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形势下县域中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2023-03-05 07:57张小川徐苏红安徽省固镇县第一中学233700
中学数学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教科研县域考查

张小川 徐苏红 (安徽省固镇县第一中学 233700)

2022年高考业已落下帷幕,其中数学无论是甲卷、乙卷还是新高考卷,试题都体现出:一是更加注重情境化、真实化的特色,如甲卷第8题《梦溪笔谈》中的会圆术、乙卷第4题的嫦娥二号等,将所要考查的知识点以真实场景呈现,既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了德育,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是更加注重思维品质的提高,考查对概念的灵活应用,如甲卷第12题比较大小,需要构造函数,利用导数单调性得解,再如乙卷文科第16题需要熟练掌握奇偶性的概念.这些光靠题海战术刷题已不能解决问题.因此,摒弃题海战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才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1 新高考形势下县域中学教学现状分析

县域中学是高考生源的主力军,县域中学教学好坏直接影响其学生的高考成绩.经过不断走访与交流,笔者发现,县域高中教学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学生基础较差,二是教学策略不得当,三是教科研较为薄弱.

学生基础较差,主要体现在:

(1)缺乏独立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只有在教师布置任务后才去学习,教学前不预习,教学后不及时复习.而预习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没有预习的教学,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导致学生课堂上难以跟上节奏.没有复习,所学知识得不到巩固,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知识点很快遗忘.

(2)对初中乃至小学基础知识理解不清

现行教材注重教学体系,并将高中部分内容提前在初中甚至小学教材中渗透.比如圆,初中教材考虑到学生尚未学习集合的概念,因此将圆定义为“平面上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上海教育出版社《数学九年级下册》).该定义与高中圆的定义相差无几,但在授课时,发现学生还是不清楚什么是圆、怎么得到圆,也就造成了高中圆概念理解的困难.

教学策略不得当,主要体现在:

(1)教学进度快

为应对不同联考教学进度,脱离实际情况,紧赶教学进度.为此,教师不得不采取填鸭式教学,并大量印制试卷,依靠题海战术提高成绩,让授课沦为讲题,导致学生没能真正掌握知识;而过多的作业导致学生睡眠不足,听课效率更加低下,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2)智慧教学沦为摆设

智慧教学[1]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并根据相应教育学理论提出的产物,借助多媒体等工具,能够有效增强师生间互动,借助大数据平台,能够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因而智慧教学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实现精准教学.尽管学校配备智慧超脑,学生配备平板,但使用情况不尽相同.语文、英语等偏文科目多将智慧课堂当作播放PPT的工具,数学等科目则几乎不用,由此缺乏师生间更深层次的互动,减少了教学的趣味性、针对性.

教科研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

(1)缺少对课程教学的深度研究

尽管公开课开设较多,教师听评课场次多,但每次课程结束后的讨论流于形式,对课程的亮点、缺点缺乏较为深入的讨论,很少能为他人的教学提供助益.

(2)缺少对课程改革、命题规律的研究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但鲜有教师认真琢磨研读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体系、编写理念等置之不顾,而重在讲题.针对新高考形势,学生没有掌握知识本质,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2 新高考形势下县域中学教学策略探究

针对县域中学教学现状,笔者提出以下三条教学策略.

2.1 回归教学本质,注重基础概念

·深刻理解概念内涵与外延

概念是高中数学教学的核心.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概念,才能无论怎么考都能够灵活运用,积极应对,考出理想的成绩.概念不清,则思维混乱,生搬硬套,解决不了问题.数学概念的理解[2],不应仅局限于概念本身,而应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灵活运用.概念的内涵体现出了概念的本质,是解题的命门;概念的外延则体现出了适用范围,对于某些复杂问题,能够起到提示作用.

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等基础知识的理解是2022年高考数学试卷的突出特征.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的特点.因此授课时,要注意突出概念的核心点,“捅破”概念这层“窗户纸”,让学生看到“窗外”的风景.

深刻理解概念,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学校认真组织教科研.教师的备课主要是通过查阅各种资料,通过不断交流、思考,取长补短;而学校的教科研能够集众之长,反思如何突破概念的本质,选择让学生易接受的方式教学.深刻理解了概念,弥补了基础知识点的不足,学生也就不怕做题了,这样至少能降低学生对数学的抵触心理,让他们更加愿意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学习的提高.

·实验助推概念教学

抽象是数学的一大特点.高中数学里大部分概念较为抽象,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如果能够借助直观的事例讲解概念,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实验恰能够化抽象为直观,并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印象.

例如,在学习《古典概型》这一节时,教师不必直接给出古典概型的定义,可以采用运用随机实验模拟器,模拟连续抛掷两枚骰子多次(如20至10 000次)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得到一系列数据结果.通过学生对结果的观察思考,以及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共同总结出该试验的特点,从而得到古典概型的概念.

通过实验的方式,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记忆也更加长久准确,并且加深了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更加爱学习这门课程,从而自主学习的意识也就更加强烈.如何设计实验、采用什么实验教具,也会推动学校教科研发展,并反过来促进教学的提高.

·智慧课堂实现精准教学

智慧课堂助力教学质量提升.充分利用智慧课堂,精心设计课件,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规律,采用分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的方式,针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师生共同提高.充分利用智慧课堂的大数据平台,如“智学网”的教学情况分析,针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精准推题,避免“海刷”,实现高效教学.

2.2 倡导变式教学,提高思维品质

高中数学题型丰富,即使看似相似的题型,其解法也可能不一样.生搬硬套原有题型的解法,可能就做不出另一道类似的题.因此,变式教学[3]十分必要.这就要求教师采取“一题一课”的方式,通过彻底研究一道题,达到解决一类题的目的.

一题多解是变式教学的重要方式.通过不同的解法,启迪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的解题风格,快速作答.

2.3 增强学科融合,提升核心素养

今年高考数学试题学科融合趋势更加明显.

首先是考查语文阅读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从冗长的文字中提取有效信息,读懂题目,从而获得解题思路.平时练习时要求学生不要有畏难情绪,坚持读完题目,挖掘其实质.例如,2022年新高考II卷第3题将语文教材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中“举折”问题进行了实例化.

其次将物理知识作为背景,如2022年全国乙卷第4题,给出嫦娥二号绕日周期与地球绕日周期的比值,实质考查数列,比较项之间的大小,若学生熟悉物理相关概念,解题中不会产生畏难情绪.

也体现出化学知识与数学的融合.如2022年北京卷第7题,以冰丝带为背景,给出了二氧化碳的相图,即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所处的状态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此题看似新颖,实则考查的是根据图形找点所处的位置,也即“坐标”,注意单位.

学科融合,了解相应学科中的概念,借鉴不同学科教学策略,对于提升数学教学大有裨益.平时常反思不同学科中的概念尤其是时政热点如何与数学知识联系,做到有备无患.

3 结语

高考题型变化万千,学科融合大势所趋,但不变的是知识点,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县域中学因其自身限制,需要结合实际,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注重概念的理解,夯实基础;注重变式教学,发散学生思维;注重学科融合,回归本质.只有学校认真组织教科研,教师认真研读备课,以学生为主体,利用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核心能力,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概念,才能够举一反三,教学效果才能更加突出.

猜你喜欢
教科研县域考查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略论基础教育期刊编辑与中小学校教科研共同体的互动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教-研-修”一体化网络教科研平台的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