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机制研究

2023-03-06 10:12陈思琪南方医科大学
财会学习 2023年3期
关键词:多渠道筹资广东省

陈思琪 南方医科大学

引言

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广州大学于2022年,以49.33亿元预算收入成为该省份地方高校预算经费榜首。为实现广东省地方高校办学经费的充足筹集,应积极开拓筹资渠道,推进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机制,出具科学的筹资计划,以期在筹集办学经费过程中,获得持久可靠的经费保障,进而助力高校深化改革。

一、广东省地方高校筹集办学经费的现状

以广东省地方高校为例,在其开展办学经费筹集工作中,多面临以下阻力,应依托现行成果明确筹资机制优化方向。

第一,缺乏社会支持。广东省相比其它区域,在经济条件、地域环境方面略有优势。虽纵观2020年整体预算经费,广东省以187亿元位于全国排名中的第四名,但在经费筹集方面依然缺少来自社会的大力支持。社会资金的缺失将限制广东省办学经费的持久性供应。所以,社会人士在高等教育项目上的投入至关重要,广东省也要充分意识到社会捐赠渠道的现实意义。

第二,内部管理不当。广东省高校除了可以将发展重心放于科研教育方面外,还要妥善管理内部资源,尤其是闲置资源,若能充分提高闲置资源的经济价值,将夯实办学基础。而当前在内部管理部分,未关注内部资源的深度挖掘,造成部分高校资源难以彰显额外价值。

第三,筹资渠道单一。广东省办学经费多以财政性办学经费为主,若一味依靠政府拨款,将无法取得持稳的筹资成果。所以,务必就当前单一的筹资渠道拓展办学经费来源渠道,以便在丰富的办学经费筹集渠道合力下,促使广东省高校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地方高校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机制的理论依据

在构建地方高校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机制期间,应注重理论内容的紧密结合,并将理论作为实践导向,从而获取理想的筹资成效。本文在实际研究中,专门从国家、社会、高校三个层面归纳筹资机制构建的理论依据,为今后机制的完善建设给予指引。

(1)准公共产品理论,基于该理论提出公共产品概念,表明公共产品是具备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产品,如公共秩序。而在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内涵时,能够发现教育可归入准公共产品中,因高校可服务于全社会,于国家建设、社会进步都有重要关联,故此应以该理论作为机制构建的理论保障。而办学经费即政府公共教育经费与此理论具备密切相关性,准公共产品为政府活动关键类别,教育本身受经济规模、公正机会影响,若政府教育从高效、促进公正方向设置政府经费支出目标,必然助力高校获得所需办学经费[1]。

(2)利益相关者理论,该理论中利益相关者词汇于1708年形成,其概念解释则形成于1960年。所谓的利益相关者泛指利益相关主体。以地方高校为例,利益相关者不仅仅是高校内部教职人员,而且还涵盖社会资本主体,尤其在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地方高校,办学经费决定办学质量必然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应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经费投入积极性,满足办学经费实际所需。

(3)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地方高校内部管理水平是办学经费投入的重要指标,即办学经费提升的同时应对应办学质量、教育绩效的提高,否则将难以形成浓厚的办学经费筹集动力。故此,出于该理论的应用应加强内部人员的教育成本分担管理,以内部共担成本激发方向构建多渠道筹资机制。在实践研究阶段需加大对理论内容的研究理论,提升机制构建可行性与全面性。

三、地方高校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机制的构建路径

(一)汲取社会捐赠创新力量

在改善地方高校办学经费筹集问题时,需建立完善的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机制,其中最关键的是应当切实汲取社会捐赠力量,通过社会捐赠渠道创新筹资方法。具体可从下述两个方向增加社会捐赠活跃度。

其一,开设高校特色专业,地方高校在专业结构建设中可以利用社会调研方式,了解当前市场环境下的专业需求,从实践层面彰显特色专业优势,增强高校生源吸引力。

如城市发展规划项目的建立,需要更多人才掌握城乡规划能力,故中山大学设置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满足建筑行业中渗透三维建模理念的具体需求,华南理工大学开设“建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轻化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特色专业。诸如此类特色专业的设立,必然引起优质生源的注意,进而在生源数量增加中提高社会企业对高校办学经费筹资机制构建的关注度[2]。

其二,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地方高校要想得到社会捐赠,还要引领在校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实践活动的成功举办可以提高学校名气,也能为社会群体留下美好印象。如最普遍的是地方高校组织在校生前往敬老院、福利院等福利机构参加社会公益志愿活动,又或是开办“科研竞赛活动”,从学术权威性层面增加社会好感度。

如广东白云学院早期开设了“主题团日竞赛活动”,最终获取3200元资助。而深圳技术大学开办“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通过传递节能减排精神,履行社会责任感,进而赢得公众深切信任。

另一方面,可以注册社会公众门户网站,以众筹募捐方式获取社会捐赠经费。包括在线上发起在线募捐与众筹活动,以网络技术筹资,提高办学经费收入额。作为新型筹资模式,此类线上实践活动的举办也能适当增扩办学经费筹集规模。

如可以借鉴首家众筹大学的建设经验,以开通众筹窗口、设定目标金额的手段集聚办学经费,且该大学成功办学后,网信金融、经济学家以及其他权威社会学者,都先后充当讲师传递学术知识,并依托众筹网增强筹资稳定性,预计2025年,我国将获得500亿元的筹资金额。但在社会捐赠渠道中应注重非法集资现象的管控,避免出现办学经费挪用等不良后果,破坏高校在社会主体中的稳定地位。

(二)依托资源挖掘自主创收

地方高校办学经费的补充,多以政府拨款、学费收取为主,但为了从多渠道提高办学经费总收入,还应当合理分配内部资源,以开发地方高校内部资源的渠道应对办学经费不足风险。地方高校相比中小学,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职能机构配置数量,都呈现一定优势。虽然空间大,但实际利用率并不高。尤其是会议室、选修课教室等,在不上课、不开会情况下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而我国地方高校可从资源二次利用的方向达到增加办学经费的目的。比如可以将闲置空间租赁给所需单位,或是转让专利成果、新增招生名额、上调学费等,这些资源挖掘方式,均能体现自主创收价值。

如在统计24省市地方高校专利转让成果时,百强榜中长安大学以224项转让专利位于榜首,武汉理工大学则以203项跻身湖北省内高校第二位。在“十三五”期间,该校还同111个当地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且碳化硅陶瓷膜等八项研发专利估值2128万元,由此为办学经费的筹集提供了重要支撑。而广东省高校早在2016年提出涨幅20%的涨价决策,为办学经费的提高积攒了力量。由此证实,专利成果的转化、学费上涨确实是资源挖掘利用的重要途径,地方高校有关人员应加大对现有资源的调查力度,准确展现可转化成经济成果的可用资源,以租赁服务、技术成果、微调学费助力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机制的构建[3]。

(三)拓宽办学经费来源渠道

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机制的构建,还应当深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若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或学费渠道,将难以获得持久性办学动力。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各校纷纷兴起教改计划,新设备的购进、新人才的引进都需要办学经费的支持,务必拥有多样性经费来源渠道。这一点也是筹资机制构建的关键依据。

在改善广东省地方高校筹资现状时,可充分参照国外多元化筹资经验,提出下述多项机制构建措施:

(1)发行教育彩票,教育彩票是以带有“教育”标识的彩票为主,可以将购买此类彩票的彩民购买费用,提取部分充当高校办学经费,由此在彩民的助力下不断补充办学经费。

如广东省体彩,其中体彩费用70%用于群众体育,其余费用则投入竞技体育中。在2016年筹集46亿元广东体彩,且抽取23亿元投入广东省体育建设活动中,并且在2017年还筹集50万元作为学校操场建设资金,包括购买高校体育器材等,这些费用的应用可以适当缓解办学经费负担。广东省以及其他地方高校均可采用增加教育彩票发行量的方式,提取费用比例夯实办学经费机制构建基础。

(2)内部节流筹资,办学经费多用于高校办学中技术培训、设备采购、校园网更新制作以及津贴发放。若能从使用范围进行节流管理,并开展内部筹资,既能利用新的筹资渠道提高费用总额,又能帮助地方高校节约办学成本。如专设“筹资科”“财务管理部”,以办公费用预算管理、费用分配比例的科学划分等形式确立筹资目的,继而提高办公费用使用效率,包括各种采购费、培训费等,都要在规范的使用标准下合理应用,以免出现费用损耗问题。每一项办学经费用途都要做好详细规划。在内部筹资方面也要加强对内部人员节流筹资意识的强化,使之主动遵守费用使用规定,从高校内部层面优化筹资机制实施效果。

(3)组建筹资联合体,地方高校虽然需要坚守“立德树人”的教学根本,但由于高质量办学目标与优等教学环境的建立都需要办学费用的支撑。因此,也要逐渐趋于市场化、资本化方向转变,不违背教学准则的前提下,深化政府合作、企业互助、社会沟通关系,共同建设筹资联合体[4]。

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筹资联合体是立足于校企合作的“PPP项目”,如暨南大学先期同香港新华企业签署“PPP项目战略合作协定书”,从企业汲取构建体育场馆、实验楼以及教师宿舍的缺失费用,便于在此项目推进中弥补了该校在办学经费方面的不足,其项目总额高达数十亿元。另外,也可以在地方高校之间组建联合体,如广东药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及中山大学等12所地方高校建立了“广州大学城高校联盟”,此种集聚多所高校丰富资源的联合体,可实现课程、学分以及上课场所的共享操作,可为在校生创造更适合个性成长的条件,亦能在互动共享中提高文化水准与创新能力。

对此,应围绕上述三项措施构建多渠道筹资办学经费机制,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四、地方高校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机制的实施成效

(一)提升办学质量

在对广东省往年办学经费预算收入与支出情况进行调研时,能够发现,多数高校基本上保持均衡状态,如2020年深圳大学经费总收入60.86亿元,总支出也为60.86亿元,南方科技大学经费收支均为41.51亿元。而经费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地方高校发展速度。正如当地13所地方高校总经费为251.02亿元,深圳大学占据近24.25%,经费的充足致使该校在短时间内得到了高效发展,无论是科研水平,还是学科建设、师资聘用,都处于优等状态,验证办学经费对高校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随着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机制的科学构建,其办学质量也将随之提升。正如深圳大学,始终以“深圳精神”为办学目标,专门开设了“特区大学”,以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为办学重心,并推行精英教育文化,而且还与280所(50个国家)境外高校签订交流合作协议,联合开设100余个国际文化教育交流项目,就此为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带来促进作用,证实该机制的施行确有显著成效[5]。

(二)提高教育认可度

在该机制落实中,可适当提高教育认可度,因其涵盖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可为办学经费给予有利的筹集条件。最关键的是,往日在经费不足情况下,难以展现竞争优势,甚至在教育领域也无法获得好口碑、高认可度。而随着多渠道筹资机制的实施,一是能增加经费可支配额;二是能促进教育改革,便于地方高校在合理分配办学经费期间,逐步朝着高质量办学、创新发展方向转变,由此打造优良的教育形象。

(三)经费高效管理

从现实应用成果分析该机制的构建成效,还可发现具备经费高效管理价值。传统机制下办学经费的筹集倾向于地方政府或国家政策的依靠,多处于被动筹资状态。而今在筹资渠道拓展中,将改善办学经费的管理有效性,保证每一步经费都用于实处,并且从中获得额外的经济价值。比如购进高新教学设备,可辅助高校管理者督促教职人员以新设备创新教学模式,促进高校人才的优质培育。而且在联合体建设、教育彩票等新产品发行中都能引起社会、国家乃至教育人员对教育的重视度,贴合“科教兴国”理念。据此,以理论为依据,以实践为主体,充分构建并应用此机制拥有深刻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广东省地方高校办学经费筹集工作中,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深入提升经费充足性,加速教改,应从社会捐赠、自主创收、经费来源渠道等方面构建适用于地方高校筹资环境的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机制,以期在筹资机制建设阶段,保障办学质量,亦能在理论支撑与实践落实中,提高当地高校的教育认可度,促进办学经费的高效管理,为高校未来发展奠定有力基础。

猜你喜欢
多渠道筹资广东省
广东:广州市总工会多层级、全链条、多渠道推进新业态领域建会入会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胡春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 更好服务稳就业大局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义卖书法 筹资助学
电子商务环境下闭环供应链定价策略探讨
多管齐下筹资 齐心协力助学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广东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