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探讨:应然价值、实然困境和使然路径

2023-03-05 13:19张成凤
高教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耦合育人政治

张成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一、前言

青年国防教育是我国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延伸,是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是国防教育的基础,决定着培养的人才的属性与质量。2016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中说,要深入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切实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国家安全的维护者和保卫者。因此,青年作为国家未来的维护者和保卫者,同时兼负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与国家兴旺、民族兴衰有着必然的联系。青年作为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一对象,如何将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耦合,使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教育效果增效落地,是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耦合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在电学中广泛存在,耦合关系是指某两个事物之间如果存在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那么这种关系就称耦合关系[1]。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关系不仅仅是表面上互相存在的相互影响和配合的关系,而是存在更深一层的相互渗透、作用的关系,两者互为推进、相辅相成。

二、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的应然价值

国防教育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对全民传授与国防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文化有关的社会活动[2]。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3]。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青年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两者的耦合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是学校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

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实现高校全面育人目标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这句话,不仅是对高校国防教育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对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目标。学校对青年的国防教育是国家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全面育人育才的根本,因此,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对象、内容具有统一性。将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一方面,国防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拓宽了内容,增加了活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为国防教育保障了合力,提升了教育效果,两者教育效果互进互赢,成为实现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必然路径。

(二)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是培养时代新人的现实之需

2001年8月31日,全民国防教育日设立,目的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普及国防教育。国防教育作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和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提升青年学生素质、培塑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国防教育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加强青年国防教育,不仅解答了人才培养的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三问,还进一步强化了青年忧患危机意识,对青年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涵育家国情怀,意义重大而深远;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国防教育始终,将两者蕴含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教育元素融合,引导青年树立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因此,将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是高校培养人才的现实需要。

(三)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是彰显教育实效性的应有之义

新时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面临着新挑战,如何做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青年树立保家卫国、爱国兴国的志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起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百年奋斗目标的重任,需要将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一是青年国防教育具有实践教育特征,有助于弥补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通过军训、国防技能培训等实践教育,结合身边人身边事,结合现实环境、史实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由传统的理论填鸭式转变为情景教育式,有利于引发青年内心的共鸣,激发出青年对国家的责任意识,更有利于国家意志的灌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有载体与抓手才能使其功能得以彰显。青年国防教育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与抓手,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有助于培养青年集体观念、爱国情怀,凝聚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国防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具体,多样,更加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彰显有力。三是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在青年国防教育中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彰显着青年国防教育的目标,两者相辅相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育实效性统一彰显于青年这个受教育主体中。

三、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的实然困境

青年国防教育工作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兴衰危亡的战略性问题,做好青年国防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和迫切的现实需要。但是在教育体系发展上,还存在诸多困境与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贯穿青年成长成才教育全过程的一种教育手段与体系,几十年来,发展较为成熟,将两者教育进行耦合,对完善国防教育体系,弥补国防教育在青年教育中的不足,完成国防全民教育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青年国防教育学科定位不明确,教育责任落实不到位

一是传统观念认为,青年国防教育隶属于军事学,尤其针对非军事院校来说,承担国防教育的部门大多是学工部、人武部、保卫处,从军事技能训练、强身健体功能来看,甚至也有体育部门承担青年国防教育任务的现象。当然从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来看,个别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也承担了青年国防教育。二是学者吴温暖、郑宏认为,国防教育学宏观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教育活动,国防教育功能实现的途径是育人,因而国防教育学应当归属于教育学的学科门类[4]。学科归属的不明确,使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割裂现象,实施教育时,施教主体不明确,教育责任落实不到位,直接影响了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的效力发挥。

(二)青年国防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教育效果差强人意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而国防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发展不完善,课程体系、理论基础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青年国防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只注重了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集体主义教育,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与尚武意识,在中国国防、国家安全、军事思想、现代战争、信息化装备等理论知识方面存在着缺失。也就是说,普通高校在日常教育中,只注重了青年国防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忽略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无法全部囊括青年国防教育理论传授,导致青年国防教育存在理论基础教育的空白,教育效果如无源之水,差强人意。

(三)青年国防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育延续性不足

师资力量是开展好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目前,大多普通学校基本没有军事教研室,承担国防教育的师资基本都来自于保卫部门或者学工部门的管理人员,这些兼职人员本身的军事理论知识缺乏,更谈不上对青年国防教育的研究,而且,思想认识也不到位,存在简单化现象,导致授课只能就事论事,不能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教育的初衷与本质;另外,高校青年国防教育还停留在每年入学开展程序化的军事技能训练上,认为军训完成就等同为完成了青年国防教育的任务,使青年国防教育成为特定时间段的“一阵子”现象,教育延续性不足,导致青年国防教育弱化,对实现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提出了巨大挑战。

四、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的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着青年的正确“三观”教育、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青年国防教育蕴含国防政治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及军事理论教育等,两者内容上各有侧重点,存在被包容与包容的关系,具有和而不同性质,但却不能互相替代。因此将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要深挖其“和”,明晰其在教育方法上的相似性、价值目标的同一性、教育内容上的相似性,才能有效探索两者耦合的路径。

(一)教育价值相合,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的根本价值指向都是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两者虽然在教育方式、路径、内容上有所区别,但是教育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两者都是实现培养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实现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就必须在价值观教育上深入探索,正确认识两者之间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割裂地分析他们之间教育的运行机制。

2019年,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印发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教体艺〔2019〕1号,2019年8月全国高校施行,以下简称《新大纲》)。《新大纲》的课程定位具有与时俱进性,符合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要求。因此,学校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中,将两者教育计划有效耦合,使得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教学结构更合理、教育效果更突出、教育方式更具体,更有利于培养青年学生的道德情操、意念品质。一是将国防教育的国家政治观、国家安全观、社会安全观等价值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个人价值实现理念进行耦合,突出理想信念教育,使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双提升、同促进。二是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青年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针对性,深刻挖掘两种教育与社会实践、社会发展的联系,使教育应用性有效提升。例如国防教育中军事训练的模式,既可以让青年学生在训练中培养国防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走出课堂,让理论在实践中得到诠释,让教育内容更贴近生活实践,增添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亲和力。

(二)教育方法相合,贯彻好以生为本教育理念

党的十九大以来,教育部聚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力推进理论及实践探索,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都是培养人,以人为根本,实施“培根铸魂”工程,实现以价值观塑造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关键的人才培养链条。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该链条上的根本环节之一,因此,耦合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以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为基础,将育人方法相耦合,增强教育效果。

1.健全教育教学机制,落实耦合的全员育人体系

一是学校要健全国防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确保责任到人、落实到位,统筹规划并系统实施青年国防教育教学及日常管理工作。通过组织领导机构,从全员育人角度,协同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后勤处、保卫处、科研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发挥相关育人职能,做到工作有规划、任务有落实、督促有保障,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青年国防教育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耦合过程中,耦合到位、教育到位、成效到位。二是建立青年国防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要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尤其是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培训考察、短期深造、交流学习等方式,提高其青年国防教育的胜任力,通过专兼职教师队伍的育人能力、方法、技巧,将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青年国防教育进行耦合。三是可以聘请军事理论专家,带领专兼职教师进行军事理论教研工作,例如研讨如何将军事思想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等,与专兼职教师探索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耦合的方法、路径。

2.遵循青年成长规律,实现耦合的全过程育人模式

青年自出生之日就具有了家、国的属性,从幼儿到成人,就接受着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国防意识教育,因此,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者政治教育贯穿了青年成长的全过程。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面对21世纪更为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必须将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于青年成长的全过程,从小培养其具有忧患意识、坚韧意志、服从和团队精神。从青年成长规律方面分析,青年成长,一般包含身体、智力及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成熟,涉及本文的研究,我们从青年思想成长特点和规律看,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成长过程,具有反复变动、主体构建、实践发展、阶段层次性[5]。因此,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其不同的阶段特点,针对性设计教育方案,并进行有侧重点的实施,才能实现其思想成长阶段性的进步和成长成才阶段性渐进的培养。例如,幼儿时代的教育,主要以家庭为依托,进行引导启蒙教育,将家国概念、责任意识植入幼儿心里;到了儿童及青少年时期,以学校教育为依托,统筹家庭、社会教育力量,对青少年进行熏陶、内化教育,结合实践教育,使青少年形成知情意行的思维模式;青年的教育阶段,则要侧重忧患意识、家国责任、奉献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使青年进一步认识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都与自身的成长息息相关,真正将责任扛在肩上、保家卫国、服务人民。

3.落实好全社会教育责任,统筹耦合的全方位育人资源

提升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效果,实现青年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各个教育环节协同发力。教育方法上看,要注重集中教育与随机教育相结合,搭建两者耦合的教育渠道。通过整合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资源,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用好社会教育的资源,落实学校教育的规范,在日常生活中将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统筹在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耦合的始终,让青年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类积极向上文化的熏陶和影响,逐渐衍生出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对国家的信任感、荣誉感、责任感,从而实现青年家国意识、集体意识及危机防范意识的培养。从育人环节协同上看,学校要做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的先行者,一方面,思政课堂育人中,要针对性将爱国主义精神、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等要素融入课堂授课;国防专题教育中,也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实现两者教育教学育人环节的协同。另一方面,学校应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教育大课堂、理论教育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世情,在实践锻炼中积累智慧,在社会大熔炉中锻造品格,在复杂多变的世情中增长才干,培养青年成为一名具有遇事能够明辨笃行、坚持真理,遇难能够奋斗进取、临危不乱精神的时代新人。

(三)教育要素相合,全面提升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1.以国防文化为引领,浸润滋养青年灵魂

国防教育文化是国防教育的产物。营造好国防教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耦合,可以使青年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感受文化浸润、熏陶的影响,树立家国意识,爱国情怀。例如充分挖掘国防文化中的历史事件、教育基地、英雄人物、民族文化等要素,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材中,以国防文化的思想浸润功能、实践灵活性及传播导向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来切实推进对青年学生的党史国情教育、忧患意识教育、安全防范意识形态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社会权责教育等。

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抓手,激发青年学生凝聚力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国际地位凸显,但我们依然面临着朝核问题、国内民族分裂势力、台海问题、南海问题等一系列突发事件,不断警醒我们,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因此,学校必须要培养青年学生居安思危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要将其贯穿在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的始终,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源源不断输送不竭的建设力量和提供坚强的精神支撑。例如以洞朗事件为例,向青年学生剖析事件历史背景、冲突经过,向学生传递英雄及军人的爱国情、报国志,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自主传承戍边英雄的精气神,提升青年学生的爱国自觉性和报国担当的凝聚力。

3.以中国梦为指引,引导青年学生培育奋斗精神

青年奋斗精神的培育是青年强化自我价值、实现民族复兴、赓续中国精神的体现[6]。培育新时代青年学生奋斗精神是继承与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必然,是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实现青年学生个人梦与中国梦的需要[7]。中国梦做为理想信念的另外一种诠释,在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引领作用。面临“两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迎接未来面临的挑战,教育者必须以中国梦为引领,将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培养学生敢于担当的奉献精神、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与久久为功的坚韧精神,在实践中培育青年坚定的奋斗方向,练就青年奋斗本领,以个人梦的实现诉求激发青年实现中国梦的奋斗自觉。

4.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路径,塑造好青年学生三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其中,公民层面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覆盖了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为学校对青年有的放矢开展教育指明了方向。学校应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路径,将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从认知上下功夫,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抽象的文字形态变得日常化、具体化、生活化、形象化,解决思想意识“信”的问题;从实践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践工程,要广泛搭建平台,让青年乐于参与、寓教于乐,引导青年自觉践行,解决“行”的问题,实现在帮助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同时,塑造青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5.以拓展教育平台为媒介,巩固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的教育成果

载体具有信息的承载与传导功能、促进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功能、渗透教育内容的蕴涵功能以及导向与养成功能[8]。步入21世纪,新媒体己经成为人们接受信息、表达感情、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并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介入人们的思想世界和精神世界,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因此,学校在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过程中,始终立足学生发展根本问题,守好主课堂,用好教学课堂平台,充分挖掘教学平台具有的培养正确的认知与思维方式、建立科学的理论知识结构的功能,巩固两者相合的教育内容;同时,充分拓展教育载体,在教育平台、新媒体上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传播好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合的教育内容,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层次,同时让国防教育入心入脑。

五、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加强青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使两者互为推进,是完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中国特色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径,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要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耦合的建设和创新,不断强化青年的国防观念、家国情怀,忧患意识、责任担当,培养青年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强军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猜你喜欢
耦合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多星座GNSS/INS 紧耦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