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引领构建英语绘本高效课堂

2023-03-06 07:42☉邹
小学生 2023年2期
关键词:绘本内容思维

☉邹 悦

英语绘本不同于传统的课本内容,它以更精彩的绘本内容和情节对话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实现在绘本内容中渗透英语思维和语言能力的目的。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应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带动他们分析绘本,拓展教学内容,并通过递进式的提问启发学生对情节逻辑的探究,提升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一、层次性,遵循认知规律

人的认知规律都是具有由浅入深的层次性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这样。因此,在问题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注意问题设计的层次性,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走向深入思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层次性问题主要有两个阶段:一是分析类。对绘本浅层的内容进行分析,对绘本内容进行整合。二是拓展类。对绘本内容展开拓展,探究情节的主体。教师要通过两个阶段的问题引领,助力学生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一)分析类:整合知识

分析类问题是在学生对绘本内容有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对绘本内容进行整合,对绘本情节当中设计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因此,在设计分析类问题时,教师应以更高的维度对绘本整体内容进行整合拓展,让他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对情节对话中的前后原因进行分析,调动学生的整体思维来把握课本的整体知识内容。

例如,在学习《Would you like a pie?》这一节内容时,对课本上对话内容初步讲解之后,学生对于这一情景下的对话内容有了浅层次的认知,迫切需要教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整合。教师可提出如下分析类问题:请同学们分析在询问某人是否想吃某种东西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句,应该如何回答想吃和不想吃?学生对这一问题深入思考之后会对绘本中的几个语句加以分析,发现在这一场景的询问语句中都是用的“Would you like something”的形式,对一种形式加以发散就可以组成询问某人是否想要任意物品的表达方式;而对于这一类型问句的回答则有两种形式,接受建议或者不接受,当接受该物品时应该回答:“Yes,please.”而不需要该物品时要礼貌地回答:“No,Thank you.”

由此可见,分析类问题可以有效地实现浅层认知内容的整合,促进深度理解。因此,在学生初步理解绘本对话内容的含义之后,教师应设计分析类问题,引导他们深入分析对话情节的整体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实现整体内容的拓展,还能够将分解在绘本对话当中的知识点或者常用句式表达进行整合,便于同学们理解和掌握[1]。

(二)拓展类:探讨主题

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小学英语不能仅仅把课本知识内容作为教学要点,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英语基本素养的培养以及英语文化的熏陶。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内容,而应结合绘本进行素质拓展。因此,教师应该设计拓展类问题,在学生完成基本的知识学习之后对绘本内容向课外拓展延伸,带领他们探讨绘本情节的文化主题属性,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

例如,在讲解《Happy New Year!》这一节内容时,首先应引领学生初步学习绘本当中的基本英语知识,然后在他们理解绘本对话的语义含义以及在节日中互赠礼物的英语表达方式基础上,对课堂内容展开拓展,向英语语言文化方面进行靠拢,提出拓展类问题:“你们了解国内外节日以及中外庆祝方式的异同吗?”让学生开展主题探讨分析。通过讨论,学生总结出:中西方的传统节日有很大的差距。中国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就是春节,而在西方则是圣诞节Christmas。不过,两个节日的庆祝方式上有一些相似的地方,都会举行家庭聚会,大家在一起庆祝并送上新年祝福或者圣诞祝福。在完成这个问题探讨的同时,学生对英语文化素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可见,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不能仅停留在文本语义理解以及句法表达这一层次,而要从文化背景的角度出发,对课堂内容进行拓展延伸,结合教学内容完成英语文化素养的渗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进行拓展类问题的设计,于课堂中营造一种英语文化背景下的探究氛围,助力学生在探讨解题的过程中对英语文化进行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二、递进性,指向情节逻辑

递进性是认知能力发展的本质特性。在英语学习中也应考虑这一特点,基于递进式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绘本内容。绘本教学中展开问题引导教学要充分考虑绘本情节的逻辑发展,以情节的逻辑发展进度为参考,设计具有递进性的问题。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情节中蕴含的逻辑。在递进式问题中,学生可以按照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快捷地挖掘出绘本内容隐含情节的内在联系,并且逐渐递进,充分发掘学生的高阶思维,锻炼其语言能力。

(一)探究式:挖掘内在联系

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语法语义的学习,更深刻的是要学习英语的思维方式,挖掘对话情节当中的内在联系,搞清楚当前语境下对话内容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体会到当前语境的英语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在绘本教学中要注重递进性的探究式问题设计,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思考对话语境和对话逻辑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其英语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What’s the matter?》这一小节内容主要讲解了在某人感到不适或者身体存在一些问题时,应该如何向其表示关心,以及在这一情况下的口语语气和表达方式。为了帮助学生理清这一思路,教师可提出具有递进关系的探究式问题:“首先,请同学们观察绘本中家长和孩子说话的表情,其次;想想家长什么情况下会用该种语气和表情?最后,分析一下绘本对话内容的语境。”这三个递进式问题将探究的过程分解为递进的步骤,通过三个递进性的问题,学生联想到当自己感冒发烧时,家长才会以这种严肃和关心的表情对自己,由此可以推断出绘本中的小孩可能身体出现了不适,进而掌握在这一环境下向某人表示慰问、关心别人的口语表达方式:“What’s the matter(trouble)with somebody?”

由此可见,递进性的探究式问题可以将特定情境下英语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直观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在绘本教学中设计具有递进关系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绘本当中人物表情表达的语气和态度,从而帮助学生更加迅速深刻理解绘本的情节逻辑,发现对话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某种语境下英语表达内在的思维方式[2]。

(二)迁移式:发展高阶思维

高阶思维是指超越简单的记忆,指向发散和创新的思维方式。高阶思维是一门语言学科必备的思维能力,是理解语言表达中发散迁移性表达的必备能力。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抓住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充分利用学生的发散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绘本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设计递进性迁移式问题,对较低层次的知识点教学内容进行发散和创新,逐步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Good habits》这一小节内容后对课堂内容进行发散,提出具有递进性的迁移式 问 题:“Why it’s a good habit to put things in order?”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What characteristics should good habits have?”第一个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主分析收拾归纳这一习惯的优点,进而理解将物品收拾整洁的意义:物品摆放有序以后会使自己感到更加愉悦。在此基础上,下一个问题继续进行深入迁移,引领学生思考探究一个好习惯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或特点,帮助他们理解好习惯:可以给人带来积极能量,使人感到愉悦的习惯。通过这样两个递进性迁移式问题的思考,学生能够在英语课堂上获得更丰富的高阶思维体验。

由此可见,具备递进性的迁移式问题能够将思维发散的过程拆解为不同阶段,在不同阶段逐步实现思维迁移和发散,促进学生理解高阶思维的应用方式,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递进性潜意识问题将基本素养融合到问题探究过程中,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因此,教师要注重潜意识问题的设计,助力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生成性,跟踪动态过程

生成性问题的跟踪是问题引导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变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会催生出许多生成性资源。这些资源大多数来源于学生存在的疑问和不足,解决了这些问题便可使学生的学习效率直线上升,充分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生成性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动态生动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的疑问展开讲解。

(一)深度解读,丰富素材

问题引领式教学要做到引导学生思维但是又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不能让所有的同学都得到千篇一律的答案,而应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探究,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将课堂交流过程中生成的问题作为生成性资源,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绘本内容。因此,教师要对绘本内容深刻解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捕捉并依托生成性资源丰富教学素材。

例如,《Seasons》这一节内容,在讲解完课本当中对于每个季节的观感之后,教师提问:“What do you think of in autumn?”此时,有同学回答在秋天会想到有大风,出现了生成性资源。对于这一回答教师继续深入提问:“How do you know there is strong wind?”针对这一动态跟踪性的问题,学生联想在生活当中遇到大风会出现的场景,回答:“There will be a lot of fallen leaves blown down by the wind in autumn,and your hat will also be blown oあwhen the wind blows.”从而丰富了对绘本内容的解读,理解了绘本当中的落叶,以及被吹飞的帽子等元素所代表的含义。

由此可见,通过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触发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应有意识地结合问题促进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产生,然后结合生成性资源继续进行深入提问,从而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实现思维的发散,并锻炼其用英语进行表述的能力。

(二)适度追问,搭建支架

小学生大多是初次接触英语,使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较弱,因此在面对一些高难度的问题时往往只能用汉语进行表达。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问题设计时应准确把握学情,适度追问减少语言表达的困难,帮助他们搭建语言表达的逻辑框架,提高英语绘本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这一节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结合绘本当中的图片进行追问:“How do you get from the photo?”提出问题后,学生一时之间并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此时为他们提供“Look at page…,it says…”“The picture shows…”这样两种语言表达的框架。适度追问学生如何结合这一表达框架回答问题,应该向框架中填入什么词语完成自己的回答。在搭建框架的同时,学生有了自己的回答:“Look at page22,the picture shows Bobby is riding in the park.”

由此可见,搭建语言表述支架是快速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掌握英语表达方式的高效方法。同时,结合课堂内容适度追问可以给学生提供检验自己运用支架进行表达的机会。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设计追问问题,为学生搭建合适的语言表述支架,引导他们合理表达,促进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问题引领是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重要补充,可以对简单的绘本对话情节进行拓展和延伸。通过深度解读绘本内容带动学生通过表面的对话内容,深入分析对话当中存在的语言逻辑、对话语境以及其中的英语文化属性,捕获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助力学生发散思维,锻炼其英语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绘本内容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绘本
绘本
绘本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