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即兴曲Op.142No.3》的演奏分析

2023-03-06 08:05刘晓秋任美霖
戏剧之家 2023年4期
关键词:即兴曲织体舒伯特

刘晓秋,任美霖

(吉林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一、舒伯特简介及即兴曲的创作背景

(一)舒伯特的生平简介

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 年)出生于维也纳近郊的里赫田塔尔,是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创作了六百多首艺术歌曲,其中,《魔王》《鳟鱼》《野玫瑰》《圣母颂》、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等作品直至现在也深受广大听众喜爱。他还创作了18 部歌剧、22 首钢琴奏鸣曲及十余首弦乐作品。舒伯特一生始终处于贫困之中,他的父亲是一位音乐爱好者,也是舒伯特的音乐启蒙老师。11 岁时,舒伯特被帝国小学教堂唱诗班录取,并寄宿在皇家神学院,其间,他接触了大量莫扎特的序曲和交响曲,并获得了大量音乐实践机会。1813 年,舒伯特离开了寄宿学校,开启了教师生涯,并师从萨列里学习作曲,自此开启了他辉煌而又短暂的音乐之路。

(二)作品的创作概述

《即兴曲Op.142》创作于1827 年,共有4 首,其中,No.3 是被单独演奏得最多的作品。这一时期舒伯特一直生活在维也纳,每天都忙于创作。尽管这一时期的舒伯特已经可以通过创作拿到报酬,经济状况稍有好转,但多年的贫困生活和疾病已经将舒伯特的精力消耗殆尽,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在《即兴曲Op.142.No.3》中感受到舒伯特对生活的热情,他将生活中病痛的折磨、亲人逝世的痛苦和无法言说的孤独通过作品宣泄出来。舒伯特的即兴曲有两大重要特征,即歌唱性与幻想性。他的钢琴作品中流淌着歌唱的旋律,抒情性极强,细腻有力地宣泄着情感。

二、《舒伯特即兴曲Op.142 No.3》的音乐分析

(一)曲式结构分析

这部作品采用变奏曲式,由主题、五个变奏和尾声组成,十分规整,对比鲜明。打破了固有的格局,在曲式结构上进行了创新,在保留主题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加了新的动力。主题是《罗莎蒙德》中的一段旋律,这部作品的变奏手法不拘一格,打破了常规的创作手法,在不改变主题织体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进行了自由创作,因此,没有束缚感。各个变奏不尽相同,从舒缓细腻到轻快活泼,再到哀婉忧伤,丰富的情感变化引起听众无限的遐想,引人入胜。

本曲为♭B 大调,4/4 拍。主题灵感来自舒伯特创作的歌剧,因此,具有极强的歌唱性,简单而又优美,采用方整的复乐段结构形式,每四个小节一个乐句,其中有四句每句开始的音调基本相同,但在结尾分别以属和弦上半终止和主和弦上全终止结尾,变奏一与主题调性相同,与主题同为单二部曲式,在强调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发展,高音区以分解和弦进行演奏,旋律中增加了附点音符,上方旋律通过附点的方式营造出波浪般的流动感,使音乐更加灵动,其中,二声部里的分解和弦推进了旋律情绪的起伏变化,但整体和声没有变化,相较之下,主题更富有活力。变奏二延续了变奏一的旋律特点,开头几个音让旋律变得更加幽默,更加突出前面的节奏,旋律更加饱满,更为细腻,变奏二更加活泼,音符时值发生变化,旋律高低错落,第二乐句通过改变伴奏的旋律线条将乐曲整体推向高潮,激情的副歌之后,主题在高音再现,并结束在一个不完全终止上,为伴奏三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变奏三比之前有了较大改变,转入平行小调,和声更为厚重丰富,展现出交响曲的感觉。整体旋律更为轻快,三连音代替分解和弦,使旋律干脆轻快。调性转到同主音小调上,使音乐基调变得黯淡,织体变得厚重,左手却采用了紧凑的跳音,与上方旋律交织在一起,如同悲壮中掺杂了一股复杂的心思,这一变奏也是全曲中情感最丰富的部分。变奏四再次转调,进入到♭b 小调的近关系调♭G 大调上,节奏如舞曲一般,低音声部出现主题,旋律移到低声部区域,附点节奏与延留音的组合形成新的舞曲一般的节奏,这一变奏的特点在于有多次转变的旋律线条,这并不是按照主题的旋律发展进行创作的,旋律在双手之间不断变化,两个声部一边轮流演奏一边发展,营造出欢快的氛围,似乎是变奏三中下方欢快旋律的胜利。变奏五回到了主题调性上,使用第二变奏中左手的织体,主题在六连音中进行变奏,六连音的节奏型之后又附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以此来缓和乐曲,经过一段柔美的间奏,变化再现主题,这一次,主题更加流畅轻快,如同女高音和男中音的问答,上方旋律声部通过连续的三连音持续提供动力,下方伴奏采用变奏二的大切分节奏音型,在b5 乐段中通过双手交叉的音阶型旋律将音乐逐渐收束,增添韵味。和声已经回到主题,在音阶的构成中可以清楚听到主题。尾声则通过两次再现主题回味全曲,以渐慢方式结束变奏,回到主题,使音乐再次回到最初的感觉,追忆美好,轻柔而又饱满,并在完满终止中结束。

(二)和声特征分析

和声的丰富发展是旋律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使音乐形象更加生动立体,并富有内涵。舒伯特的钢琴作品在和声方面十分鲜明地传承了古典主义的风格,大量的主三和弦、副三和弦、七和弦贯穿始终,并运用不同织体及和弦进行来丰富音乐色彩。主题乐段中,两个乐句都采用了分解和弦式伴奏,第一乐句采用了重属和弦到属和弦的半终止,第二乐段则采用了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完全终止,这种有规律的终止式也同样运用在其他几个变奏中。这种创作手法带有鲜明的古典主义色彩,这也体现出舒伯特高超的旋律创作技巧,各变奏开头使用相同的动机,并在结尾处采用相同的终止和弦,但每个变奏中的情感又不尽相同,可见舒伯特在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造诣。

三、即兴曲演奏体会

(一)触键力度的变化

触键一直是演奏舒伯特钢琴作品的一大难点,《即兴曲Op.142No.3》的每一个变奏都对手指有不同要求,为触键练习提供了优秀的范本。作品中主要的触键变化有两种,要调动指力、手力和臂重,细致有力地触键,以主题和变奏二为例,主题的第一乐句织体相对轻薄,上方旋律有许多短小的乐句,需要严格把控呼吸的节奏,末尾处还有新的声部加入,这要求演奏时手指时刻保持放松、打开的状态,左手的和弦要保持清晰,保证力量的均匀,持续发力,起到烘托氛围的效果,手指在琴键上轻巧划过,不着一点多余的力量,触键的角度和深度要精确,声音要圆润精巧,弹奏右手的八度音程时手指要保持放松,用掌关节发力,抓住轻微跳音的感觉,避免出现突兀的音。在演奏时,我们要注意强弱的控制,强音要控制好,要产生共振效果,像鼓声一样有较强的穿透力,但又不刺耳,弱音处理上,手指触键的每个和弦音要落齐,要听起来非常干净且安静,要点相同的还包括变奏一和变奏三。变奏二的织体变得紧缩,带有长线条的级进和模进。因此,这一部分触键要快速,垂直用力,增强律动性,在和弦处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免声音不够扎实。让力量集中在指尖处,渐强和渐弱要处理得细腻,尽可能多地将歌唱性表现出来,让声音更加饱满,富有弹性。要点相同的还包括变奏四和变奏五。

(二)变奏特征

本作品共有五个变奏,每个变奏都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音乐氛围,在演奏时,要抓住每个变奏的表现特征。变奏一延续主题的旋律,主要由相似音型的附点音符构成,伴奏为固定音型的分解和弦。右手以附点节奏将旋律稍稍变形,原本如歌般优美的旋律添加了许多活泼的律动,原主题伴奏部分较为平稳,这里以切分音的形式出现,配合右手旋律,右手要控制两个声部,演奏时,旋律和伴奏声部的音色和力度要明显区分开,四指和五指要突出歌唱的感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中间声部,十六分音符的琶音加重了四五指的旋律负担,要加强对手指力度的把控,将旋律声部和伴奏声部分开,注意音色的统一与内侧旋律的连贯性,低声部出现的二分音符要突出其和声色彩。第二乐句的织体相对厚重一些,在保证声音清晰、统一的前提下,可以强调和弦的色彩,以更好地烘托音乐氛围。变奏二的旋律相对活泼一些,旋律被加上许多修饰,半音阶的构成与装饰音是变奏二的特点,旋律线条更加复杂,以快速级进为主,要演奏得均匀而轻巧,要伴随着旋律的起伏,力度也要做不同的变化。伴奏是切分音型的和弦,变奏二对力度的要求很严格,旋律线条要轻快、圆润,还要保证呼吸感。演奏中间和结束部分的跳音时,不要抬起手腕和手臂,要依靠手指的力量主动并有弹性地触键。伴奏要注意切分音的强弱规律,要将弱-强-弱的律动感表现出来。变奏三出现了大量的八度音程及和弦,演奏时要借助大臂的力量让声音自然下沉,扎实饱满。左手声部三连音和弦上,以附点音符进行变奏,伴奏部分较之前两个变奏织体厚重了许多,对左手的力度控制要求更高。尽管这个变奏的织体十分厚重,但并没有很沉重的感觉,更要求旋律的清晰,以及强弱对比营造的张力,要控制好力度,伴奏部分和弦较多,演奏时要注意力度均衡,是作品中比较难演奏的部分。变奏四中的旋律在双手间交替出现,力度变化十分丰富,要注意层次感。重音大多出现在每拍的后半拍,演奏时要注意发力的时间,将其强调出来。变奏五由大量快速级进和模进组成,要求演奏者有深厚的基本功。级进的跨度较大,线条较长,这对手指的基本功要求很高,旋律中夹杂着细微的力度变化,因此,声音很容易变得模糊和混乱,演奏时,要依靠手臂来带动手指,快速而连贯地将每个音符处理好,同时,要注意隐藏在旋律中的节奏及强弱变化。此外,《即兴曲Op.142No.3》的五个变奏一脉相承,尽管风格迥异,但在演奏时要将各部分紧密地衔接起来,在每个变奏的结尾处,作曲家都留下了充足的空间为下一个变奏作准备,这一部分,演奏者可以根据演奏习惯酌情处理,但一定要防止断裂或产生突兀感。

(三)踏板的合理使用

作品中标明踏板的位置并不多,但踏板的运用可以极大地丰富音乐的表现力,踏板精致有度,可以让声音更加甜美,不过分绵长。大小调乐句之间色彩对比强烈,让音色更加丰满圆润。本作品题材轻快,歌唱性强,应采用音后踏板,在和声转换时更换延音踏板,并且,在更换踏板时候要注意恰当衔接。演奏时,先将下键按下再开始踩踏板,换踏板要干净,不要延留上一个踏板和弦音,干净地开始接下来的乐句,直至下一强音处再换踏板。引子部分的音节跑动处不踩踏板,这里要充分展示手指的能力,音乐也要与之前的和弦乐句形成鲜明对比。这部作品的旋律线条较长,又包含了许多短线条,因此,在增加音色的饱满性和歌唱性的同时,保证声音干净,不拖泥带水,长线条处应选择半踩踏板或只踩三分之一,稍加修饰。或者采用抖动踏板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可能会破坏旋律的连贯性,应谨慎使用。踏板的使用并没有唯一标准,适合个人习惯的方式才是最好的。

四、结论

舒伯特作为西方音乐史上最有创造力的作曲家之一,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创作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他的作品热情真诚,情感细腻丰富,将古典主义创作技法和浪漫主义精神紧密结合,展示出许多自由和创造性的表现手法。舒伯特一生都挣扎在贫困中,但他的作品却充满着洋洋洒洒的热情,他将自己的细腻情感融入作品,这部《即兴曲Op.142No.3》正是有力的证明。二百多年来,舒伯特的作品一直被重复演奏着,除了声乐作品外,他的器乐作品中的这份细腻而又真挚的情感值得人们深思和回味,对作品的思考也是对伟大音乐家的一种缅怀和尊敬。

猜你喜欢
即兴曲织体舒伯特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作曲技术理论中多声部音乐织体的探讨
乐队艺术:语言规律与教学探索(二)——多声部织体中复调元素的认识与处理
浅谈钢琴即兴伴奏中织体的应用
关于舒伯特八首钢琴《即兴曲》的探讨
霍米·巴巴“第三空间”视阈下《孙行者:他的即兴曲》的文化身份构建
舒伯特《即兴曲Op.90 No.4》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