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下的企业财务会计风险与防范策略分析

2023-03-06 10:12王瑀武汉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23年3期
关键词:财务会计国有企业财务

王瑀 武汉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受到国内外多方因素影响,市场经济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情况。在此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更大风险。此类风险对国有企业实际发展存在较大的不良影响,为避免企业效益受到影响,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会计风险的重视。管理人员应合理优化风险防范措施,借助风险控制方案,加大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力度,同时,推动国企实现改革,进一步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国企改革背景概述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主体,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国企改革是国家为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放大国有资本而做出的发展战略,在改革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市场经济情况进行设计和推进,以确保国家经济保持稳定提升状态。国有企业目前存在三次改革,第一次为20世纪50年代,推动了经济领域民族解放运动。第二次为20世纪70年代,推动国家工业化快速发展。第三次国企改革在2020年提出,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优化调整,促使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1]。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宏观方面有利于增强国企的活力和对国有经济的控制能力,有利于保障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微观方面,通过推动国企改革,促进国家综合经济发展,提升国民生活水平,加强社会安定团结。

二、企业财务会计风险防范必要性

企业财务会计风险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外部环境带来的风险,如国家政策变化或市场经济变动等。二是企业内部管理风险,如受到筹融资渠道不通畅、资金保障不足、还款时机控制不合理以及投资失败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将面临资金成本压力加大、财务资金链断裂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清算。因此,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风险的正确防控,以提高财务管理质量、促进企业安全健康发展。

三、国企改革背景下财务会计面临的风险问题

(一)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缺乏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国有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应具有一定的风险识别能力,通过对财务数据变化情况、当前外部经济环境情况、企业内部实际情况的分析,有效识别可能的风险因素,积极响应应对策略,从而降低风险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实际工作中,部分财务会计人员缺乏必要的风险管控意识,忽略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仅将工作重点放在追求经济效益上[2]。具体来说,部分财务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浮于表面,未能有效识别财务数据反映的风险信息,并且未及时建议恰当的风险应对方案,使得风险发生后,无法及时应对,从而为国有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

(二)企业财务会计能力相对不足

对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来说,财务会计工作涉及内容较多,且管理方式相对复杂,需要有明确的执行标准。一旦出现工作失误,容易对整体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如在财务结果计算整理失误时,可能会影响顶层决策风险,进而对企业发展产生制约和影响[3]。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对财务会计工作、财务管理工作方式、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均提出了不同程度的升级和调整。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存在风险管控能力不足的情况,一方面,部分工作人员对最新的财务改革方向及政策条例了解不足,无法准确判断企业财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另一方面,管理人员的风险防控重点仍在“事后控制”上,缺乏“事前预防”“事中解决”意识,使财务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较易发生。

(三)会计人员道德水平有待提升

财务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的道德水平对工作完成情况及企业发展有着一定影响。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工作也涉及企业内部大量信息,包括涉密信息、重要信息等,需要财务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够有效约束自身,避免因泄漏企业信息或更改财务信息等导致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未来发展。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推进,部分国有企业需要全面梳理财务会计管理活动,部分企业甚至需要加大外聘专业会计人员的比例,而部分外聘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考证较难,导致相关财务管理活动存在较大风险。同时部分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无法抵抗外界诱惑,在打破自身的道德标准的前提下做出违法犯罪行为,阻碍企业的生存及发展。

(四)企业财务风险监管体系不全

财务管理的质量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国有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应具备严格的风险监管体系,强化财务会计工作的监控,保障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当前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监管不足情况,部分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不能有效实施恰当的监管工作,从而使风险隐患容易被忽视。此外,国有企业的风险监管体系不完善,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存在与工作内容不契合、管理方式单一、对财务会计人员的权责划分不清晰等情况,严重影响风险监管体系的有效落实。

(五)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内部经营环境变得越发复杂,随之而来的是对内部控制要求逐渐提升。财务管理部门同样需要加大内部控制力度,以确保财务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但实际工作中,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相对薄弱。如财务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缺失现象,无法对财务会计工作提供有效约束,不仅制约财务会计工作有效发展,同时容易为财务会计风险埋下隐患,从而影响实际的控制管理质量,造成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失控等。

四、加大企业财务会计防范力度的具体策略

(一)强化财务风险防控意识

国有企业改革视域下,为降低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企业应积极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效率。

首先,加强风险预判能力,见微知著,不放过任何风险安全隐患。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风险在出现和失控之间,存在一定的演变过程,重大风险往往都是由不同风险因素累积的结果。风险演变过程中,受到外界挑战、内部矛盾以及管理人员对风险的忽视等因素影响,最终带来较大的危害[4]。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提高风险的识别能力,全面分析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现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盲点和潜在安全隐患,深度排查安全风险,评估不同的影响因素,重视小概率事件。同时,应积极提升风险防控意识,国有企业应将风险防控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中,强调员工自觉加强风险识别与应对,从而有效加强对风险的预判和了解。

其次,提高风险化解能力,抓住风险关键点,控制风险影响。国有企业应结合财务会计工作内容和常见风险因素,制定恰当的风险应对方案,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故障,提前制定完善的识别、应对机制,从而避免财务会计工作处于风险敞口,同时积极武装财务会计管理体系,使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得到稳定提升。

最后,合理构建风险防控体系。汇聚合力,结合企业各部门优势,共同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增强风险意识,有效强化风险防范效果,弱化或者避免财务会计风险对企业带来不良影响。

(二)构建高水平财务会计队伍

为全面提升财务会计风险的应对效果,应积极构建高水平财务会计队伍,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实力,使其在面对不同类型风险因素时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并且合理应对风险故障,降低风险损失[5]。国有企业要有效提升财务会计风险应对质量,一方面,应对财务会计队伍进行摸底调查,确保所有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管理范围内,明确企业当前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数量、实际工作水平。另一方面,制定分层培训方案,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工作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应将会计工作人员合理划分,针对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分别制定恰当的培训内容和方案,提升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提高工作质量。在培训过程中,同时应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阶段培训完成后,应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和考核评价,并适当调整培训计划,进一步提高会计队伍的综合实力。

此外,国企改革发展背景下,为全面构建高素质会计队伍,管理人员在制定培训计划的同时,应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吸收,提高岗位待遇,完善考核及晋升机制,吸引更多高水平财务会计工作人员。

(三)提升会计人员道德水平

财务会计工作对国有企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一旦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将会直接对国有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国有企业应坚持加强对会计人员道德水平的培养与提升,确保财务工作的安全进行。

一是帮助会计从业人员树立牢固的法律意识。财务会计人员私自更改账户数据、非法挪用公款等均属于违法犯罪行为,避免财务会计对相关法律法规缺乏了解而出现违法行为,企业应定期普及法律知识和违法案例,确保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能够准确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帮助会计从业人员制定终生学习计划。财务会计工作内容随着改革的推进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迭代,企业应制定较为完善的培训计划、建立浓厚的学习氛围,使会计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法律道德意识。三是定期设置员工考核。根据企业对员工职业道德要求,以及职业道德培训进程,定期制定恰当的员工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会计人员绩效考核联系,以提高会计人员对道德水平提升和职业素养学习的重视程度。四是结合企业实际,制定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参与竞争、提升道德水平。阶段性工作完成后,通过考核激励等措施,正向反馈具备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员工。通过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及道德水平,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

(四)优化完善财务风险监管体系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在全面落实改革政策、改革方案的前提下,国有企业应不断强化财务会计管理,持续构建和完善财务风险监管体系,加大国有企业财务会计风险控制力度,保障企业安全稳定的发展。

在构建财务风险监管体系过程中,首先,管理人员应结合中央、省、市国企财务风险管控政策,明确风险关键点。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构建和完善财务会计全面风险监测预警体系,通过全面监测管理,发现风险点,并及时有效地进行风险应对。由于国有企业的业务量相对较大,在业务经营发展过程中受到的风险种类相对较多,因此,在构建风险检测预警体系时,应提前构建完善的数据库,收集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充分识别不同风险下的企业财务变化情况,从而在风险因素影响下提高识别效率和准确度。

其次,完善数据标准和风险指标,强化风险控制力度。为更好地识别数据实际情况及潜在安全隐患,应制定明确清晰的数据控制标准,明确数据标准范围,简化数据监管难度。同时合理设置风险成因指标和风险表现指标,明确不同风险的等级和发展情况。

最后,进一步完善风险监管体系。一方面应设置警报体系,在发现财务会计风险时,及时通知相关负责人,以便及时跟进风险。另一方面通过风险监管系统收集风险因子,借助数据分析系统明确风险水平及潜在影响,及时准确地构建风险应对方案。可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完成24h监督管理,通过训练风险识别和风险预警能力,使系统自动抓取国有企业财务会计面临的核心风险,并全面收集风险点相关数据,统一上报处理,简化财务风险处理难度,进一步保障财务管理质量。

(五)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应积极构建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风险管理效果,有效规避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背景下,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应充分结合企业经营特点和自身财务会计风险,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方案,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一方面,通过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促进财务会计工作标准化。在标准化过程中,有效减少风险影响因素,同时不断发现潜在风险点,提高风险识别、风险判断、风险约束效率。同时在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财务风险管理制度,针对财务会计工作中产生的风险要素进行管理,并利用风险管理制度约束财务人员实际工作状态,提高工作人员的警觉性,从而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

另一方面,通过财务管理制度构建动态管理系统,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在动态监管下,有效了解风险演变的整个过程,同时获取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以便管理人员有效实施风险控制和风险转移等措施,避免对国企财务会计工作产生影响。同时在动态管理下,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企业资源使用情况,便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合理规避不同类型的财务会计风险,为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为提升企业财务会计风险控制能力、提高财务管理质量,企业应积极树立财务风险管控意识,提升工作人员的风险防控能力,同时结合企业财务会计风险类型,制定完善的风险预防、控制、监管体系,加大企业内控和风险管理力度,深化风险控制效率效果,保障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财务会计国有企业财务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大智移云下财务会计人才的转型探索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