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户戏的发展与艺术特色分析

2023-03-06 08:05庄爱琴
戏剧之家 2023年4期
关键词:小曲唱词曲调

庄爱琴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文化馆 宁夏 固原 756301)

眉户戏广泛流传于山西临汾、运城地区、陕西及宁夏大部分地区,在发展中逐步融入多元文化要素。2008 年,眉户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坚持不懈挖掘、保护性传承,眉户戏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众多优秀的眉户现代戏,如《梁秋燕》《中国魂》《雷锋》等,赋予眉户戏时代气息与创新动力。在文化观念日益多元化的当代社会,我们有必要全面认知眉户戏的发展状况,彰显其艺术特色,以此推动眉户戏的现代化发展与创新化传承。

一、眉户戏的起源与发展

一种艺术形式变得成熟必然经过长期的酝酿,且在发展中不断吸纳多元文化之精髓、经历动态调整,眉户戏也不例外。眉户戏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驱动,包括但不限于地方民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独特的自然风貌,并且在长期实践中吸纳多种曲调特点,演变出不同的流派,最终融合为成熟的艺术整体。

(一)眉户戏的缘起

眉户戏的形成与黄河两岸关中和晋南地区的民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陕西关中等地民风淳朴、地域特色鲜明,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创作出许多小调歌曲以抒发情感、歌颂生活,流行甚广的丝弦小调在单纯的民歌演唱基础上加入了伴奏乐器,形成了独特的民间曲调。眉户戏在陕、甘发展的同时,在宁夏隆德也得到了同步发展和传承。明、清时期到解放初期,经过多次移民,陕、甘两地眉户戏艺人陆续迁入宁夏隆德,眉户戏便在此扎根。

丰富的民间小调内容较为精炼、形式较为简单,可以直接作为戏曲的唱词,也可以组合成曲调进行表演,民歌小调在融合发展中,已经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情节,通过连缀组合后逐渐转化为戏曲形态,构成了眉户戏的基本形式[1]。除了民间小调、民歌表演之外,眉户戏的形成也离不开民间艺人的推动。早在明清时期,民间便盛行戏曲表演,表演中以瓷片击打出节奏,用简单的“涂脂抹粉”进行戏曲装扮,所表演的内容或是当时备受关注的大事,或是男女之间的情感故事,表演中也出现了初级的动作。民间戏曲表演的逐渐完善对眉户戏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眉户戏最初出现在民间的社火表演中。《临晋县志》中记载,“夜又有龙灯、竹马、旱船……”其中,“竹马”便是眉户戏的旧称,其集演唱、表演、动作等艺术要素于一体,广泛流行于陕西的华阴等地,在秋收或传统节日中,竹马戏的表演十分频繁,曲调及伴奏虽然简单,但是可见眉户戏的雏形。以上述条件为基础,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及积累,眉户戏逐渐形成。在登上舞台之初,人们对眉户戏的接受程度远低于秦腔,其通常与梆子戏同台演出,这样的表演形式为眉户戏积累了充足的实践机会,后来,眉户戏逐渐走出依附梆子戏的桎梏,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戏曲艺术形式。

(二)眉户戏的发展

眉户戏共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其一为眉户小曲形成。最早出现且具有代表性的眉户小曲为《羽衣新谱》,其出现在清末,以“坐唱”为表演形式,无伴随的动作,且根据曲目的内容与节奏进行情感的表达与情绪的宣泄。如《长安八景》通过吟唱的形式唱出小曲所描绘的景色,可以一人独唱或多人合唱;《岁思》为抒情性的小曲,包含多段式的唱词,简单叙事与抒情。眉户小曲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往往可以灵活地增减曲牌,有一定的规范,但并不僵化,此时的曲子内容以描绘静物为主,不能完整地叙事。其二由眉户小曲发展为眉户小戏。眉户小戏调式简单,但相对于眉户小曲而言容量更大,更容易刻画出较为复杂的情感情绪,也便于完整地叙事,且人物角色丰富,在唱的同时也会加入念白,曲中有戏。其三为小戏的定型与折戏、本戏的形成。眉户小戏在后来的发展中结构愈加复杂,各种曲牌结构使得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此时眉户戏基本形成,有了舞台性的特点,并且发展出众多剧目,如《天官退兵》《赠钗》《醉骂禄山》等。其四为眉户戏的现代化发展。眉户戏发展至今,不仅在曲调、结构等方面有突破,题材也更加广泛,包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由此可见,眉户戏致力于探索契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发展道路[2]。

二、眉户戏的艺术特色

眉户戏源自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语言朴素简洁,可即兴创作,所见、所闻与所感都可以融入唱词中;唱腔形式丰富、韵味十足,可以在不同场合表演;曲调伴奏优美动听,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宝贵财富。

(一)朴素简洁的语言

眉户戏唱词简洁、直白、凝练且朴素,所讲述的是农家的寻常故事,所表达的是乡村之情,所体现的是陕甘宁一带的生活面貌、人文风情,虽然语言质朴,但在诙谐幽默、娓娓道来、针砭时弊中暗含着深刻的哲思,给人以精神动力,并指引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3]。

眉户戏曲调丰富、音乐明快,听起来十分具有亲和力,“接地气”,因此激发了百姓的创造力,人们可以自由地寻找曲调,将所经历的事、见过或思念的人、欣赏过的美妙景色等编为唱词,在田间地头、民俗活动上随意演唱。源于人们生活与农业生产的眉户戏唱词,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语言生动形象。唱腔虽有规律,但唱词的创造空间是无限的,可随着人物、事件的变化发生调整。与此同时,眉户戏的唱词有着乡野文学的价值,唱词虽朴素,但思想内涵深刻,更易于表现出人们健康、乐观的生活追求,无论是以文字记录唱词,还是经过口耳相传后存世,都十分生动,尤其是带有地方方言及语用习惯的唱词,更是民间文学的瑰宝。不仅如此,眉户戏的唱词涵盖着众多的内容,山歌、情歌、牧歌、儿歌等的唱词新颖别致,全面反映出当地人民的生活面貌、历史境遇以及人们的性格、精神品质,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唱词也是眉户戏流行甚广的原因之一。如《草坡传言》中“正行走来抬头看,草坡不远在眼前”“太爷太婆身受大难,你看他可怜不可怜”“上高山来如平川,空中好似燕子旋。白昼间能行一千四,到晚八百还有三”等唱词通俗易懂,隐含着生活情趣与生活智慧,也让眉户戏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成为群众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形式丰富的唱腔

眉户戏的唱腔为我国四大唱腔之一的弦索腔,属秦腔派系。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眉户戏的演员全部为男性,在扮演男性角色时演员使用本嗓,在扮演女性角色时演员混合使用真假嗓。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水平、思想认知也明显提升,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有女演员登上眉户戏艺术表演舞台。眉户戏的音阶调式十分丰富,相同曲牌内也存在着不同的调式,演唱形式灵活多变。总体上可以将眉户戏的曲调划分为“大调”“小调”两种类型,其中,“大调”是指旋律结构稳定、情感情绪跌宕起伏、内容较为高雅、意蕴十分深厚且演唱难度较大的曲调,其在一般的眉户戏剧目中很少出现,如老龙哭海、黄龙滚、吹腔等,在清朝及民国时期,眉户戏对此类曲调及唱腔的运用较为频繁,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眉户戏中已经鲜少出现这样的曲调;“小调”是指易学易唱、具有说唱性、难度较低且优美悦耳的曲调,其广泛应用于现阶段的眉户戏表演中,人们在闲暇之余也可以哼唱两句。

曲牌体眉户戏大多吸收了民间各种小调,在此基础上演变出诸多约定俗成的曲牌,如月调、背宫、五更、岗调等,每一类曲牌的唱腔各有特色。如月调类分为硬月调、软月调,多出现在曲调连缀形式唱段的开头与结尾部分,在音乐表现上较为自由,可以根据情感予以调整。《杜十娘》中杜十娘的唱段便运用了硬月调,音乐优雅抒情,旋律舒缓,附点音符节奏居多,适合表现曲中人哀而不伤的情感;《五更鸟》中姑娘的唱段则运用了软月调,情绪欢快、节奏紧凑,更能表现女性形象柔情似水。再如背宫类唱腔曲牌众多,其特点为字少腔繁,速度缓慢、行腔跌宕起伏,适用于刻画深刻、复杂的情感情绪。眉户戏《送女》唱段中运用了“六句背宫”,多有倚音,平缓旋律中穿插四五度大跳,展现出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4]。

板腔体眉户戏的唱腔比重虽然较小,但也是眉户戏的艺术特色之一,主要包括间板、流水、滚白等。如间板为散板形式,在结构上有着较大的伸缩性,便于演员自由发挥。在《云散月圆》赵振山唱段中便出现了间板,其情绪高亢、情感起伏波动较大,使得唱腔更具有张力;流水极富表现力,唱腔可松可紧,给人以雄壮、豪迈之感。《屠夫状元》中党凤英唱段便运用了流水,所表现的情绪情感更加激烈,给人以听觉上的审美体验。

(三)优美动听的曲调伴奏

眉户戏的曲调优美动听,极富艺术感染力、吸引力。眉户戏与其他地方戏剧面临着相同的现实困境。在眉户戏发展昌盛时,传唱眉户戏的群体众多,而眉户戏日渐式微,会唱眉户戏的人也越来越少,因此众多曲目、曲调已经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流传下来的部分曲调因演唱难度过大较少在一般的眉户戏表演中出现,其他的眉户戏曲调则不断地吸纳外来曲调,形成了更加鲜明的地域风格与艺术特色。例如,青海眉户戏中穿插了众多的民间小调,有着承上启下、贯通左右的作用,使得眉户戏的表演更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青海眉户戏中融入的民间小调包括但不限于满天星、大红袍、浪花灯,这些民间小调旋律柔美,蕴含着浓郁的民间风情,穿插在眉户戏中,使得眉户戏的演唱更加具有亲和力,也丰富了眉户戏的表现形式,更加适合人们欣赏[5]。

眉户戏音乐由唱腔、锣鼓经等构成。除唱腔之外,伴奏也是眉户戏舞台艺术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眉户戏的伴奏以三弦为领奏乐器,以板胡、二胡、竹笛等相伴,再加上民族打击乐器的配合,使得音响效果十分强烈、具有层次性。眉户戏作为地方戏曲剧种,其唱腔委婉细腻,所塑造的形象真实生动,旋律多以悠扬、舒缓为主,因此眉户戏的伴奏不讲求所有乐器“面面俱到”,够用即可。在三弦、板胡、二胡以及打击乐器的基础上,演奏者可以结合实际的表演需求加入其他乐器伴奏。板胡音色清脆、嘹亮,二胡音色富有人声性及抒情性,或柔和温婉,或如泣如诉,三弦深沉,再加上梆子等打击乐器,形成了较为规范但个性十足的眉户戏伴奏的基本乐调,有着很强的音乐艺术魅力,将眉户戏的艺术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并且为眉户戏的舞台表演增色。

三、结束语

眉户戏经历了眉户小曲形成,眉户小曲到眉户小戏,小戏的定型与折戏、本戏的形成,现代化四大发展阶段。眉户戏亦被称为“曲子”“竹马戏”,其内容与百姓生活联系紧密,唱腔风韵独特、语言特色鲜明、表演形式多样且融合地域风情、人文情怀,有着朴素简洁的语言、形式丰富的唱腔以及优美动听的曲调伴奏,是我国民间文化的瑰宝。

猜你喜欢
小曲唱词曲调
Wake up, Bunny
永昌小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博采芬芳酿花蜜——“风流三部曲”唱词创作谈
1961电影、1978舞台艺术片《刘三姐》的唱词文本研究
无油涡旋压缩机小曲拐动力特性与仿真研究
布谷鸟
眉户《百戏图》《曲调名》考论
明代戏剧唱词“白”范畴非原型颜色词研究
小曲
广西壮剧南北路唱词押韵特点之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