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研究

2023-03-06 10:12陈莹南京文创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23年3期
关键词:融资国有企业财务

陈莹 南京文创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引言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在不断增多,尤其在国有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严重制约着国有企业的发展。需要国有企业不断强化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实现国有企业资源的优化利用,最大程度地保障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国有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关系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是企业能够实现持续运营的重要方式。国有企业在进行内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对企业内的人力资源、运营状况等进行管理,从而达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标。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是指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生产活动中所遇到以及可能面临的财务活动风险。国有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注重的方向不一样,但两者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第一,两者具有相同的目标。国有企业内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实现对财务管理的优化,从而有效降低财务管理风险,这与财务风险防范的目标具有一致性;第二,两者具有相似的工作内容。国有企业内控管理涉及的事情较多,包含企业中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其中就包含财务风险防范;第三,两者的工作能够实现同步落实。国有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开展都需要进行较长的时间,而且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开展的同时,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也会相应落实。对此,需要不断优化国有企业管理理念,体现统筹思想,积极推动国有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融合,从而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

现在仍有一部分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在内控制度方面形成正确认知,仍处于最基础的认知状态,使得国有企业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第一,国有企业受到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影响,仍习惯于采取简单的管理制度来完成规范化的操作,而没有给予先进的管理模式足够的重视;第二,国有企业管理者已经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并陆续开展各项改革措施,但缺乏对国有企业整体组织结构的全面认识,从而无法有效开展内控管理工作,无法实现国有企业实际状况与改革的融合。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管理制度不完善也是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一,许多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看作是企业运营的全部,而没有注重对企业内控方面的管理。另外,现阶段新兴行业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不断崛起,这些行业自身并没有较大的运营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理者对内控管理的重视,以至于忽视了管理制度的优化与完善,使企业内控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支撑,严重影响企业的管理效率,而且还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第二,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企业的运营结构也缺乏合理性,并随着企业的发展,其运营成本也会随之增加,进而提升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的风险,降低企业在激烈市场中的竞争实力,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及时地做出优化与调整,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将会不断降低,直至破产;第三,由于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内各个部门也无法及时获得数据信息,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并且还会影响企业的岗位划分,无法将责任与权利落实到每一名员工身上,员工的责任意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

(三)缺乏有效监督

由于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过于关注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企业运营环节以及工作人员的监督。尽管一部分国有企业已经在内部构建了监督制度,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监督制度一直无法有效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从而无法实现对国有企业运营管理的有效监督。而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第一,国有企业内控管理人员素质不足;第二,企业缺乏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企业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懈怠,未能在监督过程中发挥自身职责。此外,企业在构建监督制度的时候,没有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使企业制定的监督制度脱离企业的实际发展,从而在具体的落实与执行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难度,使得监督制度无法真正发挥监督效能,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许多国有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明确自身的定位以及发展方向,而且一部分企业管理人员轻视企业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认为发生风险的概率较低,从而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来应对企业面临的风险以及潜在的风险,使企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尤其在现代经济市场中,市场变化较快,企业每天也面对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如果企业不具备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应对措施,且企业管理者缺乏对风险防范管理的重视,从而进一步加剧企业内部风险,可能会给企业带去较大的经济损失,并且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投、融资缺乏合理性

国有企业想要实现进一步发展,往往会采取盲目扩大企业经济规模、生产规模的做法,而为了能够达到这一目标,投、融资则是必须采取的一种手段,尽管部分国有企业通过投、融资,提升了自身的经济效益,但这种盲目扩大经营规模的方式只能够发挥短期的作用,而盲目开展投、融资活动则会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长期的潜在风险。第一,投、融资活动过度开展,会使国有企业的负债比重提升,如果之前投入的资金没有及时地收回,则会使国有企业出现资金周转不开的问题;第二,投、融资活动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使国有企业会耗费大量的资金,并且会造成内部财务管理的混乱,尽管能够使国有企业在短期内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会对国有企业的后期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甚至会造成国有企业的发展成果付之东流。

三、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一)较高的债务比例

国有企业在开展财务风险防范时,也面临着债务比例较高的问题。现在许多国有企业都存在着较高的债务,而且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债务比重也在不断加大,国有企业面临越来越高的债务,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还清,从而增加国有企业的借债频率与借债总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国有企业出现债务危机。一旦国有企业完成融资活动,其则需要对已经到期的债务及其利息进行归还,对此,需要国有企业能够具有充足的流动资金,但从当前国有企业发展状况来看,国有企业的变现能力较弱,从而无法达到这一要求。

(二)资金流动性不足

国有企业在开展财务风险防范时,还面临着资金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国有企业想要保持运营活力,需要具备较充足的流动资金,而充足的流动资金能够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各种类型的财务风险。但现在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存在着货物流动不及时的情况,从而导致企业账户上可利用的流动资金不足,使企业的资金周转不畅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造成国有企业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影响国有企业的战略规划。

(三)投资风险较大

国有企业在开展财务风险防范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投资风险较大的问题。由于任何的投资行为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对此,保持谨慎的投资态度。国有企业通常采取的是粗放型管理模式,在开展投资时对风险分析不足,从而导致投资失误率较高,为国有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国有企业还存在着不合理的囤货行为,使企业内部出现大量的货物滞留情况,而这些长期的货物也是国有企业的重要资产,一旦出现问题,则会为国有企业带去较大的经济损失,因为企业存货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支付大量的货款,而且还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这些损耗都是国有企业的成本。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会受到股市的影响,企业管理者需要充分地考虑到投资者可能在其中遭受的损失,如果没有合理、科学的投资风险评估,则会造成企业出现较大的财务风险。

四、国有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财务工作环境

国有企业需要不断在内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第一,加强宣传工作的开展。国有企业需要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将企业内控管理理念以及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传递到每一位员工心中,使他们能够对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形成一个明确的认知,从而充分发挥出这两者在企业管理者的价值,保障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第二,落实具体工作。国有企业内部相关部门需要对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具体工作进行落实。企业内部中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会议的方式,对近阶段企业各个部门在落实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工作进行总结,并从中分析可能出现的内控问题与财务风险,进而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国有企业中的负责人需要及时了解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并分析和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给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并保持对后续工作有效监督,保障国有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工作的有序开展;第三,提升对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国有企业管理层需要不断提升对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管理地认识,并向下传递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实现由上到下都认识到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整体上提升工作积极性,使各项措施都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推动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关注内部控制管理

国有企业还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管理的关注。首先,构建良好的内控管理环境。国有企业需要不断完善内部制度建设,构建良好的企业管理模式,明确企业发展战略,使企业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同时保障企业领导者能够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完善企业管理工作。同时,还需要加强国有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其次,加强员工管理,提升员工业务能力。国有企业需要不断提升员工的风险防控能力与风险防范意识,从而不断提升企业内部的控制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问题;最后,完善奖惩机制。国有企业需要积极开展调研工作,了解当前员工的实际情况,并以员工实际情况为基础对当前的薪酬制度进行优化,并且根据员工的实际任职情况完善内控考核工作,从而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员工的不良行为,同时也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企业内部控制工作。

(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国有企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通过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能够在企业内部开展和落实有效的监督工作,使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工作能够更加规范。在实际落实监督工作时,需要尽可能地避免让企业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参与到监督工作之中,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降低财务工作人员的整体工作量,又能够防止财务工作人员在监督过程中出现徇私舞弊现象,从而有效提升监督的客观性。对此,国有企业需要建立一个相对独立且完善的监督机构,使其能够独立于国有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从而能够客观、公正地开展监督、考核工作。另外,为了有效提升国有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的实效性,需要充分分析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最终结果,并从中找到真正的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监督、考核的过程中,需要从国有企业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且要因时而动、因时而变,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

(四)优化企业风险评估技能

优化国有企业风险评估技能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国有企业需要根据内控管理的具体要求对企业内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开展评估,从而能够快速地发现财务管理风险形式以及风险诱因,提高风险防范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在开展财务风险评估的过程中,需要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评估技能,使其能够快速加入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之中,从而提高解决企业财务风险的效率。

(五)提高投、融资的合理性

为了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还需要不断提高投、融资的合理性。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开展较多的投、融资活动,而在开展投、融资活动之前,需要提前制定完善、科学的规划方案,如果缺少这一环节,则会造成国有企业较大的经济损失。国有企业需要将投、融资规划方案的制定交给专业的人员负责,由他们依据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财务状况以及市场环境,制定出符合国有企业发展需求的投、融资方案。在投、融资规划方案设计完成之后,需要组织专业人员对期间涉及的投、融资项目开展评估、审核活动,并根据国有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对投、融资项目进行稽查、审计、评价等动态监督管理。同时,国有企业还需要在投、融资活动中不断优化投、融资程序,提高国有企业投、融资活动的规范性,避免由于投、融资行为不规范、不合理而造成国有企业出现经济损失。

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需要给予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足够的重视,并从实际的问题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其完善和改进,从而有效应对国有企业财务风险,促进国有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融资国有企业财务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融资
融资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水利财务