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中课程思政问题探析

2023-03-05 13:19全书妍郭明辉宋永明
高教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林业

全书妍,郭明辉,宋永明

(东北林业大学 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一、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良好的课程思政效应[1]。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逐年增大,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现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教育大国,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教育部于2018年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阐明研究生教育是国家人才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7月的研究生教育会议上,再次强调,研究生教育在造就创新人才、增强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硕士研究生基本都处于青年阶段,这一人生阶段的普遍特点是对不良现象的识别能力较弱,社会经验浅薄,极其容易受到外界消极因素的干扰。因此,在如今文化潮流的交流与碰撞中,指引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变得越来越重要。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思想政治教育与本科生完全不同,不能机械照搬本科教育的经验和方式。为给高校开展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建设贡献微薄之力,本文以林业工程专业硕士为例,分析当前思政教育面临的矛盾与不足,找寻课程思政的重点、难点以及切入点,探索林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新机制,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升对自身专业的认同感,提升行业自信,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二、当前林业工程专业硕士思政教育的矛盾与不足

(一)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不足

目前林业工程专业硕士的课程大部分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在讲台下听讲、做笔记,或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学生层面对自身的思政教育不够重视体现在:一方面,在校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经济水平相对较高,习惯了较为舒适的生活,对于以艰苦奋斗为荣、爱国敬业这些可贵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意识已逐渐淡化,再加上迫于学习和科研压力,学生们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视也不够。另一方面,林业工程专硕课程主要集中在一年级,而思想政治课程也全部在入学的第一学年开设。这一阶段的学生刚刚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需要完成很多学习和实验任务,思想政治课程的期末考核方式通常为开卷,容易导致学生对此类课程的忽视。且林业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场景为:以实验室为主,以课题组为单位,仅靠思想政治课是不能有效覆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在教师层面,通常对课程思政认识也不充分,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在学生课程体系中已经开设了相关的思想政治课,学生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也在公共思想政治通识课中完成了,再在专业课上开展教育是一种浪费时间和精力的做法,这种旧观念限制了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新教学理念的吸收和贯彻,阻碍了课程思政教育在林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全方位有效展开[2]。

(二)专业实践学习中的思政教育有短板

对于专业硕士研究生,201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制定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明确强调:工程类硕士应区别于学术类硕士,需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提高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校企联合培养制度应被大力推广[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教育部联合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提出,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鼎力推进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建立一个由企业或行业专家和有关学科领域专家教授组成的导师团队共同指导研究生。马永红、陈丹在对专业硕士实习实践情况进行调研时发现:仅28%的全日制专业硕士由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且其中超过40%与校外导师见面频率为半年以上[4]。存在校内外双导师制的作用发挥不到位,校内导师对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期间思想动态无法及时获取、准确掌握,校外导师则在学生实践中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引导的现象[5]。

而且,对于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言,专业实践学习是确保学生培养质量的一个极其关键的环节,实践基地则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不可或缺的场所,这就要求专业硕士的思政教育与学术硕士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区别对待,因此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实践环节的思政教育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是,大部分实践基地并非由学校直接管理,再加上校外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不强,造成了专业硕士研究生三全育人的短板[6]。因此,专业硕士实践环节的思政教育难题亟待破解。

(三)融入专业课的思政元素过于形式化

林业工程专业硕士的课程基本集中在研究生一年级,许多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及实践性特征,教学任务繁重,致使很多教师在授课中无意识忽略了对思政元素的融入,即使偶尔融入一些思政内容,想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专业素养、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也缺乏明确科学的规划,造成在有些课程上课程思政的形式化[7]。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可能会模仿或者机械照搬其他教师或其他课程上讲述的课程思政元素,而不能有效结合自己所讲授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另一方面,课程思政要求专业课任课教师对课程内容中的思想政治元素进行深入的解析,自然不生硬地将思想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观层面的深刻思考。但是由于专业课教师自身对于课程思政认识不够,常常将思政课的大道理直接灌输给学生,这不但影响专业课本身的连贯性与完整性,还会让学生对课程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

(四)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在林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评价体系中,最注重的还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的评价,常常忽略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评价,而思想政治类课程的考核方式通常采取开卷考试。这就导致学生对于思政德育方面的发展重视不够,甚至可能一部分学生在德育方面已经出现了问题而不被教师发觉,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课程评价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评价[8-9]。但目前对课程思政的评价标准非常单一。首先,对于不同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内容也不同,相应的知识点和具体的课程教学都不同,所以没有办法规定一个合理的指标,也就无法评定不同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际教学效果;其次,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评价方法上,大多还是按照传统的课程评定方法,只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而没有对学生总体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评价。

三、林业工程专业硕士课程思政建设策略

(一)课程思政建设需把握“度”

1.要把握高度

首先要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立足点与高度。要把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民族需要的高度来看待,不要被专业局限,更不能被课程本身局限,要树立起一个无比广阔的视野来看待专业。这样可以把学生的学习视野拓宽,把课程的教学空间扩大,明确造就专业型人才和课程思政教学对国家、民族、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和文化认同[10]。以林业工程专业为例,教师在教授专业课程时不仅要将与专业有关的知识与技术传授给学生,而且还要沿着我国木材技术研究的历史发展脉络,梳理我国劳动人民在这一领域的智慧以及我国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秉承的家国情怀,把实现个人价值、家庭价值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学生对中国先进传统文化价值内涵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要把握深度

林业工程专业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科专业硕士肩负木材学科人才培养重任,是我国未来木材专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如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课程建设和言传身教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教授课程的科学精神以及要求学生达到何种价值取向或伦理标准,并且在授课时必须清晰地评释课程的价值性和思维性,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水平、道德觉悟和文化素养,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同时还要严格注意结合专业要求,做到课程思政教育从专业中开始,在专业中融合,再到专业中结束,这样可以使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模式更加深入人心。

3.要把握热度

课程思政建设必须达到接近时代、接近实际、接近生活的要求,不断增强专业知识的亲和力以及各门课程的针对性,以求获取学生的深刻归属感与认同感。例如在林业工程专业硕士课程“林产化学加工专论”中,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设计出翻转课堂的授课模式,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将课程分成几个大的主题,并要求学生自己动脑,集思广益地将课程知识与生活实际、时事热度结合起来,并且要挖掘出每次主题可以引申出的思想政治深刻内涵,把课程的主导权放在学生手里,教师不再是权威的存在。这种学生主导、教师补充或更正的课堂模式其乐融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兴趣,提升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

为了使课程思政建设达到满意的效果,学校应时刻铭记党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基本育人要求,建立并实施一个有氛围、有专业特征、有标准课程示范、有师资、有实绩的专业教学团队,并积极开展课程思政专题研讨、精品课程与思政课程建设、课程思政教学结构化资源包建设、模范教员评优与选拔,逐步形成教师有热情、课程有温暖、教育有厚度的良好课程思政教育局面。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策略

1.课程思政的设计要看整体而非细节

教师接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时,通常有较高的积极性,但也正因如此,往往从工作的开端就始终在细节处纠结,思考的内容过于复杂而不知从何入手,最后发现内容过于零碎,思政元素离散不成系统,对学生的教学吸引力不够强,所以教育效果上自然会有问题。因此,要做好课程思政建设,首先最应考虑的是课程整体性,从教学设计开始,理清课程的主要内容,以课程的思政主题主线贯穿于整个课程思政建设,进而延伸到任务、技能点、项目、知识点等不同阶段,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设计的过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点,所以要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必须要加强课程设计,即回答好如何布置内容、布置什么内容、为什么如此安排、预期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等问题。

2.实践环节的思政元素

实践环节对于专业硕士研究生来讲也十分重要,实习基地是专业硕士教育的第二课堂,所以应充分发挥生产实习基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实践课程教学与实践的安排和设计中,应结合工科类专业实际教学环节的特点,积极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强化实践基地的作用,使它不仅是专业硕士实践教学这一必修环节的重要依托,更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在企业实习环节,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通过实地见习、与技术人员讨论交流等方法,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通过与企业家及技术人员的交流,学生会感受到林业科学的发展对社会及民众生活的巨大推进作用;通过与一线人员沟通学习,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林业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通过这样的参观见习,可以全面提升林业工程专业硕士的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

在校外行业专家授课环节,注重拓展课程广度,例如科技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在林业行业的体现,还有行业的一些先进案例、名人事迹等,既能让学生对行业的发展产生深入了解和清晰的认知,同时又能帮助他们理顺在校内学习的知识和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既让学生学以致用,又为林业行业补充新鲜血液。林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校外导师也需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和开放性,同时不能忽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踊跃提出解决方案的才能。

3.合理发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教师要善于结合专业讲故事、谈思想、说素养,同时注意避免课堂教学时空洞地讲大道理,如果讲的内容过于抽象,不在学生能体验到的真实层面,课程思政的效果就会大大降低。融入思政内容时,要注意不能用太多既高深又复杂的理论术语,而要把重点落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去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中心内容,但在课堂上教师却不仅要讲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含义,还要将这二十四字的内涵真正延伸到专业课程的内容中。

教师在教授专业课程的过程中,要求将思想政治观念与专业课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应当充分发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合理融入课堂,但要注意不能强行将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添加到专业课中,也不能机械照搬其他教师或者其他课程的思政教学成果,否则会产生融合的形式化等问题。不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元素融入每一节课和章节中,而是当适合有机衔接、需要改进视角时,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专业教学才是有效的。

例如在“木材学”的课程教学中引入唯物辩证的科学思维视角,世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树木和树木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关联的,木材赖以生存的生存环境与木材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也是相互关联的。这种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融合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可以使学生建立和运用唯物辩证的世界观认识世界,形成辩证的科学思维。

再例如,在林业工程专业科学研究和实验中需要运用大量的材料,这些材料全部来源于大自然,所以自然规律在课程中非常适用。如今社会经济一片欣欣向荣,在这种景象背后,我们不能忽视环境的承载力。木材的过度开采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惊人的用材量也揭示了大量的碳排放和森林资源的消耗。能源问题是世界各个国家面临的巨大挑战,而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中,对能源的依赖之大甚至关乎国家安全,如何合理利用木材资源是科研人员不可避免要研究的问题。所以,拿林业工程专业来说,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就体现在传授给学生本行业至高无上的价值追求、对工匠精神的传承与感悟、对诚信做人优异品格的培养、对绿色环保意识的培养等多个层面上。

因此,教师若想设计好教学内容重构的环节,要考虑的立足点在课堂,首先考虑的重点对象是学生。教师应该用自己的语言去分析知识,在课堂教学时考虑如何缩短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要变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式,积极利用体验式、讨论式、案例式、探索式等教学方式,提升师生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交流互动、知识生成和资源共享;还要学会利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11],要教会学生如何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激发出学习动力,增强“四个自信”,培养创新意识。

4.探索新型课程评价考核方法

合理的考核制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双边检验,课程思政成功的根本标志在于知行合一。学生面对某个实际问题时,能充分利用在课内外获得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提出解决方案时能够综合考虑政治、社会、法律、道德、健康、安全、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正确地理解个人义务和责任,是课程思政教育成功的根本标志[12]。这代表在评价课程思政效果的时候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以笔试为主的期末考核方式,而应该采用结果导向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估方法,利用案例分析、方案设计、课程汇报等体现产出结果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并且需要对学生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对课程的情感性、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性和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评价。教师要注意事先确定好考核评价的量化标准,避免出现赋分不公平的现象[13]。

四、结语

硕士研究生教育肩负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任,教师不仅要传授新知识,更要发挥育人的作用;要求学生除了掌握丰富的学科前沿专业知识,还要有爱国热情,愿意奉献自身的才华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的发展。林业工程是一门蕴含中国智慧且快速发展的先进学科,更应该结合课程本身特点,将专业教学目标和课程德育目标相结合,在知识传授中融入价值引领,将课程思政全方位地融入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做好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课程思政工作,全面激发学生的行业领域发展自信和对于祖国发展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硕士研究生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