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小学线上德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2023-03-05 06:00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期
关键词:德育疫情评价

华 雨

(铜陵市铜都小学 安徽铜陵 244000)

2020年伊始,作为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和严峻挑战。受疫情影响,德育工作为响应“停课不停学”号召,以线上德育的教学模式展开。为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教师要抓准契机,明确线上德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积极探索应对策略,使学生在居家学习中被品德教育不断浸润。

一、疫情下线上德育的现状分析

线上德育是伴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而产生的德育举措,借助互联网这一桥梁,在家校合作中开展。某种程度上,线上德育发挥了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线上德育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和新的要求。

(一)拓展了德育内容的时效性

目前,疫情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仍在继续,随之映射出的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这对小学线上德育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学生在疫情中获得成长,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教师要正确地选择具有时效性和时代性的德育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开阔眼界。例如,在居家学习期间,学生的自律性不强、学习效率低下是教师和家长普遍担忧的问题。因此,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培养自律能力,是开展线上德育的重要内容。再者,小到日常的疫情防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教育、应急知识普及,大到公民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等,都是因抗疫实践的需要而被重视和强化的德育内容,在以往的小学日常德育工作中并未受到重视。对这些德育内容的把握,对教师来说是一项新的挑战。

(二)限制了德育方法的有效性

线上德育是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在线学习平台为载体的道德教育形式,是在特定的时间内对不同物理空间的学生进行道德教学与引导的活动方式,是一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道德学习与思考的“隔空对话”。线上德育这一“不在场性”,使许多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无法有效实施,如角色扮演法、行为锻炼法、品德评价法等,师生之间在空间距离的阻隔下,不能真正实现“现身说法”与“言传身教”。即使是情感陶冶法、榜样示范法、叙事教学法等常见的德育方法,也因线上德育的“不在场性”而无法取得师生间情感共鸣的教学效果。此外,由于大部分教师是第一次开展线上教学,对备学情、备教法都存在很多疑惑。所以,如何探索出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适合疫情背景下的德育方法,有效地开展线上德育工作,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释放了德育过程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结合,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线上德育极大地释放了师生参与德育过程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对教师来说,各种新兴的、多元的、快捷的互联网载体,能满足多种个性化教学模式的需求,无论是德育内容的选择,还是德育方法的运用,都可以充分地释放线上德育过程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线上德育教学像是一场大型公开课,其教学过程完全处于学生、家长与教师同行的监控之中,还可以实现教学过程的回溯,这无形之中迫使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准备、设计和调控教学过程,激发了教师线上教学的积极性和教学过程的主体性。

对学生来说,线上德育是一种不受约束、充满新鲜感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释放了其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性。如若学生对课程感兴趣,则会表现出全神贯注、热情互动、积极思考的投入状态;如若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则会选择主动逃避,虽形式上加入了在线教学平台,但注意力却早早转移到其他更感兴趣或可消磨时间的事物上去了。所以,如何避免因缺乏有效监控而产生“在线不在学”的无效学习,是线上德育面临的又一挑战。

(四)增加了德育过程的不可控性

线上德育对互联网媒介的依赖,决定德育过程的不可控性。一是学情不可控。教师无法全面掌握学生参与德育过程的真实情况,也难以直接获得学生德育学习的反馈信息,因此,无法准确对德育效果做出评价;二是教学媒介不可控。钉钉直播课堂、腾讯会议等学习系统,常常因技术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卡顿、拥堵等故障,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三是亲子共学不可控。基于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的特殊性,线上德育课堂多以亲子共学形式开展,旨在让家长协助学生思考和实践。然而,这样的设想在很多家庭“返工潮”来临之时变得难以实现。小学阶段有很多留守儿童,其父母双方大都去往其他城市打工,孩子或独自生活在家中,或由爷爷奶奶照顾,无法有效参与线上学习。如何尽可能地处理好“返工潮”给亲子共学带来的不便之处,以及如何弥补线上德育的不可控弊端,是线上德育急需探讨的紧要课题。

二、疫情下线上德育的应对策略

(一)用真诚增强爱国情

知中国,方能爱中国。爱国情怀的培养对推动线上德育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未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线上德育的实践过程中,可创新爱国情怀的教育模式,突出教师的表率作用,加强爱国情怀的深度与广度,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

教师可从教学内容的设计入手,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介的优势,选择疫情防控过程中真实、真切、真情的事例,在客观、准确评析的基础上,通过真诚的引导,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知晓疫情对生活的影响,引领学生发现疫情背后的世界和国家,改善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让学生更懂得善良、宽容、明辨和爱。例如,发送学习任务单,让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世界及国家面对疫情所采取的措施,记录各行各业在疫情中涌现的先进事迹,使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更了解中国,也更爱中国。同时,可以开展“国旗下少年说”主题德育活动,让学生在云升旗仪式下,分享关于疫情的“记忆”,可以是一张通行证、一张志愿者挂牌、一张特殊的家庭合影,以及它们背后一个又一个温暖感人的抗疫小故事,指引学生立志做一名心怀感恩、悦纳、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二)用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由于线上德育的“在线”特性,无法确保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所以在教学方式方面,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线优势,开启实时弹幕、连麦功能,运用在线讨论、话题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内容设计方面,应优化课件结构布局和编排方式,交替运用新颖活泼的视频、动画、照片、色彩等元素,以适应不同德育主题的需要。在模式策略方面,可以在线上德育过程中,将学生分组搭配,模拟线下的同桌模式,相互交流督促,增强线上德育的协同效应,激发学生线上学习的兴趣和内生动力。

线上学习也是居家学习。学生和父母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影响获得了一段长期共处的亲子时光,教师应利用好这一契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德育活动。例如,开展“我与书籍比高低”“绿植观察日记”“家务小技巧”“健身大比拼”等一系列亲子活动,让学生在父母的陪伴和帮助下充实日常生活,探索劳动技能,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真正实现五育并举。

翻转课堂模式也可以融入线上德育过程,旨在增强学生自主建构德育知识的能力。以“争做勤劳的小蜜蜂”主题活动为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前自主学习设计。首先,制作导学性的微视频《我眼中的劳动》,并布置自主预习任务:找出视频中体现劳动光荣的具体场景,说一说心得体会;其次,利用线上德育平台,发布内容丰富的课程资源学习包,学生在线上开展自主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这一学习包可包含与劳动相关的绘本资源、微电影资源、歌曲资源和文学资源,丰富学生对劳动的感知;最后,开展线上劳动技能自测,学生可点击线上自主测试的链接,完成测试任务,教师借助线上平台,对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总结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为线上德育教学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在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课堂互动后,教师可布置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课后德育实践作业,如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写一篇关于家务的劳动日记,通过制作手绘、思维导图、教学课件等方式争当小老师,在线上向同学们分享心得体会和居家劳动的小技巧。此活动设计将翻转课堂和线上德育紧密结合,实现了信息技术在德育中的高效运转,满足了教师对线上教学模式的创新要求,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

(三)评价过程客观真实

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要更注重评价内容与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多维性和动态性,采取线上互动与线下呈现相结合,出勤率与参与度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真实客观地评价学生线上德育效果。不能一味追求量化指标,而应关注评价是否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是否有利于陶冶其道德情操、培养其道德行为。同时,还应重视评价的经验总结,逐步完善对学生的线上德育评价体系。

在对教师的评价方面,可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活动设计、教学截图、视频回放、实践作品集等真实记录,从德育工作的完成情况、线上德育教学情况、家校沟通情况、创新德育方式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充分发挥“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的工作成效,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加入年轻教师的教学群,进行有效巡课,指导德育过程,给予及时的教学评价。这些评价措施都能促使教师们在客观真实的评价过程中脚踏实地积累经验,快速成长。

(四)对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

“老师,爷爷奶奶只有一部老年机,我上不了网课。”这是多数留守儿童的声音。作为一群特殊的德育对象,留守儿童因其监护人多为年长的爷爷奶奶,文化水平较低,且缺乏互联网硬件设备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满足线上学习的基本条件。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积极摸排班级学生的情况,了解哪些孩子因客观因素无法参与线上学习,及时向学校及教育局反映,尽可能地向其提供教育帮助。

受疫情影响,学生正经历着重大的生活变化,这些生活变化不同程度地考验着学生尚未成熟的心智,不少学生出现了焦虑、迷茫、情绪低落等应激反应。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任由其发展成应激障碍,学校教育有必要也有责任对疫情背景下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采取相应对策和正向干预,唤醒学生心理的自我调节,稳定情绪,避免不良因素对学生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教师结合线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经验,借助线上平台,开展有价值的德育活动。例如,开展“亲爱的笔友”线上书信活动,为每位学生匹配一位适合的笔友,可以是同班同学,也可以是兄弟学校的大哥哥大姐姐,通过互传书信的方式,分享居家生活中的点滴收获。这封书信可以是一篇日记或一段视频,通过线上平台相互传递,旨在表达对笔友的美好祝愿和即将见面的喜悦之情,让学生在活动中满足分享欲,抒发心绪,充盈内心,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如,建立线上心理健康咨询室——居家空间站,这是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起的私密留言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留言板上匿名写下当下的烦恼和困惑,教师对照留言,有针对性地沟通排解,并正向引导,使学生在老师帮助下走出情绪困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重拾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此活动,更加及时全面地了解全体学生的心灵和成长,有方向地对线上德育内容做出改进。

三、结束语

疫情期间,传统的德育模式已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只要教师正确地认识问题所在,创新适应疫情背景的线上德育模式和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利用互联网技术,设计一系列合理可行的主题活动,突出时效性和时代性,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获得能力和素养的双重提升,就必定能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为学生后续的学习以及生活奠定坚实的认知基础,也将会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发展。疫情终会散去,世界必将恢复往日的模样,但我们的学生及德育工作者们已经在这场疫情中获得了巨大成长。

猜你喜欢
德育疫情评价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战疫情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