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游戏的幼儿学习习惯养成探究

2023-03-05 00:53蒋珍贞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21期
关键词:养成区域游戏学习习惯

蒋珍贞

摘 要:幼儿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果,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关注的重要课题。区域游戏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作为一种主动参与式的游戏形式,因其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合作精神,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备受关注。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区域游戏的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区域游戏;幼儿;学习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21-0166-03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重要的一环,2010年以来,我国明确了学前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公益普惠属性。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学前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终身发展的能力和品格等。在《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的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科学保教。

区域游戏活动是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化课程,将枯燥的学习活动转变成趣味性的活动,是落实课程游戏化的重要载体。幼儿园可以通过环境创设、师幼互动、同伴互助,提升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同时通过鼓励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合作互动等方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通过研究区域游戏下幼儿学习习惯养成,推动游戏化教育在幼儿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区域游戏对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的价值

(一)激发参与兴趣

首先,区域游戏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幼儿更容易接受、参与和享受游戏,趣味的游戏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提高其积极性,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其次,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可以自由地选择、尝试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通过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最后,区域游戏通常需要幼儿之间的合作和互动,通过与其他幼儿一起玩耍、交流和合作,不仅能够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还能够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可以培养幼儿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等[1]。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阅读、乐于表达、乐于探究、乐于创造,从而促进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养成持续探索习惯

在区域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通常为了一个目标或任务而努力,通过这种持续参与的过程,幼儿会逐渐培养出持续探索的习惯,不轻易放弃,努力完成各项任务。即使面对一些有困难的任务,或者遇到一些挑战和困难,也需要幼儿学会面对挑战、克服困难,这种经历有助于培养幼儿坚持的品格。另外,在区域游戏中,教师还会引导幼儿自己设计任务和目标,并鼓励幼儿勇于挑战自己的能力和极限。通过接受不同挑战,能培养幼儿对新事物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以及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的习惯,对帮助幼儿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完成目标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养成学习自律性

区域游戏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自主选择和决定自己的行动,这种自主决策的过程,让幼儿逐渐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具备一定的自律能力。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师会在设计区域游戏活动时设定相应的目标,或者引导幼儿自主设计目标,在开展区域游戏过程中,要求幼儿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游戏的时间,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和自律能力。

二、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开展现状

(一)缺乏科学的环境创设

1.区域材料投放缺乏科学性。虽然近年来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研究、实践逐渐丰富,我国也积极出台相应的政策要求幼儿园积极开展区域游戏活动,并要求区域材料的投放需要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的同时,还需要拓宽幼儿的眼界和思维,以及联系活动主题,加强幼儿一日活动的横向联系性,与纵向联系性。这些都对区域材料在层次性、多样性、联系性等方面的科学投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区域游戏需要根据主题和孩子的兴趣及发展情况随时调整,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一些教师因时间精力不足或对区域游戏的设计、布置经验不足,在层次性、多样性方面都有所欠缺。另外,受到幼儿园区域游戏资源不足等问题的限制,幼儿教师只能根据现有的资源进行布置,导致幼儿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时投放的材料不足或投放缺乏科学性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区域游戏的开展。

2.忽略了环境的教育功能。幼儿园的区域环境创设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但一些教师却通常忽略了环境的教育价值。在开展区域游戏的设计时,过度地关注游戏的装饰、材料的准备,并未创造出具有启发性、探索性的区域游戏环境,导致区域环境中例如墙面、柜面、地面以及屏风等都没有充分利用,导致在游戏的开展过程中,环境资源对幼儿经验和能力的提升、思维的拓展、游戏的水平的提高起到的作用不大,教育价值挖掘不够充分。

(二)缺乏足够的教师支持

1.区域游戏时间不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有美工区、建构区、生活区、益智区、语言区等,每个幼儿都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区域。幼儿在进行某项活动时,经常会生发新的活动,又或者某项活动本身就耗时较长,这都需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去探索。虽然幼儿园近年一直提倡弹性作息,但是幼儿园一日的活动较多,很多教师对区域游戏活动的弹性化难以把握,因此不敢花费过多时间在某一特定区域游戏活动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压缩区域游戏活动的时间。活动时间不充分直接影响了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效果,幼儿自然无法获得有益经验,进而影响了整体教育效果。

2.区域游戏设计不合理,缺乏挑战性。部分教师因为缺乏区域游戏活动设计经验,或个人能力不足,在设计游戏时通常忽视对幼儿年龄、认知等的分析。如果设计的任务过于简单,缺乏足够的挑战性,或者游戏任务过于明确和固定,高水平的幼儿可能会感到无聊,而低水平的幼儿可能会感到挫败,从而失去主动参与和持续探索的兴趣。还有一些教师在设计的区域游戏活动任务忽视与幼儿的互动环节,导致任务过于独立,可能会让幼儿感到无趣或独立,再加上游戏活動的挑战性不足,都影响着幼儿参与区域游戏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区域游戏的有效开展。

3.活动过程缺乏教师适时的指导。尽管区域游戏可以促进幼儿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但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幼儿园教师只将区域游戏看作是娱乐游戏活动,并未意识到自己在区域游戏中的角色和责任,缺乏对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指导和引导。或者过于相信幼儿的自主性和自主学习能力,而忽视了幼儿发展过程中对成人的依赖和指导需求,导致在区域游戏的开展中,未给予及时的帮助、指导、鼓励等,或者对幼儿行为上的反馈不够及时,这些都会导致游戏效果和教育价值受到限制,错过教育时机。

(三)缺乏良好的同伴互助

区域游戏中有个别活动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同伴互助不足的情况,限制了游戏的效果和幼儿的发展。比如,教师把幼儿的自主学习教条化,或者幼儿缺乏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不愿意与其他幼儿分享资源、交流想法,或不知道如何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也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方式,导致游戏过程中缺乏良好的同伴互助。

三、基于区域游戏的幼儿学习习惯养成路径

(一)创设与之对话的环境

环境对人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暗示作用,科学地投放材料支持幼儿的学习活动,巧妙利用环境布置发挥环境对幼儿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幼儿在与环境的对话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投放多元化的区域材料,开展丰富形式的区域游戏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不同的区域投放各类不同的材料。投放游戏材料的时候要注意的难度适宜,要符合根据幼儿的年龄、认知等特点。比如,针对小班的幼儿要避免投放剪刀等材料,可以投放积木玩具,让幼儿根据生活中的物体进行积木的搭建,中班的幼儿可以投放剪刀、木棍等不同的材料,带领幼儿剪纸、利用木棍拼成图形等,大班的幼儿可以利用更加复杂、多样的材料,像设计生活中情境游戏,组织幼儿打扫问题、做饭、帮娃娃洗衣服、晾衣服等,使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开展符合其认知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2]。

2.挖掘环境的教育价值

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发展需求等创设角色扮演区、建构区、科学探索区等具有特定主题的游戏区域,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呈现出不同的主题和教育价值。还可以通过丰富区域材料巧用區域墙面和柜面、增加区域标识的教育价值、重视建立的约定、利用轨迹记录几个方面为幼儿创设与之对话的环境、提升幼儿的区域活动兴趣、让幼儿尽情地探索和创造。在这样开放性、趣味性、挑战性的环境中不但有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促进了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建立有利的师幼互动

根据不同区域活动的不同特点,需要教师更多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都对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当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幼儿的持续性学习活动、建立有利的师幼互动。

1.给予充足的区域游戏和反思时间。教师要合理地规划幼儿教育时间,保证充足的区域活动时间,让幼儿可以开展完整的游戏活动。教师在提高自身区域游戏活动设计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活动结束后给予幼儿反思时间,这种反思可以帮助幼儿总结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提升他们对学习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5]。

2.教师适时介入。教师的适时介入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但教师的介入也需要适度,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让他们在游戏中能够自主探索和学习。启发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想象力,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适当的奖励和鼓励可以增加幼儿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4]。

3.根据幼儿的个性化差异设计挑战性的游戏。幼儿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在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时,要重视幼儿的个性化差异,设计多层次的游戏活动,在不同的区域设定不同的任务和难度。如寻宝游戏下,初级的层次要求在一个虚拟的房间中,幼儿需要找到几个明显可见的物品并点击获取奖励;中级层次可以增加一些隐藏的区域或者更隐蔽的物品,引入一些简单的谜题或线索,幼儿根据线索来找到物品,可以给出一个颜色提示,让幼儿找到相应颜色的物品;高级层次可以给出一张地图和一些提示,幼儿根据提示和地图上的线索找到物品的准确位置,让幼儿沉浸在探索的乐趣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构建良好的同伴互助

1.鼓励幼儿大胆充当“小老师”。鼓励幼儿充当"小老师"可以提升他们的领导才能、责任感和合作能力,也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从而让幼儿乐于表达。比如,让他们负责组织游戏材料、解释游戏规则、指导其他幼儿等,通过赋予“小老师”的责任,幼儿能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能力,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当幼儿充当"小老师"并取得一定成就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认可,并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创设合作性区域游戏,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是幼儿成长中必备的技能,在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时,也要利用合作性的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习惯。可以选择适合多人玩的游戏,比如搭积木、拼图、角色扮演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与其他小伙伴合作完成任务,共同解决问题。比如在利用积木、玩具等建立一个城市的游戏中,可以让幼儿分别负责建造房屋、道路、公园等,彼此协作完成整个城市的建设,幼儿教师还要在游戏活动开展中随时关注幼儿的问题,尤其在出现幼儿冲突时,要引导幼儿学会妥善处理冲突,鼓励他们通过讨论和妥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引导幼儿学会倾听他人的建议和意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增强团队合作的凝聚力[3]。

四、结语

文章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区域游戏为立足点,在与之对话的环境,有利的师幼互动、良好的同伴互助之下,经过实践的验证,再不断推进理论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不断促进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薛爱英.探索区域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能力的发展[J].名师在线,2023(11):87-89.

[2]周虹.区域游戏中5-6岁幼儿学习品质的现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21.

[3]袁媛.在自主性区域游戏中养成幼儿的学习品质[J].儿童与健康,2020(06):19-22.

[4]王璐璐.幼儿学习品质在区域游戏中的养成[J].家教世界,2020(11):63.

[5]陆灿华.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J].科普童话,2018(28):105.

猜你喜欢
养成区域游戏学习习惯
语言艺术化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分析素描训练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试析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初中英语教学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