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2023-03-05 09:17
时代商家 2023年6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资产国有企业

宋 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如何管好用好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关心的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必然要提高综合竞争力,而资产运营效率的高低成为其中重要的环节。没有高效率、高质量的资产运营水平,是无法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进行快速反应的,企业自然也就不能健康长久地发展下去。随着继续深化改革,国有企业必需要努力提升资产质量,积极盘活资产存量,尽快有序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资本回报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因此,要深刻认识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查找现阶段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才能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为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现阶段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大多数历史较为悠久,所以现阶段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不同程度上还存在着以下一些共性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资产产权不明晰

我国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走到市场经济,历经多次改革,在市场化进程和转型发展过程中,由于完善的外部监督制度、内部控制体系和合规性操作指导没有跟上,加上政企不分、随意划转资产、无法承担高额税负等众多原因,国有企业出现了资产管理混乱、资产流失、资产闲置等诸多问题,特别是国有企业资产产权不清晰的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例如:房屋和土地产证两张皮,产证不一致,导致无法明确资产归属;投资的企业已被划转,但投资的价值还在原企业账上;实际控制的固定资产没有产权,无法入账;在册的固定资产又由其他企业或机关单位实际控制或使用等等。

国有资产是国有企业维系正常生产经营和获取规模经济效益的必要物质基础,资产产权不清晰会引起资产管理难度加大,账实不符易流失,资产价值虚高或虚低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则必然制约国有企业后期高质量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意识较为淡薄

大多数国有企业管理者一般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活动的管理上,重投入,轻管理,未能充分意识到资产管理效能的重要性,甚至由于管理者的疏忽,不仅国有资产运营效率低下,浪费巨大,还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国有资产外部监督不到位

国有资产要想管理好并发挥强有力的价值,必须依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作用。国家一直在积极改进国有资产的监督制度和措施,但实际监管工作仍存在很多困难:首先,企业外部相关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根据改革要求,国资监管部门从过去的直接管理企业人财物变为管资本的模式,但由于监管体制、监管模式和信息化手段落后,难以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监管。比如,对国有企业资产的监管大多停留在表面,企业每月报送的报表无法详细反映资产管理的状况,账实是否相符,资产现状如何等问题均无法反应,加上大多数上级对下级的检查和考核也停留在表层,难以对资产管理形成实质上的监管。其次,国资监管部门聘请的外部审计机构在做审计过程中,出于自身成本和时间的限制,也很难对实物资产的管理情况进行逐一验证,对企业真实的资产状况难以做公正的评价。又或者,管理者对外部审计提出的账实不符的问题,置之不理,或整改乏力。最后,相关监管部门和监管系统信息不共享,不公开,监管碎片化。国有资产管理包括不同内容,需要不同级别的监管部门和监管系统进行多重监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和系统缺少监管信息共享的联系机制,监管问题和信息也不公开,造成监管工作重复较多且低质低效,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2.资产管理水平与考核体系联系不紧密

没有考核,就没有管理,这是许多国有企业的通病。由于绩效考核方式较为单一,目前普遍领导者绩效没有与资产管理水平建立较明确的挂钩机制,造成管理者对资产的管理积极性较差且缺乏一定责任意识。另外,管理者不重视,自然而然下面各职能部门及员工也就更缺乏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有些企业甚至几年都不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盘点,盘点表即使有,也是照抄资产台账,未到现场进行一一核实。

(三)国有企业自身的资产管理水平低下

1.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不完善

国有企业自身对资产管理未形成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一是企业资产管理制度、流程不清晰,职责不够明确。一些国有企业存在制定企业的资产管理制度时流于形式,没有具体操作流程;或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照抄照搬别人的制度,没有实用性;还有在制定制度时打折扣留活口等等现象。例如:有些企业管理制度中对固定资产入库的验收及出库的流程都没有,资产管理人员离职没有资产交接手续,甚至多长时间需进行一次固定资产盘点的时间节点以及负责部门都不在制度上写明,害怕据此进行追责。二是内控机制不够完善、健全,执行不到位。内审和监管部门形同虚设,监督流于形式,责任追究不落地,无法充分、有效地发挥内部监管作用。三是管理者没有担当意识,怕担风险,对历史遗留的资产问题能拖则拖,谁也不愿在自己的任期处理困难问题。比如,对长期积压无效的废旧资产,不及时报废处置,虚列资产;对产权不明晰的资产,长期挂账或采取不入账的方式对待;而对于实际价值已发生较大增减变化的资产,也没有重新进行评估或调整减值准备,造成资产价值与实际价值差异较大等等。四是资产管理模式落后于时代,还在延续人工模式,未能将现代化管理手段加以运用。

2.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

国有资产只有进行信息化管理,才能帮助国有企业对资产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提升资产管理的精准性与效率,有助于企业管理过程的透明化。但目前而言,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还停留在初级水平,大多数资产还处于较为原始的手工或电子表格记录的阶段。有些企业虽然也开展了资产信息化的工作,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化人员能力有限、部门之间不配合、不与管理制度相接轨等原因,致使资产管理系统与实物管理缺乏有机结合,也没有充分发挥出信息化系统业财融合的最大功效。

二、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逐步理顺国有资产产权

对于国有资产产权不清晰的这个顽疾,国资监督管机构要秉着问题导向的原则,彻底进行专项治理,敢于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政府、房产部门、土地部门、税务部门等多部门联动,发挥改革的突破性作用,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不仅要积极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依法理顺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出资关系,更要协助国有企业之间尽快理顺产权关系。

(二)加强对国有企业资产监督体系建设

国有企业只有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在制度的约束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才能更加规范、安全、高效。

1.加强国有企业管理的外部监督体系建设

首先,国资监督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细化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及细则。不仅要规范企业投资、资产管理以及资产退出的全过程权责清单,更要加强风险防范和责任追究,建立多体系监管制度,保证国有资产管理全过程公开透明。比如针对资产管理责任互相推诿,难以追责的问题,建议企业负责人替换时,必需要交接替换时的财务和资产状况,财务方面包括当时的资产及负债明细的财务情况,实物资产方面包括上一年或本年的资产盘点表等,否则不允许办理离、入职手续。大部分国有企业负责人调换,没有进行财务和资产方面双方确认的离职交接手续,虽然有离任审计,也大多是走过场。前面的领导当“甩手掌柜”,后面的领导也不愿当“接盘侠”,最后变成没人负责。离职交接表(可采用电子档案方式)进入双方的终身档案,一切有迹可循,责任清晰,便于责任划分及以后的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也有助于尽早发现资产的管理问题,利于保证资产的完整性。其次,加强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制定监督检查操作细则,将对监督资产管理作为行权履职的要求,进行具体化明晰化,保证监督行为的规范性、导向性。同时,加强党内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增强监督合力,建立多角度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再次,要提高审计工作的工作质量,要把资产管理水平列入到年度绩效审计、任期审计、离任审计等重点关注的内容,并且加强审计结果运用。最后,充分利用多层次的监督体系作用,强调信息公开,加强共享,实现体系化、全方面的监督。在各监督体系中,强调各司其职,强化责任追究,将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国有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及内控体系建设

国有企业要有效堵塞资产管理的漏洞,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是国有企业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一,要从上到下提高重视资产管理的意识。只有企业上下都加强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才会齐心协力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第二,要以制度促管理,促进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对企业而言,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强且符合企业实际的资产管理制度,对国有资产进行精细化管理。例如: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是否有包括出入库细则,保管细则、盘点细则等,以及制度中是否有职责不相容的人担任同一角色的情况等等。也可从外部聘请专业咨询机构,辅助企业设计资产管理流程,快速提高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并严格执行。第三,要将企业内控制度落实、落地。内控部门不仅要针对企业的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判断,找出风险点,并不断完善,还要监督制度的落实情况。比如:资产盘点严不严谨,是否按要求定期盘点,是否对盘盈盘亏情况及时查找原因做出处理,是否有盘点报告,是否有相关责任人签字,财务是否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等等。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考核体系

要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的管理,需要从源头抓住关键问题,把资产管理水平与管理者的薪酬待遇与考核直接挂钩,让绩效考核制度更加细化以及科学化。另外,针对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比如无效资产退出会造成的大额损失,前期遗留的资产已经灭失产生的大额损失等,国资监督部门要制定出相应的指导措施,将这些损失与现任的管理者当期的绩效考核相剥离,让管理者放下包袱,逐步实现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资产的实际价值相一致。另外,增加绩效考核的时间长度,比如管理者离开本岗位后,发现其在任时造成的大量应收款项无法收回,或因管理疏漏造成的大额资产流失,应将管理者在任时的绩效予以追缴,并按规定追究相关责任。

(四)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需要借助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这项工作是资产管理水平快速提升的基础,也是提高资产监督水平的重要手段。

1.信息化可快速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一方面,通过信息化管理软件加强国有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完善过程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软件对每项资产的多种信息检索手段,对资产实行数据化动态化管理,并且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为载体,可促使资产价值与财务账面价值相一致,提升准确性,降低资产清查和审计过程中的工作难度和强度。同时,可实现固定资产从采购、入库、使用及处置等整个资产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另一方面,也可避免资产管理采用手工台账(或电子表格)在人员交替过程中产生的疏漏和故意行为,减少国有资产流失。

2.信息化可进一步提升资产监督水平

现在一般的信息化资产管理软件,不仅功能全,信息丰富,业财融合,并且都具备一定的风险控制功能,人员角色分工明确,无形中提高了资产管理的监督能力。监管人员通过信息化资产管理平台可快速检查资产是否账账相符,账实是否编码一致,检查管理流程的合规性,也可以利用信息检索和比对功能,快速判别风险点,比如可在固定资产出租的模块中,快速比对出租价格是否异常、收款是否逾期等风险。大型国有集团可以针对权属企业统一建立一个资产管理平台,对集团内企业的投资、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等进行统一管理,这样不仅减轻各中小公司重复信息化建设的费用支出,也便于对集团内资产管理的情况及时掌握,提高监督效力。

三、结束语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务院国资委要求持续推动“两非”“两资”的退出,聚集国企主业的战略指标,聚集高效资产和有效资产。为了顺应时代要求,各级国有企业管理者要目光长远,注重长期效益,踏实抓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才能坚定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资产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