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023-03-06 07:42陶俊逸
小学生 2023年2期
关键词:奥尔夫乐器节奏

☉陶俊逸

音乐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门素质教育学科,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但小学阶段学生大都天性好动,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物上,而传统的音乐教学形式单一,内容较为晦涩枯燥,很难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要积极求新求变,在教学环节中灵活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奥尔夫教学法的内涵阐释

卡尔· 奥尔夫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遵循“诉诸感性,回归人本”的理念,创造出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奥尔夫认为:“对思想和情绪的表达,属于人类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欲望,可通过语言、歌唱等诸多形式自然而然地流露与外化。这是人类的固有能力,而音乐教学的本质就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不应该过度侧重表现结果的好坏。”同时,奥尔夫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必须积极地动用全身每一个肢体做出音乐动作,例如动脑、动手、动脚等,全身心投入到音乐的感受和表现活动中去。”该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在于,注重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开发和探索。在奥尔夫教学法的学习中,学生不会去探究学习音乐带来的成就,而是全身心投入音乐学习中,灵活运用他们的肢体、语言和乐器,以独一无二的方式演绎出只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1]当音乐成为学生身心上的一种本能需求时,自然便能够快速有效地掌握音乐的乐理、乐感等。总而言之,奥尔夫教学法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使枯燥单调的音乐课程变得魅力四射。

二、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通常较为注重教学的成果和效率,却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这就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变成被动学习的角色,而难以主动积极地展开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尽管能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但却很难激发学生求知的渴望和兴趣,教学效果普遍不尽人意。然而在奥尔夫教学法中,教师会采用各种富有动感的节奏及丰富的乐器展开教学,可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吸收和学习知识,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跟随着教师的思维方式,积极主动地寻找学习方向。由此可见,能否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是奥尔夫教学法区别于传统教学法的重要标志。

(二)综合性的艺术教学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普遍只会按照固定的教学大纲,完成教授歌曲学唱的单一任务,同时由于过于重视学唱结果,而缺乏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联系发展,以致学生在教学中无法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教学效果较差,且学生的学习潜能无法得到开发。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综合性教学艺术,含有表演设计、音乐美术和语言文字等诸多学科门类。在声乐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标准的演唱技巧,更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环节,将美术、自然、音乐等多元内容融入声乐课堂中,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三)创造性的教学形式

传统的音乐教学通常只是进行单调重复的学唱训练,一节音乐课往往只会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教学和演唱,学生缺乏学习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效率较为低下。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会灵活运用律动、歌唱、乐器合奏和即兴创作等教学手段,从音乐本质出发,以自然原始的素材,给予学生综合性的学习引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在理解和表达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展开音乐学习,不但可有效激发学生音乐学习主观能动性,还可激发其内在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主旨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会时常向学生传递“我能行、我可以”的想法,不断激发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自由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争取做到敢说敢想敢做的教学目的。奥尔夫教学法更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和团结友爱的班集体氛围,而这样的教学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

三、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以“奥尔夫节奏模仿”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师唱生随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就是教师演唱学生被动跟随模仿。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掌握音乐作品的演唱方式,但很难形成深刻的学习印象。加之班级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存在差异,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能使人满意。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该法通过丰富多样、清晰有序的节奏教学,结合舞蹈、语言和音乐等诸多要素,通过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形式途径,展现出音乐作品的多元模式和个性模式。[2]在此教学模式下,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活力,开拓学生音乐学习的思维眼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其音乐素养全面发展。

例如,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木瓜恰恰恰》的教学。《木瓜恰恰恰》是一首以叫卖为主题的印度尼西亚民歌,歌曲整体节奏轻快、旋律活泼,形象塑造了印度尼西亚农民走街串巷贩卖水果的忙碌情景,歌词中的“恰恰恰”等富有语感的助动词频繁出现,既带动了整首歌曲的律动节奏,又表达出了农民热爱劳动、乐观生活的生活态度,更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各类水果。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先示范一遍歌曲中的节奏,在带领学生熟悉节奏过后,便可引导其结合歌曲的整体感受,自发地设计一套节奏动作,如拍手、跺脚等,或者加入沙锤、铃铛、手鼓等动作均可,帮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更加直观立体地感受音乐的律动。在学生逐渐熟悉和掌握歌曲节奏及力度后,还可以引入歌曲接龙游戏,由全班学生每组负责一句歌词,每组设计不同的节奏动作进行演唱,让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到节奏训练中。

通过这样音乐节奏训练和游戏活动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和节奏创造能力。在此教学模式下,音乐课堂富有趣味性和创造性,可有效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正面情绪,使他们在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快速掌握音乐作品的节奏技巧,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奥尔夫声势训练”强化学生感官系统

声势是人体产生声响的基本姿势,也是音乐教学中最为直接的表达形式。而在音乐的演唱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到身体与发音和谐统一,这就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自己身体的每个部位进行发音,以此形成准确标准的音节。因此,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身体与发音的协调统一,帮助学生构建标准有效的发声姿势。教师可灵活运用奥尔夫声势训练法,激活机体对声音的反应机制,在持续的声势训练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听力、反应能力、辨识能力和记忆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养成规范标准的发音习惯,为其后续的音乐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3]

例如,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送别》的教学。《送别》是一首曲调婉转顺畅、情感悠长深沉的歌曲,歌曲旋律自然而优美,饱含好友即将远行,分别就在眼前的离愁之哀,然而曲中旋律虽然哀情四起,却未达到伤感的地步,又有古诗词的深层底蕴打底,使人感到一种历经世事研磨的超然物外。但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经历较少,对事物的情感体验较为匮乏。如何在教授这首歌曲的同时,使其体会到歌曲蕴含的深层内涵和情感,这是许多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一直在思考和探究的问题。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入奥尔夫声势训练,则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围绕《送别》的歌曲意境,设计一套相应的声势动作,帮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来循序渐进地融入送别的旋律意境之中,从而得到更加丰富和深刻的体会感受。如在歌曲中唱到“长亭外,古道边……”时可适当加一些瞭望远处的动作,或者在“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处加入一些抬手和指地的动作等。肢体是无声的言语,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传统方式,肢体的表达会化作内心的感悟直击心灵。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要善于运用声势训练动作,以此营造身临其境的歌曲情境,激发学生的感官系统来领会歌曲的深层内涵,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三)以“奥尔夫器乐造型”拓展学生的音乐认知

音乐是一门演奏型的艺术。在音乐领域中,除了凭借自身发音系统的歌唱艺术外,还有许多借由音乐工具进行演奏的弹奏艺术。而要想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就必须为其多多提供直接接触和学习的机会。奥尔夫课程体系中的器乐内容十分宽泛,既包括专门的奥尔夫乐器,也包括其他乐器,甚至还有自制乐器,即可发出各类声音的常规物体。打击乐器、音条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都是常见的奥尔夫乐器。[4]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在乐器欣赏教学中,加入模仿乐器发音的训练活动,首先让学生模仿不同乐器的发音方式,再向学生播放这些乐器的发音形式和演奏方式,以此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使他们自发主动地认识三角铁、鼓、小号等基本乐器。

例如,在学习各种乐器的课堂上,教师可设计一个“听声辨形”的游戏活动,先将三角铁、小号和鼓等乐器拿给学生展示,让他们认一认这些乐器的形状,听一听这些乐器的声音。然后将乐器藏起来,利用事前设计好的多媒体软件,随机播放一些乐器的声音,让学生猜一猜这些声音来自哪些乐器。例如,教师播放“咚咚咚”的声音给学生听,让他们猜一猜这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响,学生很自然地想到是敲鼓时发出的声音。又如,学生听到锐利强烈的“呜呜呜”声音,自然也能够想到是小号的声音。教师也可以单单列出乐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模仿不同乐器的声响。这也一样能够激发学生的质疑情趣和探究兴趣,使其在热烈的学习氛围中认识各类乐器的音色和发声方式。在游戏过后,教师再带领学生正式了解和学习音乐家演奏乐器的方法,自然是水到渠成。

器乐造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乐器的演奏和探究兴趣,使他们对不同乐器的演奏方法进行初步的认识和学习,并从中获得学习和感受音乐的快乐。此外,教师也可带领学生就地取材,利用教室内随处可见的物品进行独一无二的音乐演奏。在奥夫尔教学中,桌椅、直尺、气球都可以是演奏歌曲的音乐道具。虽然在最初尝试的时候,由于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较为有限,所以利用物件展开的节奏敲击也很粗糙,然而只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选择一些节奏轻快、旋律简单的歌曲配合演奏,同样能够演奏出优美动人的音乐。而对于学生来说,这样别出心裁的演奏方式,也可有效激发其音乐学习兴趣,丰富其对音乐韵律的多元感受,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总而言之,奥尔夫教学法是一套“诉诸感性,回归人本”的教学法。它以解放天性和激发兴趣为核心主旨,以奥尔夫节奏模仿法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受能力,调动其学习音乐的主观积极性;以奥尔夫声势训练法,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领略歌曲中的深层内涵;以奥尔夫器乐造型法,拓展学生对音乐形式的认知,激发其音乐学习兴趣,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奥尔夫乐器节奏
学乐器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乐器
YOUNG·节奏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变动不居 与时偕行—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谈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