深巩固,与此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方位思考的能力。

小学开设科学学科,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思维,使得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思维,帮助其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对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与科学学科进行整合,引入一些小实验,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根据实验提出质疑,并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亲自验证问题。如《揠苗助长》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种植两株植物,按照课文内容对其中一棵植株进行揠苗助长,等待一段时间后再观察。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揠苗助长”所带来的后果,而后再次阅读课文,对课文所讲道理便恍然大悟,懂得做事要顺其自然,不能违反事物本身的规则与发展规律,不该急于求成,否则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可见,通过实践操作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其中的人文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问、勇于实践的思维。

(四)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学习往往受兴趣驱使,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启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尤其是对一些抽象的字词句,为降低理解难度,需要教师把信息技术整合进来,借助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3D动画等工具,丰富、创新地展示出知识点,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感受课文描绘的景象,教师可以引入3D动画展现出西沙群岛的“富饶”景象,使得学生在动态画面中感受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西沙群岛哪里体现出了富饶?对此景象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在有颜色、有动画的情景中深入思考课文内容。这样,通过语文内容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使得学生想象景象更好呈现,极大激活了学生想象因子。

四、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立足语文课程基本性质

分析小学语文学科基本任务可知,主要就是借助语文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听、说、读、写,掌握基本的语文能力,这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特点最直接的体现。新课标中对语文课程概括的补充,提到“以文化人”,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立足语文课程基本性质,在课堂上“润物无声”,重视“立足生活,实践主线”,促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得到良好培养。

(二)注重多元化评价功能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跨学科整合评价,应当重建科学的评价标准与体系,而不能单一地用对错、好坏衡量。评价对象不仅局限于学生,也包含对教学内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应当注重评价对象多样化,凸显多层性。但无论如何,跨学科整合教学都应当坚持遵循语文课程基本性质,从而为学生语言习得、语文知识运用和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真正意义上发挥教学意义和价值。

(三)增强教师学科整合能力

教师是语文课程跨学科教学的主要开发者、实施者,也是语文教学重要引导者,因此,必须不断增强教师学科整合能力。在具体实践中,语文教师应当坚持科学性原则,合理实施“课程整合”,更好地融入其他学科知识与方法,保证整合后的课堂教学科学性。与此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个性、独立性,促使学生能够自主观察、体验,从而更好地体会、感受学习的乐趣,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应当不断学习、探索,深入地研究语文课程标准,从而让多种元素无痕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并在不断的课堂实践、课后反思中增强自身教育智慧,丰富教育经验,推动小学语文教育更好的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新课标基本理念,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跨学科学习”教育,在语文学科基础上充分利用各学科教育内容,从而达到1+1>2的效果。在具体实践中,首要任务就是要转变教育思想,树立跨学科整合思维理念,立足于语文学科内容,注重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真正意义上实现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促使学生多方面语文能力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跨学科语文课程新课标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