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法基础》课程思政实施的思考

2023-03-06 05:59
法制博览 2023年4期
关键词:经济法思政法律

覃 丹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9

《经济法基础》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财经商贸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会计初级职称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开设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以《民法典》为标准建设课程内容,兼具思政性及工具性。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提升经济法治思维和职业道德素养,能用一双“法眼”观察经济社会、感悟经济人生。

一、思政整体设计

(一)校企共析,重构思政内容

2021年3月,教育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等需要,对接现代产业体系,动态更新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将会计专业更名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由于大数据的出现,现代会计可以使用的方法和技术更多,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有了新思路和新模式。为推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本课程按照《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结合《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针对各类传统中小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会计专业人员、创新型智能财经管理人员,从事财税服务、财经管理等岗位,校企共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及思政元素。

对接须具备的经济管理法律素养,将课程结构和知识序列重构为五个典型的教学项目,每个项目的学习任务相对独立,但又渐次递进,形成认知闭环。给学生布置新任务,并通过引导,让学生对任务产生兴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提升素质能力。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不仅要体现内容的通识性和工具性,更要突出专业的岗位技能性。本课程打破法律通识内容不便于实践的教学常规,求新求变,敢于创新,深度挖掘“法律+专业”实际操作技能点。通过“中联教育1+X智能财税平台”操作,实现法律教学仿真模拟有平台;通过校企合作企业提供的真账、真案例,实现法律教学实际操作有资源。发挥法律类课程思政深度渗透的优势,让学生以实操为突破口,形成“法律理论—平台模拟—案例实操”一体化教学形态。本课程由律师事务所、创业孵化中心、财务共享机构等校企合作企业的校外实践教师跟踪指导,强化教学的应用性。为学生打通课堂到岗位的“最后一公里”。

课程思政的载体是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课程内容中挖掘出可供开展思政教育的资源,将价值引领内容融入到教学目标、环节、内容、方法和策略上,构建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和系统。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既要做到科学合理,又不能忽视情感渗透。在授课的时候,要把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理念当中,认识到专业课程同样需要发挥立德树人的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爱国主义和职业道德,并体现在行动当中。立德铸魂、明法笃行,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精准对焦,研判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财经商贸大类大一、大二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出生于2002、2003年,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遵守公序良俗和法律规范的意识,思政基础好。

(三)融岗练技,明确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经济法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时,要有明确的思路,在顶层设计上,要确立对学生进行思政培养的目标,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主流价值引领。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发挥课程思政的效用,把该课程的政治导向发挥出来,对学生进行有效培育。在课程体系中,巧妙引入核心价值观。在教学内容中结合理论和案例,帮助学生深刻领悟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下的信用和法治基础,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

2.重点难点解决办法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常态化辅助教学,将思政元素体现在信息化中,帮助学生化解思政教学重难点。高校也要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同进行教材建设和案例开发,组织各种生动的教学活动导入真实情境,将重点难点法律条文内容渗透到情境中,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互助掌握。采用各种丰富的实践资源,让学生“说”起来、“演”起来、“做”起来,攻克重难点。

(四)分层递进,制定教学策略

教师要从课程内容出发,将学生置于中心位置,运用包括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在内的多种方法开展教学。同时以学生为主线,开展协作互动、展示交流、组间评价等学生活动。运用直播平台结合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实现混合式教学。设计5C(案例—情境—协作—联系—实施)教学环节,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层层递进的效果,每个教学层次都有明确的目标,与相应的教学阶段相对应。

二、思政教学实施过程

(一)组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高校需要组建一支包括思政、心理、法学、管理等多学科背景相互支撑的《经济法基础》跨学科合作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分别精通不同的学科,有的擅长实务,有的精通思政,在课程建设中,不同成员实现优势互补,通过交流相互学习,将不同领域知识合理融入到教学当中,培养出复合型人才,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思政教师负责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经济法课程蕴含的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辅导员负责在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法律实务教师可以把现实案例融入到教学当中,并提供解决纠纷的思路,让学生可以运用法律知识灵活解决问题,提高自身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学到的知识很实用。

(二)完善与思政内容有机结合的教学设计

对于财经专业学生来说,《经济法基础》是必修课程。教师在教学这门课程的时候可以有效渗透思政理念。在设计课程的时候,要将学生置于中心位置,注重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课程组将重点放在寻找每一教学目标单元的思政切入点上,而不是牵强附会思政元素,让人有一种生硬的感觉;[1]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社会热点话题,结合经济法中的知识点,并寻找到德育知识的“触电”,使得法律和思政教学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降低学生的接受难度,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深入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思政元素,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结合工作和业务流程。

(三)创新教学模式及方法

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使用的策略,运用5C(案例—情境—协作—联系—实施)教学要素展开设计,将教学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分别为课前知法、课中学法、课后用法。以各项目为任务驱动,将信息化技术与教学策略的有机融合贯穿始终。

针对法律教学缺乏实操认知的特点,通过对财经管理岗位、财税服务岗位的技能对接,创设创业者、工商管理者、财税服务者等角色情境,使学生产生主人翁意识,身临其境地调动积极性。

针对学生对法律知识体系不够健全,缺乏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5C(案例—情境—协作—联系—实施)教学模式。课前选用真实案例进行探究,做到“知法”。课中通过情境导入启发引导,完成任务驱动;学生采用自编自演小视频、小组展示、组间辩论等多种协作方式,完成知识构建;利用实操系统完成技能提升,做到“学法”。课后新情境再导入,新任务再拓展,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技能的提升,达到“用法”,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政元素的渗透,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建立大学生创业法律服务中心,通过校内实训室、校企合作企业、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针对现实中经常出现的法律纠纷,组织学生模拟不同企业的角色扮演。最后,为创业学生提供法律帮助,回避法律风险,提升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实践中能灵活运用经济法律知识处理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的同时,树立学生的法治理念和职业精神。

(四)深挖细选教学资源

教师要充分使用“学习通”“中国大学生MOOC”“智慧职教”“小青鸟创业服务公众号”等多种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利用“东奥会计在线”的精品课程资源,为“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打下基础。使用“中联教育1+X智能财税平台——社会共享初级企业管家”完成实践操作任务,配合课程试题库系统,提升学生“1+X”证书取证能力。

(五)严查细审教学评价

设定教师、学生、企业等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主体,通过学习通小组互评、教师现场点评、企业专家线上点评等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课前知法可占5%(自学时间、完成度),课中学法占比20%(签到、任务、互动、习题),课后用法占比15%(小组作业、个人作业、测验);结果性评价占比60%,以期末考试题库系统测试为主。将思政评价融入其中:

1.诊断性评价

设计开课前后的问卷和量表,量化评价学生的道德水平,对学生的状况进行判断;

2.形成性评价

通过学生参与情况、教学过程的记录、行为学观察进行评价、反馈;

3.终结性评价

基于量表和学生撰写的心得体会进行综合分析,结合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得出的结果,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综合评价。

三、教学效果

(一)结合价值引领和知识教学,发挥课堂双重功能

从知识传授方面,本课程从理论与实务两个方面,深入讲解如何运用经济法来促进创新。从价值引领方面,本课程通过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价值引领融于经济法专业知识的传授,使思政教育的内涵得以丰富、外延得以拓展,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得以提升。

(二)将专业课堂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以专业课为载体展开课程思政工作

在课堂教学中以巧妙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价值观,将思政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着力点聚焦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让法治思想深入学生的头脑。

(三)有机融合思政元素和法学知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本课程除讲授经济法专业知识以外,同时肩负着从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实践认同等不同层次,以人文意蕴感召和规范学生行为,发挥科学育人的思政功能。让专业课具备“思政味道”,强化育人价值,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四、课程特色创新

(一)教学思路由“教法”变“授法”

改变法律课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固有思维,创新法学类课程实践新方法。课程设计打破固有内容框架,重构法律场景。通过校企共析岗位、共建内容、共创情境、共享评价,深挖“法律+专业”技能点。按照“理论—模拟—实操”的递进思路,将传统枯燥的法理条文教学,变成丰富生动的技能传授。实现法律教学的“融岗练技”。

(二)教学内容由“法理”变“德技”

本课程将思政教育贯穿始终,设计了以会计职业道德为“经度”,法律技能培养为“纬度”的课程思政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思政内容,同步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技能观。做到“崇德始于心,尚法践于行”。

(三)创新创业由“计划”变“实施”

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守正创新能力,将创客教育与课程教学相融合,以学生自己开通的“小青鸟创业服务”公众号为创客平台,通过汇总问题、分析问题、回答问题,提高创客技能。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项目选择、工商登记、商标注册、宣传策划、记账报税、支付结算等环节的真实流程,将创业计划书落地,最终成功创业,培养“学法明德、德法相伴”的创客素养。

五、教学反思

通过课程思政可以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促使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达成预期的思政教育目的。《经济法基础》这门课在与思政融合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必须在专业教学中实现常态化课程思政,使立德树人工作做到润物无声。

猜你喜欢
经济法思政法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论经济法的宪法性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经济法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分析
公安高等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经济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