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审计在政府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3-03-06 10:12董小玲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审计局
财会学习 2023年3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机关政府

董小玲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审计局

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数据量呈爆发式增长,大数据的概念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大数据指的是通过手工方式或一般软件工具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的海量数据集合,它具备数量大、类型多、价值低、真实性等特征。大数据的核心作用在于将海量的数据转化为对使用者有益的关键信息。因此,需要借助特殊的软件工具以实现对庞大复杂数据信息的处理。

对于政府审计工作而言,其内容涉及财政、金融、税务、工商等多个领域、多个行业的财务、业务、文件等数据。随着被审计对象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大量原本手工处理的数据被纳入信息系统中,数据的整体存储规模越来越大,而政府审计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和线索,大多来自于对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因此,政府审计迫切需要建立起大数据审计的思维模式,积极探索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充分发挥政府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监督作用。

一、大数据审计给政府审计带来的变化

大数据的出现和发展对政府审计工作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传统的审计模式逐渐不能适应审计数据日益增长的客观事实,难以满足审计目标的要求,开展大数据审计成为必然选择。政府审计一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而大数据审计的出现,为政府审计带来了新的变化。

(一)行为模式的改变

政府审计在广度上涉及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等全方位的监督;在深度上关注政策推进落实、防范化解风险、促进财政改革、提高资金绩效等方面。面对复杂的审计环境和有限的审计资源,要实现审计范围的全覆盖非常困难。此外,传统的政府审计项目互相独立,很难在项目之间形成信息联动,彼此之间的工作成果利用率不高。

通过运用大数据审计技术,能够从根本上变革现有的审计作业模式,极大地提升审计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在大数据审计的环境下,非现场审计成为可能,并逐步取代许多现场审计的工作。审计机关优先使用远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方式,待需要进一步核实信息再进行现场审查,极大地拓展了信息收集渠道,提升了审计工作的便利性。同时,借助数据采集和分析工具的应用,可以改变原有的抽样审查方式,逐步转为全量的审计,为政府审计工作实现全覆盖提供了支持。此外,所采集的数据可用于不同审计项目之间的相互检查和印证,及时找出其中存在的冲突和异常,从仅关注单项业务、单线风险转为信息整合应用、识别整体风险,有效缓解了审计滞后的问题,促进了审计成果的运用。

(二)工作重心的改变

在传统的政府审计工作中,审计机关要开展大量访谈、收集各类单据、进行资料整合等工作,即便以抽样方式开展调查,对于本不富余的政府审计资源而言,依旧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特别是当专项审计集中开展时,资源不足可能会严重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

通过运用大数据审计技术,可以实现对审计数据的集中管理,帮助审计机关从复杂琐碎的资料收集中脱身出来,实时开展数据采集和分析。从审计人员的角度来说,一直从事机械的资料收集不利于个人能力的提升,大数据审计的应用有助于其排除干扰,充分发挥职业判断能力。随着政府审计工作的重心由线下调查转为线上取证,审计人员可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了解被审计对象的业务和运营情况,掌握各种数据之间的逻辑和勾稽关系,从而为进一步的分析和预警奠定基础。

二、大数据审计给政府审计带来的挑战

大数据审计在给政府审计带来变化的同时,也传递着全方位的挑战,这种挑战既有来自审计环境的,也有来自审计自身的。审计机关适应变化的过程,也是应对挑战的过程,唯有认清客观事实,积极应对考验,才能将挑战转换为向上提升的动力。具体来说,大数据审计给政府审计带来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具使用的挑战

在大数据审计中,数据采集和分析工具的应用非常重要,特别是对工具的通用性和兼容性要求尤其高。由于被审计对象的信息系统千差万别,如果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对象之间无法建立一致性,可能会面临无法开展工作的窘境。现阶段,许多被审计对象的信息化程度较高,具备较强的信息系统功能和庞大的数据库。如何利用系统中庞大的数据资源为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政策跟踪审计等业务的开展提供助力,是审计人员需要解决的难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利用各类有针对性的审计工具分别对地理信息、图片、结构化数据等海量信息进行采集、清洗、处理、分析,提高审计效率。因此,加快审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审计人员对数据采集和分析工具的应用,是大数据审计面临的重要挑战。相信随着金审三期的推进,无论是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相关审计工具的应用,都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审计机关开展大数据审计提供助力。

(二)数据安全的挑战

在大数据审计中,通过适当的工具和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审计所需的信息,提高审查工作的便利性。但是,随着审计机关接触的核心部门数据越来越多,审计数据的归集力度越来越大,信息安全的风险也日趋严峻。审计机关要充分考虑数据采集过程中的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和数据库安全等方面,避免数据泄露,保障数据的机密性。同时,加强对本地数据访问权限的管理,做好数据的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按照审计业务需求分配账号和角色,实现用户和责任的匹配。此外,审计机关要制定数据的保留期限,保密等级、保密要求、开放权限等政策制度,严格按照《审计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加强信息管理。

(三)人员能力的挑战

政府审计一直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进行大数据审计的转型,则对审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数据审计中,审计人员需要具备综合型的能力,既要懂得财务、业务和审计方面的知识,还要熟悉信息技术、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方面的技能,让审计团队同时具备以上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对审计机关而言是一项艰巨的挑战。现阶段,部分审计人员还不具备开展大数据审计的能力,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实践能力都亟待提升,更多时候会依靠第三方机构的技术团队来为相关工作提供支持。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已经意识到未来的技术趋势,开始设立大数据相关的专业课程,也有越来越多具备大数据能力的人才陆续加入审计队伍中。相信在不久之后,通过外部招募和内部培训两者相互促进,审计机关会拥有更加专业的人才团队来应对大数据审计的挑战。

三、大数据技术对政府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政府审计相关业务的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审计机关越来越意识到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性,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审计工作的效率提升

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开展政府审计工作,可以极大地提升审计机关的工作效率。随着金审三期和数字政府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信息被纳入政府审计的范畴,如何高效地采集、处理和分析数据对审计人员非常重要。常见的技术手段包括但不限于:①数据挖掘,例如通过爬虫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采集,帮助审计人员快捷地获取所需信息;②数据可视化,将结构化数据以图表形式直观呈现,帮助审计人员找出审计事项的变化趋势;③智能数据透视,找出与审计对象相关联的信息,实现精准分析。总的来说,通过各类审计智能化方法,能够全面促进审计效率的提升。

(二)审计结果的准确提高

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开展政府审计工作,可以得出更加准确的审计结果。传统的政府审计往往使用抽样审计替代全量审计形成结论,但随着数据的不断增长,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受到越来越多质疑。在大数据技术手段的辅助下,审计机关能够更加全面地采集各类数据,对数据处理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提高,从而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增加了政府审计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四、大数据审计在政府审计中的数据应用

近年来,审计署提出“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精确定位”的数字化审计思路,逐步在各级审计机关中应用大数据审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金审三期中,构建大数据审计平台是数据应用的重要抓手。

(一)数据信息共享

数据信息共享在金审三期建设中的占比较大,通过构建大数据审计平台,将现有的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的网络打通,实现信息共享,同时与各级被审计对象的财务、业务、文件等模块数据进行联结,打破审计信息壁垒,形成集中统一的审计管理平台。以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为例,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储存了大量地理分布数据的功能,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审计机关通过数据信息共享平台,能够在授权范围内随时调用相关数据,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图像进行动态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审计疑点,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实地勘察核实。总的来说,通过数据信息共享,审计机关实现了对被审计信息的实时检索、查询和分析,有效地解决了审计过程中的“信息孤岛”问题,同时,拓展了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的信息联动,充分发挥大数据审计平台的资源池作用。

(二)审计业务协同

审计人员登录内网的大数据审计平台后,系统会根据审计机关的战略部署,安排审计人员进入对应的业务协同小组。具体的协同工作包括:①数据处理协同,对所属区间的数据进行采集和转换;②数据存储协同,对自己处理的数据进行上传,完成集中管理和分级储存;③数据分析协同,对数据进行筛选查询、关联分析、异常检测和疑点汇总;④对发现的审计疑点进行分散查证,得出审计结论上报。此外,依托于大数据审计平台的强大功能,审计人员还可以进行审计跟踪协同,及时查看被审计对象的整改情况,做好审计问题的报告、公示、追责和后续检查等工作,健全审计整改闭环制度,及时梳理上报整改难点、政策堵点和制度盲点。

(三)审计模型建设

为真正发挥大数据审计平台的作用,审计机关不断探索新的应用模式,其中就包括审计模型的建设。审计模型的目标是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审计问题发生的共性或特征,建立起对违规行为的预判,形成事前或事中的风险预警系统。具体来说,开发模型的第一步是对以往的审计发现进行问题画像,找出具有普遍性、针对性的关键风险领域;第二步是对风险领域中的常见指标进行筛查,明确正常的阈值范围,这些指标既可以是财务、业务或运营数据,还可以是决策数据;第三步是形成预警指标,当超出合理的阈值范围时,大数据审计平台及时将异常通知审计人员。通过审计模型建设,审计机关能够充分发挥免疫作用,进一步优化政府决策体系,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五、大数据审计在政府审计中的场景应用

从政府审计的应用场景来看,推进大数据在政策跟踪、财政、金融、投资、民生、资环、经责等审计核心业务的应用建设,能够有效推动审计领域治理能力提升。

(一)大数据审计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大数据审计通过利用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森林一张图等地理信息数据,关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控制情况,有利于发现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禁止开发区域违规开发、违规采矿等问题,推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二)大数据审计助力民生保障

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主题,各级审计机关积极在教育救助、医疗保障、社会保险、住房保障、就业保障、社会救助、养老服务供给等环节开展大数据审计,切实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在该应用场景中,通过将人员信息与房产、公积金、工商、车辆、社保、税收缴纳等数据进行关联比对,重点分析民生政策的执行是否到位、资金使用是否规范、信息系统建设是否合理等情况,关注应保障人员是否应保尽保、已保障人员资格是否符合政策规定、动态变更是否及时等内容,发现系统问题,推动体制机制完善。

(三)大数据审计助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

目前通过对预算指标系统、财政大平台支付系统、非税收缴系统、绩效评价系统的数据关联分析,对预算编制、指标管理、集中支付等环节加强审计监督,实现财政资金的审计全覆盖,不断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大数据审计,一方面帮助审计人员了解基本情况,如收入结构、支出结构、部门预算执行进度等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审查政府采购制度落实不到位、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不完整、资金发放不精准、三公经费支出不合规、非税收入未上缴国库和资金使用不合理等审计问题。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大数据审计在政府审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大数据审计能够帮助审计机关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是政府审计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审计机关也必须直面大数据审计带来的变化和挑战,积极探索大数据审计的应用研究,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机关政府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打开机关锁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